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洋發展基金會海洋公益項目:匯聚愛海護海藍色力量

2020-12-18 i自然全媒體

1月15日,中國海洋發展基金會捐建的海南省首座海洋圖書館正式落戶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這是該基金會捐建的第14座海洋圖書館。基金會負責人表示,捐建海洋圖書館是基金會積極落實中央關於教育扶貧政策精神和普及海洋知識提升海洋意識方針的一個重要項目,希望同學們有海納百川的品格,努力學習,做海洋強國建設的接班人。

2015年12月,中國海洋發展基金會(以下簡稱「基金會」)正式成立,作為我國海洋領域的首個全國性公募基金會,旨在「動員社會力量,認識海洋,經略海洋,全面推進海洋強國建設」。基金會致力於圍繞全球海洋治理、「海洋強國」建設、「一帶一路」倡議、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積極開展公益項目。

「近年來,基金會積極組織和引導廣大志願者,開展各類海洋公益活動,以捐建海洋圖書館、組織全國淨灘公益活動等特色公益品牌為抓手,致力於增強公眾熱愛海洋、善待海洋、保護海洋的意識,努力推動形成全民認識海洋、關心海洋、經略海洋的良好社會氛圍。」基金會秘書長潘新春說。

播撒「藍色種子」

「我想要多了解一些海洋知識,有機會親眼看一看大海。」這是來自貴州省道真中學學生楊明的願望,同時也是無數偏遠山村孩子們的心願。

在我國內陸地區特別是貧困山區,學生們對海洋知識十分渴求,然而,海洋圖書資源匱乏和海洋科普教育程度低等現狀,制約著相關地區開展海洋意識提升工作。為了提升全民海洋意識,切實落實中央扶貧攻堅的號召,自2017年起,基金會陸續在內陸地區,特別是「革命老區」和「三區三州」等貧困地區,為中小學捐建「海洋圖書館」,通過捐贈海洋類書籍、音像製品等,為孩子們打開了認識海洋、走近海洋的一扇窗口。

2019年4月12日,基金會在湖南省常德市桃源一中舉行了「海洋圖書館」揭牌儀式,價值20萬元的7000餘冊海洋類書籍隨之送到了學校的每間教室,送到了每位學生的手中。

王老師在桃源一中任教多年,在「海洋圖書館」進駐該校後,她發現學生們對海洋知識的學習熱情越發高漲。「上課時,學生向我提出的有關海洋的問題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專業。」王老師說,「以前學生們只知道大海裡有魚蝦蟹貝,現在還知道了有石油、天然氣等礦產資源。」

同學們在「海洋圖書館」閱讀

下課以後,學生們三三兩兩湊在一起,閱讀基金會送來的各類海洋書籍,並就某個海洋知識點進行探討,海洋意識逐漸在學生們的心中生根發芽。

為進一步有效推動海洋意識「進校園、進教材、進課堂」,基金會還以「海洋圖書館」為平臺和抓手,資助學校開展海洋知識教學、海洋知識競賽、海洋創意設計、海洋知識夏令營、海洋專題報告等一系列活動。「通過這些活動,為內陸師生提供了充分接觸海洋、感受海洋的機會,有利於進一步增強師生們的海洋意識,解決內陸地區海洋科普教育程度低的問題。」潘新春說。

楊明想要看一看大海的願望終於成真了。2019年7月,他參加了基金會舉辦的海洋知識夏令營活動,來到了青島,近距離感受到了大海的魅力。「回去以後我要閱讀更多的海洋書籍,學習更多的海洋知識。希望長大以後也能夠從事海洋類相關工作。」楊明說。

截至目前,基金會已先後在貴州、江西、四川等地貧困地區和革命老區的知名中小學捐建了14所海洋圖書館,舉辦海洋知識夏令營2場,海洋知識競賽8場,海洋知識展覽11場,海洋意識講座53場,捐贈海洋知識圖書10萬餘冊,培訓海洋學科教師100名,惠及在校學生近10萬名。

守護藍色海洋

全國淨灘公益活動是基金會另一大特色公益品牌項目。

近年來,隨著海洋塑料垃圾的不斷增多,海洋生態正遭受著嚴重的破壞。據統計,已有至少25萬噸的塑料垃圾正漂浮在海洋中。另據科研人員調查發現,從近海到大洋,從赤道到極地,從海洋表層到大洋深處,海洋微塑料無處不在,甚至在蛟龍號潛水器從4500米深海處帶回的海洋生物中,都檢測出了微塑料。

