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帝國皇帝後代向聯邦政府索要皇室遺產

2020-12-18 新京報

撰文丨葛格

近日,德國媒體披露了霍亨索倫家族後裔——普魯士王子喬治·弗裡德裡希與聯邦政府、柏林、布蘭登堡州政府及相關文化機構,就歸還原屬於皇室的藝術品以及宮殿的居住權進行秘密談判的具體內容。

2014年,德國媒體也曾發表過關於霍亨索倫家族要求政府進行賠償的報導,但當時的布蘭登堡州財長克裡斯蒂安·格爾克(Christian Grke)要求霍亨索倫家族說明與納粹政權之間的關係,賠償一事因此暫未有定論。但霍亨索倫家族並沒有放棄索賠,在這次曝光的清單中,他們甚至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在今年7月中旬的報導中,霍亨索倫皇室要求政府及相關機構歸還多件藝術品及歷史文物,例如18世紀法國洛可可時代著名畫家讓-安東尼·華託的作品——《舟發西苔島》,還有一張沙發椅,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就是在這張沙發上離世。

同時,皇室後人還要求獲得位于波茨坦的採琪蓮霍夫宮(Cecilienhof)或其他幾處宮殿的永久居住權。採琪蓮霍夫宮,因於1945年舉辦波茨坦會議而聞名。這座宮殿也是1917年霍亨索倫家族修建的最後一處皇家居所,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

懸掛於夏洛騰堡宮中的《舟發西苔島》。

此事一經媒體報導,立即在德國文化界引發討論。現代歐洲史學者史蒂芬·馬力諾夫斯基(Dr. Stephan Malinowski)在德意志廣播電臺的節目中表示,這一舉動令人「完全無法理解」,「是霍亨索倫家族在1908年的《每日電訊報》醜聞或者1918年皇帝出逃後,所遇到最大的一次公關危機」。皇室後人是否有權利將屬於公共文化財產的藝術品、家具等物品再度據為己有,這麼做是否會對公共博物館及文化機構造成損害,也是人們所關心的話題。

而在接受《周日世界報》的採訪時,喬治·弗裡德裡希對談判細節被曝光表示遺憾,但認為最終能夠與政府及相關機構達成一致。而實際上,雙方目前還存在較大分歧。喬治·弗裡德裡希王子認為,其所提出的要求並不會損害公眾的利益。

位于波茨坦的採琪蓮霍夫宮,也是威廉二世在逃亡前建造的最後一座宮殿。

貴族制被廢除後,頭銜變為姓氏的一部分

霍亨索倫家族發跡於德國施瓦本地區,於13世紀初分為施瓦本(Swabian line)和法蘭克尼亞(Franconian line)兩支。法蘭克尼亞系後來演變為布蘭登堡-普魯士(Brandenburg-Prussian)系,霍亨索倫家族在德國東北部也站穩了腳跟。普魯士王國建立於1701年,憑藉強大的實力,最終完成德意志的統一併建立帝國。

1871年,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在凡爾賽宮的鏡廳加冕稱帝,建立了自神聖羅馬帝國後的「第二帝國」——德意志帝國。然而帝國的經營還不滿四十年,便因為在一戰中的潰敗和動蕩的時局落下帷幕。時任帝國皇帝的威廉二世於1918年逃亡荷蘭,籤署了退位聲明。自此,短命的帝國崩塌,魏瑪共和國建立,德國步入新的歷史時期。

自威廉二世退位後,君主制便自然退出了歷史舞臺。按照魏瑪共和國的憲法規定,貴族制也被廢除,貴族們不再享有政治和稅務上的特權,但此前由繼承獲得的財產仍可保留,頭銜則變為姓氏的一部分,可以繼續使用。因此,德國皇室和貴族家庭的後人們,在平日裡與普通人的生活沒有太大差別,只是他們仍然與歐洲其他皇室的成員保持著一定聯繫,有不少「皇親國戚」。畢竟在歷史上,他們大多有著或多或少的親緣關係。

如今處於輿論漩渦中的是霍亨索倫家族普魯士皇室一系的王子喬治·弗裡德裡希。他於1976年出生於不萊梅,1994年繼承祖父留下的「普魯士王子」稱號,成為家族的首領,威廉二世皇帝是他的曾曾祖父。在大學獲得商科學位後,喬治·弗裡德裡希在一家公司工作,同時憑藉家族的名望和曾經的王朝背景,經營著自己的啤酒品牌「普魯士」。他的妻子亦出身於德國貴族家庭伊森堡,二人的結合在傳統意義上可謂是門當戶對。

