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歐各國中世紀時期哥德式建築風格的發展以及典型代表

2020-12-25 朱琳講故事

大家好,小編又來了。感謝大家能夠在忙忙碌碌的工作中抽時間來看小編寫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夠給小編多一點支持,麼麼噠。上篇文章中我們大致介紹了一下西歐中世紀的哥德式建築風格。哥德式風格將西歐中世紀的建築藝術推向了頂峰,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西歐各國哥德式建築的發展以及有哪些典型的哥德式建築。

哥德式建築首先誕生在法國,法國在中世紀盛期的西歐文化發展中,一直居於領先地位。12世紀上半葉,西歐大部分地區還在流行羅馬式建築,而在法國巴黎北部率先出現了採用尖頂、肋拱和大尺寸彩色玻璃窗的第一座哥德式教堂,這就是聖丹尼斯王室修道院教堂。不過,這種新的建築藝術風格隨後卻對城市裡的主教大教堂產生了最大的影響。

分別始建於1155年和1163年,完成於13世紀上半葉的盧昂大教堂和巴黎聖母院都是前期哥德式建築的傑作。巴黎聖院寬約47米,長約125米,中廳高約32米,可容納近萬人,是最大的哥德式建築之一。它規模巨大,設計優美勻稱,使用巨拱新方法,以柱墩支撐拱頂,牆壁都變成了明亮的彩色玻璃窗,使哥德式建築成了石頭骨架和彩色玻璃的建築。

13世紀哥德式建築在法國取得進一步發展,其藝術風格進入新階段,形成成熟期哥德式。其鮮明的風格特徵是更加高挺的窗間壁和牆柱所造成的垂直線條佔據壓倒優勢,給每個進入教堂的人以強烈的視覺刺激,引導人的心靈飛向天國。

12世紀末開始重建的沙特爾大教堂標誌著新風格的形成。1211年開始重建的蘭斯大教堂進一步改進發展了它的設計,採用新的比例關係,分外突出了穹隆的高度,首次運用條格式窗花格,更加重視了窗戶的作用。

亞眠大教堂是法國成熟期哥德式建築的最後一座偉大的傑作,中廳高約43米,寬約15米,長約145米,是法國哥德式的典型。14世紀由於持續的英法戰爭,法國建築業受到很大打擊,未再現可媲美於13世紀的大型建築。直到15世紀又出現了哥德式的最後形式「火焰式」,以表面煩瑣的變化形成波動的風格,與13世紀的哥德式已大相逕庭,至16世紀初,法國的英國的哥德式與法國不同,雖然它依舊給人垂直高聳的哥德式建築完全絕跡。

但是英國不一樣,小編不得不說英國的哥德式與法國有著很大的不同。雖然它依舊給人垂直高聳的印象,但水平因素也突出地貫穿於整個設計之中,喜歡用多重線角環繞拱及裝飾垂直支柱,並且在西面正面的處理手法上,立面沿水平方向伸展出中殿邊牆之外。這使得英國的哥德式建築不像法國的垂直向上直插蒼的視覺效果那般突出,但卻也在高聳入雲的同時給人一種龐大壯闊的印象。

1174年開始重建的坎特伯雷大教堂是哥德式建築的第一個傑作,13世紀的索爾茲伯裡大教堂也是其代表作,它們都具有明顯的英國特徵。相比之下,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更接近法國風格。14世紀,在法國哥德式建築停滯不前的時候,英國卻創造了「裝飾式」風格,直接影響了15世紀以後法國和德國的晚期哥德式建築的「火焰式」。

埃克塞特大教堂和韋爾斯大教堂都是14世紀英國「裝飾式」的代表作,其複雜變化的高度裝飾性使整個結構成為技術與藝術的大膽結合。從14世紀後期到16世紀中期,「垂直式」成為英國晚期哥德式建築的典型風格,最顯著的特點是直線在窗花格中佔據壓倒優勢,格羅斯特大教堂就是垂直式的傑作,同時,它還採用了網狀穹隆和扇形穹隆之新型拱頂樣式。

德國的哥德式建築直到13世紀中期才出現,之前許多建築都是羅馬式向哥德式的過渡性建築物。1248年科隆大教堂開始興建,前後經過了600多年的不斷建造、改進和完善,直至19世紀才最後竣工。

