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淺焙咖啡會酸?中深烘焙咖啡衝泡技巧分享!

2020-12-17 騰訊網

研磨咖啡豆是衝煮咖啡的第一步,但也是不少人容易失敗的一步,不是磨得太細,就是太粗,間接影響到咖啡的口感。想要精確的掌握咖啡粉粗細,建議使用能調整刻度的電動磨豆機,精準掌握研磨度。以小富士磨豆機為例,手衝咖啡粉最佳的粗細在3-4刻度中間,可以用細砂糖作為參照。

以小富士磨豆機為例,手衝咖啡粉最佳的粗細在3-4刻度中間

簡單來說:

淺烘焙的燭芒:需要細研磨,90-91度水溫

深烘焙的曼特寧:需要中研磨-粗研磨,88度左右水溫即可

不同衝煮方式與習慣都有其適合的研磨粗細程度,以衝煮方式區分,Espresso適合細研磨,濾衝式與賽風壺適合中度研磨,而法國濾壓壺則適合粗研磨。如以咖啡粉在水中浸泡的時間長短而言,時間越長,研磨顆粒就要越粗;時間越短,研磨顆粒就要越細。但是這只是個大原則,平常不妨多多嘗試,一定可以找出最適合自己的衝煮方式與習慣。

如果研磨的粗細不一,由於細的咖啡粉末被水萃取的速率比粗的咖啡粉末還快,就會產生萃取時間無法控制的問題,也就是在同樣的時間哩,細的咖啡粉末因為在水中浸泡時間過長,而已經過度萃取時,粗的咖啡粉末卻因為浸泡時間不夠,而導致萃取不足。這樣的咖啡肯定不會是一杯好的咖啡。

下面分享四個技巧。

第一:低(溫度低)

中深烘焙的豆子建議使用83至86度的水溫衝煮。降低一些水溫可以減慢萃取的速度,減少苦味物質被萃取出來。

第二:柔(水流要柔和)

柔和的注入水流,減少水流對粉床的衝擊。要控制濾杯中水位的高度,在悶蒸之後緩緩的用較低的高度注水,然後讓濾杯中的咖啡粉像在被浸泡一樣。這可以令到萃取的節奏變慢,容易產生口感柔和,味道紮實的咖啡

第三:慢(慢慢地繞圈)

慢慢地從內到外再從外到內地把水澆在粉床上,過快的繞圈會增加水流對咖啡的攪拌作用,容易使中深烘焙的豆子苦味變重。儘量減少對粉床的攪拌,儘量讓咖啡的味道通過浸的方式萃取出來。這樣子可以有效控制苦味和澀味。

第四:粗(研磨粗)

粗研磨可以減少咖啡粉跟水的接觸面積,使得咖啡在衝煮一開始就不容易因高溫的水而帶出苦雜澀味,再配合緩慢衝煮,延長萃取的時間,後段水溫降低,再將風味和口感物質慢慢帶出。

只是單純從萃取原理上,淺烘焙的豆子,細胞的膨脹程度相對深烘焙要小一些,吸水性會弱一些。當水分和細胞相遇的時候,需要花更多地時間萃取到想要獲取的物質,基本上,淺烘焙可以細研磨,深烘焙可以粗研磨,如果你的咖啡變得苦澀,可以嘗試通過以上幾點去調整中深烘焙豆子的萃取手法。

那麼為什麼淺焙咖啡會那麼酸?

有人說那是因為淺焙,保留著果酸跟更多的成份所以才會那麼酸。不是應該酸甜滑潤平衡嗎?那....甜味跟油脂呢?

因為粉多磨細水溫高水流慢呀~試著降低前半段的萃取濃度,就會得到後半段的風味。不過降太低只會得到一杯甜水。

烘焙的程度跟烘焙的時間長短,會影響到咖啡的失重比。生豆中水份佔約11%左右,烘焙完水份佔約2%左右。所以水份失重比9%左右,生豆跟熟豆的失重比約13%—17%,扣掉水份佔的比例9%,所以咖啡豆其他成分的失重約4%—8%。也就是有4%的成份差異......好像差不太多的樣子吧?