一組組醒目的數字,一個個驚人的事實,正在提醒著人們,清理海洋垃圾,保護海洋生態,已成為一項刻不容緩的任務。

基金會自成立以來,就致力於為海洋的健康發展作出貢獻。為此,治理海洋垃圾,杜絕海洋汙染成為其當下重點工作之一。「保護藍色海洋是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的一部分,是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大合唱』。」潘新春表示,因此,要不斷提升全民海洋生態保護意識,讓保護海洋逐步成為社會各界的廣泛共識和一致行動。

於是,自2017年起,海洋基金會發起了「全國淨灘公益活動」,旨在有效凝聚社會各界愛海護海的公益力量,共同保護美麗海洋。該活動通過在全國招募海洋環保志願者,共同清理海灘垃圾,宣傳海洋保護知識,進一步增強全民海洋保護意識,已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迄今為止,基金會已成功舉辦了3屆全國淨灘公益活動。在第一屆活動中,基金會以「美麗海洋·全民淨灘」為主題,聯合相關單位和環保公益機構,在海口設立主會場,同時在大連、青島、泉州等地設立3個分會場,取得了良好的淨灘成效和宣傳效果。

淨灘公益活動現場

第二屆活動中,基金會不斷擴大活動影響範圍,分別在三亞、深圳、大連等地設立了3個主會場,並增設30餘個分會場,進一步形成了全國聯動局面。此次,基金會將分散的非政府海洋公益機構聯合起來,打造成為一個面向全國的海洋公益聯合組織。通過建立自上而下的工作體系,有利於與各地海洋公益組織開展交流合作,進一步形成合力,共同致力於海洋生態文明建設。

2.4萬名志願者,清潔海灘 67個,覆蓋區域面積2034平方公裡,維護海岸線 9905公裡,撿拾垃圾總重量21241公斤……這是2019年第三屆淨灘活動取得的成效。這一次,基金會聯合了包括港澳臺在內的40餘個城市的360多家海洋公益組織,在青島、深圳和大連設置主會場,同時選擇了一批具有影響力的沿海城市作為分會場,採用主會場+分會場+聯動點的形式,吸引了大量的志願者自發開展淨灘活動,宣傳普及海洋知識,增強公眾海洋意識。

經過3年多的努力,越來越多的海洋公益組織和志願者加入到全國淨灘公益活動中來,為保護美麗海洋貢獻積極力量,每年的淨灘活動也成為了海邊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在基金會的號召下,該活動已經從局部的、零散的行為,發展成為全國性的、有影響力的統一行動,形成了群眾基礎廣泛、公眾樂於參與、宣傳效果良好的品牌效應。」潘新春表示。

此外,在基金會的大力倡導下,各地海洋公益組織還紛紛推出淨灘活動「進校園、進企業、進社區」,號召社會公眾妥善處理身邊垃圾,指導社會公眾進行垃圾分類。基金會希望通過全國淨灘公益活動,將海洋保護意識傳遞給更多的志願者,再由志願者傳遞給身邊群眾,讓更多的人參與到保護海洋的隊伍中來,一起守護蔚藍海洋。

發揮海洋公益更大價值

從建設海洋圖書館、全國淨灘公益活動,到一系列配套行動,基金會開展海洋公益事業的腳步從未停歇。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穩步拓展海洋圖書館在內地相關地區的輻射範圍,加大教育扶貧工作力度。」潘新春表示,「要把重點放在自然資源部定點扶貧地區和各理事單位的對口扶貧地區,為國家扶貧攻堅戰作出積極貢獻。」

在已經建設海洋圖書館的學校中,基金會將繼續努力辦好專家講座、海洋知識競賽、海洋研學夏令營、教師培訓班等配套系列活動,並針對各學校開展的活動情況,完善監管、評估、獎懲等機制,搭建更加順暢的交流平臺,使項目能更接地氣、更具生命力,從而發揮出更大的公益價值,進一步加大海洋知識普及力度,提升全民海洋意識。

另一方面,基金會將充分利用前三屆全國淨灘公益活動奠定的基礎,在現有聯動城市的基礎上,繼續拓展活動普及範圍。進一步加強各地之間的交流與合作,號召海洋公益組織結合國家垃圾分類等熱點政策,不斷創新淨灘公益活動的內容和形式,引導各地以社會公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加強海洋保護意識的普及。

