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德意志第二帝國垮臺100周年。當然,世界上沒有人會紀念這個滅亡的帝國,即使它締造了現代德國版圖,即便是它將德國帶入歐洲五大國之一。
因為最近德國媒體一則消息,卡洛斯·霍亨索倫親王從酒店21樓墜亡,德意志第二帝國和霍亨索倫家族又才走入人們的視線。掐指一算,距1918年德皇威廉二世退位德意志國滅亡,已經過去整整100年!
有人可能會疑惑了,卡洛斯·霍亨索倫親王?怎麼還有親王稱號呢?其實這在歐洲並不奇怪,很多退位皇室仍然以皇室自居,社會上也認可他們的皇室地位和貴族身份。
至威廉二世退位以後,霍亨索倫家族雖然沒有了土地,但他們的王位繼承人傳統依然被保留下來。現在霍亨索倫家族的繼承人格奧爾格·弗裡德裡希,不僅是普魯士王子,名義上還是德意志帝國皇位繼承人。
此外,從理論上講格奧爾格·弗裡德裡希還是英國王位的繼承人,不過是順位第212位。這是由於曾經歐洲王室間各種通婚的後果,被稱為「歐洲祖母」的維多利亞女王的長公主,嫁給了普魯士太子弗雷德裡希三世,他們生的兒子就是德皇威廉二世。
所以,由於通婚帶來的拐彎抹角的親戚關係,格奧爾格·弗裡德裡希才會是英國王位第212位繼承人。
如今的霍亨索倫家族雖然失去了德國領導權,沒了土地,但他們還有一座城堡——霍亨索倫城堡,目前該城堡的所有權歸格奧爾格·弗裡德裡希。這可能是德國最牛的城堡,其豪華程度自不必說,單說它的歷史已經就夠讓人震驚的了。
霍亨索倫城堡是霍亨索倫家族的發祥地,始建於11世紀,19世紀五六十年代又重新修建,更加氣派了。從某種程度講,霍亨索倫城堡代表了霍亨索倫家族曾經的輝煌。
霍亨索倫家族發家史
威廉二世全名叫「弗裡德裡希·威廉·維克多·阿爾伯特·馮·霍亨索倫」。在德國名字裡但凡有「姓馮」的基本上都是貴族,即使後來貧窮落魄了,但至少就像阿Q所說的——「祖上闊綽過」。
「姓馮」還不是重點,重點是「霍亨索倫」這個姓氏,這是歐洲的資深貴族,都貴族1000多年了!「霍亨」在德語中有高貴之意,在姓氏裡直接加上高貴,生怕別人不知道,全歐洲如此自戀的貴族恐怕沒幾個。
霍亨索倫家族的發家史可能與歐洲貴族最為強調的「榮譽」關係不大,他們最初靠的是對神聖羅馬帝國的忠誠,以及各種聯姻而發家致富,最終獲得土地和臣民。
有錢有地之後的霍亨索倫家族又通過花錢購買領地,而不斷擴大地盤。現在我們看起來覺得挺神奇,原來領土是可以花錢購買的啊!其實這在古代歐洲並不奇怪。
工業革命以來,花錢買地這一招就不好使了,人們習慣靠戰爭獲得土地。所以最近一筆土地交易,俄國將阿拉斯加賣給美國,實際上也是戰爭的結果。因為克裡米亞戰爭爆發後,俄國害怕阿拉斯加殖民地被英國奪走,才賤賣給美國,讓美國撿了一個大便宜,100多年後俄國人後悔不已,美國人樂不可支。
最終,霍亨索倫家族靠著一步步的經營,獲得了普魯士公國,成為了普魯士的王室。這一步是霍亨索倫家族歷史上最為重要一步,同時也是德國歷史的一個重要節點,影響深遠。
霍亨索倫獲得普魯士後,便著手建設柏林,讓其成為普魯士的首都。這一決定成就了現代的柏林,不然世界上可能就沒有柏林了。
槍桿子裡出政權
霍亨索倫家族領導下的普魯士十分注重發展軍事。這主要是因為大航海時代以來,加上工業革命的到來,歐洲各國發展工業對海外殖民地的需求越來越大。而普魯士沒有搭上這趟列車,他們被困在歐洲內陸裡的焦慮,迫使其發展軍事,希冀於通過軍事強硬手段彎道超車。
在這裡就不得不提到霍亨索倫家族裡偉大的腓特烈大帝。這位愛好音樂的著名政治強人,發動了多次戰爭,攪的歐洲40年不得安寧,處於戰火紛飛之下。現在來看,腓特烈大帝發動的戰爭是有效的,他帶領普魯士成為歐洲重要強國。甚至可以這樣說,如今德國人鐵血強硬的民族形象,就是由腓特烈大帝培養起來的。