其實是差很多的~所以....有些深焙豆要用到1:13的萃取比例才會好喝(比如藍山),有些淺焙豆要用到1:18甚至1:20的萃取比例才會平衡。

一般淺培的豆會比較特出清爽的風味,而且風味表現非常豐富,花香 果酸 某些茶味都是這類豆的風味表現。而中度烘焙則是比較均衡的表現既有清爽的風味又帶有厚重的口感。深度烘培的豆子則更多表現與他的口感,他們的通常風味比較濃厚,如煙燻、巧克力 、木香會是這類豆子的風味表現。而且會伴隨著厚重的口感。

這三種烘焙方式的分類只是一個非常大概的分法。實際上豆子產地品種烘焙師的風格等很多因素都會影響烘焙深淺。這個回答也只是個籠統的說法,咖啡師會根據每一隻豆子的特徵去調整烘焙曲線,差一度下鍋或者差2秒下鍋的風味都不一樣~

大致上來說,咖啡的可溶解物質大概是30%。其中有20%是我們所要萃取出來的好的成份,另外10%是後段的雜味澀味不好的成份。但凡事總有例外,如果有咖啡豆連後段10%的風味也是好的,是否也應該也要萃取出來才是一杯風味完整的咖啡呢?

試著在衝泡完一杯所謂的精品咖啡之後,破開粉床聞看看咖啡粉渣是否還有香氣?

如果有,試著再注入用粉量相等重量的熱水看看味道怎樣?

