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北京看看馬未都的觀復藏品,件件都是稀世之寶

2020-12-13 紫晶洞攝影

馬爺的觀復博物館知道嗎?這是馬未都創辦的我國第一家私立博物館,於1996年10月30日成立,分瓷器館、家具館、工藝館、油畫館和門窗館等,主要收藏中國古代藝術品,包括陶瓷、古家具、玉器、漆器、金屬器、古門窗等,由於地處比較偏僻,平時人不多,唯有節假日來了不少遊客。

「觀復」出自老子《道德經》第十六章,原文是:「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復命」。意思是說:達到虛空的極點,安住於甚深的禪定之中;宇宙萬物相互運作生長,我們得以觀察到它們的本根源頭。不論萬物如何變化多端,終會回歸根本。回歸根本稱作靜,就是所謂的回歸其本來自性。「觀復」博物館由此得名。

「觀復貓」起初是馬未都先生在觀復博物館裡收留的流浪貓,如今已有三十餘位貓館長,每位館長都有屬於自己名字的私人空間,像花肥肥、黑包包、黃槍槍、藍毛毛、麻條條等等,每天下午開飯的時候,大家都喜歡聚在這裡拍集體照。

除了這一群吸睛無數、性格各異的「觀復貓館長」,這裡還有數以千計的藏品,雖然兩者相得益彰,但是哪個更重要呢?反正我根本來不及看貓,覺得看藏品的時間都不夠,不能本末倒置了。

這是博物館的真正入口,有一點非常非常遺憾,進入館內後就不能用相機拍攝了,所以接下來照片的畫質差了不少,其實禁止閃光燈和三腳架就可以了,手機都允許了,為何要禁止單反或者微單呢?

這裡的藏品不少都很低調,但能被收藏撿漏大家馬未都看中的,絕對有著自己的特色,而且這裡的大多數的藏品可以走近細觀,非常有親和力,這也是其它博物館裡所罕見的。

先逛逛觀復博物館的家具館吧,它按照家具的材質劃分成6個展廳,如紅木家具展廳、紫檀家具展廳、黃花梨家具展廳、雞翅木家具展廳等等,陳列了明、清珍貴家具共100多件,這是高浮雕龍紋畫櫃,兩條立體感極強的盤龍,盡顯皇家之氣,紫檀在所有的硬木中是比較軟和細膩的,可雕性很強,所以可以從精雕細琢的程度來判斷是否為紫檀料。

這張明代的百寶嵌黃花梨大羅漢床在幾十年前還是一家工廠食堂裡的餐桌,破破爛爛的,床上的軟屜都爛了,三面的圍子也都卸下來了,工人都坐在上面吃午飯,現在可是價值連城,這床是典型的明代周制風格,當時最流行的奢侈品裝飾,為何稱為周制呢?和工匠的姓氏有關,原來明代嘉靖年間,揚州有一位名叫周築的漆器工匠,他巧妙利用珍珠、珊瑚、玉石、水晶、瑪瑙等名貴材料的質感和顏色,組合成山水人物、花卉翎毛等裝飾圖案,然後鑲嵌在漆器或者木器上,人們為它取名百寶嵌,這張羅漢床也運用了這樣的工藝,就是以螺鈿為主,嵌出相對的龍紋,中間有象牙球,上面運用了硃砂、壽山石、綠松石、青金石、象牙等各種名貴材料。

單件的家具不稀奇,館裡還湊齊整套的,直接可以拎包入住,這是「松溪草堂」的實景陳列,頭上的匾可大有來歷,是明朝後期大臣,著名書畫家董其昌所書,裡面的家具:桌、幾、椅、凳、櫃和床,清一色都是珍貴的黃花梨物件,都是造型洗鍊、線條流暢、比例勻稱的明式家具。

