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山、南海一帶,但凡逢上民間傳統的喜慶節日,例如春節,中秋等,尤其是春節這樣的家家戶戶都會高興地慶祝的日子,家家都一定會做九層糕,取「九」字的諧音,帶著「長長久久,步步高升」的美好寓意。
很多人都應該都沒見過九層糕,連很多生在當地的新生代也還沒見過,有的人還會以為九層糕就是千層糕,也有人會以為九層糕就是馬蹄糕,但是九層糕和千層糕雖有相似的地方,但絕對不是千層糕!當然跟馬蹄糕就更不像了!
九層糕是一種甜米糕,蒸熟了的九層糕層次分明,不僅能清晰地看到每一層的界限,還有會摻入食用色素的,使每一層的顏色不一樣,有時候還能做出彩虹一樣的漸變效果。單從顏色這一點就可以看出來九層糕和金黃的千層糕有何不同。從口感上也可以輕易辨認出來,九層糕軟滑可口,而千層糕鮮香爽口,在口感上就已經有很大的區別了。和馬蹄糕這種有馬蹄顆粒的糕點更不一樣。
那么九層糕到底是怎麼做到層次分明而且還有顏色變化的呢?
從九層糕的外觀看來就知道,它的做工十分講究。在民間,人們都喜歡從原材料開始自己製作九層糕,顯得九層糕有了更多的誠意,帶著的美好寓意也能夠更容易實現。
從開始製作起,九層糕的工序就比較繁雜,所以我們先不要學習當地的老師傅從整理原材料開始,小編只能教大家一些比較簡單的方法~
首先要準備一下材料:馬蹄粉1千克 (用在市面上買回來的就好了),白糖2千克, 鮮牛奶800克,水5千克,還有食用色素少許。
下面是比較簡單的製作方法:
在馬蹄粉中加入2千克清水,充分浸泡大概20分鐘,此時的粉水應該會比較渾濁,再加上800克鮮牛奶攪拌均勻,用過濾網過濾成粉漿,這樣的九層糕才會比較滑,不會有顆粒狀的粉。2千克的白糖和3千克的清水燒開融化,待糖全部融化後衝入過濾過的粉漿裡,冷卻後分成幾份,具體分幾份還要看你想要有多少不一樣的顏色,如果想要做彩虹一樣的或者是漸變的九層糕,建議多分幾份,然後根據需要滴入食用色素,並調勻。然後將分好的粉漿依次一層一層的倒入模具,每層的厚度最好不要太厚,否則蒸的時候火候可能會比較難把握,一層倒入後蒸4分鐘左右熟了再倒下一層,等9層都倒完蒸熟之後再取出來放涼,切成小塊即可。
節日期間,人們會將蒸好的九層糕切成菱形小塊,每四塊疊成一盤(三塊在下,一塊在上),先敬神、後敬祖先,然後是全家吃糕。取其吉祥之意。春節時,人們往往以松糕、年糕、煎堆、油角互贈親友,但九層糕通常不會送給別人作禮,據說是因為分給別人會把吉祥分薄,於己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