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私人換匯了!大批留學生涉洗錢帳戶凍結,大使館緊急提醒!當事人...

2020-12-24 稀世知真

「私人換匯」,在海外華人群體、尤其是中國留學生群體中已經不是什麼話題了,並且一直也是爭議來源。然而這次,英國政府官方出手,在英國華人群體裡引發了軒然大波。

根據英國國家打擊犯罪調查局(National Crime Agency,簡稱NCA)2月28日發布的官方通告,其新近成立的國家經濟犯罪調查中心(National Economic Crime Centre,簡稱NECC)經過調查,將凍結95個涉嫌洗錢的銀行帳戶,當前總計帳戶內金額高達360萬英鎊▼

圖:NCA官網截圖

隨後,英國《金融時報》也第一時間跟蹤報導了該案,並且指出:這些被凍結的銀行帳戶,絕大多數由中國公民持有▼

圖:金融時報

根據這篇文章報導,這些涉案帳戶大都出現了同一天或短期內、多個自動存取款機存入大筆金額現金,以及類似的情況。熟悉私人換匯的人可能了解,這與私人換匯的交易方式幾乎一致。

3月1日一早,中國駐英國大使館也就此事發布通知,再次提醒在英中國公民務必通過正規合法渠道換匯▼

圖:中國駐英國大使館官網截圖

通知全文如下:

「近期,數名中國留學生因銀行帳戶被凍結向我館求助。經了解,有關留學生均曾通過微信群、朋友圈結識可疑人員並私自換匯,有關帳戶因異常變動遭英方懷疑涉嫌洗錢而被凍結調查。此外,還有留學生在向可疑人員支付人民幣後未收到英鎊,蒙受經濟損失。」

「私自換匯不僅可能違反中英兩國法律,捲入洗錢犯罪案件,個人也將遭受不必要的經濟損失。中國駐英國使館曾於2018年5月31日發布專門提醒,現再次提醒在英中國公民,尤其是廣大留學生,請大家務必通過正規合法渠道換匯。」

綜合NCA官網以及《金融時報》的報導資料,並根據數位涉案留英中國學生的代理律師論述,為大家還原了此次大規模反洗錢調查與銀行凍結行為的整體情況。

事件還原:可疑現金流通模式引發監管機構警覺,中國學生佔大多數

根據NCA官網解釋:

「這些帳戶中的資金,涉嫌為犯罪行為所得,或將被用於犯罪目的。」

The money in the accounts is suspected to be either the proceeds of crime or intended to be used for criminal purposes.

「這些帳戶主要由在英留學的外國學生持有,他們可能並未意識到如此使用其銀行帳戶是潛在的違法行為。一所銀行根據其反洗錢流程甄別出了這些帳戶,NECC評估認為,這些學生可能成為了有組織犯罪團夥的目標,並主要被用來為犯罪所得財產洗錢。」

The accounts are held mainly by overseas students studying in the UK who may be unaware that operating a bank account in this manner is potentially illegal. The accounts were identified by a bank as part of their anti-money laundering processes and officers from the NECC assess that the students are likely to have been targeted by organised crime groups, specifically to launder the proceeds of crime.

英國國家打擊犯罪調查局NCA是英國國家級執法機構,由英國內政部直屬管轄。圖:BBC News

作為補充:《金融時報》還曝光了部分個案細節。

一個銀行帳戶在凍結時現有存款2.5萬鎊,但在截至2018年底的14個月內,共有15萬英鎊總額進出該帳戶。其中,該帳戶在某一天之內,就得到了來自倫敦市區與市郊總計9筆不同自動存取款機的現金存款。

另一個案例中,一個留學生銀行帳戶在2018年5-7月期間總計存入現金4.45萬鎊,但帳戶持有人告知銀行,她預計一年從父母處得到的生活費僅為1.2萬鎊。由於帳戶目前剩餘金額為7,570鎊,這意味著她的實際「花銷」是預計開支的大約3倍,超出部分總額約2.5萬鎊。

而在第三個案例中,某個帳戶2018年入帳金額超過20萬鎊,當事人(不是留學生)稱自己年收入為18,600英鎊,目前其現金帳戶和存款帳戶剩餘金額為65,600英鎊,也就是說花掉了超過13萬英鎊。

RCA官方通報中,也總結了這次95個被凍結帳戶的一些共同特徵:

這些帳戶都曾收到過從自動化服務設備(Automated Service Devices,簡稱ASD)存入的現金存款。無論通過ASD還是其他形式,存款入帳的模式都被認為與已知洗錢手段吻合,例如:小額多筆現金存入,以避免被銀行和監管機構察覺,這被業內稱之為「化整為零」。此次大多數帳戶持有人為中國留學生,他們都稱現金為家人提供用以支持學業,但被花費在了非留學相關項目上。這些帳戶內部分大額資金被用於購物運回中國,並且商品收件人跟下訂單者、付款帳戶持有人之間都沒有關係。從最後一條特徵可以看出,不僅私人換匯,連代購行為也被「盯上了」,同樣被看做是潛在洗錢行為。

非法代購以及「螞蟻搬家」挪動資金等行為,目前也是國內監管機構的嚴打目標。圖:網易新聞

NCA官方通報中指出,這次95個被凍結帳戶全部來自「一家銀行」,它被《金融時報》證實為巴克萊銀行(Barclays)。

NCA提及的「單日多筆自動存取款機現金入帳」,在多起個案中存款地點都與留學生就學所在地相距數百英裡。

巴克萊銀行是在英留學生最常採用個人銀行服務的機構之一。圖:泰晤士報

此外《金融時報》指出,帳戶被凍結的當事人目前沒有任何人被提出刑事犯罪指控,英政府方面認為不少涉案留學生「可能並沒有意識到(相關犯罪行為)的規模之大、性質之嚴重」。

NCA官網通報中也強調,有組織洗錢團夥可能正是瞄準了國內外匯政策變嚴的背景,利用留學生本身存在的「弱點」,來實施洗錢等犯罪行為。

不過,所謂「有組織性洗錢團夥」背後的相關人員,目前具體身份仍未能查知。《金融時報》報導僅稱,目前認為相關洗錢行為可能涉及多國。

英國是留學大國,高等教育非歐盟海外生源中,佔比最高的就是中國留學生。圖:The Conversation

專訪當事人代理律師:部分留學生無辜遭到牽連,銀行存取款行為務必謹慎

據悉2月28日這起案件出庭審理,英國知名華人律師,英中律師協會會長朱小久也代表5名中國留學生上庭。

朱小久表示,這些學生都存在小筆金額、多次從ATM機存入現金,並且在離個人所在地較遠的地方操作的特點,而這些特點正好有符合一些非法組織洗錢的模式。這與前文提到NCA官網以及《金融時報》報導的特徵吻合。

圖:獨立報

作為代理律師,朱小久認為,法庭對案件的處理標準不妥,容易讓一些無辜的學生受到牽連,嚴重影響這些學生的學習和生活。

由於國內有國際匯款限額,一些學生經常讓家長或親戚朋友來英國旅遊或出差時,順便帶來現金,但並不非法。一旦通過自動存取款機存入,就可能被判定為與洗錢行為模式相符。

經過昨天一天的現場聽證,朱小久認為法庭處理案件的方法有兩點不合理:

判定和凍結的金額標準太低,且銀行對凍結帳戶並沒有具體的金額限定:經過昨天一天的現場聽證,她發現一些被凍結帳戶存入1-2萬英鎊都被凍結;但幾乎每一個判定結論都是「在英國無合法收入」,不接受給法庭提供的中國父母收入證明其次是凍結時間太長(6-12個月):在朱小久看來,如果學生能夠提供合理的資金來源,法庭就應減短凍結時間,因為有的學生馬上面臨畢業回國,帳戶凍結一下失去經濟來源,學費、房租、吃飯都沒有著落。

倫敦金融城治安法庭(City of London magistrate’s court)負責此次案件審理。圖:The City of London Corporation

朱小久還提到,近年來英國政府對資金來源的監察越來越嚴,無論是留學還是置業都需要提供合法證明。

對於2月28日的辯護結果,她介紹說,即使提供了學生父母的合法收入證明和存款,但是她代理的嫌疑人帳戶還是沒有被解凍。但其中一名急需交學費的學生帳戶凍結時間已經縮短,在特殊要求下被允許解凍部分資金來交學費。

目前相關調查和監管手續越來越嚴格,她也給在英留學生一些建議:

1. 帳戶已經被凍結的學生,她建議聯合起來找學聯一起反應,共同提出要求,如果能提供證據的學生把凍結時間縮短。

2. 平時如果要存錢,要直接主動的去銀行櫃檯或者找銀行經理,說明自己的現金來源;如果合法合理把父母正當收入存入銀行,銀行沒有權利凍結帳戶和上訴。

3. 儘量避免小金額多次的存款;如果有相關行為,要主動通知銀行存了多少筆、總共多少金額,解釋資金來源等。

圖:天空新聞

總而言之,正如文章一開頭大使館緊急提醒中所提到的,在英國生活要合法合理,不要貪圖小方便、小便宜,而為自己在英國的留學、工作和生活埋下隱患。

(來源:英倫圈)