「基金會也將繼續開展內容更多、形式更豐富的海洋公益活動,發揮公益價值,釋放公益能量。」潘新春表示。

來源:中國自然資源報

記者: 孫安然

編輯:吳瓊

相關焦點

  • 7所涉海高校共護藍色海洋
    圍繞「保護紅樹林,保護海洋生態」主題,中國海洋大學、上海海洋大學、廣東海洋大學、大連海洋大學、海南熱帶海洋學院、浙江海洋大學、江蘇海洋大學等7所涉海高校「牽手」共同發聲,用行動致力於海洋生態環境的保護和修復,一起守護藍色海洋。
  • 微光海洋 匯聚公益的力量 體彩邀您為公益打Call
    一句善意的問候、一個關切的擁抱、一雙無私的雙手、一束微光的力量……你未必光芒萬丈,但始終溫暖有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點點微光匯聚大愛!」
  • 「藍色深圳」將有大動作 未來擬建海博館和國家級海洋公園
    小學生代表宣誓,為守護「藍色深圳」貢獻一分力量。原標題:深圳市海洋科普教育聯盟昨授牌,「藍色深圳」將有大動作 擬建海博館和國家級海洋公園深圳商報2019年6月10日訊 昨日,深圳市少年宮水晶石大廳裡閃爍著迷人的「藍色」光芒,2019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國海洋宣傳日深圳市主會場活動在此舉行。
  • 【藍色家園|增殖放流活動分享】海好有你,我愛伶仃
    「伶仃鯛民們都是南山蛇口片區的老鯛民,因為愛海,愛海釣,所以更了解海洋資源。
  • 中國海洋發展基金會在革命老區再建五座海洋圖書館
    贛南人民為中國革命事業付出過巨大犧牲,做出了巨大貢獻。此次中國海洋發展基金會捐贈海洋圖書、開展海洋科普講座,對開闊學生視野,樹立遠大理想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長遠意義,體現出中國海洋發展基金會高度的社會責任意識和心系革命老區和貧困群眾的胸懷,令人感動。
  • 吹響尼古丁集結號,共同保衛藍色海洋
    藍色海洋向來都承載著人類無限的嚮往與理想,今夏的乘風破浪之旅也上演在這片蔚藍無境的舞臺上。海洋對人類來說,不止是舊日的故鄉,更是今時的堡壘:地球71%的面積被海洋佔據,海水中的藻類為地球提供了90%的氧氣。
  • 市海洋發展局:向海圖強 謀海為民 全力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
    今年以來,市海洋發展局堅持與改革同頻、與發展共振,加壓苦幹,奮力攻堅,實現了海洋發展走在前列、海洋資源不斷優化、漁業管理持續規範的良好局面。一、錨定航向,全心辦好惠企利民實事。二、向海圖強,牽頭打好經略海洋攻勢。爭當排頭兵,勇做主力軍,在統籌海洋經濟發展中體現擔當、展示作為。前三季度海洋生產總值同比增長3.9%,高於GDP增速1.7個百分點。優布局,謀劃建設海洋產業集聚區。
  • 思利及人公益基金會:匯聚社會愛心力量走專業高效基金會之路
    至此,中國832個國家級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這場沒有硝煙的脫貧攻堅戰,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勝利,匯聚了社會各界的力量。企業是脫貧攻堅戰的重要力量,它們規模不一,資源豐富,渠道和形式多元,方式獨特,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作為民營企業參與扶貧攻堅的力量之一,無限極(中國)有限公司在扶貧攻堅的實踐中摸索出一條獨具特色的道路。
  • 「綠動未來」助力第13屆深圳國際海洋清潔日公益活動
    本次活動是由深圳市規劃和國土資源委員會(深圳市海洋局)、深圳市鹽田區政府、深圳市城市管理局共同指導,由「綠動未來」環保公益眾籌平臺(以下簡稱「平臺」)攜手上海仁渡海洋發展中心、深圳市藍色海洋環境保護協會、深圳市紅樹林溼地保護基金會、清潔香港(HK Cleanup)、澳門理工大學、香港環促促進會(Green Council)等43家機構聯合發起,旨在倡導「藍色海洋,海好有你」的活動理念,創造「人人淨海
  • 逐海追夢,破浪前行——荊州海洋世界五年鑄就藍色夢想
    荊州海洋世界項目建設用地面積約688畝,從2016年11月30日正式破土動工,於沙北荒蕪中為荊州開啟造「海」徵程算起:歷經4年多的建設運營,中國第四代創新型海洋館、華中唯一加勒比主題水上樂園、中國第一巨幕影城、星期8小鎮、非遺展示館、卡丁車俱樂部、特色美食街等業態都已對外營業。