它受到法國哥德式建築很大影響,帶有兩條長廊的袖廊和一圈多邊形的小教堂,這種平面結構來源於亞眠主教堂。但卻極大地提高了中廳的高度並降低了寬度,使中廳高達48米,鐘塔高達157米,寬與高之比為1:3.8,是所有教堂中最狹窄的,由此使垂直的柱群增強了上升的衝擊力,產生了一種強烈的超脫塵世的效果。科隆大教堂是德國哥德式建築的傑作,也是歐洲北部最大的哥德式教堂。

在歐洲始終游離在哥德式建築之外的是義大利,它的建築始終保持著傳統的因素,呈現出古羅馬的建築風格。除了北部地區倫巴第受到較多的法國哥德式影響之外,義大利的建築基本上是獨立發展的。不過,建於14世紀後期的米蘭大教堂,是一座由德法建築師參加建造的具有哥德式風格的著名建築物,它有135個聳立向上,直刺天宇的小尖塔,在跳望中整個建築就好像是一座空中森林。

中世紀哥德式建築是西方建築藝術中生命力最為持久的一種建築形式,從12世紀誕生直至15世紀仍有著旺盛的生命力。其藝術成就驚天動地,嘆為觀止,其非凡的藝術想像力和精湛卓絕的建築技術的結合,達到了匪夷所思,令人難以置信的程度;其高超的象徵性和表現力所傳達給人們的宗教信仰、宗教情緒、宗教體驗和宗教情懷,撼人心魄,撞擊靈魂。那份輝煌,那份崇高,使每一個人不能不為之所折服、所震懾。

約翰·麥茜在《世界文學史》中說道:「中世紀的藝術天才,……表現於建築及其與建築有關的藝術。當時的哥德式寺院,如果不能使一個近代人覺得自己的渺小,至少也可以打擊他的驕傲,使他不敢對他的中世紀祖先採取鄙視的態度。」

雖然有很多人都覺得中世紀是非常愚昧和迷信的時代,但是小編覺得中世紀時期西歐文化依然有著很強大的創造性,大家覺得呢?好了,這篇文章到這裡就結束了,這篇文章有沒有讓您有所收穫呢?如果您有什麼想說的,歡迎在評論區給小編留言。