可能也是腓特烈大帝運氣好,他帶領下的普魯士一切都看起來那麼順風順水。然而他的繼承者們運氣就不那麼好了,他們碰到了有史以來最猛的大BOSS——拿破崙!這位「歐洲公敵」比腓特烈大帝還能折騰,打的普魯士喪權辱國,一度全國被拿破崙佔領,最終被迫割讓16萬平方公裡土地,並賠款1.3億法郎,才保住部分國土和霍亨索倫家族對普魯士的領導權。
拿破崙是為戰爭而生的,如果他不去招惹俄國,可能就不會有後來的失敗,也就不會有包括普魯士在內的歐洲國家的翻盤機會。
普魯士在反法同盟中起到了關鍵性作用。普魯士、英國、俄國、奧地利等反法同盟使拿破崙兵敗滑鐵盧,從此一蹶不振。而普魯士也藉此一躍成為歐洲一流強國,霍亨索倫家族所獲得的榮耀也可以比肩赫赫有名的哈布斯堡家族了。
從普魯士到德意志
反法戰爭勝利後的霍亨索倫家族不會只滿足於普魯士,他們要的是整個德意志地區!幫助霍亨索倫家族實現「德意志夢」的是一位「姓馮」的貴族——奧託·馮·俾斯麥,我們中國人很熟悉的「鐵血宰相」。
俾斯麥認為應該以普魯士來主導德意志,而不是哈布斯堡家族領導下的奧地利帝國。於是在1866年俾斯麥發動了普奧戰爭,最終奧地利帝國戰敗。由普魯士王國主導的北德意志邦聯成立,霍亨索倫家族的「德意志夢」就快要實現了!
如今之剩下南德意志諸邦了,而南德意志背後的控制者是法國,必須解決法國才能實現真正的德意志統一。
1870年俾斯麥在西班牙王位繼承的問題故意激怒法國,法國忍無可忍對其宣戰,普法戰爭爆發。戰爭一開始法國軍隊就連連失敗,法國皇帝御駕親徵也在色當戰敗被俘。
普法戰爭爆使法國內部發生革命,大資產階級建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法蘭西第二帝國滅亡。即使法蘭西第二帝國滅亡,但普魯士對法國的羞辱並沒有停止,普魯士軍隊佔領法國首都巴黎。隔年1871年,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在法國凡爾賽宮加冕為皇帝,德意志帝國成立——霍亨索倫家族的「德意志夢」終於實現了!
帝國的覆滅
霍亨索倫家族讓德意志統一,這可能是其家族最為值得驕傲的歷史,但統一的德意志在霍亨索倫家族手上並沒有延續很久,不到50年即壽終正寢。
將霍亨索倫家族帶入失敗境地的人是威廉二世,一位充滿爭議的皇帝。
威廉二世上臺年方29歲,這位志大才疏的年輕皇帝不甘受制於俾斯麥,處處冷落排擠俾斯麥。讓這位功勳老臣感到心灰意懶,知道皇帝容不下他了,於是主動提出了辭職,這一年俾斯麥75歲。
沒有老臣輔佐(或者說壓制)後的威廉二世自信爆棚,野心極大,一心想建不世之功勳。在威廉二世看來,建不世之功,只有通過戰爭才能獲得,而德意志帝國也只有通過戰爭才能更加強大。
於是,一場大戰醞釀著……
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在塞拉耶佛遇刺殺身亡,消息傳到威廉二世耳朵中時,他一邊為這位好友而悲傷,一邊又覺得機會來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由此拉開序幕……
隨著一戰德意志帝國的戰敗,威廉二世的末日到來了,這也是霍亨索倫家族的末日。德國發生了革命了,軍隊發生了兵變,威廉二世被迫宣布退位,他想保留空頭皇帝稱號的要求都沒能被允許。
不過與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比起來,威廉二世已算是非常幸運了,至少保住了命。而且其家族也仍然得以延續,子孫後代都以貴族身份活的十分逍遙快活。
退位後的威廉二世住在荷蘭,希特勒上臺後,他還資助過希特勒600萬馬克,大概是想靠希特勒復闢吧。希特勒一直比較崇拜威廉二世,倆人保存這良好的關係。當威廉二世得罪希特勒屠殺猶太人後,勃然大怒,大罵希特勒這種做法是德國的恥辱!這位老皇帝果然是軍人出身和貴族身份,榮譽看的比什麼都重,希特勒這種做法顯然有悖德國的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