如果喝起來還有風味,倒入之前那杯咖啡中,看看味道有沒有更完整。然後再聞看看咖啡粉渣是否還有香氣……如此重複,到覺得有不好的味道出現,這樣就可以知道這支精品咖啡的可萃取率有多少,或是要萃取多少水粉比是比較平衡的風味跟口感~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圖片來源網絡,網站部分內容如圖片、我們會尊重原作版權註明出處,但因數量龐大,會有個別圖文未來得及註明,請見諒。若原作者有任何爭議均可與網站聯繫處理,一旦核實我們將立即糾正,由「咖啡工房」整理編輯,轉載請註明,本文意在傳播咖啡文化,若侵權請告知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咖啡太苦我知道,但為啥會酸呢?一文教你看懂咖啡烘焙的各種口感
    而苦味和酸味的平衡隨著烘焙的深淺度變化!那麼,今天我們就通過了解烘焙的特色來找到合適自己的咖啡咖啡吧!在咖啡行業裡,一般會認為生豆決定咖啡八成的味道,而剩下的兩成由烘焙決定。而烘焙的關鍵則是烘到哪種程度。豆子過度烘焙咖啡只會突顯苦味;而烘焙不足,又會變得太酸。根據豆子的特性,掌握合適時間點是很重要。
  • 咖啡烘焙程度哪個好?咖啡豆烘焙程度口感與風味詳解
    很多人常把深烘焙豆批得一無是處,認為烘得油亮亮的深焙豆是在以碳化來掩蓋爛豆的味道,比如輪胎味、雜物味、腐爛味和土腥味。那麼,深烘焙的咖啡真的是一無是處嗎?咖啡豆是到底是深烘焙好,還是淺烘焙佳?
  • 咖啡烘焙:咖啡豆烘焙程度區別 深度烘焙咖啡與淺度烘焙咖啡推薦
    咖啡為什麼要烘焙?咖啡原本只是櫻桃,經過處理後才變成咖啡生豆,咖啡生豆只有經過烘焙後,才能激發咖啡豆裡面的風味,不一樣的烘焙會讓咖啡豆呈現出不一樣的風味。為什麼咖啡生豆經過高溫烘焙後會呈現出風味呢?在梅納德反應中花費較長時間的咖啡會增加其黏度,較短的梅納德反應則會生更多的甜度和酸質,因為如果梅納德反應時間過長,果酸以及會轉化成甜味的酸都會被破壞。我們前街咖啡烘豆師實驗烘焙咖啡豆時,也會改變梅納德反應的時間長度和強度,並記錄這些變化會帶給最終的風味什麼樣的影響。
  • 臺南專業咖啡豆烘焙:提供客制化烘焙,對咖啡充滿熱情的職人堅持
    記得第一次喝Rick家的咖啡,到現在也一年多了,看著他工作室的設備越放越多,烘豆機也越來越大,象徵專業的各級證照更是一張張的填滿牆上,應該只有發自內心」喜歡」,才能把事情這樣做好做滿,來分享《就是品味咖啡烘焙》,給愛咖啡的朋友吧。
  • 烘焙度與烘焙方式之於咖啡味道的影響
    傳聞咖啡烘焙的起源,是原產國為了防止生豆被攜帶出海外而將其進行火烤,卻意外的發現經過烘烤後的咖啡豆香味濃厚,自此便延續了將生豆烘焙後再衝泡飲用的方式。 咖啡生豆直接衝泡品嘗幾乎毫無風味可言,只會感受到一股令人不悅的蔬菜味道。
  • 咖啡烘培度有什麼區別?中淺烘焙與深度烘培咖啡怎麼衝 曼特寧
    前街咖啡表示影響一杯咖啡味道的因素中,生豆佔60%,烘焙佔30%,萃取佔10%,好的烘焙可以將生豆的產地個性發揮到極致。為什麼咖啡需要烘焙因為咖啡本身是生長在咖啡樹上的咖啡果實,經過了處理後才變成了咖啡生豆。
  • 精品咖啡,只能淺中烘焙?
    主流的第三波精品咖啡現在的咖啡館,經常強調自己是「精品咖啡」。到底「精品咖啡」是什麼?為什麼如野花盛開的自家烘焙中,有超過九成的店家選擇用所謂的淺中烘來詮釋咖啡生豆的風味呢?淺烘焙的咖啡中,也含有較多的綠原酸成分。許多咖啡研究報告表示,此成分有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功效,及護肝、減緩動脈硬化等作用,搭上近年來興起的天然飲食風氣,讓精品黑咖啡更是如日中天。在萃取上,由於淺焙咖啡的細胞壁被破壞的程度較少,我們在萃取上可以用「暴力」一點的手法來進行也沒關係。
  • 很多人喝咖啡,卻不知道咖啡為什麼苦?咖啡為什麼酸?
    文/咖啡小芝士咖啡裡有苦有酸,為什麼大家都說「苦咖啡」,而不說「酸咖啡」?咖啡的苦很多人以為咖啡苦是因為咖啡因,其實主要的原因是褐色色素!可以這麼理解,咖啡生豆是青綠色的,而隨著烘焙程度的加深,顏色也開始變身,其中的褐色色素也在不斷增加,尤其是咖啡店裡的意式咖啡豆大多中深烘焙,苦味也就略微明顯。這多半也是它被叫做「苦咖啡」的原因吧。
  • 咖啡知識入門
    咖啡知識入門 咖啡豆基本知識 是由什麼決定一杯咖啡的好壞呢?好的衝泡技巧和器具固然重要,但是高品質的咖啡豆才是最重要的元素。 那麼什麼樣的咖啡豆才是高品質的咖啡豆呢?
  • 來看看,咖啡豆烘焙八階段,你知道幾個
    那麼咖啡豆烘焙八階段,現在開聊~為什麼要烘焙咖啡豆關於這個問題,也許有小夥伴會存有這樣的疑問——難道咖啡不是由咖啡豆直接研磨後衝泡出來的?對這個問題,只能說 too young too simple 。
