德意志帝國滅亡100年,皇室卻還存在,過得逍遙快活不想復闢!

2020-12-15 好奇組長

2018年是德意志第二帝國垮臺100周年。當然,世界上沒有人會紀念這個滅亡的帝國,即使它締造了現代德國版圖,即便是它將德國帶入歐洲五大國之一。

因為最近德國媒體一則消息,卡洛斯·霍亨索倫親王從酒店21樓墜亡,德意志第二帝國和霍亨索倫家族又才走入人們的視線。掐指一算,距1918年德皇威廉二世退位德意志國滅亡,已經過去整整100年!

有人可能會疑惑了,卡洛斯·霍亨索倫親王?怎麼還有親王稱號呢?其實這在歐洲並不奇怪,很多退位皇室仍然以皇室自居,社會上也認可他們的皇室地位和貴族身份。

至威廉二世退位以後,霍亨索倫家族雖然沒有了土地,但他們的王位繼承人傳統依然被保留下來。現在霍亨索倫家族的繼承人格奧爾格·弗裡德裡希,不僅是普魯士王子,名義上還是德意志帝國皇位繼承人。

此外,從理論上講格奧爾格·弗裡德裡希還是英國王位的繼承人,不過是順位第212位。這是由於曾經歐洲王室間各種通婚的後果,被稱為「歐洲祖母」的維多利亞女王的長公主,嫁給了普魯士太子弗雷德裡希三世,他們生的兒子就是德皇威廉二世。

所以,由於通婚帶來的拐彎抹角的親戚關係,格奧爾格·弗裡德裡希才會是英國王位第212位繼承人。

如今的霍亨索倫家族雖然失去了德國領導權,沒了土地,但他們還有一座城堡——霍亨索倫城堡,目前該城堡的所有權歸格奧爾格·弗裡德裡希。這可能是德國最牛的城堡,其豪華程度自不必說,單說它的歷史已經就夠讓人震驚的了。

霍亨索倫城堡是霍亨索倫家族的發祥地,始建於11世紀,19世紀五六十年代又重新修建,更加氣派了。從某種程度講,霍亨索倫城堡代表了霍亨索倫家族曾經的輝煌。

霍亨索倫家族發家史

威廉二世全名叫「弗裡德裡希·威廉·維克多·阿爾伯特·馮·霍亨索倫」。在德國名字裡但凡有「姓馮」的基本上都是貴族,即使後來貧窮落魄了,但至少就像阿Q所說的——「祖上闊綽過」。

「姓馮」還不是重點,重點是「霍亨索倫」這個姓氏,這是歐洲的資深貴族,都貴族1000多年了!「霍亨」在德語中有高貴之意,在姓氏裡直接加上高貴,生怕別人不知道,全歐洲如此自戀的貴族恐怕沒幾個。

(霍亨索倫家族標記,象徵皇權和武力)

霍亨索倫家族的發家史可能與歐洲貴族最為強調的「榮譽」關係不大,他們最初靠的是對神聖羅馬帝國的忠誠,以及各種聯姻而發家致富,最終獲得土地和臣民。

有錢有地之後的霍亨索倫家族又通過花錢購買領地,而不斷擴大地盤。現在我們看起來覺得挺神奇,原來領土是可以花錢購買的啊!其實這在古代歐洲並不奇怪。

工業革命以來,花錢買地這一招就不好使了,人們習慣靠戰爭獲得土地。所以最近一筆土地交易,俄國將阿拉斯加賣給美國,實際上也是戰爭的結果。因為克裡米亞戰爭爆發後,俄國害怕阿拉斯加殖民地被英國奪走,才賤賣給美國,讓美國撿了一個大便宜,100多年後俄國人後悔不已,美國人樂不可支。

最終,霍亨索倫家族靠著一步步的經營,獲得了普魯士公國,成為了普魯士的王室。這一步是霍亨索倫家族歷史上最為重要一步,同時也是德國歷史的一個重要節點,影響深遠。

(最早的柏林地圖)

