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鮮海鮮,吃的就是一個鮮字,大家都覺得吃海鮮當然一定要吃活的呀,但事實真如此嗎?越來越先進的冷凍技術,能否鎖住食材鮮味?今天就帶大家了解下這個認知誤區。
先來聊聊常見的幾種海鮮冷凍方式:
主要有以下三種:活鮮、冰鮮、凍鮮;而根據處理地點也分為船凍和岸凍兩種。
必須強調的是活鮮、冰鮮、冰凍海鮮都各有優點,根據不同食材的特點,主要是根據肉質選擇不同的處理方式,需要我們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甄選。
活鮮顧名思義,指的是活的海鮮,就不說了,我們來重點說說冰鮮和凍鮮。
鮮上岸後在短時間內用碎冰一層一層將其覆蓋進行保鮮,這種處理方式的海鮮稱為冰鮮。
碎冰可將海鮮溫度降到0℃左右,並在運輸和存儲過程都保持在該溫度範圍。在這個溫度範圍內,海鮮或肉味基本不結冰,可以在短期內維持鮮度。我們在超市常看到的,臥在冰塊上本身並不結冰的海鮮都屬於冰鮮。這種方式處理的海鮮保存時間較短,不適於長途運輸。
凍鮮,是指急凍後在-18℃以下儲存的海鮮。
凍鮮的好處是中心溫度迅速下降至-18℃而達到完全凍結,令水份完全固化,阻止了因流動性所造成的質量變動,確保了海鮮的營養與質量。冰凍海鮮可以鎖住海產品體內的營養、水分,以免流失。並且可以殺滅細菌和防止細菌侵入,保持產品原有的品質,利於長時間保存。
那麼活海鮮凍海鮮,到底哪個好?
海鮮要經過長時間的運輸,還要保持新鮮,一些無良水產商們會使用添加劑,像蝦,有專門的合成藥劑,打上來後就直接「美容」,保證蝦頭不會變黑,一直保持著鮮活有氣色。此外,像甲醛能夠讓變質烏賊很新鮮,但放一段時間後,就會有異味,有腐敗的跡象。同樣可怕的還有苯甲酸鈉,水產商使用時往往會超量,對人體同樣有害處。
正確冷凍反而能保持高品質
海鮮鮮味的影響因素有很多,活凍不一定比鮮海鮮品質差,主要看冷凍技術是否符合標準!冷凍物流一般會遵循三個3T原則,Time(冷鏈中貯藏和流通時間)、Temperature(溫度)、Tolerance(產品耐藏性)來考量。
船凍:多在遠洋捕撈船上完成,捕獲後簡單分類,入冷庫冷凍。
岸凍:多見近海捕撈,碎冰保持低溫,再送到加工廠冷凍,保鮮效果略差。
生凍:海鮮直接冷凍,或簡單處理後冷凍。
熟凍:蝦、蟹、貝類等煮熟後再冷凍。
普通冷凍:在-18℃的條件下冷凍。
低溫急凍:在-35~-60℃的條件下冷凍,保鮮效果好,最大程度保持海鮮品質。
這幾種冷凍方式中,低溫急凍技術最佳,能夠鎖住海鮮本身的鮮味與營養,保持住最佳品質,利於長時間保存。
如何解凍也是一項技術活
海鮮速凍時,會產生冰晶,不正確的解凍方式會讓它們「來來回回」地帶走營養。
冰晶會影響到食材品質「食品解凍,當溫度上升到一定範圍(由0℃上升到8℃,相對溼度70~90% )時,能使食品細胞內部冰結晶的融化水回復吸收到細胞中去,如急速解凍,這些水分就變成汁液流出。流出的汁液中帶出了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等水溶性物質,就會使食品風味、營養價值受到損失。」《中國食品》一篇解析解凍方法的文章中如此解釋這個過程。
後廚最常用的是低溫解凍,也就是放在冷藏層,保持在4℃左右的溫度,能夠減緩細菌活動,也能保證海鮮內的可溶性成分不流失。
冷藏在冰箱中是最常用的解凍方式
解凍時,還要保證食材的獨立性,不能被其他食材壓著,或串味。但這種解凍方式非常緩慢,大塊的食材可能需要幾天,有可能損壞食材。因此在大塊食材解凍時,建議用冰水浴,但食材必須用防水密封包裝,以免交叉汙染,還需要每30分鐘換一次水。
解凍時有幾點事項要注意:不應放在靜止的水中浸泡,可以放在10℃左右的流動水解凍;切忌不要放在溫熱水中解凍;解凍時可以放在冷藏室最上層的低溫位置,讓其緩慢退冰,對保持口感和風味有極大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