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佛前燒香時,嘴裡「默念」這3句話,功德更圓滿

2020-12-06 巫小姐的信

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導語

在生活中,人們去寺廟裡面燒香拜佛的時候,總是不免要低聲默念,或是自己所求之事,或是向佛祖表示自己已幡然醒悟,勇於改過自新的決心。但是你知道嗎?在佛前燒香時,嘴裡默念這三句話,佛祖聽到,幫你實現的可能性會更大、而你所做的功德也會更圓滿。

一、 佛祖能保佑父母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要知道在佛法之中,佛祖十分注意和極其重視孝道的傳播和傳承。學誠法師在他的博客親得離塵垢,子道方成就中,更是也提到了孝養父母的觀點,明確提醒大家,對於孝道的應該給予的重視。其中一些經典抄錄如下: "非飲食及寶,能報父母恩,引導向正法,便為供二親。","若父母無信心者,令住正信;若無戒者,令持禁戒;若性慳者,令行惠施;無智慧者,令起智慧。子能如是於父母處,勸喻策勵,令安住者,方曰報恩!"可想而知,一個不講孝道的人,即便已經用了十分誠心誠意去信仰奉祀佛祖,佛祖也是不會喜歡的。

如果你在佛前參拜時,多向佛祖請求保佑你的父母平安康樂,多向他祈求庇護你的父母。佛祖聽了不僅會身心愉悅,而且還會感嘆你的孝道,賞識你的品性。祈願讓已勞累半生的父母在享受天倫之樂,不可不說,若你在佛前多說這樣的話,你的功德會更加圓滿。

二、 眾生平等,希望所有仍在人間受難的人們能早日脫離苦楚,南無阿彌陀佛

《法華經·壽量品》中謂:"我見諸眾生,沒在於苦海。"意思是佛教為了救度眾生出於苦海,指出了一個超越生死的"彼岸"作為修行的歸宿。可見在佛祖心懷著眾多在苦海中掙扎勞苦的人們的。佛祖的大慈悲捨不得他們受到如此悲慘的痛遇。佛既不會把人置於世間受苦,但是也不會渡眾生,"眾生皆苦,唯有自渡。"便是這個道理。塵世苦海,佛法是指引我們渡海的明燈,佛舉明燈為慈悲,眾生能否渡過苦海,達到智慧的彼岸,要靠自己的悟性。而你作為眾生的一員,如果能夠脫離出自我小格局,進入到無我的大境界,在參拜的時候,表明一下你的態度,多為仍在悲苦中的那些人們祈福,這便是一件大功德的事。

三、 我乃誠心誠意,希望佛祖能感應到我的一片真心

生活中,很多人在佛前拜祀時心不專,意不集,卻仍然妄想著佛祖能夠幫他這,幫他那,實在不虔誠至極!拜佛最忌三心二意,不誠欺瞞,試問佛祖如何喜歡你這不誠心,假虛偽的磕頭燒香?拜佛前誠信為大,《六祖壇經》中就曾言: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燒香拜佛,一切形式都是其次的,最重要的是要用心。"一切唯心造",就是指唯有你的真誠清淨心,才會使你的功德福報加倍集聚。造不造看心,心誠則靈,心若不誠,就是你破喉嚨也枉然。

"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須一切法",不論是燒香拜佛,還是誦經念佛,都貴在內心澄澈專一。同樣,《心經》中道:心無掛礙,無掛礙故。在參拜過程中,心應當專一、滿懷誠意,才能讓佛祖聽到你的祈願。