霍亨索倫獲得普魯士後,便著手建設柏林,讓其成為普魯士的首都。這一決定成就了現代的柏林,不然世界上可能就沒有柏林了。

槍桿子裡出政權

霍亨索倫家族領導下的普魯士十分注重發展軍事。這主要是因為大航海時代以來,加上工業革命的到來,歐洲各國發展工業對海外殖民地的需求越來越大。而普魯士沒有搭上這趟列車,他們被困在歐洲內陸裡的焦慮,迫使其發展軍事,希冀於通過軍事強硬手段彎道超車。

(腓特烈大帝又稱腓特烈二世)

在這裡就不得不提到霍亨索倫家族裡偉大的腓特烈大帝。這位愛好音樂的著名政治強人,發動了多次戰爭,攪的歐洲40年不得安寧,處於戰火紛飛之下。現在來看,腓特烈大帝發動的戰爭是有效的,他帶領普魯士成為歐洲重要強國。甚至可以這樣說,如今德國人鐵血強硬的民族形象,就是由腓特烈大帝培養起來的。

可能也是腓特烈大帝運氣好,他帶領下的普魯士一切都看起來那麼順風順水。然而他的繼承者們運氣就不那麼好了,他們碰到了有史以來最猛的大BOSS——拿破崙!這位「歐洲公敵」比腓特烈大帝還能折騰,打的普魯士喪權辱國,一度全國被拿破崙佔領,最終被迫割讓16萬平方公裡土地,並賠款1.3億法郎,才保住部分國土和霍亨索倫家族對普魯士的領導權。

(拿破崙)

拿破崙是為戰爭而生的,如果他不去招惹俄國,可能就不會有後來的失敗,也就不會有包括普魯士在內的歐洲國家的翻盤機會。

普魯士在反法同盟中起到了關鍵性作用。普魯士、英國、俄國、奧地利等反法同盟使拿破崙兵敗滑鐵盧,從此一蹶不振。而普魯士也藉此一躍成為歐洲一流強國,霍亨索倫家族所獲得的榮耀也可以比肩赫赫有名的哈布斯堡家族了。

從普魯士到德意志

反法戰爭勝利後的霍亨索倫家族不會只滿足於普魯士,他們要的是整個德意志地區!幫助霍亨索倫家族實現「德意志夢」的是一位「姓馮」的貴族——奧託·馮·俾斯麥,我們中國人很熟悉的「鐵血宰相」。

俾斯麥認為應該以普魯士來主導德意志,而不是哈布斯堡家族領導下的奧地利帝國。於是在1866年俾斯麥發動了普奧戰爭,最終奧地利帝國戰敗。由普魯士王國主導的北德意志邦聯成立,霍亨索倫家族的「德意志夢」就快要實現了!

如今之剩下南德意志諸邦了,而南德意志背後的控制者是法國,必須解決法國才能實現真正的德意志統一。

(俾斯麥和李鴻章)

1870年俾斯麥在西班牙王位繼承的問題故意激怒法國,法國忍無可忍對其宣戰,普法戰爭爆發。戰爭一開始法國軍隊就連連失敗,法國皇帝御駕親徵也在色當戰敗被俘。

普法戰爭爆使法國內部發生革命,大資產階級建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法蘭西第二帝國滅亡。即使法蘭西第二帝國滅亡,但普魯士對法國的羞辱並沒有停止,普魯士軍隊佔領法國首都巴黎。隔年1871年,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在法國凡爾賽宮加冕為皇帝,德意志帝國成立——霍亨索倫家族的「德意志夢」終於實現了!

