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簡史》儒家思想提煉,都看看吧!

2020-12-12 文眼看世界

讀馮友蘭的《中國哲學簡史》,給人的感覺就是醍醐灌頂,感覺中國以前從來沒有哪個學者或哲學家把中國哲學說的如此通透和清澈,哲學詩畫不是有意誇獎作者,而是事實本就如此。

從這本書中,我們可以學到很多關於中國哲學中的涵養和智慧,還可以認識到中國最早的以人為本、仁義、浩然之氣、性惡說等富含人性營養的儒家思想。具體如何呢?一起跟隨哲學詩畫快速進入。

01

何為儒?儒,就是以人為本,以禮為用,主張做人像君子那樣,為人端正,剛直,主張人的內心秩序和道德修養。

儒家認為真正愛人的人,都會自動履行社會的義務,照看他者,不自私,不胡作非為。

如果一個人不正義,不仁義,不講道德或道理,那就如同禽獸。

02

在儒家看來,做人之道,在於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道德是最基本的做人準則。

因此要提倡每日反省自己,反省自己的行為和思想,反省自己每天的過錯和過失,以德潤身。

在物質文明的基礎上,做為人,要更注重精神文明的培養,多讀書,多修心。

03

儒家特別主張以人為本,關懷人本身的生死存亡,關心人的內在情感波動。

做人要宅心仁厚,善待他人,甚至陌生人,不可心懷鬼胎,對他人動歪心邪念。

只有這樣,社會才能趨於和諧,才能維持好基本的和諧人際關係。

04

孟子特別提倡養浩然之氣,這種浩然之氣,實際是一種存在在天地之間的正氣,是任何貪婪和邪念都無法消除的,它一直在那裡,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發現它,保養它。

還有孔子的尊師重道,寓教於樂,有教無類。認為人人都應受教育,教育不分高低貴賤,不要搞身份上的特殊性。

05

孟子還認為,人人都有「四端之心」,應加以大力的培育。

何為「四端之心」?即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和是非之心。

培養好這四端,就能做到真正的儒家之本分:仁、義、禮、智、信。

06

從儒家那裡,我們看到,凡事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荀子認為人性需要加以訓導和教養,沒有訓導和教養,人是不會認識善的,也不會發現自己的良心。