多為父母祈福、多為眾生祈福、祈福的時候要誠心誠意,在下次佛前燒香時,做到這三件事,你的功德才會更加圓滿。南無阿彌陀佛。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更多內容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燒香拜佛時,心中默念這3句話,功德更圓滿!
    身為凡夫俗子,我們在佛前求健康、求平安,這些願望都是正當的。因為,俗世中個人的力量畢竟有限,將美好的願望寄託於慈悲的菩薩,也是出於對佛法的信賴。但是,我們要知道,佛法的用意並不僅僅在於此,學佛拜佛,是解脫煩惱。經由佛法,令眾生了解人生與世界的真相,轉變心念,調整心態,開啟智慧,把自心從煩惱中解脫出來,這才是佛法存世的意義所在。
  • 燒香拜佛時,心中默念這3句話,功德無量!
    許多信眾都有到寺院燒香拜佛的習慣,每逢初一十五或者佛教重大節日,大多數善信都會選擇到寺院裡祈福許願,廣做功德,以祈求佛菩薩加持自己的人生。佛菩薩不缺世人的任何供養,佛菩薩更不會因眾生供養的多寡而區別對待。燒香拜佛時,心中默念這3句話,功德無量!一、要真誠發心懺悔。拜佛,不是求取神通,而是低頭懺悔,在世間最有智慧的聖者前發露懺悔,才更有助於懺除業障。
  • 佛教:燒香拜佛時,心中默念這4句話,功德無量!
    每逢初一十五或者佛菩薩紀念日,寺院裡都會舉行法會或者佛事,寺院裡也總是香火鼎盛、信眾不斷,人們都在很認真虔誠地燒香禮佛做供養,許多人也會在禮拜的同時在佛前敬香許願,希望佛菩薩能慈悲加持、消災解難、諸事順遂。
  • 佛教:佛前「燒香」,牢記這2點,使你的功德更圓滿!
    對,佛前燒香的人最多,寺院請香處最是人滿為患。在很多人的潛意識中,進寺院就必須燒香,似乎是大家約定成俗的,如果誰不燒香,就會「得罪」佛菩薩,這種想法就大錯特錯了。佛菩薩是慈悲的,怎麼會為難眾生呢?你燒不燒香、做不做供養,都由你自己而定,功德在心不在形。
  • 佛教:「拜佛求籤」時,嘴裡默念這2句話,往往更有「上上籤」
    導語為什麼有一些人去拜佛燒香?求籤的時候很容易抽到上籤,而有一些人拜佛卻沒有辦法感應到佛菩薩呢?其實這就與我們求求籤拜佛時,嘴裡默念的話有關係,如果我們拜佛求籤的時候,嘴裡默念這兩句話,就比較容易感應到佛菩薩得到上上籤。
  • 佛教:佛前「上香」,牢記這4點,圓滿你的功德!
    雖然常看人燒香,但很多人燒香其實並不如法,也並不真正明白燒香的含義,只是盲目地、人云亦云般地跟風,似乎覺得別人都燒香了,自己若不燒香,會得罪佛菩薩。這種顧慮是沒有必要的。不論我們在佛前供養什麼,都不是在於佛菩薩交易,佛菩薩更不會因為你供養了而保佑你,你不供養就開罪於你,佛菩薩慈悲為懷、心無分別,怎會有世俗功利心?
  • 佛教:拜「觀音菩薩」,心中默念4句話,功德無量!
    世人皆認為「觀音」只是菩薩階位,殊不知觀音菩薩早在過去無量劫因地修行時就已成就圓滿佛果,法號「正法明如來」,後來因菩薩慈悲,不忍眾生受娑婆眾苦,故而倒駕慈航。「若問觀音倒駕為何音,只嘆眾生苦海不知回頭」,若不回頭,誰為你救苦救難;如能轉念,何須我大慈大悲」,世人只知道有苦求菩薩,卻從未反思為何會有諸苦?
  • 佛前上供花果,牢記這兩個字,讓你的功德更圓滿!
    為了表示對佛菩薩的恭敬和感恩,佛教信眾都會選擇在佛前廣作供養,比如供花、供果、供水、供香、供燈、供食等等。不論供養什麼,都是內心對佛菩薩的一片赤誠,是對自己往昔罪業的懺悔,更是要發願向佛菩薩學習,修清淨心、菩提心、平等心。但世人往往愚鈍迷信,將種種供養視為世俗社會上的交易,這就走錯路了。
  • 佛前供水果,這樣做,功德更圓滿!
    為表對佛菩薩的恭敬和感恩,佛教裡廣作供養,或佛前供花、供果、或供水、供燈,等等。許多人可能不解,為什麼要做供養呢?難道佛菩薩會吃嗎?佛菩薩當然不會吃,我們上供,供養的不止那外在的東西,而是我們的懺悔心、清淨心、平等心、慈悲心。不論佛前供什麼,一切功德皆來自內心。
  • 佛前上供水果,牢記這兩個字,讓你的功德更圓滿!
    我國是一個佛教信仰人數眾多的國家,每逢初一十五,會發現寺院燒香的信眾總是人滿為患,人們都在搶著「做功德」,搶著為佛菩薩做供養。也有不少人根本不清楚供養的真實意義,只是人云亦云、盲目跟風,這是不可取的,容易功利和迷信。
  • 燒香拜佛時,心中默念3句話,功德無量!