(威廉一世在法國凡爾賽宮加冕)

帝國的覆滅

霍亨索倫家族讓德意志統一,這可能是其家族最為值得驕傲的歷史,但統一的德意志在霍亨索倫家族手上並沒有延續很久,不到50年即壽終正寢。

將霍亨索倫家族帶入失敗境地的人是威廉二世,一位充滿爭議的皇帝。

威廉二世上臺年方29歲,這位志大才疏的年輕皇帝不甘受制於俾斯麥,處處冷落排擠俾斯麥。讓這位功勳老臣感到心灰意懶,知道皇帝容不下他了,於是主動提出了辭職,這一年俾斯麥75歲。

(俾斯麥和年輕的威廉二世)

沒有老臣輔佐(或者說壓制)後的威廉二世自信爆棚,野心極大,一心想建不世之功勳。在威廉二世看來,建不世之功,只有通過戰爭才能獲得,而德意志帝國也只有通過戰爭才能更加強大。

於是,一場大戰醞釀著……

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在塞拉耶佛遇刺殺身亡,消息傳到威廉二世耳朵中時,他一邊為這位好友而悲傷,一邊又覺得機會來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由此拉開序幕……

隨著一戰德意志帝國的戰敗,威廉二世的末日到來了,這也是霍亨索倫家族的末日。德國發生了革命了,軍隊發生了兵變,威廉二世被迫宣布退位,他想保留空頭皇帝稱號的要求都沒能被允許。

不過與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比起來,威廉二世已算是非常幸運了,至少保住了命。而且其家族也仍然得以延續,子孫後代都以貴族身份活的十分逍遙快活。

(30年代,希特勒和威廉二世)

退位後的威廉二世住在荷蘭,希特勒上臺後,他還資助過希特勒600萬馬克,大概是想靠希特勒復闢吧。希特勒一直比較崇拜威廉二世,倆人保存這良好的關係。當威廉二世得罪希特勒屠殺猶太人後,勃然大怒,大罵希特勒這種做法是德國的恥辱!這位老皇帝果然是軍人出身和貴族身份,榮譽看的比什麼都重,希特勒這種做法顯然有悖德國的榮譽。

