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長沙的十間頭老巷,仿佛穿越到了清末民初年代

2021-01-14 李四說娛樂啊

十間頭巷是長沙保留下來的一條老巷,是一條可以尋得民國遺風的老街,狹窄的巷子裡還藏有許多不可移動的文物,還有老長沙公館。

十間頭巷南接文昌閣街,北達幸福橋,轉過黃興北路旁的文昌閣街,再往裡走200米,就到了這條有名的老巷。

十間頭巷1號是一幢二層的老房子,外牆貼了瓷磚,路旁有一棵大梧桐,樹幹很粗,枯黃的葉子已經開始飄落。

往前走了不遠,就是原來的長沙特種燈泡廠舊址,門口斑駁的大字依然清晰可辨,曾經給這裡帶來了熱鬧與繁榮,現在卻消失了。

走過燈泡廠到了街角,這裡有兩個公館,一個是十五間房,一個是十間房17間,現在都成了長沙的不可移動文物。

被稱為竹益堂的17號公館是1935年由任理卿贈給單先麟和任培辰的。單先麟是一個特別的人,他是我早期領導任弼時同志的妹夫。

另一位湖南名醫單先麟,行醫70餘年,在96歲高齡仍在坐堂看病,一生懸壺濟世,醫術高超,人稱長沙老藥王。

小巷中間的宣傳牆上,用圖文並茂的方式介紹了這裡的歷史文物和公館,有任理卿公館、任邦柱公館等,有些還毀於1938年文夕之火。

走著走著,小巷裡的房子大多是兩層小樓,斑駁的紅木窗戶,紅木門,還有不抗風的織壁牆,就這樣散落在這條舊街上。

靜謐的小巷,行人寥寥,古色古香的建築,色彩斑斕的樹影,竹影婆娑,漫步在巷子間,仿佛穿越到了晚清民初,寧靜而寧靜。

相關焦點

  • 清末民初時期,長沙菜販是如何賣菜的?
    △上世紀四十年代,長沙街頭的菜販。組圖/陳先樞△清末民初的西牌樓,街頭有販豬的推車。△1922年的坡子街,人來人往,招牌醒目。早起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元人雜劇中感慨的當家之難,在社區團購的大潮下,也變得簡單了許多。打開手機,在小程序裡輸入「優選」,從果蔬肉禽到日用百貨,不僅便捷,而且便宜。
  • 成都東門市井: 一座穿越清末民初的老街
    當我第一次來到成都「東門市井」時,大街小巷灰牆黛瓦、木樑浮雕,園區內的川劇戲臺、老派茶館和各類浮雕畫作,古典與現代交錯的風格,讓人仿佛瞬間穿越回到了清末民初時代的老街。在這一瞬間,我似乎捕捉到了「東門市井」神韻, 不絕於耳吆喝茶點的聲音從這裡傳來,我仿佛在嘈雜聲中想像百餘年前的「東門市井」,也是這樣的建築,不過人很少, 坐在廳堂喝茶時,便會感受到昔日市井生活的味道。
  • 清末、民初的天心閣長什麼樣?
    1852年,太平軍攻打長沙,從湘南湧來的數千太平軍在天心閣段城牆與清軍鏖戰數日,西王蕭朝貴不幸為炮火擊中,負傷身亡,可見天心閣在守備長沙時的關鍵地位。而在和平年代,天心閣是長沙城南的文脈興隆之地。城南書院一度遷到此閣樓下,乾隆年間,天心閣是以文昌閣與魁星樓,兩座閣樓的樣貌出現的。乾隆四十年的《長沙府志》所載的疆域圖可見古城東南角上繪有「文昌」「天星」二閣。
  • 清末民初兒童文學翻譯探究
    清末民初,文學翻譯十分盛行。阿英曾在《晚清小說史》中提到,「翻譯書的數量,總有全數量的三分之二」。而這些「翻譯書」中包含大量優秀的兒童文學譯作。但不可否認的是,清末民初是我國兒童文學由「不自覺」向「自覺」狀態過渡的一個重要階段。該時期的兒童文學翻譯雖為「成人本位」,且被當作社會改良的有力工具,但其仍為五四時期我國現代兒童文學的發生與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
  • 到了這個村,讓人有穿越到清末民初之感
