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九大著名人物,但凡留有三人,明朝便不會滅亡

2020-12-11 回望歷史足跡

歷史上有一個很湊巧的規律,但凡一個朝代,後期滅亡的原因都是手下無將可用,無兵可使,但是唯獨明朝是個例外,明朝軍事實力最強的時候,就是在他將要滅亡的時候。今天,我講給大家介紹這明末九大著名人物,據說只要有三人活下來,明朝一定不會滅亡。

9. 吳三桂

吳三桂放清軍入關,滅亡了李自成,也算是變相的替崇禎報仇,雖然吳三桂被後人說成是漢奸,但是他也算是推動了歷史進程的功臣之一。其軍事實力卻不容小覷,作為崇禎年間的武科舉人,無論是帶兵打仗,還是謀略,都有過人之處,鎮守山海關多年,一直沒有讓皇太極佔到便宜。吳三桂引清軍入關後,順治皇帝給他封了雲南王,之後他打著「反清復明」的旗號聯合另外兩個王發生叛亂,最後沒當幾天皇帝就病死了。相信朋友們都聽過這樣的成語,衝關一怒為紅顏就是為他做的,現在想想真是讓人敬佩,畢竟要美人不要江山,可謂千古第一人。

8. 左良玉

這個人物現在應該很多人不認識,但是在當時可是赫赫有名的。左良玉是十足的猛人,經常帶著幾十個人追著農民軍幾千個人跑,左良玉又是一個十足的兵痞,驕橫自大,什麼都不放在眼裡,敢拉起袖子和皇帝打架。崇禎十年,是農民軍的流年,農民們被打的潰不成軍。可是有一件怪事出現,就是一直追著農民軍打的左良玉,突然不動了。無論是誰說,都不出兵,後來南京的監軍太監下了聖旨,左良玉才晃晃悠悠的向北進軍。究竟是為什麼呢?其實另有道理。

左良玉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他深諳一個道理,他之所以有這一天,全是拜農民軍所賜,加入一仗將他們打完了,自己的好日子也就到頭了,左良玉本想打打停停,沒想到裝過了頭,闖王李自成回老家拉了十幾萬人馬,差點將左良玉給滅了。

7. 盧象升

無論是能力還是品格,盧象升都讓人敬仰,在明末這些將領中,盧象升是真正的為民而戰,而不是為國而戰,盧象升帶著親自訓練出來的天雄軍,先破高迎祥,再破張獻忠,收拾了中原禍亂,又趕到北方阻止皇太極,讓崇禎見到了希望。

崇禎十一年,皇太極一路打到了北京,眼看北京就要不保,但崇禎還是猶豫不決,不知道是戰,還是跑,盧象升說服崇禎主站,崇禎授予尚方寶劍,讓他督天下兵,但實際只有兩萬人不到。盧象升本準備為國捐旗,沒想到崇禎聽信了謠言,將其革職,盧象升斷糧七日,人困馬乏被圍在孤城。自知無力回天的盧象升,帶手下做最後的衝擊,身中二十四箭而亡,全城百姓慟哭。沒想到這位明朝唯一一個為名請願的大將軍,竟然被皇帝聽信謠言而害死。如果皇帝沒有聽信謠言,還指不定皇太極能否攻下明朝呢。

6. 孫傳庭

擋了皇太極一輩子的關寧防線就是此人所建,而明末最強戰鬥力關寧鐵騎,也是此人所建,當李自成進軍陝西,孫傳庭以51歲的高齡領兵出擊,在潼關南源,孫傳庭和洪承疇聯合起來把李自成殺的全軍覆沒,剩了十八騎僥倖逃脫。後來李自成的勢力壯大了,又回軍陝西,因為孫傳庭的勢力不如李自成,所以最後喪掉了生命。以50多歲高齡擊退敵軍,真是讓人敬佩!