而孟子認為人性是善的,人心有很多美好的東西,我們只需把這些美好的東西,保持並發揚即可。

通讀《中國哲學簡史》,有很多知識點,都值得我們細細品讀,但總結起來,哲學詩畫認為就十六個字:仁者愛人,萬物歸一,和諧處事,大美無極。

相關焦點

  • 馮友蘭的中國哲學簡史解讀
    中國的哲學精神,大概已經有2000多年,但這個學科只有百年,應該從馮友蘭的中國哲學簡史說起。他對中國幾千年來哲學了解是通透且深刻的,從他的部分文字中就能體會出來。馮友蘭在《中國哲學簡史》中,明確的指出,「學哲學的目的,是使人作為人能夠成為人,而不是成為某種人」,哲學的崇高任務,是使人達到人的最高成就,成為聖人。哲學的最高價值,不在於使人增加積極的知識,而在於教人成為聖人的方法,在於「提高人的心靈的境界——達到超乎現世的境界,獲得高於道德價值的價值」以致最後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 學習《中國哲學簡史》對我的人生有什麼作用和意義?
    中國哲學史是中國歷史的主要組成部分。中國社會發展的歷史也是中國哲學不斷進步發展的歷史。學習《中國哲學簡史》可以更好了解學習中國社會的發展歷史。哲學是人們對世界的根本看法。哲學是一門古老的學問。《中國哲學簡史》主要講述了中國哲學的精神、歷史背景和以儒家為主的包括道墨法佛名陰陽等多家哲學的起源發展以及對中國社會政治歷史文化的影響。我通過學習《中國哲學簡史》對我積極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產生重要作用和意義。下面我找幾個重要的真善美方面的影響。一、以儒家為主和多家並存的哲學影響我講仁義禮智信家國天下。
  • 《中國哲學簡史》——探討「中國人的愛與智慧」
    在馮友蘭先生女兒宗璞先生眼裡:我素以為《中國哲學簡史》是一本出神入化的書。寫這書時,父親已有哲學史方面的研究成績,又創造了自己的哲學體系,兩卷本《中國哲學史》和「貞元六書」俱已流傳。圖片來源:《馮友蘭對女兒宗璞的言傳身教》1946-1947年,馮友蘭先生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講授中國哲學史,其英文講稿便被整理成這部只有20多萬字的《中國哲學簡史》。該書將諸多哲學命題與歷史人物娓娓道來,脈絡清晰、深入淺出,充滿了人文關懷,融合了他本人的哲學思想。
  • 梁啓超是位儒家思想家,通過世界的範圍,劃分了中西哲學
    可以說,他是中國近代著名的哲學家。而我們今天就聊一聊這位人物。梁啓超梁氏早年在傳播「哲學」這個譯名上有首倡之功。亡命日本時,他創辦了《清議報》、《新民叢報》等刊物,使「哲學」一詞很快成為報刊上的習語。梁氏晚年有更明確的哲學方法論的意識,他曾提煉出三種研究哲學的普遍方法,即問題的研究法、時代的研究法與宗派的研究法。
  • 馮友蘭經典作品推薦,《中國哲學簡史(上下冊)》最受讀者歡迎
    他的著作《中國哲學史》、《中國哲學簡史》、《中國哲學史新編》、《貞元六書》等已成為20世紀中國學術的重要經典,對中國現當代學界乃至國外學界影響深遠。被譽為「現代新儒家」 。1990年11月26日20時45分,馮友蘭病逝於北京友誼醫院,享年95歲。今天,小編為喜愛馮友蘭的朋友精心挑選了TA的3部高分作品,來看看都是哪些呢?
  • 「好書推薦」潛默的哲思——讀《中國哲學簡史》
    潛默的哲思——讀《中國哲學簡史》好書推薦★★★★★哲學是什麼?中國古代雖無「哲學」一詞,卻不乏「哲學」之學。哲學是「對於人生的有系統的反思的思想」。馮友蘭所著的《中國哲學簡史》用有限的篇幅梳理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傳統文化思想的延綿、傳承和流變,以及先賢大家在百家爭鳴、百花齊放中呈現的才思、道德和情操。哲學,在古希臘文裡意為「愛智慧」,蘇格拉底認為哲學智慧的本旨是「認識你自己。」而中國古代哲學的「智」(智慧)更加強調社會性,「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 哲學很難懂嗎?不,讀馮友蘭先生的《中國哲學簡史》一點也不難!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中國哲學具有著清晰的形態變化。那麼,它究竟是如何發展的呢?在這本享譽世界的經典著作——《中國哲學簡史》中,馮友蘭先生給出了明確的答案。提起哲學,繞不開的「諸子百家」人的一切思想,無不受到生活環境的制約。一個人處於某種特定的環境之中,他對生活就有著相應的感受,而這種感受在哲學思想中又不免有些地方被反覆強調,有些則被無意識忽略,這些就構成了一個人的哲學思想特色。
  • 宗璞談《中國哲學簡史》:太上老君煉出來的仙丹
    「在我最困難的時期,使我重新找回內心平靜的生命燈塔,是中國著名學者馮友蘭的著作《中國哲學簡史》。」  日前,新當選的韓國總統樸槿惠的這番話,讓這本問世60多年的書,重新受到了關注。  與此同時,在《中國哲學簡史》的最後,馮友蘭的結尾語「人往往需要說很多話,然後才能歸入潛默」,也在微博上流傳。
  • 牟復禮《中國思想之淵源》再版 與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齊名的...
    本書被譽為與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齊名的讀懂中國的美國大學讀本!作者是普林斯度東亞系奠基人,餘英時等著名學者老師。著名人文學者 陳來 張祥龍 陸揚 楊立華 誠摯推薦。該書是美國流傳已久的一本介紹中國早期思想的必讀書,以流暢明晰的筆法、高超的見識和深厚的文化比較的功力,對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的思想和代表人物進行了簡明精妙的介紹。同時又以宏觀的話題,如宇宙論、世界觀、知識論、政治哲學、人性論等貫穿在對這幾大學派的的介紹和分析中,既高屋建瓴,又曲盡其妙,是大家小書的典範。作者簡介牟復禮(Frederick W.