    春日裡,我們相約去探訪掩藏在浙江奉化溪口青山綠水間的棲霞坑村。用石頭砌成的古橋隨處可見恐怕誰也不會忽略矗立於村口的那幢晚清風格古建築的殘貌,雖屋頂和牆體多數已傾倒,殘垣斷壁,雜草叢生,但那臨溪而立的氣韻、高大滄桑的馬頭牆、大到令人驚嘆的佔地面積
  • 佛山又一旅遊街區走紅,距離廣州僅18公裡,濃鬱的清末民初風貌
    嶺南天地距離廣州荔灣區西塱大約18公裡,開車或乘坐地鐵也就四十分鐘左右,從廣州南站坐地鐵過去,用時大約1小時23分鐘,比西塱到廣州花都、從化等地的距離還要近,廣州人隨時可以乘坐地鐵到嶺南天地遊玩。佛山祖廟位於東華裡中心地段,街區內的建築大多數建於清末民初,由於年代久遠,很多建築一度成為危樓,經過搶救維護之後方呈現現在的風貌。清代的時候,佛山商賈雲集,東華裡一帶集中了最著名的商鋪、商行,佛山的很多老字號便出自這裡。
  • 徐州大牌檔:帶你回到清末民初,品味被留住的徐州好味道!
    走進這裡放佛打開了塵封已久清末民初時的鬧市風情八仙桌、楹聯燈幌、青磚碧瓦以及穿梭於其中的古裝堂倌古色古香卻充滿了市井氣息充溢著中華傳統民俗風情服務員穿著打扮都是清末民初穿越風還不時熱情為你斟茶遞水要來體驗一番嗎?
  • 江蘇常熟:一城山水江南福地 自在悠遊天地間
    七溪流水皆通海,十裡青山半入城。(作者特供中國網旅遊,版權所有,請勿擅自轉載)常熟,距離蘇州不到1小時車程的江南小城,小小一座城,卻滿足了我們對溫潤江南的所有美好想像,青山碧水,巍峨城牆,蘇式園林,老街老巷,蕈油麵蒸菜,遍布城中的茶館,既有煙火氣,又有青山綠水的自然之氣,還有溫文儒雅的書卷氣,抽個周末或者小長假,3天2晚慢遊常熟
  • 清末民初,張作霖混跡過的大車店,到底是什麼店?
    說到東北大車店,首先得要說一個人物--張作霖。清朝末年,張作霖出來謀生時就輾轉家鄉附近的大車店做夥計,拜了很多乾爹,結識三教九流,還學會了給騾馬看病。「車老闆」趕車累了或者需要吃喝,就要到大車店裡。大車店有休息的大炕,也有玉米面大餅子、大煎餅以及白菜土豆湯等尋常的夥食。試想,天寒地凍,人困馬乏,來到這大車店,大家擠一擠,來碗白菜土豆湯,別有一番味道。為底層的「車老闆」提供住宿和吃食,這是大車店最基本的功能。
  • 清末民初的「世界客都」梅州,客家圍龍屋今天正在申遺
    清末民初的「世界客都」梅州清末民初的「世界客都」梅州清末民初的「世界客都」梅州清末民初的「世界客都」梅州清末民初的「世界客都」梅州清末民初的「世界客都」梅州清末民初的「世界客都」梅州清末民初的「世界客都」梅州清末民初的「世界客都」梅州清末民初的「世界客都」梅州
  • .‖ 清末民初日本對川渝的調查——以《中國省別全志》四川卷為...
    清末民初日本對川渝的調查——以《中國省別全志》四川卷為研究範例李 彬[提要] 清末民初,社會動蕩,國力疲弱。[關鍵詞]清末民初;日本;川渝調查;《中國省別全志》四川卷可見,清末民初日本依仗國勢,對川渝進行的實地踏查並撰寫的《中國省別全志》之四川卷在史料價值上值得重視,可從以下幾點考量。
  • 距離中山路不到500米……這條老巷,藏著廈門人的舊時光!
    巷頭有發源於白鹿洞的溪流經過,這條溪流的兩岸就叫做溪仔墘。 一眼望去,周邊都是紅磚瓦房或是兩三層的低矮小樓,仿佛穿越到了另一個年代。
  • 清末民初廣州城,長堤碼頭西關豪宅
    逢年過節,東南亞、港澳地區的達官貴人回廣州都要攜家帶口到這裡來採購用品、吃喝玩樂。【西關】西關,是老廣州人對市中心荔灣區內北起西村,南瀕珠江,東至人民路,西至小北江這一帶的稱呼,這裡古時位於廣州城的西門口(即中山六路與中山七路和人民路交口)。該區俗稱「西關」。西關在明清時期就是廣州的商貿中心。當年也聚集了許多名門望族、官僚巨賈。
  • 清末民初著名實業家張謇為哈爾濱極樂寺題名