相關焦點

  • 德意志帝國皇帝後代向聯邦政府索要皇室遺產
    Stephan Malinowski)在德意志廣播電臺的節目中表示,這一舉動令人「完全無法理解」,「是霍亨索倫家族在1908年的《每日電訊報》醜聞或者1918年皇帝出逃後,所遇到最大的一次公關危機」。皇室後人是否有權利將屬於公共文化財產的藝術品、家具等物品再度據為己有,這麼做是否會對公共博物館及文化機構造成損害,也是人們所關心的話題。
  • 德意志帝國的雛形——德意志關稅同盟
    但到了19世紀後期,原來落後的普魯士卻一轉以前的頹勢,通過三次王朝戰爭擊敗了丹麥、奧地利、法國等勁敵,建立統一的德意志國家,還與俄、奧結為同盟,防止自己遭受法俄夾擊,不可否認,此時的德國已是歐陸上最受重視的地緣政治操盤者。在經濟上,德意志也完成了由落後農業國到先進工業國的轉變。
  • 三個德意志帝國的簡介,為什麼納粹德國叫第三帝國?
    弗朗茨二世1806年拿破崙強迫弗朗茨二世放棄神聖羅馬帝國尊號,只保留奧地利皇帝,德一滅亡。德意志第二帝國:又叫德意志帝國(Deutsches Reich),是後世魏瑪共和國和納粹德國的正式名稱,也就是說,德三的國號繼承自德二。
  • 符騰堡王國:德意志帝國境內最民主的邦國
    符騰堡王國是德意志帝國南部僅次於巴伐利亞的第二大邦國,由拿破崙提升為王國。符騰堡王國是德意志各邦中實施君主立憲最好的邦國,因此成為德意志各邦中最民主的邦國。那麼符騰堡王國是如何建立與滅亡的呢,船長為你細細道來。一,符騰堡選侯國
  • 帝國的擴張,在希特勒的心中,德意志民族版圖有多大?
    希特勒剛剛上臺時,德國的處境可以說是危機重重,處於以法國為首的聯盟包圍之中,捷克斯洛伐克和波蘭都組建了強大的武裝力量來對付德國,尤其是波蘭走廊的存在,不僅使東普魯士和德國領土分割開來,還使200萬德國人處于波蘭的統治之下,絕大多數的德國人都認為他們的國家和民族面臨著嚴重的安全威脅,而希特勒的「生存空間」論也是在這一背景下產生的
  • 清朝滅亡後皇室珍貴老照片:末代皇后婉容,還有在美國的格格
    辛亥革命後中國舞最後一個王朝清朝滅亡,但是當時孫中山為了避免全國性戰爭,與滿清朝廷議和,當時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給滿清皇室優待,保留了滿清皇室存在於民國時期。也正是因為這樣,在民國時期,滿清皇室一直存在,還曾多次復闢,也因為在歷史上演一出出醜劇,民國時期滿清皇室留下許多照片。
  • 從德意志到德國
    起源帶有國家和血統民族的色彩,但隨著德語的形成和傳播,以及德意志民族的東進運動,同時作為中世紀普世帝國的神聖羅馬帝國的以及哈布斯堡、霍亨索倫這樣的君主國塑造自身國家認同的努力,他們統治下的中歐的各民族用德語建立了一個偉大的德語文化區,而這個文化地區就是德意志。從這個意義上說,歷史上從沒存在過一個包括了整個德意志的國家。即使是神聖羅馬帝國也沒能做到這一點。
  • 德意志帝國末代公主,因為與敵國王子結婚,化解了兩個國家的世仇
    德意志帝國末代公主路易絲·霍亨索倫路易絲公主生於公元1892年,本名露易絲·霍亨索倫,是德國歷史最後一個朝代——霍亨索倫王朝末代皇帝威廉二世與維多利亞皇后所生的唯一女兒,也是兩人所生的七個孩子當中最小的孩子
  • 德意志帝國,全稱是「德意志民族的神聖羅馬帝國」
    德意志帝國,全稱是「德意志民族的神聖羅馬帝國」。菜茵河邊,一條大道從東南通向西北。幾輛馬拉的貨車在緩緩行駛。「站住!檢查貨物!」當馬車經過一所路邊的房子時,兩個持槍的武裝人員攔了上來。原來,這所房子是一個關卡,過來的這兩個人是來收稅的。
  • 《我的世界》研發者泊松,憑藉一部遊戲淨賺116億,日子過得逍遙快活
    《我的世界》是一款2009年發行的生存建造沙盒遊戲,在裡面玩家可以把那個由方塊構成的世界打造成任何自己想要的樣子。雖然《我的世界》到現在已經上線十二年了,但是還有很多玩家在自己的世界中樂此不疲,由此可見這款遊戲非凡的魅力。
  • 1871年德意志帝國憲法,是「俾斯麥貫徹普魯士霸權」的結果?
    德國通史:根據1871年的德意志帝國憲法,德意志帝國政治架構呈現出兩大特點歡迎來到百家號小菊道歷史,今天小菊和大家說說俾斯麥時代的內政外交和1871年德意志帝國憲法,德意志帝國時期的政治生活可以用斑駁陸離來形容。它大致可劃分為俾斯麥時期和威廉二世時期兩個階段。
  • 《德意志帝國》深刻介紹「德意志...
