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華裔:傳承娘惹菜 復原記憶中的美味

2020-12-17 中國僑網

中國僑網10月24日電 馬來西亞光華網近期刊登文章,介紹了一位馬來西亞華裔彭俊偉和他學習、傳承娘惹菜的故事。

文章摘編如下:

馬來西亞在山上長大的峇峇彭俊偉,從小看外婆搗鼓各種香料、熟練起灶,烹製出一道道美味的娘惹佳餚。色香味濃的娘惹菜,於他來說,是最熟悉的家鄉味。

他有著自己的菜園,拿來種菜、種香料,希望把傳承下來的美味發揚出去,要食客吃上最正宗的娘惹菜餚。

沒食譜 靠經驗

位於瓊花路,一座復古黃的店屋前掛起小小燈泡,微光打在木製的招牌上,充滿懷舊風,一抹顯眼的復古黃成了瓊花路上獨特的記憶。彭俊偉抄起鍋鏟,跟隨多年烹飪經驗累積的感覺,拌醬、調料、選菜,隨心而來,沒有食譜,吃的正是記憶中的味道。

眾所周知,一道道美味的娘惹菜看似簡單,實際上暗藏許多繁瑣複雜的烹調過程。彭俊偉說,小時候看母親和外婆煮娘惹菜,也是不看什麼食譜,只說要放什麼材料。娘惹菜真正是重在功夫,比如要會選菜、選葉,要知道哪種菜葉適合什麼樣煮法,這得靠多年經驗才能知曉。

店內的紫色牆壁透著一股穿越時空的神秘感,精緻的中餐盤沿繡著熠熠生輝的花卉,好似回到從前那個時代。角落隨處擺放舊物品,以前的電視機和收音機,讓每個進來的客人都眼前一亮。

店前後種菜葉

店前店後種滿菜葉,細數下來發現有紅毛橄欖葉、叻沙葉、薄荷、泰國柑葉和咖喱葉等,每當營業前彭俊偉都會先到店的前後挑選及採摘菜葉拿來做佳餚的調料。曾在國外工作幾年的他,回來大馬也與幾家知名餐廳合作,負責中餐及娘惹餐掌廚,對本地人的口味甚是了如指掌。

峇峇彭俊偉有著多年中餐與娘惹餐烹飪經驗,對每道菜的每個步驟都嚴謹把關,非常認真。

彭俊偉從小吃到大的家鄉味數不勝數,若論烹飪難度,野菜飯當選第一,看起來簡單的一道菜,背後卻有著普通人看不到的複雜工序。比如這道野菜飯,難度在於控制飯的溫度,與細碎的菜葉混合拌勻前,一定要將白飯放涼,因為太熱的白飯會導致菜葉流失香氣,就會變得不好吃。

他時不時回憶起小時候看著外婆用小石臼舂香料,認真細緻地對待每一個步驟,他並無因此而打退堂鼓,反而向外婆取經承襲烹飪手藝,才有今天的用味覺追溯多年前的舌尖美味。

1.山菜魚肚Perut Ikan

以山撈葉(Daun Kaduk)和豐富的原料烹煮魚肚,再以淡奶調劑,呈橘紅色的咖喱汁味道偏酸,但也叫人忍不住一口口的喝下去,工序多且複雜的準備,造就了這碗酸、辣、香味撲鼻的料理。

