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小院助力小黑垡村增收致富

2020-12-18 北京大興官方發布

脫掉低收入的「帽子」,小院落有大成效。2019年,在北京市委統戰部的牽頭推動下,大興區首家「科技小院」落地在長子營鎮小黑垡村。在近一年的實踐中,長子營鎮小黑垡村黨支部充分發揮「科技小院」精準幫扶作用,打造「政產學研用」五位一體科技創新與服務體系,大力發展林下經濟、鄉村旅遊等村莊特色產業,從而帶動百姓增收致富。

一年來,科技小院協助村集體大力發展村林下經濟、鄉村旅遊、集體經濟,對林下百合產業優化設計提升產量品質,2019年村集體創收47萬餘元,為全體經濟組織成員年底分紅950餘元。

鄉村振興首修「內功」,小黑垡村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產業,如今,蘑菇、百合花成了村民們的「搖錢樹」。這要得益於科技小院的「林+菌」「林+花」模式的探索。通過「合作社+特色產業」,依託低收入產業項目,引入林下食用菌、林下百合等種植項目,2019年村集體創收70餘萬元,形成創收增收的長效機制,為全體經濟組織成員877人年底人均分紅950餘元,讓村民感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初步實現農業提質增效、農民增收、村莊特色農業產業得到發展。

小黑垡村擁有兩千多畝退耕林地,「土疙瘩」能否變成「香餑餑」,科技小院開始開展全村林地土壤健康現狀調研。研究不同退耕還林模式對於土壤質量的影響以及林地土壤肥力現狀分析,對現有林下百合種植模式進行綜合分析,同時為村莊發展「林+不同模式」提供理論支撐。現已完成取土工作,共75塊樣地,225個土壤樣品,基本覆蓋全村林地區域面積,目前土壤樣品正在測定和分析中。

解決了科學種植,下一步如何科學銷售?打造智慧鄉村成了科技小院目前的重點。科技小院相關負責人介紹,智慧鄉村,即通過網際網路技術、信息通信技術實現旅遊鄉村的餐飲、住宿、採摘和其他旅遊項目的在線展現、網上預訂、支付、電子認證及統一管理。智慧鄉村的建設不僅有利於村莊發展,同時有利於鄉村的治理,通過現代科技助力「三農」建設。

讓老百姓感受最深的不是錢包鼓了起來,科技小院落地後,引領了鄉村文明建設。科技小院人員製作村規民約小冊子、宣傳動畫,舉辦村規民約有獎競答活動,實現村規民約與村民生活緊密結合。發放環保知識調查問卷,製作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指引,增強村民環境保護意識。打造共建共享菜園,讓村民學會共建、懂得共享,提高村民凝聚力、提升村民內在素養。