看了明式的,再來看看裝飾華美、做工精細、富於變化的清式家具,家具館要細細逛細細品,這兒是國內首屈一指的古家具類文物的專項陳列,兼具權威性、專業性與觀賞性。

可能這是最貴的一眼,望過去都是無價的紫檀寶貝,前面是乾隆盛世時期用紫檀製成的七重簷寶塔,設置了四十八位佛龕,內置佛像四十八尊,此塔工藝之精絕,令人嘆為觀止,是馬未都在16年前於蘇富比香港三十周年拍賣會以350萬元拍得,當時很多人不看好這個拍品,又被馬爺撿漏了!再看後面乾隆年間的紫檀五屏風象首腿寶座,除了坐面使用楠木,因為它的木性溫和,冬天觸之不涼,其餘都以紫檀為材料,滿飾雕工,其四腿足呈象首狀,下面有託泥,象鼻高高捲起,寓意太平有象,旁邊還放著紫檀景泰藍鼓墩、紫檀嵌青花瓷版矮方幾、紫檀西番蓮紋八方香幾,背後是紫檀剔紅山水五福捧壽折屏,順便說一句,據清檔記載:乾隆年間宮中紫檀已近告罄。

國人一直喜歡雕刻的佛像,傳統的木雕技藝,在傳承著國人幾千年的虔誠信仰,佛經謂觀音菩薩有三十三個不同形象的法身,看水中月影狀的稱為水月觀音,這是一尊宋彩繪木雕水月觀音像,海外拍賣會上,隨隨便便起價就要幾千萬了。

這塊黑乎乎的銀牌雖然不大起眼,但很有來歷,當時為了顯示國家四海承平,天下富足,以及弘揚尊老、養老的傳統美德,康熙乾隆兩位皇帝曾先後四次舉辦千叟宴。特別是乾隆五十年和嘉慶元年這兩次。乾隆帝還親自設計並督造了這塊「御賜養老銀牌」,與會的老者從70歲開始,每年長五歲為一個檔次,分別各賞10兩、15兩、20兩、25兩、30兩養老銀牌一面,留作紀念。據說,憑此信物還能在其所在地衙門支取養老費用。

清代的瓷器比較引人注目,乾隆的品味一直被人詬病,都說他不像他祖父和父親那麼清新脫俗,而喜歡繁縟之風,其實也不能怪他,因為他那個時期是我國瓷器燒造水平巔峰的階段,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這個粉彩纏枝蓮紋包袱瓶就是很好的例子,它流行於乾隆、嘉慶兩朝,是宮廷皇家常見的御用之物,在瓶身肩部裝飾凸雕的包袱皮或者束帶,絲織物的褶皺起伏細膩精到,用堅硬的瓷土來表現柔軟的絲織物,用色彩鮮豔柔和的粉彩來表現絲織物的美感,兩者的結合達到了審美的極致,此外,「包袱」與「包福」諧音,寓意幸福吉祥。

陶瓷館的瓷器,是從唐宋至明清的瓷器按歷史時期分區展覽,都是唐、宋、遼、金、元、明、清時期最具代表性的器物,可以看看什麼是汝窯、鈞窯、官窯、哥窯、定窯等五大名窯出的珍貴物件,還有磁州窯等民間窯場的特色瓷器,都有不同的特色,形成百花齊放的局面。

清朝曾是中國海上貿易的最大化時期,康熙開放海禁,中國瓷器開始大量出口,主要銷往歐洲,中國陶瓷在歐洲地位很高,東方藝術對於西方藝術最強烈的影響就是我們祖先發明的瓷器,至今在歐洲的古堡裡還比比皆是,他們當時以陳設中國陶瓷為時尚,也是權力和地位的象徵,出口的瓷器非常精美,而且帶有西洋風格,所以叫洋彩,主要特點就是模仿西方傳入的琺瑯彩繪畫技法,採用當時進口彩料,畫面注重層次和陰陽向背的表現,這個外銷盤內滿飾鎖子錦地,盤沿以蝙蝠、卷草紋做四處開光,分別繪有喜上眉梢、雙駿紋飾,盤心描畫樓閣人物「吹簫引鳳」,布局疏密得當,人物呼應自然,這樣的外銷瓷器誰不喜歡?它有個長長的名字---洋彩鎖子錦地開光人物紋大盤。