    《德意志帝國》精簡而深刻地介紹了「德意志道路」的歷史,非常值得我們了解、反思。德意志民族的崛起,並不是像多數西方國家一樣,靠擴張或殖民掠奪發家;相反,自從1871年德意志帝國建立之後,依賴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內部拉動,成為了一個歐洲強國。同時,帝國政治、經濟、軍事和外交政策的成功與失敗,也在其後的「二戰」、冷戰和歐洲一體化中產生了深沉的迴響。「新思·觀察家精選」系列之5。
  • 德意志帝國的崛起——普法戰爭
    老牌霸主法國顯然這時候已經成為德意志統一的最大絆腳石。公元1870年7月19日,法蘭西第二帝國對普魯士宣戰,「普法戰爭」就此爆發。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中,普魯士軍隊捷報頻傳,最後更是大敗十萬法軍於色當。9月2日,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宣布投降。就這樣,在鐵血首相俾斯麥的籌劃下,普魯士快速蕩平了德意志統一道路上的最大障礙——法蘭西。
  • 歐洲多國最後一個朝代:俄羅斯國祚超過三百年,法國復闢了兩次
    歐洲君主制歷史比亞洲要複雜得多,一般認為歐洲君主制在三千多年前的希臘誕生,此後歐洲多國陸續誕生君主制,但一個歐洲國家境內通常會有很多個王國、公國,直到19世紀末才基本奠定今天歐洲國家的格局。法國波拿巴王朝(1804年—1814年、1815年、1852年—1870年),法國歷史最後一個朝代,拿破崙一世在1804年登基稱帝建立波拿巴王朝,國號「法蘭西帝國」,1814年被反法同盟擊敗而覆滅,1815年拿破崙一世重返法國復闢波拿巴王朝,三個月後再次被反法同盟擊敗而覆滅,1852年拿破崙一世的侄子拿破崙三世登基稱帝,復闢波拿巴王朝,1870年被德國擊敗而覆滅,國祚28年。
  • 鐵血宰相俾斯麥:對內對外齊開弓,為德意志帝國保駕護航
    德意志在19世紀50年代蓬勃發展的工業革命使大多數德國人的收入不斷增長,男人女人都獲得比以往壽命更長和生活更幸福的機會。同時他們有理由相信,在未來後代會比他們這一代過得更好。但是,對於生活在俾斯麥時代的德意志人而言,他們最渴望的就是曾經經歷的恐怖歲月永遠不再出現。
  • 俾斯麥構想的落空:德意志帝國如何走向侵略擴張之路
    不過,戰爭對德國也會是苦澀的:俾斯麥很快會發現「沒有法國不行」——完整的歐洲體系不可能與復仇心切的法國為伴,也不可能缺少法國而存在。1870 年7 月,拿破崙三世憑藉自感良好的判斷,為阻止已在德意志諸邦內做大的普魯士進一步成為歐洲威脅,裹挾復仇心切的法國加入了戰爭。「為薩多瓦之戰報仇」是法國媒體荒誕的動員口號。
  • 帝國末代皇后:她被表哥無情拋棄,婉容唯一女兒被丈夫殺死
    1.奧匈帝國:齊塔·瑪麗亞(1892年-1989年),奧地利公主,天生麗質,面容精緻,有種東方女性之美感。1916年,齊塔嫁給奧匈帝國末代皇帝卡爾一世,作為世界大國的皇后,齊塔相當自豪。可惜,奧匈帝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慘敗,國家分裂,齊塔被迫流亡國外。1989年,齊塔在瑞典去世。
  • 夾在德意志和沙俄之間的歐洲強國,五次被瓜分,比中國清朝還慘!
    說起波蘭,其地理位置位于波德平原,地勢平坦,略有起伏,平均海拔173米,這裡有眾多河流經過,水資源豐富,一直以來這裡就是農業重要產區,在古代,這裡曾經誕生過強盛的波蘭王國和波蘭共和國,尤其是波蘭共和國,鼎盛時期,國土面積多達100萬平方公裡。
  • 感覺之前德國並沒有厲害過啊,為何二戰時的德國,叫第三帝國
    1933年,納粹黨的希特勒正式上臺執政,持續了近15年的魏瑪共和國宣告滅亡。在1933年到1945年這段時間裡,納粹德國先後用了兩個官方國名。第一個名字是從1933年到1943年使用的「德意志國」。第二個名字則是1943年到1945年的「大德意志國」。不過,人們還是更習慣將納粹執掌的德國稱為「第三帝國」。
  • 反拿破崙戰爭勝利後,普魯士進入封建復闢時期,浪漫主義思潮泛濫
    1815年到19世紀40年代,普魯士的發展進入異常曲折的時期,新文化和新精神在同舊精神和舊傳統的激烈鬥爭中,發展了民族主義、自由主義、浪漫主義,特別是民主主義。海涅是這個時代的代表和旗幟。反拿破崙戰爭勝利後,普魯士進入了封建復闢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