霍亨索倫城堡官網上刊登的普魯士王子夫婦近照。

威廉二世逃亡荷蘭後政府沒收了帝國留下的財產

儘管霍亨索倫家族目前還掌握著一定的家族財產,但顯然他們並不滿足於此。即使無關皇位權力,如果能繼承祖先的財產,對於後人來說也是一筆重要的收入。對於喬治·弗裡德裡希來說,他將為家族增加收入作為自己的重要職責,儘管他曾提到,「並不需要一座城堡來定義自己」。

目前,霍亨索倫家族提出逐項要求的法律依據是1994年頒布的修繕和補償條款(EALG)。早在兩德統一後不久的1991年,喬治·弗裡德裡希的祖父便已經提出過向政府索賠的要求,但一直沒有達成令雙方都滿意的結果。因為按照上述法律規定,如果霍亨索倫家族確實對納粹進行過資助,那麼便無權得到賠償。

在威廉二世逃亡荷蘭之後,政府便沒收了帝國留下的財產。1926年,柏林當局與霍亨索倫家族籤訂了關於如何處置這些資產的協議,但是這份協議並不完善。例如,有39處房產被歸還給霍亨索倫家族,其中一處為位於柏林的蒙比歐宮,後來成為當時的霍亨索倫博物館,由政府資助開放。不幸的是,這座宮殿在「二戰」中受損嚴重,並於1959年被東德政府清理,再未重建。霍亨索倫家族認為,德國政府從來沒有為這些房產損失進行過充分賠償,更不提尚且保存在宮殿中的物品。

「二戰」後的蘇聯佔領者指控霍亨索倫家族與納粹合作,因此沒收了他們在東德所有住處的居住權。霍亨索倫家族在失掉王座後,流亡海外的威廉二世及其後人在納粹崛起的過程中究竟扮演了怎樣的角色,是解決賠償的重要參考條件。

但是,在當時複雜的政治局勢和歷史進程中,學者們也很難清楚地界定當時各方行動中的因果聯繫。但霍亨索倫家族的一些舉動的確會在無形中增加納粹的威信。比如威廉二世最小的兒子——普魯士王子奧古斯特·威廉就是狂熱的納粹分子。在當時,許多貴族很難撇清自己與納粹之間的關係,甚至通過各種方式與納粹政權有著深厚的聯繫。

1933年3月21日,威廉二世之子威廉王子與希特勒。圖片來自《時代周報》(Zeit)。

無論如何,最古老的霍亨索倫城堡依舊歸家族後人所有。這座雄偉的新哥德式城堡位於圖賓根以南的小城黑欣根(Hechingen),這裡也是霍亨索倫家族的起源地。現存的城堡於1850年由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四世發起重建,與更為人熟知的新天鵝堡遙相呼應。

如今,這座家族城堡成為德國南部的知名景點,日常開銷和修繕經費主要來源於門票收入。城堡亦可承辦音樂會、露天放映等文化及公共活動。這裡也是霍亨索倫家族成員目前的居所之一,家族成員會在此舉行聚會,喬治·弗裡德裡希的孩子也在這座城堡裡接受洗禮。

立於高山之巔的霍亨索倫城堡。

索回藝術品會給公眾留下一間「被搬空的博物館」?

今年六月,科布倫茨地區的法院已經駁回了喬治·弗裡德裡希起訴要求索回萊茵巖城堡所有權的要求。這只是霍亨索倫家族的諸多請求中的一件。除了藝術品和家具之外,該家族還希望能夠拿回於2018年意外發現的大批皇室信件。這些信件被保存在波茨坦新宮中的一隻珠寶匣裡,屬於威廉二世的妻子奧古斯塔·維多莉亞皇后。

此前,霍亨索倫家族已經提出終止與包括德國歷史博物館在內的多個公共博物館的租借協議:他們想要重新擁有過去屬於皇室的藝術品,這似乎也是對於政府駁回請求的一種反擊。對於如何處置這些藝術品,霍亨索倫家族後人的答覆是建立一座專門的霍亨索倫博物館。但也有人擔心,一旦這些藝術品和珍寶重歸霍亨索倫家族,而非保存在公共博物館中,那它們將面臨再無重現公眾面前的可能。