清朝出現的粉彩屬於在當時是壓倒青花的趨勢,確實一個彩色一個單色,一個寫實一個寫意,讓人更有耳目一新的感覺,這件粉彩霽藍釉描金花卉大瓶是乾隆時期官窯出品,圓明園的遺物,該尺寸在乾隆同類品種實屬罕見,瓶撇口長頸,六瓣瓜稜型腹,分別施釉彩繪六種不同的花卉,芙蓉嫵媚、蓮花嬌柔、牡丹豐腴、菊花清麗、梅花冷豔、石榴花亮麗,花枝爛漫,設色淡雅。肩與頸部的對應如意紋凸起,豐滿盈目,霽藍深沉,足金描有數層紋飾,富麗堂皇,一派皇家風範,在十幾年前,馬未都出資2408萬元購得這全世界僅有3件之一,這個也算撿漏的嗎?

二樓門窗館也有很多寶貝,這裡展示的主要是清代的門窗、隔扇、圍欄等建築構件,特別是這件觀復館的鎮館之寶,「三國演義博古紋隔扇門」,一組共18扇,整套隔扇門腰板和裙板上都裝飾了三國演義的故事紋樣。

工匠們把三國中的一個個人物刻畫得栩栩如生,共雕刻了二百零二個人物,採用了攢插、透雕、浮雕等工藝,細看這窗上的雕工,各人的神態,二樓的窗戶,都是栩栩如生。

每一扇門的腰板上都雕刻著一個三國歷史故事,這是三顧茅廬的故事,看得出門口的張飛有點不耐煩了。

萬物皆可盤,可在博物館似乎不可能,但在觀復館出口處的這個藏品是館裡唯一可以盤可以擼可以騎的,半噸重的銅駱駝是馬未都在杜拜機場一眼相中的,千裡迢迢的運回來,還給它取名為「樂特」,讓大家摸摸騎騎,拍拍照,開開心心的離開博物館。

門口還有觀復元老花肥肥的塑像,從非典那年被人遺棄的流浪貓到觀復博物館的貓館長,它的貓生過得很精彩!不過逛完博物館後估計你更有體會,不是把每隻觀復貓都看到了就是來過這裡,那是偏離了觀復的真正含義,馬爺的藏品這麼多, 一遍遍的觀賞,一遍遍的體會,這才是他當初收藏的初心。