5 洪承疇

作為鎮壓農民起義的主要將領,洪承疇打的張獻忠提起他名字就打哆嗦,後來明朝滅亡了,洪承疇帶著六千兵馬做最後決戰,而後被俘,面對皇太極的勸降,洪承疇破口大罵,當所有人以為洪承疇可能英勇就義的時候,他又投降了,成了清朝大學士。

4. 袁崇煥

能力有餘,但情商不足,從他手持尚方寶劍斬毛文龍那一刻起,就註定了了他的結局,後來又和皇太極在北京兜圈子,更是展現了他驕人的智商,只能說死的不冤。主要是為人死板和太監(太監監軍)以及手下的人都搞不好關係,他覺得太監是沒有文化又不懂軍事的人,看不起太監,但是太監擁有很大的實權,所以到了死的時候都沒有人去幫他,最後被崇禎皇帝凌遲處死。

3. 祖大壽

祖大壽是吳三桂的舅舅,比較有骨氣的將領,兩次假投降,第一次暫時投降是為了保存自己的勢力,故意迷惑皇太極,然後找到合適的機會反了皇太極,差點玩死皇太極,當袁崇煥一死,唯一能獨擋一面的就是祖大壽了,但最終實在打不過皇太極,於是就投降了,算是人生的一個汙點把。

2. 曹文詔

此人的威名是殺出來的,曹文詔沒出現前,農民軍愛玩假投降,曹文詔出現後,農民軍寧可死磕到底,也不投降,因為曹文詔就是典型的劊子手,投降時各種條件應允,一旦投降,馬上全部拉出去砍頭。

1。毛文龍

毛文龍在遼東牽制了皇太極十幾年,一直平安無事,這也是讓毛文龍收拾出來的,皇太極拿他一點辦法都沒有,但袁崇煥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火就燒死了毛文龍,死的冤了點。