相較之下,同為貴族世家的列支敦斯登皇室擁有大量的私人藝術收藏,並且還在不斷購入新的藝術作品,常在世界各地展出。然而這些藝術品不僅是皇室的資產,通過向公眾進行展出,列支敦斯登皇室也為豐富公共文化資源做出了一定貢獻。而霍亨索倫家族希望重新獲得已存放在柏林和波茨坦文化機構的畫作,將已經走向公共文化空間的藝術品重新收入私人家族的囊中,則有些逆勢而為的意思。

霍亨索倫家族提出索回的許多藝術品具有重要的歷史和文化價值,人們甚至擔心這麼做會給公眾留下一間「被搬空的博物館」。而據德媒的報導,即使王子本人對協商結果表示樂觀,但與政府能夠接受的條件還相距甚遠。同時,雙方通過法律途徑進行的裁決也因為歷史問題而面臨著一些困難。

資料來源:

https://www.deutschlandfunk.de/ansprueche-der-hohenzollern-des-kaisers-alte-schaetze.691.de.html?dram:article_id=453901

https://www.zeit.de/2019/30/hohenzollern-dynastie-erbe-kunstwerke-schloss-cecilienhof

https://www.zeit.de/kultur/kunst/2019-07/prinz-von-preussen-hohenzollern-rueckforderung-kunst-kanzleramt

https://www.swp.de/suedwesten/staedte/hechingen/preussen-prinz-bittet-berlin-zur-kasse-22057153.html

https://www.irishtimes.com/news/world/europe/the-fall-of-the-house-of-hohenzollern-1.3956448

https://www.sueddeutsche.de/politik/hohenzollern-georg-friedrich-prinz-von-preussen-1.4544544

https://www.zeit.de/2015/33/hohenzollern-kronprinz-nationalsozialismus-adolf-hitler/komplettansicht

https://www.faz.net/aktuell/feuilleton/debatten/forderung-der-hohenzollern-nun-werden-die-gerichte-entscheiden-16302030.html