  • 平潭發展海洋經濟 撬動藍色經濟做足「海文章」
    平潭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對海洋、海岸資源進行立體式、全方位綜合性開發,做足「海文章」——向海,撬動藍色經濟  海是平潭最大資源優勢。縱觀平潭島,港口資源、濱海旅遊資源、海洋資源和漁業資源豐富,先天優勢明顯。
  • 海洋產業科技園產出「海葡萄」
    &nbsp&nbsp&nbsp&nbsp長莖葡萄蕨藻俗稱「海葡萄」,屬綠藻,如一串串葡萄而得名,原產於東南亞、日本衝繩。含豐富胺基酸、多醣體、礦物質等元素,有「綠色魚子醬」的美名,市場前景廣闊。因為其對海水、光照、水溫等生長環境要求較高,國內僅有少數地方有少量養殖。
  • 中國「藍色海灣行動助力海洋生態文明建設」 現場技術交流會在汕頭...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景全在10月24日於廣東汕頭召開的中國「藍色海灣行動助力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現場技術交流會(以下簡稱「會議」)開幕式上說道。本次會議由中國疏浚協會和中交疏浚聯合主辦,中交廣州航道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航局」)承辦。
  • 世界級旗艦式海洋公園——上海海昌海洋公園正式開園
    上海海昌海洋公園匯聚300餘種、超30000隻極地海洋生物,可為遊客提供內容最豐富、展示形式最新穎的產品及內容,並被國家海洋局授予「全國海洋意識教育基地」稱號。在開園盛典現場,中國水產科學院東海研究所所長莊平與上海海昌海洋公園總經理李紹君為上海海昌海洋公園成為「全國海洋意識教育基地」正式揭牌。
  • 2019海洋天堂BLUE RUN親子公益跑成最美藍色風景線
    騰訊大浙文娛訊 3月31日下午,在「世界自閉症關注日」(4月2日)即將到來之際,2019海洋天堂BLUE RUN 親子公益跑活動在美麗的餘杭超山風景區順利舉行。本次活動由杭州市殘疾人福利基金會主辦,海洋天堂自閉症扶助基金、杭州移動電視頻道承辦,並由斑馬會員獨家冠名和多家愛心單位支持。
  • 世界首創多功能中國和全球強海藍色糧倉和海洋牧場
    世界首創多功能中國和全球強海藍色糧倉和海洋牧場以深圳市(深汕合作區)強海品牌藍色糧倉為例!88平方公里海域的深圳(深汕合作區)海洋農業國家公園類似(建議與汕尾市某貧困縣共建,作為強海海洋淘金扶貧國家示範)。戰略目標:通過全國全球連鎖和兼併上市及央企國企混改等,5年至8年左右中國和國際強海藍色糧倉集團進入世界500強企業!
  • 中國海洋發展基金會第十四所海洋圖書館落戶瓊中
    原標題:中國海洋發展基金會第十四所海洋圖書館落戶瓊中 中國海洋發展基金會副理事長呂濱,瓊中縣委常委、副縣長王安濤出席揭牌儀式。   慄太強在儀式上致歡迎辭,他對中國海洋發展基金會在瓊中縣捐建海洋圖書館表示衷心感謝。
  • 共商海洋發展 共謀藍色未來
    走過了15年曆程的廈門國際海洋周已發展成為集高端論壇、經貿合作、文化交流等功能於一體的國際性海洋盛會。今年的開幕式首次與海洋發展大會融合舉辦,充分匯聚了海洋各產業資源,向世界展示廈門良好的營商環境,推動廈門海洋產業高質量發展,建設廈門國際海洋特色中心城市。
  • 世界海洋日:守護深藍 7所海洋高校共同發聲
    2020年6月8日是第十二個「世界海洋日」和第十三個「全國海洋宣傳日」。圍繞著「保護紅樹林 保護海洋生態」這一主題,中國海洋文化新媒體聯盟單位:中國海洋大學、上海海洋大學、廣東海洋大學、大連海洋大學、海南熱帶海洋學院、浙江海洋大學、江蘇海洋大學共同發聲,用行動致力於海洋生態環境的保護和修復,一起守護這片藍色海洋!
  • 與這些海洋公益腕錶一起加入到保護海洋的事業中去
    在2014年「Blancpain寶珀漢斯·哈斯五十噚大獎」得主為中國的「蛟龍號」載人潛水器(「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是我國自行設計、自主集成研製的深海載人潛水器)。之後,寶珀更正式成為中國「彩虹魚」項目的戰略合作夥伴,利用其自身資源助力「彩虹魚11000米」全海深載人潛水器科研項目的快速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