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德式教堂盛行的時期,正是西歐社會發生深刻變革之際

2020-12-11 世界故事協會

哥德式教堂盛行的時期 ,正是西歐社會發生深刻變革之際。無論是文化中心還是宗教 中心,最終都不可逆轉地從修道院轉移到了城市 。而哥德式教堂在西歐的風靡 ,正是這一時期巨大社會變革的外在表現之一。這種嶄新的教堂風格 ,能被當時的人們所接受 、喜愛 ,並迅速傳播開來 ,也有其特殊的原因

首先 ,聖殿騎士團成員回到西歐後的廣泛分布 ,有利於哥德式建築風格的傳播。三大騎士團當中,聖殿騎士團對歐洲的影響最為廣泛。醫護騎士團從巴勒斯坦回到歐洲後 ,直接去了羅德島 ,他們在那裡駐紮了約 200年後 ,又遷移至馬爾他;條頓騎士團去了當時尚未開化的德意志地區,在那裡他們繼續發揮好戰的天性 ,和土著居民展開了長期的戰爭。

只有聖殿騎士團回到歐洲後 ,分散在不同的王國裡、城市中,和當地民眾混居在一起 ,並融人其中,從而對當地居民的觀念和品味都產生了深刻影響。據說中世紀的專業建築師團體共濟會,在東徵還未結束時就已經在德意志 、義大利 、西班牙 、 法國等地設有分會。

12世紀隨著王權加強,整個西歐社會都出現了世俗化的傾向,這使得當時的人們對帶 有異教色彩的文化元素變得更加寬容 。十字軍東徵時期 ,恰恰是現代歐洲國家格局 的形成和發展時期。

這期間,教皇和世俗統治者之間鬥爭不斷 ,而教會勢力最終無力抵抗日益強大起來 的王權。就連精力充沛的英諾森三世也沒能擺脫世俗權力對教會的影響。新的宗教原則和敬拜形式逐漸興起 ,新的觀念也在所謂正統基督教與「異端邪說 」的對抗中出現。在城市裡 ,富裕的商人們開始建造豪華的私宅;學者們開始在大學裡傳授知識 ,切磋技藝;詩人們開始歌頌俠義的騎士和美麗的少女;而建築師們則修建起直刺青天的哥德式教堂

文化的交流和眼界的開闊使得當時的歐洲人對身邊的各種變化見怪不怪 ,這種帶有異域風格的高聳教堂一出現 ,便受到人們的追捧。雖然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將哥德式建築描繪成是 「野蠻而醜陋的建築」,但對於 13、14世紀的歐洲人來說 ,這種高聳 建築卻是當時最時髦的樣式。

最後 ,教會勢力的支持是哥德式教堂在西歐各地紛紛拔地而起的後盾 。教堂與教會之間的關係是顯而易見的,如若沒有教會勢力的支持或默許,新式教堂建築恐怕難以立足。18世紀的英國政治家託馬斯 ·波諾 (Thomas Pownal)斷言,12世紀末到13世紀初 ,教皇曾頒布過詔書或特許狀 ,授權共濟會進行教堂的修建工作。

遺憾的是 ,託馬斯 ·波諾說的這份教皇詔書或特許狀並沒有被載人史冊 ,也沒有相關記載可以作為佐證。但無論教皇的這份詔書或特許狀存在與否 ,中世紀的共濟會都應該從教會或教會的領袖那裡得到過庇護和資助 ,這一點應該是可以肯定的。 總之 ,哥德式建築藝術的產生與盛行,得益於十字軍東徵的影響。而世俗建築師團體共濟會的出現 ,應該是哥德式建築藝術產生的直接原因。