這九大人物但凡留有三人,明朝便不會滅亡。

相關焦點

  • 明末大鼠疫有多嚴重?壓倒明朝的最後一根稻草
    關於明朝滅亡,歷來爭論頗多,有說吏治腐敗、宦官專權的,也有說分配不均、貧富差距的,更有說受小冰河期影響的。說法種種,不過現在越來越多人提及明末大鼠疫。鼠疫雖然不是大明滅亡的根本原因,但絕對是重要原因之一,甚至有人說,它是壓垮明朝的最後一根稻草。
  • 一項風靡明末的娛樂活動,為何卻把明朝往死裡坑?
    自從大明王朝悲情滅亡,那些誓不降清的明朝遺民們,一邊把明朝三個世紀興衰掰碎了研究,一邊痛苦反思這個虐心問題:這曾經無比繁華的大明朝,怎麼說亡就亡了呢?不過,就是在這痛苦反思裡,一項曾火遍明朝的娛樂活動,卻突然悲催「中槍」,竟與「宦官專權」「皇帝昏庸」這類糟心事一道,成了明朝滅亡的罪魁禍首。什麼「娛樂活動」殺傷力這麼大?
  • 如果崇禎皇帝足夠聰明,不殺魏忠賢,重用了袁崇煥,明朝還會滅亡嗎?
    如果崇禎皇帝足夠聰明,不殺魏忠賢,重用了袁崇煥,明朝還會滅亡嗎? 世人喜歡將那些能夠「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的人歸屬於英雄,他們胸藏文墨,腹有良謀,進可以治國安邦,退可以修身齊家。
  • 明末農民戰爭前的奇怪現象,揭開明朝滅亡的原因
    事實上,這類令人不可思議的現象,卻恰恰帶出了一樁導致明朝滅亡的深層原因,亦是明朝數十年如一日作死的人禍:糧食危機! 二:大明朝的糧食去哪了? 其實,當1368年,農民出身的明太祖朱元璋開創大明朝時,對「糧食安全」的意義,這位帝王並不曾馬虎。明朝開國後,幾乎是以國家之力抓農業。
  • 明末是崇禎對不起百姓才招致明朝滅亡的嗎?
    明末是崇禎對不起百姓才招致明朝滅亡的嗎?歷史書上有這樣一則記載:李自成進軍西安的時候,當時已經是初冬季節,明朝守軍都只有單衣服。明朝末年那段開門揖盜的歷史就完全把亡國的責任推到崇禎身上。可是這裡面有矛盾的地方,當時的大明皇帝也沒錢發放軍餉,軍人連冬裝都置辦不出來,崇禎堂堂皇帝坐擁天下,一年百姓的稅賦就用之不盡了為什麼日子會過得這麼慘,國庫的錢又用在了哪裡?事實上崇禎在位之時並沒有大興土木也沒有剋扣軍餉,為了置辦軍費皇帝竭盡了所能,甚至從自己身上省了又省。
  • 金庸先生曾說:明朝是中國歷史最黑暗的朝代,明朝應該滅亡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腐朽,最黑暗,統治者最殘暴的朝代,到明末更成為中國數千年歷史中最黑暗的時期。明朝當然應該亡。——金庸《袁崇煥評傳》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封建王朝,歷時276年,共有16位皇帝。
  • 明朝滅亡留下的虛幻人物「朱三太子,」為何康熙帝也懼怕?
    他成為了康熙皇帝心中最大的心魔,這個人也成為大清最具威脅的隱患,他就是傳說中的明朝滅亡僥倖逃脫的朱家後代「朱三太子」。一,明朝滅亡留下的隱患清王朝是建立在壓迫漢人的基礎上,當清王朝軍隊入關之後,各地的漢人百姓就激烈的抵抗。甚至當清王朝一統天下後,漢人反清復明的聲音依舊是一聲更比一聲高。
  • 明朝滅亡時,曾讓人聞風喪膽的錦衣衛在幹什麼,他們最後去了哪裡
    錦衣衛最早設立於1360年左右,當時朱元璋還沒有稱帝,還是吳王的時候,便設立所謂的親軍」(錦衣衛原名),保護朱元璋的人身安全。在歷史上著名的鄱陽湖水戰,戰鬥打了很長時間,但朱元璋毫髮未傷,還克敵制勝,「親軍」可以說是護駕建功。
  • 明朝滅亡是因為哥倫布「發現」新大陸?
    最近有一種說法,講明朝滅亡是因為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那這是為什麼呢?請聽我道來。熟知歷史的朋友都知道,明末農民起義的直接原因是連年的災荒。那麼又是什麼導致了連年的災荒呢?「明末農民起義」時間上是在明末天啟七年到清順治十五年(1627—1658年),這個時間恰好就處於小冰河時期最冷的時候。氣溫偏低,農作物自然就要受到影響,從而導致糧食減產,結果就是百姓餓著肚子,還得忍受冬天刺骨的寒風。
  • 清朝滅亡後,九大貴族姓氏都改成什么姓了?來看看有沒有你的姓
    清朝滅亡後,九大貴族姓氏都改成什么姓了?來看看有沒有你的姓。姓氏是人名最為重要的部分,在古代什麼樣的姓氏就代表了你有什麼樣的背景,好的姓氏可以帶來無上的尊貴,大清在古代持續了幾百年之久,尤其是在滿清時期,其族內有九個貴族姓氏,非常顯赫,不過,在大清滅亡後,這九大姓氏都改了,下面我們看一看都改成什麼了?