相關焦點

  • 西歐中世紀的哥德式建築風格
    上回我們講到西歐中世紀的羅馬式建築,這次我們來講哥德式建築。在之前,羅馬式在西歐盛行一時,但從羅馬式到哥德式是一次偉大的創新,它那驚人的成就把中世紀建築藝術推向了最高峰。「中世紀盛期教堂建築風格的演進,是由中世紀文明的兩種基本趨勢決定的。第一,大教堂是城市革命的產物,也是增長的財富、市民的自豪感、以及城市狂熱的宗教信誠的產物。
  • 西歐中世紀的羅馬式建築
    對於西歐中世紀,很多人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個時期的建築。這些建築和我們國家的建築相比,是那麼的與眾不同,又有著別樣的魅力。今天小編就來帶大家了解一下西歐中世紀時期的羅馬式建築。中世紀的主導藝術是教堂建築,教堂建築在中世紀盛期取得了最為輝煌的藝術成就,因而這一時期也成為西方建築史上最偉大的時代之一。
  • 哥德式建築如何在中世紀取代羅馬式建築
    哥德式建築是12世紀中葉產生於法國的一種建築風格,以教堂為主要表現形式。這種建築風格到13世紀中期已經傳遍整個西歐,15世紀中後期開始衰落,16世紀逐漸為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所代替。哥德式教堂與之前的羅馬式教堂相比,具有完全不同的特點 :肋拱拱頂 ,尖頂拱門 ,圓形花窗 ,簇柱 ,以及高聳向上的線條。哥德式教堂的整個外形和布局都較之前發生明顯的改變 ,從臥式的變成了高聳直立的。這種曾經風靡西歐三個 多世紀之久的建築風格 ,直至今日仍是許多設計師的靈感沃土。
  • 歐洲建築風格(2)--拜佔庭、羅馬式、哥德式建築
    因此這一時期最出彩的建築就要數教堂了,教堂建築是中世紀建築發展的主流。歐洲中世紀(4~13世紀)的建築可主要分為拜佔庭式、羅馬式、哥德式三種風格。由於嚴格的宗教思想造成該時期的建築不再氣勢宏偉, 而是沉重和壓抑幾乎全是制式的基督教堂, 直到西元9世紀才重新開始發展出新的建築風格由於有較多的地方模仿古羅馬式的風格, 例如古羅馬式的卷、拱等, 故後人稱之為「羅馬風- Romanesque」, 也稱羅馬式建築, 仍以教堂為最主要題材, 其次多表現在修道院和
  • 哥德式教堂盛行的時期,正是西歐社會發生深刻變革之際
    哥德式教堂盛行的時期 ,正是西歐社會發生深刻變革之際。無論是文化中心還是宗教 中心,最終都不可逆轉地從修道院轉移到了城市 。而哥德式教堂在西歐的風靡 ,正是這一時期巨大社會變革的外在表現之一。這種嶄新的教堂風格 ,能被當時的人們所接受 、喜愛 ,並迅速傳播開來 ,也有其特殊的原因。 首先 ,聖殿騎士團成員回到西歐後的廣泛分布 ,有利於哥德式建築風格的傳播。三大騎士團當中,聖殿騎士團對歐洲的影響最為廣泛。
  • 世界著名建築之哥德式建築
    它是德國最大的教堂,其以典型的哥德式建築風格、宏偉的結構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關於哥德式建築,小姐姐還有好多想和地球魚們分享的,就讓我們一起進一步感受哥德式建築的魅力吧~        在開始今天的主題之前,讓我們先來聊聊兩個人,emmm...,其中一個是神。這個神就是耶穌,"基督教"的創始人。基督教創立後,起初一直以民間傳教的形式傳播,但是卻受到羅馬政府的打壓。
  • 庇護之地建築現象調查:哥德式風格的崔斯特姆大教堂
    另外,教堂也是歐洲各國歷史、文化和藝術的縮影,是各國興衰變遷的活生生的見證。暗黑系列也通過對崔斯特姆大教堂建築的毀壞、重修、再遭毀壞等變遷史講述了庇護之地的滄海桑田。中世紀時期,教會勢力統治了歐洲。在中世紀前期建造的教堂受義大利影響,幾乎全為羅馬風格。其特徵為圓形拱頂,從教堂的門或者窗戶可以大致區別出來。
  • 建築的瑰寶——中世紀拜佔庭建築和哥特建築
    文化風潮上的分野,為羅馬帝國政治上的分裂,以及接踵而至的中世紀宗教文化的分道揚鑣提供了便利。作為古羅馬最為恢宏的物質遺產,建築藝術也被裹挾在這一波大動蕩的浪潮中,跟著產生了風格上的分化。直到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被北方日耳曼蠻族所滅,歐洲正式進入了中世紀時期,一直持續到1453年東羅馬帝國滅亡。在這一千年時間裡,歐洲的建築藝術伴隨著宗教政治的糾葛,一直沿著兩條平行的軌道並向發展著,在歐洲的東西兩端呈現出同根同源,但又相互各異的建築風格。
  • 【 領略 】歐洲中世紀建築風格
    拜佔庭建築,就是誕生於這一時期拜佔庭帝國的一種建築文化。 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拜佔庭建築是在繼承古羅馬建築文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同時,由於地理關係,它又汲取了波斯、兩河流域、敘利亞等東方文化,形成了自己的建築風格,並對後來俄羅斯的教堂建築、伊斯蘭教的清真寺建築都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 希臘式、哥德式、巴洛克、洛可可……西方建築風格一覽