  • 好書推薦:《中國哲學簡史》
    這本《中國哲學簡史》都能解答你的疑惑。作者簡介:馮友蘭,字芝生,河南唐河人。1895年生。1919年赴美留學,1924年獲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抗戰期間,任西南聯大哲學系教授兼文學院院長。1952年後為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中科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
  • 讀馮友蘭先生《中國哲學史》,赴中國先哲思想盛宴
    隨即回國執教,在大學講臺上講授中國哲學成了他終生的職業。馮友蘭是「現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中國哲學史》(兩卷本)是他在國內任教時寫的課本,相比他在國外講學的英文講稿《中國哲學簡史》和老年時應某種需要而寫的《中國哲學史新編》,靜水認為,《中國哲學史》最為系統全面,價值更高。很多人把馮先生的這三本書混為一談。
  • 哲學小議(一)— 讀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
    古之君子馮友蘭大師「三史釋今古,六經紀貞元」,其中《中國哲學簡史》堪稱中國哲學入門書,全書通俗易懂,深入淺出。就我看中國哲學與西洋哲學開始稍有不同,西洋哲學源於泰勒斯等自然哲學家對自然的思考和探究,而中國哲學著重於對人生的思考,對倫理方面的反思。中國地處內陸,自古重農輕商,由此形成了家族制度,演變成實實在在的家天下。所以哲學更重在加強自身的修養,誠意正心,內獨善其身,外兼濟天下,內聖外王之道,清淨無為,中庸之道,苦修頓悟見性成佛之道。
  • 採薇讀書:雜談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與胡適《中國哲學史大綱》
    其中一個觀點是胡適對馮友蘭的評價基於對馮友蘭的人格認識,另外一個觀點也頗有意思:胡適學成回國後最先揚名立萬憑的就是《中國哲學史大綱》,但其後他的學生輩馮友蘭卻寫出了更為出色系統的《中國哲學史》和《中國哲學簡史》,同一個學術領域內出現兩個領袖,一山難容二虎,胡適的反應也在情理之中吧?
  • 中國哲學簡史:談三教九流,道家與道教的區別
    中國上下五千年,文化源遠流長,儒家思想的仁義道德影響至今,而春秋到先秦時期,百家爭鳴,百花齊放,而我們常聽到的「三教九流」最早就源自於此,三教:儒教,道教,佛教;九流:儒、墨、道、名、法、雜、農、陰陽、縱橫等學術流派。儒教?
  • 《中國哲學簡史》:人人都應讀點中國哲學
    最近讀《中國哲學簡史》,不得不佩服中國人的哲學之浩翰,不得不佩服馮友蘭先生對哲學的理解之深刻。才讀了第一章,短短的十多頁紙,內容就極其豐富。就個人的理解做了個簡短的讀書筆記。(一)中國人的「哲學」與「宗教」德克·布德教授在《中國文化形成中的主導觀念》裡面說:中國人不以宗教觀念和宗教活動為生活中最重要、最迷人的部分……中國文化的精神基礎是倫理(特別是儒家倫理),不是宗教(至少不是正規的、有組織的那一類宗教)……這段話是說得相當有道理的
  • 哲學交流:從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和《中國哲學簡史》說起
    茲以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和《中國哲學簡史》發微,接引大方、拋磚引玉。馮友蘭(1895-1990年)寫過兩本中國哲學的通史,即《中國哲學史》(以下簡稱《哲學史》)和《中國哲學簡史》(以下簡稱《簡史》)。
  • 《中國哲學簡史》,讀懂了這本書,也就讀懂了中國人
    中國的藝術,為何注重寫意?中國的宗教,為何不那麼被人關心?中國的近代,為何落伍了?以上所有這些問題,在一本書裡都能找到答案,甚至於得到更多意外的收穫,這本書就是今天喜哥給大家推薦的——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為何推薦這本書呢?我給大家總結出五點必讀的理由,任何一個理由,都足以讓你恍然大悟、愛不釋手、津津樂道。
  • 《中國哲學簡史》精華摘選,不讀此書,莫談人生!
    《中國哲學簡史》,於1948年由美國著名出版公司麥克米蘭出版。此書一出,立即成為西方人了解和學習中國哲學的超級入門書。其後又有法文、義大利文、西班牙文、南斯拉夫文、日文等譯本出版。五十多年來,該書一直是世界各大學中國哲學的通用教材,在西方影響很大。論者認為,本書是馮友蘭先生哲學與思想融鑄的結晶。
  • 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中對《道德經》的理解水平怎麼樣?
    馮友蘭先生的《中國哲學簡史》,影響了很多人,其中最知名的恐怕要數前韓國總統樸槿惠了。對於一個愛讀書的人而言,能把一本書列為其讀書之最,肯定有它的道理。老子定位《中國哲學簡史》作為一部名著,用了較大篇幅介紹老子其人其書,並且認為老子是道家第2階段。我個人認為,把楊朱、老子、莊子分別說為「道家」第一二三階段,總體上正確,至少在時間上有先有後。
  • 中國哲學簡史(二)孔子的仁
    《論語》雖不是孔子親作,但是要了解孔子思想,要比其它書可靠的多。二、孔子的思想孟子說孔子的時代是「邪說暴行」的時代,當時的「邪說」大概是三類,一種是老子、鄧系子這種革故鼎新的學說,在傳統看來是「大逆不道」的,他們都不再信奉周代的「天命思想」,開始探索客觀的、自然的世界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