2.魷魚炒 Jiu Hu Char

以魷魚、沙葛、紅蘿蔔及冬菇切絲炒成,手抓生菜放入魷魚炒和特製辣椒醬,輕輕送進口中,味道十分鮮甜,感受到爽脆的生菜、清甜的魷魚炒、微辣的辣椒醬,堪稱最美妙的搭配。

3.咖喱鹹魚骨Kiam Hu Kut Gulai

一道珍貴且即將失傳的娘惹料理,煮之前先用幹鹹魚骨浸軟,鹹度就越淡,再搭配材料、蝦膏、大蝦、茄子、長豆、幹辣椒等熬煮,辛辣的味道叫人垂涎三尺,適合搭配白米飯。

4.黑醬油豬肉Tau Ewe Bak

色澤發亮,一看就很有食慾的黑醬油豬肉,肉質軟嫩,醬油燜煮得入味,十分下飯。

5.開胃前菜:娘惹阿渣Acar Rampai、醃製洋蔥Marinated Baby Onion、娘惹鹹魚Acar Salted Fish

讓味蕾清爽的娘惹開胃前菜:娘惹阿渣有蘿蔔塊、黃瓜條、長豆和芝麻,酸酸甜甜又帶辣;少了洋蔥刺鼻味的醃製洋蔥,用酸梅、醋和糖醃製的小洋蔥吃起來口感爽脆,汁甜爽口;散發鹹香的娘惹鹹魚,伴著米飯吃,一口一個很快就吃完。

6.野菜飯Nasi Ulam

先將飯預熱、然後放炒過的鹹魚燒飯,再加入佬葉、叻沙葉、沙姜、泰國柑葉、姜花、黃姜、鹹魚、香茅、紅毛橄欖葉等10種以上的香料,100%自己攪拌自己煮,顆粒分明的米粒口感,鮮香清甜。

7.Otak-Otak

入口滑嫩辛香的Otak-Otak,是將魚肉泥混合洋蔥、黃姜、風乾葉、佬葉、沙姜葉、姜花等香料以及新鮮椰漿和雞蛋一起炊蒸,才變成美味細膩精緻的烏達。

8.椰糖香番薯糖水Pengat

濃鬱美味可口的糖水,番薯、西米、芋頭都十分軟糯,淡淡椰香,甜味更豐富亦更滋潤。(陳詩琪)