    在現實生活中,許多信眾都有到寺院燒香拜佛的習慣,尤其是每逢初一十五或者寺院有法會的時候,寺院裡總是香客不斷、人滿為患。人們會在佛前供養各種物品,並在佛前許願,希望佛菩薩加持自己和家人平安喜樂,等等。但是我們要明白的是,燒香拜佛等行為只是表達我們內心對三寶的一種恭敬和感恩之心,萬不可將其視為對佛菩薩的「賄賂」和「交易」,不要用功利心求佛。佛菩薩不缺世人的任何供養,更不會看誰供養的多就優待誰,看誰供養得少就薄待誰,佛待一切眾生平等、無二無分別。不論你是否燒香、是否信佛,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心、你的德行是否是善良的、清淨的。
  • 拜觀音菩薩時,嘴裡「默念」這3句話,好運自然來!
    此時,已經是我從普陀山回來的第二個月了,最近經常遇到順心的事,工作順利了,婚姻幸福了,這一切都是觀音菩薩的功勞,也有一位高僧的功勞。我在普陀山拜菩薩時,一位高僧告訴我,拜觀音菩薩時,嘴裡默念三句話,好運自然來。
  • 念「阿彌陀佛」聖號,牢記這3點,功德更圓滿!
    提到「阿彌陀佛」,大家應該非常熟悉,他似乎是佛教的一個代表。我們在寺院裡會經常看到這幾個字被寫在各個角落,也會常常從出家僧人以及信眾口中聽到這句佛號不離口。本篇文章,小編就和大家簡要介紹一下關於「阿彌陀佛」的一些佛教常識,讓您對佛門的了解更深入,以及念這句佛號時應該注意的3點事項,讓您念佛的功德更圓滿。阿彌陀佛,梵文音譯,是西方極樂世界最大的佛,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並非我們所生活的這個娑婆世界的教主,我們所生活的世界由釋迦牟尼佛說法。
  • 佛教:佛前擺放花果,注意這四點,功德更圓滿!
    在佛前擺放瓜果、香花,都是很常見的敬佛禮儀,嚴格來講,這屬於供養法門。它是佛家接引眾生的善巧方便,也是眾生感念佛恩的方式。《大智度論》中說,於佛前能誠敬供養之人,得諸多福報;若能以無所求之心而行供養,則有功德。那麼,供養花果的意義何在呢?
  • 佛前供花果,注意這幾點,讓你的功德更圓滿!
    在佛門裡,主要有供花、供果、供水、供燈、供香、供樂等等這幾種供養方式,信眾選擇任何一種皆可,皆隨發心、功不唐捐。但我們應當明白的是,不論我們供養什麼,都不要帶著功利心向佛菩薩「索取」功德,意圖「賄賂」佛菩薩,帶著世俗之心禮佛,真是愚信。佛菩薩不缺我們的供養,我們所供養的東西,佛菩薩也不會吃。但之所以這樣做,一來是眾生為了表對佛菩薩的真誠恭敬心,是發心感恩。
  • 佛前供花果,牢記這兩個字,讓你的功德更圓滿!
    現代人學佛,最先接觸的佛教名相,肯定包括「功德」一詞。我們平時見到一些善行義舉,也會感嘆功德無量,並且會說一句「隨喜功德」。實際上,很多學佛人都希望依靠布施、供養等方式積累功德,廣結善緣。從佛理來看,布施與供養是一體兩面的關係,也就是說它們是同一行為的兩種說法。
  • 佛前燒香許願,牢記這兩個字,功德無量!
    許多善信到寺院禮佛都有燒香許願的習慣,燒香似乎成為了一種約定俗成的行為。有些對佛教文化不太了解的人,認為如果到寺院不燒香會對佛菩薩不恭敬,對自己也不會好,其實完全不用有這種顧慮。佛菩薩視一切眾生平等,無二無分別,燒香既不是對佛菩薩的「賄賂」,也不是做給任何人看的,一切供養皆由心生,心清淨則功德無量。還有佛前許願也是如此,其實佛教不倡導許願,因為人們許願大多都是為自己,為了自己的蠅頭私利,這些願望並不利於人們發起利他無我的慈悲之心,並不利於眾生真正解脫苦海。一旦過度縱容,成為人們投機取巧的功利行為,就走偏了。
  • 佛教:遭遇不順時,默念這3句話,好運自來!
    人生遭遇不順時,心中默念這3句話,好運自來!一、不順是自己的業障,應當懺悔!當我們時運不濟、障礙重重的時候,不要埋怨上天的不公,而應當反思和懺悔。有句話叫「福禍無門,惟人自召」,人生的福禍都是自己感召來的,和上天無關。天欺、人欺、因果不欺,萬法皆空,唯因果不空。
  • 拜觀音菩薩時,心中默念三句話,福報無量!
    正所謂「家家彌勒佛,戶戶觀世音」,自佛教傳入中國,觀音菩薩大慈大悲的悲憫精神和美名就深深刻入百姓心中,成為人們心中的敬仰。我們最常見到的觀音菩薩造像往往是菩薩一手持淨瓶,一手持楊枝播灑甘露,象徵播灑清涼於人世間,解救眾生脫離危難。
  • 佛教:佛前供「水果」,牢記這幾點,讓你的功德更圓滿!
    不論是到寺院裡去,還是在自己的小佛堂,我們在禮拜諸佛菩薩的時候,往往都會選擇佛前供養,以表自己的誠心,增進自身的功德。那麼,佛前供養都可以供奉哪些東西呢?其實這個隨緣,看自己發心,沒有強制要求。功德不是以供養物品多寡計量的,而是看我們供佛的心,「一切福田,不離方寸」,有好的發心就是最大的功德。本篇文章,小編就來和大家談談這幾大供養中的「果供養」,談談它的法義及應注意的幾點常識。我們在佛前供果,這裡的水果就不一般了,它被賦予了特殊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