相關焦點

  • 西歐中世紀的哥德式建築風格
    上回我們講到西歐中世紀的羅馬式建築,這次我們來講哥德式建築。在之前,羅馬式在西歐盛行一時,但從羅馬式到哥德式是一次偉大的創新,它那驚人的成就把中世紀建築藝術推向了最高峰。「中世紀盛期教堂建築風格的演進,是由中世紀文明的兩種基本趨勢決定的。第一,大教堂是城市革命的產物,也是增長的財富、市民的自豪感、以及城市狂熱的宗教信誠的產物。
  • 哥德式教堂丨「玻璃花窗」給「野蠻」的哥德式教堂增添了藝術色彩
    「野蠻」的哥德式教堂,打破了西歐傳統的建築風格,體現了哥德式教堂的藝術價值哥德式教堂建築從十二世紀起開始流行的,而哥特一詞在拉丁語中有「野蠻」的意識,因此也會人稱哥德式教堂建築是「野蠻」的,但「野蠻」的哥德式教堂建築為基督教信徒們建立一個溫暖的「避風港」,給了基督教信徒足夠的安全感。
  • 西歐各國中世紀時期哥德式建築風格的發展以及典型代表
    上篇文章中我們大致介紹了一下西歐中世紀的哥德式建築風格。哥德式風格將西歐中世紀的建築藝術推向了頂峰,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西歐各國哥德式建築的發展以及有哪些典型的哥德式建築。哥德式建築首先誕生在法國,法國在中世紀盛期的西歐文化發展中,一直居於領先地位。
  • 從西歐社會的發展角度,分析修道院是如何影響十二世紀文藝復興的
    在修道院的帶頭作用下,「墾荒運動」不斷擴展,為西歐文化變革打下了物質基礎修道主義發源於埃及和敘利亞東部,後引入義大利,其中最有影響力的就是法國南部馬賽港的卡西安修道院。後來羅馬帝國滅亡,西歐由古典時代向中世紀過渡,修道院紛紛在各地建設起來。中世紀早期的西歐在查理曼帝國的解體後政治分裂,文化倒退,加上又遭到蠻族的入侵,社會秩序一片混亂。
  • 哥德式建築如何在中世紀取代羅馬式建築
    哥德式建築是12世紀中葉產生於法國的一種建築風格,以教堂為主要表現形式。這種建築風格到13世紀中期已經傳遍整個西歐,15世紀中後期開始衰落,16世紀逐漸為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所代替。哥德式教堂與之前的羅馬式教堂相比,具有完全不同的特點 :肋拱拱頂 ,尖頂拱門 ,圓形花窗 ,簇柱 ,以及高聳向上的線條。哥德式教堂的整個外形和布局都較之前發生明顯的改變 ,從臥式的變成了高聳直立的。這種曾經風靡西歐三個 多世紀之久的建築風格 ,直至今日仍是許多設計師的靈感沃土。
  • 如何欣賞一座哥德式教堂
    教堂正是朝向永恆的建築。 聖經故事、中世紀手抄本、管風琴與巴赫的音樂、巴黎聖母院的鐘樓怪人……你可能已經對教堂產生了很多好奇。作為基督信仰建築物的代表,教堂幾乎就是那些通天哥德式教堂的同義詞。多提一句,在哥特教堂興起前的羅馬式教堂,曾盛行歐洲達兩個世紀之久。羅馬式大教堂簡單渾厚的式樣,將信仰中那種單純樸實及寧靜氣質發揮得淋漓盡致。
  • 哥德式教堂:凝固時光的藝術,透過建築了解其背後所蘊含的價值
    2、教堂反映著以城市和王室為同一陣營與大封建領主之間的政治鬥爭和思想文化鬥爭哥德式教堂彩窗12世紀西歐先進地區的城市發展到了一個全新的階段,手工業和商業發展迅速,城市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這時中央王權加強了,市民文化崛起了又加之商業社會建立了,已不再是教會權利的鼎盛時期了。經過鬥爭,有些城市獲得獨立,王室領地也逐步擴大,而王室又給領地內的城市一定限度的自治權,給領地周圍的城市比較完全的自治權。西歐教會而在這場鬥爭中教會是分裂的,有的支持王權,有的支持大封建主。
  • 如何欣賞一座哥德式教堂,突破審美的界限
    教堂正是朝向永恆的建築。              當你走進一座教堂進行欣賞時,你也許仍然會感到有些不知所措。不同教堂的建築風格可能相距甚遠,一提教堂,我們想到的幾乎都是瘦削冷峻、魚骨般節節攀升的哥特外觀與美麗的花窗。作為基督信仰建築物的代表,教堂幾乎就是那些通天哥德式教堂的同義詞。
  • 世俗宗教運動中,反映了教堂建築上,有了哥德式的教堂建築
    本期故事:世俗宗教運動中,反映了教堂建築上,有了哥德式的教堂建築(網絡配圖)歷史的故事,大家是否全都知道呢?世俗宗教運動中的各種宗教思潮都反映在這個歷史時期的教堂建築上,有了哥德式的教堂建築。(網絡配圖)哥德式的教堂建築最早出現在法國。12世紀初期,巴黎聖丹尼斯修道院的院長敘熱對該修道院的教堂進行改建,他把教堂看作是傳播《聖經》內容的重要途徑,對羅馬式教堂建築風格進行大刀闊斧地改進,開啟了哥德式建築風格的時代。
  • 英國的約克大教堂,歐洲現存最大的中世紀時期哥德式教堂