歡迎關注紫晶洞,下次聊聊高曉松的雜書館。

作者簡介: 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

相關焦點

  • 被偷偷帶去臺灣的稀世珍寶,太美了,件件價值連城!
    被偷偷帶去臺灣的稀世珍寶,太美了,件件價值連城! 這是內陸遊客臺灣之行 必看之地
  • ​馬未都:觀復博物館的5件鎮館之寶,件件都價值上億,不可不看
    馬未都:觀復博物館的5件鎮館之寶,件件都價值上億,不可不看眾所周知,馬未都是觀復博物館的創始人,當年他為了成立觀復博物館可謂是東奔西跑,在他的努力下,這個全國第一家私人博物館終於被批准成立,第二年博物館就正式對外開放,當時的展廳面積只有400
  • 馬未都撿漏的4件寶貝,件件堪比國寶級文物,有一件就了40塊錢
    馬未都撿漏的4件寶貝,件件堪比國寶級文物,有一件就了40塊錢馬未都是撿漏行家,在收藏界已經是共識。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馬未都創建的觀復博物館,其中藏品基本上都是他撿漏所得。每一件藏品的背後,都有一段「驚心動魄」的撿漏故事。
  • 稀世之寶格氏栲!
    文/方旭(#周未鄉村之旅遊記#)2020年8月1日上午10點開車從沙縣虯江上了三沙快速通道,駛出梅列隧道後再由205國道,途經梅列區、三元區,在三元區莘口鎮畔溪樞紐處轉由709縣道,於上午11點多到達位於莘口鎮樓源小湖村的國家森林公園、4A級旅遊景區——稀世之寶格氏栲!
  • 馬未都號稱「玉藏王」,可他所有藏品,都不及這位美國人一件珍貴
    我國有位叫做馬未都的收藏家,他這一生可是獲得了不少稀世珍品,收藏界不少人還尊稱馬未都為"玉藏王"。可是馬未都收藏的這些頂級玉器,都比不上一位美國收藏家,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馬未都出生於北京,祖籍是山東威海榮成。10年動蕩歲月結束之後,馬未都於北京的四九城內收到了不少好物件。
  • 北京-朝陽區-馬未都和他的觀復博物館
    觀復博物館是新中國第一家私立博物館,於1996年10月30日獲政府批准成立,馬未都為創辦人。在北京的觀復博物館設有瓷器館、家具館、油畫館、工藝館、影像館、門窗館和多功能廳。個人覺得這個博物館很不錯,到北京旅遊的人得空不妨來此參觀一番。去觀復博物館是老同學們一時興起,說同學們之間也就馬未都是個名人了,去他的博物館攪擾一番也就順理成章了。到了地方,馬未都迎出來歡迎大家,然後一番寒暄後開始自由活動,輪著在幾個館裡欣賞他的收藏。同學們大都不懂古董,詢問不斷,老馬自是不厭其煩一一作答。
  • 「天下第一野導」馬未都帶你逛北京
    「天下第一野導」馬未都帶你逛北京 2019年12月30日 14:45作者:網絡編輯:宏偉   北京不僅有特色小吃和國貨,還有厚重的老北京文化。
  • 馬未都和他的博物館有什麼故事,如何評價馬未都這個人呢?
    博物館裡面都是老馬精心的收藏,大致有瓷器館、家具館、油畫館、工藝館、影像館、門窗館這些展區,都做的非常精美和現代化,能讓過來的訪客一睹從古至今的藝術品古董文物的韻味之美。最精美的是瓷器展區,裡面有宋代至清代上千年間各種精美的官窯民窯的瓷器N件,五大名窯(汝、鈞、官、哥、定)全都有收藏,可謂饕餮盛宴。
  • 馬未都解讀國寶奧秘 「觀復嘟嘟」姊妹篇「國寶100」即將開播
    由觀復博物館創始人、著名學者 「馬爺」馬未都主講的《國寶100》,將於8月27日登陸優酷。節目將歷史故事與文物影像相結合,探索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剖析文物的精工細造,解讀國寶背後的故事。這些文物到底承載了什麼樣的歷史,經歷了何種故事,與現在又有怎樣的聯繫?馬未都將帶領你一起梳理文物之謎和文化之謎。
  • 專訪觀復博物館館長馬未都:「我的博物館你沒來不能想像,來了不能...
    把博物館打造成一種集文化、生活為一體的空間,是馬未都獨特的博物館理念。採訪中,馬未都透露,他正在籌劃建設觀復博物館北京新館,並預計將於2021年建成。在新館的服務層面,馬未都有著這樣的設想:如果遊客在博物館裡能夠優雅地逛一整天,那麼中午休息時,遊客可以選擇在館內享受午餐。館內將設置面積可觀的休息空間供遊客歇腳,遊客可依自身情況選擇按摩等服務。
  • 于謙飯局,規格很高,吳京,馬未都,都是于謙家座上客