  • 明朝滅亡時,各地的朱姓藩王在做什麼?
    明朝,中國最後一個漢人政權的封建王朝,淮右布衣出身的朱元璋稱帝建國。朱元璋出生到成年都是個苦哈哈,父母接連去世,為吃個飽飯活下去,只能剃度出家當起和尚勉強度日。成了天子的朱元璋是苦怕了,也是窮怕了,對自己的親人子孫照顧有加,福祉延至大明的滅亡。朱元璋對宗室格外的好,自然也有著政治軍事等各種考量。明初之際,朱元璋在全國各地分封了自己24個兒子和1個侄孫,共計25個藩王。這25個當中有9位稱塞王,主持地方軍務,抵禦北方外寇入侵。明朝宗室,既不同於漢晉,又不同於唐宋。
  • 他是王陽明的傳人 差點被張居正暗殺 晚年為明朝的滅亡埋下禍根
    明朝歷史上有很多了不起的人物,其中也不乏一些年幼時就顯露自身聰明才智的人,比如:陳洽,楊慎等,但這些人物的經歷對於明朝的發展並沒有起到實質性的影響。而在明朝中葉歷史上,卻有一位並不太為人所熟知的神童,他後來的經歷卻直接為明朝的滅亡埋下了禍根!他就是明朝中葉歷史上著名的鄒元標。
  • 她是泰昌的妃子,天啟和崇禎的養母,明朝滅亡後,被清朝供養起來
    明朝有這麼一個女人,她是泰昌帝朱常洛的妃子,一生為非作歹,卻偏偏壽數長久,在熬死了皇帝老公朱常洛、皇帝養子天啟朱由校和朱由檢,熬到了明朝滅亡,被清朝供養起來,又熬死了清朝的皇帝福臨,直到康熙十三年(1674年)才薨逝,活了八十多歲。這個女人就是明末三大奇案之一移宮案的主角李選侍李康妃。
  • 明朝滅亡後,太子朱慈烺去了哪裡?
    但,明朝的亡國之君崇禎卻不一樣。說起來,崇禎其實是個非常能幹的皇帝,無奈他接過手的明朝江山,早已是千瘡百孔的病態,任他如何努力,都無力回天。   關於太子朱慈烺的下落,主要有三種說法:   一、流落民間   李自成攻破北京後,重金懸賞明朝太子。
  • 明末四公子
    近來跟學生講到清代最為著名的戲曲劇目《桃花扇》,這是至今仍在舞臺上演的劇目,還被改編為電視劇、電影。老汪小時候,從電影連環畫裡讀過《桃花扇》的故事,對於女主角李香君印象深刻。現在才知道,其實男主角侯方域,名氣頗大,被稱為明末南京的「四公子」。
  • 得九邊者得天下:「九邊」易主與明朝的滅亡
    關於明朝滅亡的原因,學界乃至民間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源於萬曆、天啟皇帝惰政、不視朝;有人認為源於明末時的氣候小冰期及農民起義;還有人認為明朝亡於東林黨的空談誤國,種種看法十分多元。清朝統治者也多次強調,明朝不是清朝滅亡的,而是李自成滅亡的。
  • 明朝亡於崇禎帝,將李世民放在崇禎的位置上明末局勢是否能有轉變
    現在有很多人說到明朝的滅亡是因為制度腐爛、官員腐敗、軍隊軟弱等等客觀因素。試圖證明明朝的滅亡和皇帝的關係不大,這種說法,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並不是普適的道理。主要是因為,崇禎帝真的是一個奇葩的亡國之君。
  • 看看明末這些讀書人的「怪相」,就不難理解為何它會突然滅亡了!
    明朝之所以會逐漸走向滅亡,真的只是因為沒錢嗎?在個人看為,根本就不是那麼回事。想要國家保持興旺,最重要的是所有人的正確觀念。都說讀書人是國家的希望,而明朝讀書的人三觀都已經被毀滅了。他們之所以讀書,並不是為了救國,而是為了向世人展現身為讀書人的「特色」。
  • 明末戰神李成梁,一生戰功累累,奈何成為明朝滅亡的罪魁禍首?
    有很多人把明朝的覆亡的原因歸咎於一個叫李成梁的人。李成梁何許人也?就這麼一個戰功顯赫的大將軍,又怎麼會被人說成是明朝滅亡的根源、一代之罪臣呢?這一切都要從李成梁與努爾哈赤的故事說起。李成梁與努爾哈赤的恩怨糾葛還要起於李成梁的「離家出走」,史書記載努爾哈赤十歲的時候就失去了母親,他的繼母妒忌他是長子一直積怨在心。
  • 明朝滅亡與清朝滅亡有何不同?
    作者:關捷明朝滅亡與清朝滅亡有何不同?然而,明朝與清朝的滅亡是有不同的。首先,明朝滅亡時,國家四分五裂,東西南北中,政權林立。17年大規模的由於飢餓引爆的農民戰爭,嚴重破壞了文明成果,大規模地迫害知識分子,成了明末的政治常態,崇禎直到死的時候還在講「文臣人人可殺」。明亡時,明朝的舉國上下沒有任何生命的跡象,只有一片死氣沉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