    在中國近代史上,他是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參加過清末君主立憲運動,擔任過南京臨時政府實業總長,是清末民初的著名實業家,提倡實業救國。上世紀50年代,毛澤東同志在談到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史時,曾說有4個實業界人士不能忘記,其中一個就是張謇。     張謇身為南方人,又從未到過哈爾濱,為何會把墨跡留在這裡呢?史料記載,1840年鴉片戰爭後,中國許多地方已淪為外國列強的殖民地。
  • 昆明祥雲街挖出老青石板路初步判斷是清末民初遺蹟
    原標題:祥雲街挖出老青石板路初步判斷是清末民初遺蹟  近日,有市民反映在祥雲街改造項目的工地上發現了疑似明清風格的老青石板路,1月5日下午,記者來到祥雲街實地了解情況。  青石板厚約15釐米  挖到老青石板路的地方位於祥雲街北段靠近南屏步行街方向。由於管網施工,兩條人行道中間被挖開兩米深,而在原有路面約50釐米厚的土層下,發現了一些規則排列的青石板,每塊青石板厚約15釐米,落在坑底的青石板表面,有一條條清晰可見的橫向紋路。
  • 老照片:清末民初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有人衣衫襤褸
    今天為大家刊發一組拍攝於清末民初的老照片。這些珍貴的影像資料記錄了江蘇南部、上海一帶的社會面貌,擺拍痕跡較少,生動形象地展現了當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是我們研究歷史的第一手資料。清末民初處於社會劇烈變化的時期,戰亂時有發生,民生日益凋敝。我們在照片中能看到,所有人都在辛苦謀生,其中多位被拍攝對象衣衫襤褸。
  • 長沙白果園:灰磚黛瓦麻石路,讓你回到童年的幽靜老巷
    長沙白果園是條民國風情的老巷,離繁華喧囂的黃興廣場約150米處。巷口白果樹高大茂密,鬱鬱蔥蔥。角亭假山,流水潺潺。這裡有個第七公溝遺址,昔日長沙古城下雨時,水從麻石縫下漏進入公溝,匯合向西流入湘江,支溝多為磚石砌成的暗溝。
  • 漫步義大利風情街,仿佛穿越到浪漫的歐洲小鎮
    到這裡旅遊,不僅可以看到亞洲唯一的具有義大利風格的大型建築群,還可以看到梁啓超、曹禺、張廷諤、曹錕、袁世凱、曾國藩、馮國璋等40多位中國歷史名人故居,還可以品嘗各種天津美食。還會碰到許多外國友人,可以和他們一同喝酒唱歌。天津是中國半殖民地的一個縮影,因此留下很多外國建築物和外國風情。義大利風情街是近年天津最熱門的景區之一。
  • 江安古街老巷裡,藏著滿滿的人間煙火氣
    黃昏時,可一人靜靜地徜徉在這富有情趣的老巷中,也可在皓月當空的長夜,從逼仄的深巷中仰望明月,無限遐思。生活在桂花街上的人家,過著簡單而又知足的小日子,仿佛置身於這喧鬧煩躁的世界之外,平凡而又難能可貴。走到老街的盡頭,這裡似乎還殘留著歲月風蝕刷洗過的痕跡,走上階梯往下望,整個水溝頭老街一覽無遺。如今的巷子,兩旁老建築的面貌雖被改寫,風骨卻似乎如舊。水溝頭,曾是小編人生旅途中的一個驛站,無論是那布滿青苔的瓦簷,還是門前閉著眼睛坐在藤椅上曬太陽的老人,都能夠讓如今身處喧囂的我,體會到一瞬間的寧靜與安詳。
  • 在江漢路除了逛街還能「穿越」?
    在熱鬧的步行街上,昭君出塞、政治開明思想解放的大唐盛世、宋朝時期夫子教學和書生求學以及清末民初時期的旗袍文化四大經典場景被悉數還原。踏入其中,仿佛身臨其境一般,瞬間「穿越」回過去。 古風人物悉數閃現江漢路步行街各街區一秒穿越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