作者:葛格

編輯:董牧孜;校對:翟永軍

相關焦點

  • 德意志帝國的崛起——普法戰爭
    老牌霸主法國顯然這時候已經成為德意志統一的最大絆腳石。公元1870年7月19日,法蘭西第二帝國對普魯士宣戰,「普法戰爭」就此爆發。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中,普魯士軍隊捷報頻傳,最後更是大敗十萬法軍於色當。9月2日,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宣布投降。就這樣,在鐵血首相俾斯麥的籌劃下,普魯士快速蕩平了德意志統一道路上的最大障礙——法蘭西。
  • 德意志第二帝國別了,奧地利老大哥
    1867年,「奧地利帝國」改為「二元制」的「奧匈帝國」,簡單說就是全國分為奧地利帝國和匈牙利王國兩個組成部分,兩塊各有一個政府和一個議會,但軍隊、外交則是統一的。奧地利皇帝兼任匈牙利國王。這樣一來,匈牙利人就從「頭號奴才」變成了「二號主子」,跟著日耳曼人一起統治斯拉夫等民族。帝國的統治總算稍微穩定些了。
  • 德意志帝國滅亡100年,皇室卻還存在,過得逍遙快活不想復闢!
    2018年是德意志第二帝國垮臺100周年。當然,世界上沒有人會紀念這個滅亡的帝國,即使它締造了現代德國版圖,即便是它將德國帶入歐洲五大國之一。因為最近德國媒體一則消息,卡洛斯·霍亨索倫親王從酒店21樓墜亡,德意志第二帝國和霍亨索倫家族又才走入人們的視線。
  • 德意志帝國政治架構的第二大特點,是政治體制上的專制主義色彩
    皇帝有任免國家官吏之權,帝國宰相由他任命;他還有法律的創製權,有權籤署和公布帝國法律並監督法律的實施;他是帝國武裝力量的統帥,帝國的全部陸海軍在戰時、平時均由皇帝統帥;他決定帝國的對外政策,在國際上代表帝國,帝國的名義宣戰、媾和,與外國締結同盟和籤訂條約,委派駐外使節德意志帝國沒有內閣。由普魯士首相兼任的帝國宰相是全帝國唯一的大臣,主持帝國政府。
  • 1871年德意志帝國憲法,是「俾斯麥貫徹普魯士霸權」的結果?
    總體上看,德意志帝國初期的政治架構呈現為行政結構上的聯邦主義和政治體制上的專制主義。此後則相應地出現了向中央集權主義和議會化發展的趨勢。就國內政治生活而言,在俾斯麥時代,突出體現在這位鐵腕宰相發動的對於天主教中央黨等兩大群眾性政黨的大規模政治鬥爭以及他不斷通過更換議會多數派而進行政治操控的統治方式。
  • 血腥浪漫的雙重變奏:德意志如何由帝國變成現代國家?|德國|神聖...
    如何從一個絕對主義國家過渡到一個現代的政治國家,這是當時普魯士面臨的一個與德意志聯邦不同的問題,後者面臨的問題是如何從一個傳統的帝國過渡到現代政治國家。然而,這兩個不同的問題相互之間又存在著緊密聯繫,並且相互影響,因此如何解決這兩個問題,對此後德國政治建設具有決定性的影響。普魯士從一個絕對主義國家向現代政治國家轉型,從腓特烈二世時就開始了。
  • 德意志帝國的雛形——德意志關稅同盟
    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德意志帝國。確實,德國的崛起過程相當令人驚異,在19世紀初期,普魯士王國還是個農業佔主導地位、農奴制仍未消除的落後封建國家,在拿破崙戰爭中,普魯士的表現是英、法、俄、奧、普這歐陸五強中最差的,其國力也是最為衰落的,遠沒有腓特烈大帝時期的威風。
  • 歐洲最後一個智術師: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的誕生
    從他上臺執政到王朝戰爭,從北德意志聯邦到德意志帝國,從保護關稅到社會保險制度,每一個主題下往往都存在著截然不同的兩種甚至幾種觀點。在這種如同戰場般的的氛圍下,寫一本不願意對任何人隨聲附和的俾斯麥傳,就勢必帶有或多或少的論戰色彩。而克里斯多福·諾恩的這本書之所以「新」,也就體現在這一點。
  • 鐵血宰相俾斯麥:對內對外齊開弓,為德意志帝國保駕護航
    被普魯士統一起來的德意志另一方面,保守派自覺還遠未取得屬於他們的勝利,對俾斯麥竭力維繫君主專制、向共和派大獻殷勤、對奧地利窮兵黷武的種種行為充滿憂慮,因為這些毫無疑問助長了現代民族主義的氣焰,而且俾斯麥還蓄意挑起國人渴望建立世俗化國家的鬥爭,只為在教會與皇室間左右逢源。
  • 符騰堡王國:德意志帝國境內最民主的邦國
    符騰堡王國與巴伐利亞王國等德意志邦國組成萊茵邦聯,脫離神聖羅馬帝國,受法國保護,為法國提供支援。不久在拿破崙的壓力下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弗朗茨二世放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稱號,神聖羅馬帝國滅亡。此後腓特烈一世在拿破崙的扶持下不斷擴大版圖,使符騰堡的領土擴大了一倍還多。