相關焦點

  • 娘惹菜是哪個國家的?娘惹菜中的經典菜餚有哪些?
    娘惹菜大多數添加了獨特的醬料,這種菜系是由不同地區文化結合而創造出的,他們代表了人們對生活的熱愛。這種菜融合了中式和種類也很多,製作過程繁雜。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一下,娘惹菜是哪個國家的。一、娘惹菜是哪個國家的涼熱菜是新加坡的一種特色菜,它融合了不同地區菜的特色以及烹飪方式,主要的就是中國和馬來西亞這兩個國家的,因為這兩個國家的人在新加坡分布很廣泛。為了滿足家裡人對不同口味的菜的需求,娘惹菜的製作,就需要不同口味的醬料。酸甜辣味的都有,如果有機會去新加坡,一定要品嘗一下娘惹菜。
  • 《小娘惹》被評為美食節目?馬來西亞取景只為了拍正宗娘惹美食
    儘管劇情多有詬病,但是新版劇中的娘惹美食,卻讓觀眾稱頌,舊版電視劇由於畫質不清晰,讓很多當面的觀眾留下遺憾,沒有辦法仔細觀看這些美食,但是新版《小娘惹》畫質早已經甩出舊版幾條街,高清4k藍光畫質,拍攝出了娘惹菜的誘人之處,讓人口水直流,也有網友說"劇情什麼的不重要,只看美食就已經足夠了"。
  • 馬來西亞娘惹美食暖心來襲,承包你秋天的美味回憶
    Authentic Nyonya Cuisine馬來菜與中式菜品融合創新形成了娘惹菜甜酸、辛香、辣的濃鬱風味口味濃重的同時又不失清爽。北京的馬六甲傳奇餐廳以地道的娘惹菜吸引著食客的關注,此外餐廳的裝置也結合了傳統娘惹風情與現代簡約設計的餐廳風格,更有羅馬湖景舒緩心情,讓你在這裡僅需適宜的價格,就可以在舒適的環境中享用一切你可以回憶到那座城市的娘惹美味。
  • 東南亞神秘的「娘惹菜」是什麼?其實是菜系中的「混血兒」
    娘惹菜 聽過泰國菜、南洋菜,你是否還聽過一種叫做「娘惹菜」的東南亞菜。這個名字裡充滿了無限的神秘,在東南亞可沒有一個叫做「娘惹」的國家呀,那這菜又是什麼來頭?
  • 馬來西亞的拍攝只為正宗的娘惹菜
    在新版《小娘家》中,劇情完全照搬原版。就連劇中飾演山本洋介的男主角戴翔宇也是老版男主角。這雖然給了觀眾一絲熟悉,但感覺還是有點陌生。男主是一樣的,劇情也是一樣的。這樣的失敗有什麼意義?儘管劇情飽受詬病,但新版該劇的娘惹美食,卻讓觀眾大讚老電視劇畫質不清,讓不少面對面的觀眾遺憾不已,無法細細觀看這些美食。
  • 菜系中的混血兒,神秘的東南亞「娘惹菜」到底是什麼?
    小殼果斷追劇,沒曾想還沒等到家族大戲就被劇中的馬來西亞美食(娘惹菜)的鏡頭給深深吸引住了,瞬間小殼覺得是在看一檔美食科普片,我想在追劇的小夥伴也和小殼一樣,都想嘗一口鏡頭前出現的娘惹美食吧
  • 來馬來西亞文化美食節,嘗最正宗的娘惹菜
    新京報訊(記者 曲亭亦)9月6日至16日,由馬來西亞駐華大使館、北京中國大飯店和馬來西亞亞洲航空公司聯合舉辦的馬來西亞文化美食節,將在北京中國大飯店咖啡苑開幕。北京中國大飯店區域行政總廚張景洲將與兩位來自馬六甲州的娘惹菜特級廚師,推出正宗馬來西亞美食。
  • 舌尖上的影視——《小娘惹》中的「娘惹菜」
    隨著電視劇《小娘惹》的熱播,不少美食愛好者除了看劇情之外,而且還被劇中的娘惹菜深深吸引。劇中的娘惹菜不僅成品看起來十分誘人,就連製作過程也是相當吸引眼球。整個製作過程行雲流水般,充滿了美食的誘惑,同時又給人一種寧靜精緻的感覺。
  • 馬來西亞平民美食城,夏日情迷「娘惹」系美食
    馬來西亞擁有亞洲種類最多,不同文化與烹飪方式的美食。在外進食是腸胃的一大探險。從香味濃鬱的馬來佳餚,到熱氣逼人的中式美食及辛辣的印度料理,任憑選擇。 此外,獨一無二的Peranakan或娘惹(Nyonya)食品,是融合華人與馬來人烹飪風格的精華。馬來西亞「娘惹菜」在馬六甲,如果你沒有胃口真的是很可惜。
  • 邂逅馬來西亞 暢享娘惹風味 馬來西亞娘惹美食節在蘭州開幕
    11月27日,馬來西亞娘惹美食節開幕式在蘭州凱悅酒店舉行。此次美食節為期十天,將持續至12月6日。馬來西亞美食素有「最亞洲美食」的美譽,而娘惹菜更是馬來西亞美食的特色菜系之一,融合了中國菜與馬來菜風味的娘惹菜具有甜酸、辛香、微辣等多種風味,口味濃重的同時又不失清爽。
  • 中國版《小娘惹》熱播,對娘惹菜感興趣了解嗎?
    男性為峇峇,女性則為娘惹。在今日的馬來西亞,若一位馬來西亞華人男子娶馬來女子為妻,他自己也要皈依伊斯蘭教,取穆斯林名字,他們的子女並不是峇峇娘惹,而是混血兒,所以說峇峇娘惹可謂當時產生的特殊族群。美食背景峇峇娘惹(Baba Nyonya)是指15世紀初定居在馬六甲、印尼和新加坡一帶的中國明朝移民後裔,為中國人與馬來人通婚的後代,這個族群的生活融合了中國與馬來文化,在飲食上的影響尤其顯著,那時只要是由娘惹做出來的菜餚都被稱為娘惹菜。