相關焦點

  • 留學生私下換匯,謹防陷入「洗錢」陷阱
    來源:中國僑網近日,中國駐英國大使館發表的一則聲明引發了社會廣泛關注——95個中國在英留學生因被懷疑涉嫌「洗錢」,導致他們的銀行帳戶被凍結。使館還提醒相關留學生積極配合英方調查,通過法律途徑維護自身正當合法權益。
  • 中國駐英國大使館緊急通知
    已有學生被騙上百萬 17日,中國駐英國大使館再次就「假冒中國駐外使領館名義進行電信詐騙」發布《再次提醒在英留學生警惕假冒使館名義的詐騙電話》,稱近期此類犯罪活動非常猖獗,已有多名來英留學新生上當受騙。
  • 數名留學生被英國凍結銀行帳戶 中使館:勿私自換匯
    (原標題:數名留學生被英國凍結銀行帳戶 使館提醒:勿私自換匯)
  • 英國加大力度打擊私下換匯 律師呼籲重視法律風險
    中國僑網2月28日電 據英僑網微信公眾號報導,近日,許多曾經私下換匯的在英華人都收到警局來信,告知他們帳戶因涉嫌洗錢而將被警方申請凍結,而且此次是英國多個執法單位聯合的新行動。警局來信稱,這些現金收入的來源皆是無法被辨別或者追蹤的,它們被小筆多次地存進當事人的銀行帳戶中,可以被視為一種「洗錢」的常見手段。
  • 留英學生幫人換匯入獄 律師:這些舉動或涉洗錢
    信中稱,大概三個月前,因為幫了朋友一個忙,涉及私人換匯,被英國警方逮捕入獄。在監獄中認識了一些因為同樣事情入獄的中國留學生,發現都是被人利用,不懂英國法律和一些其他的原因才會觸犯法律。因而,她希望用自身經歷告訴大家要提高警惕。  私人換匯違法?
  • 出國留學當心陷入「洗錢」陷阱!_出國留學_西培留學
    對於廣大留學生而言,不論是初次留學出國,還是留學已久,都少不了匯率兌換這個問題。不少中國在英留學生出於便利性原因會選擇私下換匯,但會有一定的被懷疑涉嫌「洗錢」風險。當然啦,留學生私下換匯的情況不在少數,但其中涉及的法律風險我們需要高度警惕。
  • 西班牙留學生換匯代購或涉法律風險 中使館提醒
    來源:中國僑網中國僑網4月2日電據領事直通車消息,近年來,旅西中國留學生因私下換匯、參與代購、有償帶物等問題在西被調查、拘捕甚至判刑的案件已發生多起。使館領事官員在提供協助期間,相關學生均慨嘆因小失大、追悔莫及。
  • 留學生私下換匯被判刑 哪些行為涉嫌「洗錢」?
    去年11月,她應一個同學請求幫對方私下換匯:與不同的人接頭領取現金,再用自己的英國銀行帳戶把錢分別匯入換匯人的英鎊帳戶。  自認為不是太大的事,小莉一連幫過幾次,多的時候能領到幾萬英鎊現金,拿到錢就往不同帳戶匯款,有人幾百、有人幾千,其實小莉自己並未收到任何「好處」。不料,三個月前小莉再次從接頭人手裡拿到現金時,被警方拷到警察局。後來她才知道,來送現金的「接頭人」早被警方盯上。
  • 中國駐英國大使館緊急提醒!留學生家庭請重點關注
    當地時間10月17日,中國駐英國大使館針對留學生發出緊急提醒,再次提醒在英留學生警惕假冒使館名義的詐騙電話。公告指出,近日此類犯罪活動再次猖獗,已有多名來英留學新生上當受騙,僅2020年10月16日當天,就有兩名剛剛抵英的留學生上當受騙,共損失人民幣100餘萬元,另有多名留學生在轉帳前及時主動撥打中國駐英國大使館領保電話進行核實,所幸得以避免損失。
  • 中國駐英國大使館、中國駐瑞典大使館同日發布提醒
    關於電信詐騙,昨日,中國駐英國大使館、中國駐瑞典大使館又發布提醒了。10月17日,中國駐英國大使館通知稱,假冒中國駐外使領館名義進行電信詐騙是不法分子常見作案手法,中國駐英國大使館已經多次就此發布提醒。
  • 私下換匯有風險 外交部:莫因貪小利成為洗錢幫兇
    中新網3月13日電 據中國領事服務網消息,日前,近百名在英國中國留學生的銀行帳戶因涉嫌洗錢被凍結,該事件引起媒體普遍關注。無獨有偶,前段時間,西班牙也發生了大量中國公民帳戶無法正常使用的情況,包括限制使用櫃員機、禁止國際匯款、凍結帳戶、甚至直接要求關閉帳戶等。
