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也有一座千年古城,吃海鮮看大海,拜訪百年書院,很多人都不知道的大連管轄區也有千年的古城,十一次旅行當時我想從濱海路附近的排石海濱和龍鳳海濱去大連市,車的正面正是恢復州城,「州復城」這個名字以前就聽說過,史料上先有回州城,有大連市,所以,恢復州城的歷史比其他城市長,多、復州沒有設置在遼興宗(1031年左右),以前明朝在遼寧南部設置了海州衛、蓋州衛、復州衛和金州衛,通稱金、復、蓋、海,金州衛的主要功能是以防務為主,1925年前,復州城是官府所在地,當然這裡面有很多故事。
既然經過了回州城,就請不要來橫山書院,清朝末年中國有近2000個書院,現在已經有很多書沒有保存,遼寧地區只剩下鐵嶺的銀岡書院和復州的橫山書院,橫山書院在瓦房店市復州城西街,書院是什麼意思?是從唐宋到明清的獨立教育機構,是個人和官府設立的聚徒講授、學術研究的場所,相當於現在的高等教育機關,建於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雖然是將軍的宅邸,但將軍還沒有住,故居改建成了名城,以復州境內的名山「橫山」為名稱,橫山書院作為復州的最高學府,是大連地區最早的教育機構,是復州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橫山書院的正門非常低調,站在書院的正門上,就看不到書院招牌的全貌,也就是說,低頭後能看到橫山書院的四個大字,只有進了門才能仰視,尊重孔孟之道的意義很深,橫山書院可以免費參觀,開放時間是從周一到周五的工作時間,本文將拍攝中國的原創內容,轉載請註明醬汁。
文物保護部於1997年正式成立,鐵嶺銀岡書院是國家級文物保護部門,橫山書院佔地面積約2500平方米,銀岡書院佔地面積約8800平方米。
書院前面立著橫山書院的歷史碑,能聽到幾百年前的讀書聲。
門前有兩組鼓石和獅子,很多人把書院正門前的鼓石抱在馬石上,正確的名字是「門當」,武官邸使用圓形的「門當」,意為陣鼓,這和院主顧爾馬渾將軍的身份一致,上馬石的形狀通常是有規律的,上面比較平坦,適合從上到下的馬時踩,臨街的牆壁上有兩個六角形的五目窗,以前不怎麼使用六角形的設計,東北的民房大部分是圓形或方形的錦窗。
東北人做對方所謂講究門第,什麼是「門對」,它位於門在入口運上或側面,磚雕或木雕,因其取雙數,如字面所示稱「門對」,東北民房的「戶對」典型樣式是圓形短柱,「戶對」的數量與住宅主人官職的高低有關,三個有四個,兩個有六個,一個有八個,皇帝用的有九個,橫山書院的正門有四個「門對」,這和顧爾馬渾將軍當時的職位(正三品武官)一致,山書院的「門對」已經沒有花紋和花紋了,但是這裡有點遺憾。
一進門就能看到院子裡歷史的碑文,和石門的內容一樣,清鹹豐年間,主持復州知州王廷禎修復,擴建橫山書院,1844年到1905年之間,橫山書院有近300人取得了科學名稱,其中學校(秀才)220人,貢生(國子監)可以升學,讀書,)有58人、舉人10人、進士2人、翰林1人,這位翰林是被稱為「復州第一才子」的徐運輸臣,徐家百臣,5歲能讀三字經,6歲時能唱賢集和唐詩三百首,被稱為神童,之後,徐局臣辭謝了太子的師父,又回到橫山書院執教5年,在復州城寫了幾個對句,把鹹豐前大清皇帝的年號依次溶在當時的對聯上,成為千古絕唱,「順天康民雍然乾坤嘉王道,治世熙務才是隆春慶詔光,」
因為木建築的色彩較低,所以木建築的色彩較低,只是塗了暗紅色,但是,屋頂的處理還有主要的副作用,玄關和前廳、後廳等是中軸線上的建築物,正棟的兩端有瞭望獸,古代建築中望獸等級不及吻舌,這種低調的設計與當時院子主人的職位情況有關。
整個書院是二進院,院子中央是孔子的雕像。
清代科舉考試的主要內容分為五經、四書、史書三部分,典籍以其最基本的知識體系來表現這些典籍。
書院裡有藏書館,書中有中國的傳統文化等。
院子裡的樹不知道是什麼果實。
正房的招牌上寫著四個大字,該附屬雨露,遼寧畫院名譽院長王璐招聘寫道,意思是不過分寵愛少數人,不過分冷遇少數人,平等對待事物和人,和「雨露均等」意思大致相同。
正房的兩側有月光的門,通向後院,這些月的角門都是用青磚砌的,上面覆蓋著筒瓦門的簷。
瓦當是指,瓦當是古代中國建築物房簷前的瓦頭,是為了美化和遮蓋建築物房簷而建造的附屬品,我們在大連旅順博物館看到了當年比較精緻的瓦當,與南方瓦匠們的精細雕刻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這張照片在大連旅順博物館拍攝。
在這裡可以看到橫山書院的整體配置圖,門的5個房間,前廳的5個房間,東西側面的房間各7個,後面的房間11個,後面的庭院東西側面的房間各6個。
橫山書院的建築很簡單,窗戶上的格子設計很豐富,有盤長形、井字形、紋紋紋、四角錦紋、步錦形、燈籠錦形等,中國古典的窗格花紋在這裡都能看到,這是橫山書院建築的特色。
西廂房後面設有碑林,碑林完全紀念了州城的歷史變遷,包括明永樂年間建立的石城碑、乾隆年間建立的磚城碑、光緒年間再生州城碑、清代愛國將領宋慶功德碑、民國十四年遷移署紀念碑等。
比如重建州城石碑,紀念重大歷史事件的石碑都存放在這裡,如果要經過回州城的話,我一定要來這裡看看。
攝影是大連旅順博物館。
這個臼應該用來舂米,不知道什麼時候的石器,沒有文字說明,我們從旅順博物館看了其他展示的實物和圖片,發現大連的稻作文化是從山東傳到東北,很多瓦房店附近的出土文物都與山東省有著絲線的關係。
手錶幾乎生鏽了,恢復州城離海20公裡遠,但這海風的力量還是無限大。
運石是龜一樣的動物,傳說中是龍的第六子。
直到今天,清州的屋頂也可以修葺幾年,殘瓦放在角落裡,出書院門的時候,有幾個外地遊客想帶清瓦去,幸好門衛監視了錄像,他們推脫說自己是中醫家,需要瓦片,做了討厭的事情,各種各樣的舊建築物都不讓小偷進來,這些遊客的外表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