    于謙飯局規格很高,吳京,馬未都,都是于謙家座上客幾人關係非常好。于謙不但在相聲界德高望重,很受人尊敬在生活當中于謙也是廣交好友賓朋滿座。于謙和吳京合作《戰狼》時成為了好友,兩人一見如故成為了關係特別的好的朋友,有時間吳京會去于謙馬場做客。
  • 馬未都、葛優都來了!2020「泉城風尚」國際時裝周啟幕
    現場文化學者馬未都,著名演員梁天、葛優和春晚服裝設計師郭培等眾多大腕前來助力。活動由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濟南市人民政府主辦,亞洲高級定製公會、濟南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濟南市商務局、濟南市文化和旅遊局、歷下區人民政府、濟南日報報業集團承辦,濟南明府城文旅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北京玫瑰坊時尚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協辦
  • 馬未都要花一萬三買個小竹籃,同行都勸他不要,馬未都:我又不傻
    馬未都一進去這個店鋪,就覺得裡面的一些小玩意還挺有意思的。馬未都興致勃勃一下子挑選了好幾件,而且還不盡興,親自問了老闆店鋪有沒有更好玩的東西。因為這個小竹籃子是細竹篾編的,馬未都一看就知道不簡單了。馬未都問多少錢?店主很直接說,您看中的我不敢亂喊,一萬三。馬未都二話不說,讓店主立馬打包。
  • 80年代,馬未都和王朔吃涮羊肉,一進門先來20斤,服務員當場愣了
    他們拒絕庸俗,挑戰既有的規則和社會普遍認知,他們竭盡所能要在一個大家都一樣的時代活得不一樣。年輕的馬未都和王朔,與一眾好友去吃涮羊肉,一進門先來20斤羊肉,服務員當場愣了。幾十年後,馬未都再回憶起此事,直呼「過癮」。那是口腹之慾和自由靈魂得到雙重滿足的過癮。
  • 馬未都:我最珍貴的4件紫檀「至寶」,故宮專家看了都得眼紅!
    馬未都:我最珍貴的4件紫檀「至寶」,故宮專家看了都得眼紅!馬未都是個收藏家,他師從王世襄先生,得到真傳後在古董市場上「叱詫風雲」,曾撿漏了不少珍寶,後來東西越來越多,馬未都就起了開私人博物館的念頭,那個時候國內的私人博物館還是空白,於是在馬未都東奔西跑之下,這座全國首個私人博物館終於落地,開館之時海內外報紙都廣泛報導了這件事,馬未都一時間風頭無兩。
  • 馬未都花13000買個小竹籃,同行紛紛阻止,馬未都笑了:我又不傻
    店裡的人看到是大收藏家馬未都光臨小店了,都表示熱烈歡迎,全都激動地鼓掌歡呼。馬未都在小店裡到處看了看,東西確實都挺不錯的。隨後,馬未都詢問店店鋪的老闆還有沒有更加精緻的作品,他想看一看再決定要不要買幾個回去收藏。店老闆笑了笑回答,有極品的竹籃,就是沒拿出來擺在店面裡。馬未都好奇地詢問原因,老闆無奈地回答,品質再好有什麼用,成本那麼高,導致價格太貴,根本沒人願意買。
  • 馬未都在香港購買了一個古董,古董底部藏有一字,我的手直發抖
    馬末都是《百家講壇》一位出名的人物,是一個叱吒古玩界的收藏家,想必大家對馬末都都不陌生。馬末都曾在春晚時對周杰倫最珍愛的青花瓷,別有一番「論述」。而他一生中見過的稀世珍品,比一個博物館中藏品的都要多。據報導,馬未都在香港曾購買了一個古董,底部藏有一字,讓他的手直發抖。為什麼他的手直發抖呢?
  • 馬未都:收藏有詐
    馬未都今天說起這事還帶著遺憾。馬未都說:「現在北京這種走街串巷的沒了。他們有一定的知識,對你賣的東西有一個價值判斷,有一整套對付你的辦法,聲東擊西,把你說暈,用各種辦法讓你賣不出價去。但他們知道這東西在哪能賣出價,利用的是信息不對等。最早做古董的這些人,不需要文物知識,只需要對人的了解,那時候不可能從戶裡買出假的來,關鍵是怎麼能讓他賣。
  • 馬未都 我就是一萬金油 治標不治本
    馬未都先生「這個行業水不深,只是渾」  多年以前,馬未都曾在拍賣場上遇見這樣一件事兒,坐在他後面的一位男士幾乎會與他競爭每一件拍品,那一次,他以高出馬未都一口的價格拿走了4件東西。出了拍場,那人問:「馬先生,您看那東西怎麼樣?」  「你都買了,還問我怎麼樣?」馬未都說。「我沒看啊。」那人答。
  • 馬未都:我結婚時買的全是舊家具,親戚們都說我太摳了!
    馬未都:我結婚時買的全是舊家具,親戚們都說我太摳了!馬未都並非出生在大富之家,他的父母是部隊的離休幹部,家裡就他一個,這樣的家庭,在北京城裡有很多,算不上稀奇,馬未都說:家裡雖然沒什麼大錢,但是小錢從來不缺,平時還能有點餘錢給自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