    約克大教堂又稱聖彼得大教堂,是歐洲現存最大的中世紀時期哥德式教堂,是世界上設計和建築藝術最精湛的教堂之一,十分的宏偉莊嚴,耗費了200多年的時間才建成。來到約克,一定不能錯過約克大教堂(York Minster),約克大教堂是英國最大,同時也是整個歐洲阿爾卑斯山以北最大的哥德式教堂,公元1220年開始興建,並於公元1470年代完工。1984年約克大教堂部分建築遭大火焚毀,破壞嚴重,現已修復。教堂始建於公元627年,當時是一座全木結構的建築,後來在內戰中被戰火摧毀。
  • 西歐中世紀的羅馬式建築
    對於西歐中世紀,很多人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個時期的建築。這些建築和我們國家的建築相比,是那麼的與眾不同,又有著別樣的魅力。今天小編就來帶大家了解一下西歐中世紀時期的羅馬式建築。中世紀的主導藝術是教堂建築,教堂建築在中世紀盛期取得了最為輝煌的藝術成就,因而這一時期也成為西方建築史上最偉大的時代之一。
  • 傳統哥德式教堂與彩色玻璃鑲嵌畫的相遇,迸發出了怎樣的火花?
    教士們說,富麗堂皇的教堂內部正是上帝居處的景象,那是天堂。又說燦爛的光線射進大廳,就像神啟進入信徒的心靈,可以強化人們的信仰。巴黎城邊聖德尼(St.Denis)王室教堂的許節長老說:「凝視物質的美麗能導致對神的理解。」
  • 什麼是羅馬式建築和哥德式建築?
    建築不僅是為了居住,同時也是一種藝術形式,它反映了一定時代人們的思想感情與社會生活的需要。小編今天就給大家講講羅馬式建築和哥德式建築。因為公元三世紀以後,古羅馬帝國開始了從興旺到衰落的過程,在這個時期裡,古羅馬不僅經常遭到外來各日耳曼「蠻族」的侵襲,而且內部階級鬥爭也非常尖銳,奴隸與隸農的聯合起義,到處發生,為了應付這種內外戰爭的需要,把建築修得堅固厚實一些是符合當時社會動亂的要求的,而狹小的窗戶確有著易守難攻—向外瞄準射擊很便當,但從外面向裡面射箭或投槍,卻很不易命中的優點。
  • 教堂控 歐洲十大中世紀哥德式教堂
  • 西歐建築史上一個挺立的高峰:新建築形式「哥特建築」的出現
    在哥特建築盛行時期,雕刻、繪畫、家具、各種工藝美術,甚至書法,都形成了鮮明的特點,也叫做哥德式。所以,哥德式是一種很成熟的時代藝術風格,建築則是這種風格的主導者。▲燭火下的聖經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把中世紀文化叫做「哥德式」的,就是罵它「野蠻」。但後來只把「哥德式」用於指中世紀晚期,也就是城市重新興起時的文化。
  • 簡單說說羅馬式教堂建築與哥德式教堂建築的區別
    如果不了解歐洲建築,可能會在了解歐洲文化方面大打折扣,尤其是教堂建築,就拿德國來說,幾乎每一個城市都有教堂,如果不了解教堂建築,旅行的時候很可能只是走馬觀花地看看。    從時間上來劃分,歐洲的建築包括古希臘建築、羅馬建築、羅曼式建築、拜佔庭建築、哥德式建築、文藝復興建築、巴洛克建築、古典主義建築、新古典主義建築、洛可可建築等等。
  • 巴塞隆納大教堂,一座經典的哥德式教堂!
    來巴塞隆納大教堂遊覽時,不能只是簡單的觀看巴塞隆納大教堂壯觀的哥德式的外觀。從我們所住酒店房間的露臺就能清晰的看見這裡。這個教堂的內部結構設計也令人印象深刻。當你走出教堂時,你會被大雁所吸引。總體來說這裡是遊覽中世紀建築結構的好地方。
  • 世界著名建築之哥德式建築
    地球魚們還記得小姐姐登頂的科隆大教堂嗎?它是德國最大的教堂,其以典型的哥德式建築風格、宏偉的結構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關於哥德式建築,小姐姐還有好多想和地球魚們分享的,就讓我們一起進一步感受哥德式建築的魅力吧~        在開始今天的主題之前,讓我們先來聊聊兩個人,emmm...,其中一個是神。這個神就是耶穌,"基督教"的創始人。
  • 法國「巴黎聖母院」——大文豪筆下的哥德式教堂
    法國「巴黎聖母院」——大文豪筆下的哥德式教堂雨果筆下的巴黎聖母院住著一個與世隔絕、相貌醜陋的敲鐘人卡西莫多,為難之際救下吉普賽女郎的故事。這座哥德式建築風格的天主教教堂,佇立在巴黎市區的中央,在艾菲爾鐵塔未建成的時候,是法國巴黎的地標式建築和巴黎的象徵。相信許多人了解巴黎聖母院也是從雨果的書和改編而成的電影開始的,這部書的傳奇和精彩使得許多人從小就埋下了好奇的種子:巴黎聖母院究竟是什麼樣子的?那裡是否真的有一個駝背又醜陋的敲鐘人?那位美麗動人的吉普賽女郎還在嗎?
  • 義大利最著名的哥德式教堂—米蘭大教堂
    義大利最著名的哥德式教堂是米蘭大教堂,它是歐洲中世紀最大的教堂之一,14世紀80年代動工,直至19世紀初才最後完成。教堂內部由四排巨柱隔開,寬達49米。中廳高約45米,而在橫翼與中廳交叉處,更撥高至65米多,上面是一個八角形採光亭。中廳高出側廳很少,側高窗很小。內部比較幽暗,建築的外部全由光彩奪目的白大理石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