  • 「娘惹」菜 熱情的叻沙(圖)
    這道菜沒有舶來的翻譯名字,原名Laksa,華語裡面叫「叻沙」。標準的「娘惹」風味,紅遍整個東南亞的馬來西亞菜品。    首先,解釋一下「娘惹」。「娘惹」二字,是指中國人和馬來西亞人通婚的女性後代。
  • |娘惹菜|在獅城體驗本土的美味,探尋不一樣的娘惹風情!
    娘惹從小不僅從小就要學習禮儀和歌舞,還能下廚房燒得一手好菜!點擊邊框調出視頻工具條旅行的最佳方式,當屬融入本地人的日常中,去體驗他們的生活,我要開啟一場地道的新加坡美食之旅,那就從學做娘惹菜開始吧!博物館的展示品都是價值連城,保養非常好,細緻到一個床單的鉤子都保存得非常好, 老闆不允許大家拍照, 因為他希望你們親自到博物館用眼睛去感受歷史和美麗的傳承。
  • 馬來西亞華裔藏石家:用石頭傳承中國文化
    馬來西亞華裔藏石家:用石頭傳承中國文化 2014-11-01 17:26:15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中新社柳州11月1日電 題:馬來西亞華裔藏石家
  • 不去馬來西亞,也可以吃到小娘惹做的娘惹糕
    《小娘惹》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倩倩醬竟然靠著抖音刷完了全劇。估計很多人現在有著app的會員,還靠著抖音刷劇。雖然該劇主要以足不出戶的「娘惹」們在家中因為爭寵而產生一系列的明爭暗鬥為主線,講述了善良女子月娘一生不屈不撓的奮鬥史。最初這部電視劇吸引倩倩醬的原因是它的劇名比較奇特,但是裡面的美食真的是特別誘惑人,顏色有顏色,樣子有樣子,感覺超級棒。
  • 解密娘惹菜:新加坡黛西廚房的 3 道代表菜
    娘惹菜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泰國等地都可見其芳蹤,特色是口味濃厚,入境隨俗地使用多種馬來西亞香料以及食材,像是蝦醬、椰漿,將在地地理特質融合到料理中去。其中很著名的有叻沙料理,是來訪東南亞觀光客必吃的食物。媽媽味永遠是最地道的好味道新加坡的黛西廚房(Daisy’s Dream Kitchen)就是這樣一家供應地道娘惹菜的餐館。
  • 馬來西亞特色美食娘惹菜:中國走向海外的見證
    相信喜歡美食的朋友對娘惹菜並不陌生,這種充滿南洋風情的美味,讓不少吃貨大飽口福。那么娘惹菜到底是怎麼來的?其背後又有哪些傳奇故事呢?01峇峇娘惹(baba nyonya)是馬來西亞地區對於土生華人的稱謂。這種文化的形成,承載了海上絲綢之路以及中華文化與南洋土著文化交融的見證。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時期,中國與東南亞、南亞、西亞甚至非洲等地重要的經貿路線。
  • 盡享地道娘惹菜!足不出戶感受異域風情!
    嘻嘻當然是來小娘惹嘍~地道娘惹菜套餐,盡享東南亞的美味小娘惹豆腐餐廳的一道私房菜娘惹甜醬+日本豆腐+特色海鮮美味流淌在唇齒之間豆腐的入口即化海鮮味道的鹹香適宜娘惹大蝦馬來西亞特產的老虎蝦娘惹小金杯地地道道的新加坡娘惹菜金杯裡面匯聚了蝦仁,沙葛,胡蘿蔔等吃的時候要一口吞能感受美味在舌尖上顫抖~
  • 吃一口娘惹的味道,回到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顯然屬於後者。那裡最令我欲罷不能的煙火味道,叫做娘惹。檳城峇峇娘惹(僑生)博物館 馬來西亞旅遊局 供圖那是北京奧運前夕,獨立戲劇剛剛起勢,一位圈內朋友拉我去看一部新戲。「導演、編劇是位馬來西亞華人才子,中戲的第一位該國博士。」而這位顏永祺博士的戲,就叫做《娘惹艾美麗》。乍一聽,我以為這戲講親子矛盾和代溝。
  •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系列——馬來西亞「娘惹糕」
    鄭桂玲目前在吉隆坡開了兩家名叫RIZCOCONUT 的連鎖店,為食客提供娘惹風味的食物。早期的中國移民與當地人的後代被稱為峇峇娘惹,是東南亞土生華人族群。峇峇娘惹保留了中華傳統習俗,同時也吸收了當地馬來人的文化,是中馬文化交流融合的代表。他們的美食同樣兼具了中馬兩國的特色,尤以娘惹糕最具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