  • 德意志帝國,全稱是「德意志民族的神聖羅馬帝國」
    德意志帝國,全稱是「德意志民族的神聖羅馬帝國」。菜茵河邊,一條大道從東南通向西北。幾輛馬拉的貨車在緩緩行駛。「站住!檢查貨物!」當馬車經過一所路邊的房子時,兩個持槍的武裝人員攔了上來。原來,這所房子是一個關卡,過來的這兩個人是來收稅的。
  • 三個德意志帝國的簡介,為什麼納粹德國叫第三帝國?
    德意志第一帝國:即神聖羅馬帝國,全稱德意志民族神聖羅馬帝國,其中的斷句在「民族」與「神聖」之間,實際上是兩個單詞「Heiliges Rmisches Reich」和「Deutscher Nation」,我以前上學的時候,歷史課上看到這個名詞,以為斷句在「神聖
  • 普奧戰爭使北德意志聯邦國家成立,各邦在形式上獨立,他是總理
    根據憲法,聯邦內部的各邦在形式上保持獨立;普魯士國王同時是北德意志聯邦的主席,俾斯麥兼任北德意志聯邦總理大臣,僅對國王負責,不對議會負責;國王還是聯邦國家所有部隊的最高統帥;作為立法機構的有國家議會和聯邦議會,國家議會議員是各聯邦國中根據普遍、直接和秘密的選舉法選舉出來的,但國家議會的決議只有經聯邦議會同意批准後,才獲得法律效力。
  • 《德意志帝國》深刻介紹「德意志...
    德意志帝國的歷史就是德國的近代史——這是歷史影響巨大的國家和時代,誕生了馬克思主義學說、託馬斯·曼、倫琴、愛因斯坦、黑塞,以及奔馳車、西門子公司、通信無線電和齊柏林飛艇。被稱為「東方俾斯麥」的李鴻章,在1896年訪歐期間曾專程向真正的俾斯麥當面討教,希望在中國複製德國的富強之路。德意志帝國是歐洲第二次工業革命和帝國主義時代的縮影。
  • 德意志帝國末代公主,因為與敵國王子結婚,化解了兩個國家的世仇
    德意志帝國末代公主路易絲·霍亨索倫路易絲公主生於公元1892年,本名露易絲·霍亨索倫,是德國歷史最後一個朝代——霍亨索倫王朝末代皇帝威廉二世與維多利亞皇后所生的唯一女兒,也是兩人所生的七個孩子當中最小的孩子
  • 從英帝國到大英國協,從皇帝到「元首」,看世界霸權的轉世涅槃
    靈活的殖民政策與嚴格的殖民管理,從重商主義到鼓吹自由貿易以及帝國互惠,以及建立在基督教倫理與所謂「白人的負擔」的精英道德責任之上的「殖民地託管理論」,使得大英帝國比起同時代的其他殖民帝國來顯得更為溫和與進步,「給殖民地一個好的政府是不列顛帝國的道德責任」,這是伯克的名言,這某種程度上減輕了英國殖民統治的壓迫性與反動性,減少了腐敗和基於腐敗的殘酷掠奪
  • 德國歷史地圖系列——從普魯士王國到德意志帝國的變遷,1815年至...
    其在就任首相後的1862年9月公開宣稱:德意志所矚目的不是普魯士的自由主義,而是它那無比強大的威力,普魯士必須保持威力。當代重大問題不是以演說與多數人決議就能解決的,而是要用鐵和血。鐵血政策的首個目標是丹麥。俾斯麥以什勒斯維希歸屬問題為藉口,拉攏奧地利共同向丹麥宣戰。
  • 歐洲皇室與王室的關係有多混亂,看看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的九個子女
    ,現在來介紹兩人的九個子女及其後代。長女維多利亞公主(1840年—1901年):嫁給了普魯士王國的王儲腓特烈王子,即後來的德意志帝國的皇帝腓特烈三世,兩人生了四子四女,長子就是德意志帝國的末代皇帝威廉二世,其中一個女兒索菲公主嫁給了希臘國王康斯坦丁一世,希臘末代國王康斯坦丁二世是康斯坦丁一世與索菲公主的孫子,西班牙前代國王胡安·卡洛斯一世的妻子索菲婭王后是康斯坦丁一世與索菲公主的孫女
  • 世界史:19世紀末,德意志帝國的內部矛盾竟然來自宗教?
    十九世紀末,卻說剛剛建立的德意志帝國皇帝威廉一世,年逾花甲時方才登基為普魯士國王,剛即位便遇「憲法糾紛」。端賴新任宰相俾斯麥以「鐵血」手段息爭解紛,後又克建殊功,統一了德意志,這才令威廉一世在74歲高齡時,做了全德意志的皇帝。
  • 大洪水1918·五十四·威廉二世在共和國裡做皇帝?!
    日不落帝國的遺產是隆美爾的葡萄酒?從今天起,喪鐘為匈牙利而鳴洪水之後,歷史從咖啡廳走進毒氣不用做皇帝,也能當最後的羅馬人拜拜了,醜八怪帝國!柏林,成為巴比倫  10月26日,星期六,多雲,在柏林。如果逃兵增加一倍達到20%,那就意味著德國境內將會多出20萬接受過軍事訓練甚至配發了武器,而且對帝國和帝國政府心懷不滿的人。他們逃散在帝國各處結果是什麼?你們想過麼?到今天無論是東線還是西線都沒有什麼軍隊了,只有幾百萬穿著制服的人在苟延殘喘。所以現在即使為了保住軍隊我們也必須求和,放棄皇帝就是必要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