記者 龔興

編輯 劉朗

相關焦點

  • 村民致富的敲門人種下一個「科技小院」
    育苗如育人,棵棵是希望2019年9月,由市委統戰部統籌部署的「北京科技小院(統農 031 號)」落戶大莊科鄉。谷繼成決定帶著技術入駐「科技小院」,擴大產業規模,讓更多的人受益。谷繼成成了「科技小院」的香草專家,還是大家口中的谷老師,更成為了村民致富的敲門人。
  • 大興低收入村的「高科技」洋蔥熟了,村民的錢包也鼓了
    7月8日,大興長子營鎮小黑垡村東頭一片綠意盎然的林間,撲面而來的是剛出土洋蔥的特有甜香,地裡早已碼好了一袋袋洋蔥,村民之間洋溢著豐收的喜悅。「趁著天早涼快,多裝幾袋!」李樹合是小黑垡村的低收入戶,2018年已經穩定脫低,提起林下經濟,他讚不絕口,「由於身體患病,不能外出務工,現在林地裡收洋蔥,活兒輕省不說,一天賺個百八十元的,還能兼顧家裡的生活。」他一家通過在林間務工,能夠年賺2萬元左右,洋蔥統一銷售後,村集體還有分紅,生活有了奔頭和指望。「今兒多給我幾個袋子,這一隴地一會兒就撿收完了。」
  • 北京科技小院:專家「駐院」為京郊鄉村帶來發展動力
    白虎頭村的蛻變記 門頭溝區齋堂鎮白虎頭村地處京西深山區,煤礦關停後村民一直以山上的野棗樹為生,收入始終沒有起色,白虎頭科技小院的到來,讓白虎頭村迎來了蛻變。 駐院專家潘青華的一堂棗樹科普課,打開了白虎頭村脫低致富的大門。
  • 12個科技小院,華農「新招」助力鄉村振興!
    什麼是科技小院呢?這是華農助力鄉村振興的新形式、新平臺!「科技小院」助推粵農發展12月15日,廣東首批12個「中國農技協科技小院」(下文簡稱:科技小院)在清遠市農業科技推廣服務中心新橋實驗基地授牌,清遠市創建科技小院示範市啟動儀式也同時進行。
  • 浙江蜜梨之鄉有個「科技小院」
    國慶節期間,「中國農技協浙江餘杭蜜梨科技小院」人來人往熱鬧非凡。  這一浙江省首個「餘杭蜜梨科技小院」背靠果園,傍水而建,已有來自浙江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的4名博士生、6名碩士生、1名博士後進駐,為農戶提供全時段、全方位的科技服務。
  • 者相鎮壯大特色產業 助力農民增收致富
    貞豐臺消息 近年來,者相鎮積極探索讓「石漠化山頭綠起來」之路,以旅遊業為引領,依託當地旅遊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精品水果、蔬菜等特色產業,促進農民增收
  • 「活水」引入竹藝村帶領村民致富增收踏上新徵程
    頗有風格的黛瓦土牆,乾淨規整的村間小路,友好和睦的鄉親鄰裡,遍地開花的文創產業……是他未曾預料但也憧憬的農家日子。而這種生活的時代背景,是成都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的願景。不僅要讓天府田園裡的日子過得如詩如畫,更為新老村民們走出「一三產業」互動融合發展的致富增收之道。
  • 豐都黃嶺村:圍繞農業特色產業 助力農民增收致富
    他告訴筆者,他們的具體做法就是,加快推進現代農業發展進程,以調整結構、轉變生產方式為主線,以發展標準化、規模化為抓手,突破性發展特色產業,深入推進生態農業發展,進一步助推脫貧農戶增收致富,讓大家早日過上小康生活。
  • 「一村一品」種幽蘭 石牯塘綻放致富花
    目前,公司已申報「一村一品」項目,計劃帶動更多農戶種植,通過大棚栽種,公司提供種苗、技術並回收的合作方式,讓蘭花走進更多尋常百姓家,也助農增收致富。2009年,鄧文敏大學畢業後毅然選擇返鄉種蘭花,他深知隨著農業種植方式、經營模式的變化,農業發展必須有科技的助力。「蘭花種植同樣需要科技創新,所以我們跟華南農大合作。華南農大是全球第一批育出可高效工廠化繁殖的墨蘭新品種的機構,我們引進了新品種,註冊公司幫華南農大推廣種植。」鄧文敏說,2013年,英德君泓蘭花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其從家族種蘭轉變為公司化運營。
  • 陝西佳縣以黨建引領帶動村民致富增收 農場建起來 扶貧出實招
    在黨組織的引領帶動下,王寧山村建起了以紅棗循環產業為主的扶貧農場,助力當地村民脫貧。「目前我們共改造了4500畝有機紅棗林,建成5條紅棗深加工生產線,開發出紅棗系列的果酒、醋飲、濃縮汁等10多種產品。將紅棗釀酒酒糟作為飼料,發展養殖產業。」說起王寧山村扶貧農場的綠色生態循環產業鏈,農場負責人杜軍鋒滿臉笑容。
  • 山西陽城紅薯產業助力農民增收致富
    山西陽城紅薯產業助力農民增收致富 2020-06-29 07: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農業人才長駐生產一線 浙江蜜梨之鄉搭起「科技小院」
    近日,「中國農技協浙江餘杭蜜梨科技小院」正式授牌。這一浙江省首個「科技小院」背靠果園,傍水而建,已有來自浙江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的4名博士生、6名碩士生、1名博士後進駐,為農戶提供全時段、全方位的科技服務。
  • 威寧:科技引領 農業增效 農民增收
    「我們公司能成長為科技型企業,能有今天的發展成就,主要得益於貴州省科技廳『14+2』深度貧困縣科技計劃成果轉化項目等科技項目的助力。目前,公司成功獲得科技型企業備案,共研發出地方特色農產品系列單品30多個,取得商標2枚(6個大類),版權證書1項,專利申報7項(已經授權4項),促進了威寧蕎麥產業的發展。
  • 助力鄉村振興——北京通州打造一支「帶不走的幫扶工作隊」
    於家務鄉果村芹菜喜獲豐收記者了解到,在去年新建的14家「科技小院」中,通州區共有5家,分別是於家務鄉富各莊村和果村、漷縣鎮軍屯村、永樂店鎮西槐莊村、西集鎮耿樓村。果村,位于于家務鄉東南,被譽為京郊芹菜第一村,有四十多年的芹菜種植史。「全村半數以上農戶都種菜,以芹菜為主,還有黃瓜、西紅柿和豆角等,面積近千畝。」
  • 睢寧縣桃園鎮發揮人才優勢助力農民致富
    本報全媒體記者 劉作霖 通訊員 睢攝協 攝本報訊(全媒體記者 劉作霖 通訊員 李寧 王玉玉 胡倩倩)近日,睢寧縣桃園鎮秋季蠶繭全部銷售完畢,忙了30多天的蠶農們迎來了大豐收,通過引進人才和養蠶新技術新品種,為桃園鎮的桑蠶產業再添新助力,有力推動桃園鎮農民增收。
  • 江陵縣羊子廟村:小小螺絲椒 致富大產業
    2020年以來,江陵縣普濟鎮羊子廟村通過引進螺絲椒產業,讓村民走上增收致富的快車道。眼下,螺絲椒已進入收穫尾期,成為了當地助力鄉村振興、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主力椒」。走進羊子廟村螺絲椒種植基地,放眼望去一片蔥鬱。一株株綠油油的螺絲椒苗間,青綠的螺絲椒泛著光澤,煞是好看。
  • 特色民宿帶動連島漁民走上增收致富路
    /strip/ignore-error/1|imageslim" /> 民宿作為一種新興產業,不僅助力旅遊發展,還可以有效拓寬漁民增收路徑,讓更多漁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
  • 【鄉村振興】家庭農場種養結合 生態循環增收致富
    【鄉村振興】家庭農場種養結合 生態循環增收致富 2020-12-18 17: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小毛豆成為海南鄉村增收致富大產業
    通過種植毛豆,海南昌江、東方、儋州、白沙、樂東、儋州等地的村民,多了一個增收致富的新途徑。航拍海南省東方市東河鎮西方村,已完成毛豆種植的整地作業。林士傑 攝在昌江石碌鎮山竹溝村,數百畝毛豆正迎來採摘季。「這些年來種植毛豆風險小,價格較為穩定,農民只要種,肯定有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