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馮友蘭的《中國哲學簡史》,給人的感覺就是醍醐灌頂,感覺中國以前從來沒有哪個學者或哲學家把中國哲學說的如此通透和清澈,哲學詩畫不是有意誇獎作者,而是事實本就如此。
從這本書中,我們可以學到很多關於中國哲學中的涵養和智慧,還可以認識到中國最早的以人為本、仁義、浩然之氣、性惡說等富含人性營養的儒家思想。具體如何呢?一起跟隨哲學詩畫快速進入。
01
何為儒?儒,就是以人為本,以禮為用,主張做人像君子那樣,為人端正,剛直,主張人的內心秩序和道德修養。
儒家認為真正愛人的人,都會自動履行社會的義務,照看他者,不自私,不胡作非為。
如果一個人不正義,不仁義,不講道德或道理,那就如同禽獸。
02
在儒家看來,做人之道,在於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道德是最基本的做人準則。
因此要提倡每日反省自己,反省自己的行為和思想,反省自己每天的過錯和過失,以德潤身。
在物質文明的基礎上,做為人,要更注重精神文明的培養,多讀書,多修心。
03
儒家特別主張以人為本,關懷人本身的生死存亡,關心人的內在情感波動。
做人要宅心仁厚,善待他人,甚至陌生人,不可心懷鬼胎,對他人動歪心邪念。
只有這樣,社會才能趨於和諧,才能維持好基本的和諧人際關係。
04
孟子特別提倡養浩然之氣,這種浩然之氣,實際是一種存在在天地之間的正氣,是任何貪婪和邪念都無法消除的,它一直在那裡,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發現它,保養它。
還有孔子的尊師重道,寓教於樂,有教無類。認為人人都應受教育,教育不分高低貴賤,不要搞身份上的特殊性。
05
孟子還認為,人人都有「四端之心」,應加以大力的培育。
何為「四端之心」?即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和是非之心。
培養好這四端,就能做到真正的儒家之本分:仁、義、禮、智、信。
06
從儒家那裡,我們看到,凡事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荀子認為人性需要加以訓導和教養,沒有訓導和教養,人是不會認識善的,也不會發現自己的良心。
而孟子認為人性是善的,人心有很多美好的東西,我們只需把這些美好的東西,保持並發揚即可。
通讀《中國哲學簡史》,有很多知識點,都值得我們細細品讀,但總結起來,哲學詩畫認為就十六個字:仁者愛人,萬物歸一,和諧處事,大美無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