    科林斯代表建築:雅典宙斯神廟古羅馬時期古羅馬建築風格是古希臘建築風格的延續和發展,建築類型也逐步增多,有宗教建築、皇宮、劇場、角鬥場、浴場、廣場和巴西利卡(長方形會堂)等公共建築。還有普通住宅、公寓等居住建築。在公元一~三世紀為極盛時期,達到西方古代建築的高峰。
  • 西歐建築史上一個挺立的高峰:新建築形式「哥特建築」的出現
    哥特建築最初誕生於以巴黎為中心的法國北方伊爾·德·法蘭西(Ile de France)地區,以主教教座所在的主教堂(Cathedral)為最高代表。然後從法國流傳到英國、德國、西班牙北部和義大利北部。在哥特建築盛行時期,雕刻、繪畫、家具、各種工藝美術,甚至書法,都形成了鮮明的特點,也叫做哥德式。
  • 中世紀法國的建築藝術
    10世紀以來,隨著經濟和思想文化的發展,建築藝術猶如一朵奇葩,在法國中世紀灰暗的藝術空間拉起一串豔麗的風景線。一批脫離農業生產的民間藝人、匠師開始出現,從事建築藝術創作。建築外形類似封建城堡,建築物前後往往配置碉堡似的塔樓,以防外敵入侵或起義農民的攻擊。這類建築多為教堂,主要以其堅厚、敦實的形體顯示教會的威力。使人望而生畏,以微弱的光線使信徒產生隔世之感,增強虔誠之心。羅馬式建築藝術以法國為中心,影響西歐各國,傑出的作品有安高萊姆教堂、康邊三聖教堂等。
  • 歐洲建築風格劃分及代表建築
    歐洲建築風格分類:古羅馬建築、哥德式建築,巴洛克建築、文藝復興建築、法國古典主義建築、折衷主義建築、浪漫主義建築、功能主義建築、羅曼建築、洛克克風格、現代主義建築、後現代主義建築。
  • 歐洲古典建築賞析4:中世紀之羅馬式建築
    從查理曼開始,歐洲的皇帝都要由教皇加冕才有效,查理曼的帝國在他死後被三個孫子瓜分,成為後來德國、法國、義大利的雛形。史學家們把西羅馬帝國滅亡到文藝復興這一千多年的歷史稱作中世紀,這一時期人類文明處於「緩滯和黑暗」的時代,但建築相對來說反而非常活躍,尤其是中世紀晚期。9世紀之後,教權超越了皇權,在建築上,則表現出歐洲建築是基督教建築的天下。
  • 世界古建築-歐洲中世紀建築(一)
    目錄 歐洲中世紀建築  拜佔庭的建築    聖索菲亞大教堂    東歐的小教堂  西歐中世紀建築    羅馬風建築    以法國為中心的哥德式教堂    蘭斯主教堂    亞眠主教堂    科隆主教堂
  • 如何一眼分辨西方建築風格:從古希臘到中世紀
    羅馬人發現了新的技術和材料,在希臘式建築的基礎上將穹頂發揚光大,基督教成為羅馬國教之後,按照自己的需求將羅馬式的公共會堂改造為了巴西利卡式教堂,隨著東西羅馬帝國的分裂,中世紀建築演化出了拜佔庭式、羅馬式和哥德式三種建築風格。
  • 西方建築,什麼是哥德式建築?
    藝術與建築(哥特藝術,中世紀藝術運動;哥德式建築;哥特復興式建築(新哥德式);大學哥德式;高維多利亞哥德式)。上圖-《亞琛祭壇》由晚期哥德式匿名畫家大師創作浪漫主義(英國文學體裁的哥德式小說或哥德式浪漫主義)。
  • 從西歐社會的發展角度,分析修道院是如何影響十二世紀文藝復興的
    書籍的保存以及與阿拉伯文化的吸收,這些都為「十二世紀文藝復興」提供了文化基礎。隨著「墾荒運動」的開展以及古典文化的興起,西歐社會開始安定,西歐文化得以恢復和傳承,「十二世紀文藝復興」就此展開。西歐隨著「墾荒運動」的發展,經濟水平得到了提高,古典文化又開始興起,社會對教育的需求就會不斷增長,「12世紀文藝復興」中的中世紀大學就這樣應運而生。早期的中世紀大學教學設施簡陋,甚至沒有專門授課的地方,講授課程只能在教堂或者教師的住所,或者是露天講學。所以,當時修道院給中世紀大學的興起提供了基本教學場所。「最初的大學教師一般都是修士。」
  • 歐洲建築裝飾風格的從古到今都有哪些?
    到公元1世紀羅馬帝國建立時,羅馬城已成為與東方長安城齊名的世界性城市;古羅馬建築的類型很多,有羅馬萬神廟、維納斯和羅馬廟,以及巴爾貝克太陽神廟等宗教建築,也有皇宮、劇場角鬥場、浴場以及廣場和巴西利卡(長方形會堂)等公共建築;羅馬建築與其雕塑藝術大相逕庭,以建築的對稱、宏偉而聞名世界。
  • 哥德式建築藝術被稱作歐洲中世紀藝術的高峰
    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下哥德式藝術特點,它是歐洲中世紀藝術的高峰流行於12到15世紀。哥德式的藝術最早產生於法國,它有幾個特徵:首先它有隆重的宗教色彩,哥德式的教堂非常強調「高」是天堂,「光」是神靈,以此來淨化人們的靈魂;它比羅馬式的建築輕巧的多,使用「失狀券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