  • 迷人的深焙咖啡豆 | 咖啡工房
    直到在一個暴雨的下午,一位客人來點了杯藍山咖啡,衝煮完後試嘗了點,那種迷人清新脫俗的幽香伴隨著杉木香氣,最後轉變為巧克力的甜蜜滋味,伴隨著雨天,簡直暢快過癮,味覺被喚醒。很喜歡深烘焙咖啡豆後段的甜蜜感,這種甜蜜的感覺不像淺烘焙豆的酸甜震。     然而究竟是深烘焙好,還是淺烘焙佳?
  • 為什麼你喝到的咖啡會有酸味呢?
    請冷萃咖啡咖啡為什麼會有酸味?烘焙度變化咖啡的酸味也會表現在烘焙上,相同的咖啡豆,淺度烘焙的咖啡豆酸感會更明顯,中度烘焙的豆均衡性較好,深度烘焙的咖啡在烘焙的時候抹平了咖啡原始的風味,大都是苦味較重。烘焙時間愈長,焦糖化程度愈高,酸性物質被破壞愈多,就愈不容易有酸味。比如八鬥麥日式炭燒咖啡,就是小慢焙,延長烘焙時間來讓咖啡酸幾乎消失殆盡,但卻保留了更多可以回味的物質。烘焙時間愈短,焦糖化程度愈低,酸性物質破壞較少,衝煮出來的咖啡也會具有更多的酸質。
  • 艾神家小課堂:為什麼你煮的咖啡總是那麼酸?
    來自:艾神家咖啡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在咖啡館喝的咖啡總是會味道偏一點,而自己在家衝泡的咖啡卻是味道偏酸?這個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下面艾神家咖啡小編就來給大家說說其中的原理。很多人覺得咖啡的味道一定是苦的,或者是苦中帶甜的味道,這種先入為主的觀念已經深深刻入了大家的意識中。當出現一杯酸味咖啡時,首要直覺就是,咖啡是不是壞了?是不是不太新鮮?那麼真的是這樣嗎?其實咖啡的風味除了苦之外有酸、澀、甘。
  • 如何衝泡一杯好咖啡?好咖啡的定義是什麼?
    Roast、城市烘焙 City Roast、深城市烘焙 Full-City Roast、法式烘焙 French Roast、意式烘焙 Italian Roast,隨著烘焙時間的增加在1爆初至2爆完的期間,不管從顏色還是烘焙深度來說都是由淺入深,最直觀的感受就是由酸到苦,所以在這裡就需要進行選擇了,你喜歡偏酸還是偏苦。
  • 【咖啡日常】咖啡為什麼有煙燻味?
    烘焙後的咖啡在萃取中,會同時溶解出好的味道與不好的味道,好的味道溶解出的速率比較快,所以相對的抑制了不好的味道的產生,咖啡的前半段所呈現的是以好的味道為主,到了後半段,當好的味道溶解差不多時,不好的味道溶解的速率開始增加那麼,那麼,咖啡為什麼會有煙燻感?
  • 咖啡烘焙:建議烘焙咖啡和輕烘焙咖啡的烘焙程度不同
    為什麼要烤咖啡?咖啡最初只是櫻桃,經過加工,他變成了生咖啡豆,咖啡豆只有經過烘烤後才能激發其風味,不同的烘焙方式會使咖啡豆呈現出不同的風味。為什麼生咖啡豆的味道會在高溫下烘烤?事實上這是因為烘烤過程中的化學變化,讓我們解釋一下化學變化是什麼。
  • 詳解咖啡烘焙程度|深度烘焙咖啡、中度烘焙咖啡、淺度烘焙咖啡
    現在很多咖啡店在跟顧客介紹不同咖啡豆的風味時,也會科普一些咖啡知識,其中有很多人關心的烘焙程度,深度烘焙與中度烘焙到底有什麼區別,今天前街咖啡就來解析這個問題。為什麼要烘焙咖啡豆?,商業咖啡豆多少會含有羅布斯塔品種,在風味呈現上也多少會有瑕疵,為了降低這個瑕疵感,普遍採用深度烘焙的方式,如果用淺度烘焙或者中度烘焙,就很容易喝出咖啡裡的瑕疵風味。
  • 你的咖啡為什麼會酸?究竟是哪裡出現了問題?
    咖啡為什麼會酸?在很多人印象中,咖啡的味道都是偏苦澀的,當偶爾有一天喝到了酸味咖啡,可能第一反應就會懷疑咖啡味道酸是怎麼了?是否是咖啡變質?其實並不是大家所想的那樣。很多人在品嘗到酸味咖啡後,都在糾結咖啡有酸味好不好?咖啡為什麼會酸這個問題?其實酸性物質其實是一種本身就存在咖啡豆中的本身物質,裡面蘊含著各種檸檬酸、蘋果酸、磷酸等,但是我們在飲用的時候所嘗到的酸味會受到烘焙和萃取的影響,受到不同的變化而呈現。
  • 關於咖啡烘焙丨出油美學與淺焙美學
    (LIGHTRoast)這是所有烘焙階段中最淺的烘焙度,咖啡豆的表面呈淡淡的肉桂色,其口味和香味均不足,此狀態幾乎不能飲用。中烘焙(HIGHRoast)屬於中度微深烘焙,較微中烘焙度稍強,表面已出現少許濃茶色,苦味亦變強了。咖啡味道酸中帶苦,香氣及風味皆佳。
  • 為什麼咖啡會酸 帶酸味的咖啡 手衝咖啡發酸的原因 手衝咖啡教程
    剛接觸單品咖啡的小夥伴們,可能會被咖啡的酸味顛覆了自己以往覺得咖啡只有苦的這個觀念。很多小夥伴沒有接觸單品咖啡之前,都會被意式濃縮咖啡做成的奶咖,或者覺得咖啡豆焦褐色的外觀影響,再或者看到不少關於醇厚咖啡的宣傳等等。這次前街咖啡就來跟大家說說,為什麼咖啡有酸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