  • 中國留學生私人換匯被判刑!這些便宜你可千萬別佔
    小莉(化名)是英國一所大學的研究生,去年九月入學之後加入了一個私人換匯的微信群。相比銀行,這樣匯率更低,且沒有手續費,小莉覺得這樣既方便又能節約不少錢。十一月的時候,一位同學請求她幫忙私下換匯,讓她和陌生人接頭領取現金,再用自己的英國銀行帳戶匯入她同學的帳戶。
  • 中國駐英國大使館提醒,在英留學生警惕假冒使館名義的詐騙電話!
    當地時間10月17日,中國駐英國大使館針對留學生發出緊急提醒,再次提醒在英留學生警惕假冒使館名義的詐騙電話。 公告指出,近日此類犯罪活動再次猖獗,已有多名來英留學新生上當受騙,僅2020年10月16日當天,就有兩名剛剛抵英的留學生上當受騙,共損失人民幣100餘萬元,另有多名留學生在轉帳前及時主動撥打中國駐英國大使館領保電話進行核實,所幸得以避免損失。
  • 還敢私下換匯?又有中國留學生被騙16萬元!還有人因此被判刑!
    令警方驚訝的是,這個帳戶的持卡人發現帳號被凍結後,很快主動找到警方,說自己的帳號被錯誤地凍結了。 一位處理過換匯詐騙案件的英國華人律師介紹,自己的當事人也是通過微信與交易方聯繫,輕信了對方發來的經過偽造的銀行轉帳截圖,被騙匯款。「私下換匯往往涉及大筆資金,加之此舉本就不受法律保護,所以容易被不法人員盯上,使換匯者成為搶劫或詐騙對象。」
  • 中國留學生私下換匯?駐澳使館提醒:莫成洗錢幫兇
    海外網3月23日電據中國駐澳大利亞聯邦大使館網站消息,私下換匯被大多數國家認定為擾亂金融秩序的違法活動,其最大的隱患在於,無法保證對方資金來源的合法性,也是不法分子「洗錢」的常用手段,澳大利亞高度重視打擊洗錢犯罪。
  • 日本無資質代購違法,大使館提醒中國公民謹防詐騙
    新京報訊(記者 王真真)10月8日,據領事直通車消息,近期,詐騙分子的「套路」不斷翻新升級,詐騙手法愈發「真實」,中國駐日本大使館發布防詐騙提醒,建議中國公民提高警惕、切莫上當。如冒充上海、廣州等警方稱當事人涉嫌走私、洗錢案;冒充雲南警方稱當事人涉嫌販賣毒品;或冒充北京警方稱當事人涉嫌偽造銀行卡等。中國駐日本大使館表示,愈發完善的詐騙細節,都是為了幹擾接聽電話者的判斷,進一步騙取信任。
  • 留學換外匯應該注意什麼
    留學在外,換匯就成了家常便飯。大多數同學的生活開銷還需要國內的家人來支持,銀行轉匯的手續之繁雜想必也深有體會。不少同學因為種種原因,私自在網絡或者生活中,和朋友或者陌生人兌換外匯……殊不知,已經觸及了法律的紅線!
  • 私下換匯涉嫌洗錢風險 中使館籲公民正規合法換匯
    中新網3月22日電 據中國駐澳大利亞大使館網站消息,私下換匯被大多數國家認定為擾亂金融秩序的違法活動,其最大的隱患在於,無法保證對方資金來源的合法性,也是不法分子「洗錢」的常用手段,澳大利亞高度重視打擊洗錢犯罪。
  • 中國留學生親歷電話詐騙:騙子假冒大使館太真
    4月15日,聯繫到當事人小胡,向他了解事情最新的進展。小胡說,目前他已經通過其父親在國內向公安機關報了案。根據小胡提供的不法分子帳戶信息,警察已截獲到該帳戶上有餘額約3.9萬多元,與他轉入的金額十分相似,但是奇怪的是,警察從中國農業銀行方面無法查到從小胡帳戶轉到該帳戶的記錄。
  • 中國駐日本大使館提醒中國公民謹防詐騙
    海外網10月8日電據「領事直通車」消息,今年以來,中國駐日本大使館通過多種渠道發布防詐騙提醒,並在領事部諮詢電話語音提示中加入防詐騙內容,在日中國公民的警惕意識明顯提高。如冒充上海、廣州等警方,會稱當事人涉嫌走私、洗錢案;如冒充雲南警方,則稱當事人涉嫌販賣毒品;或冒充北京警方稱當事人涉嫌偽造銀行卡等。以上種種細節,都是為了幹擾接聽電話者的判斷,進一步騙取信任。請中國公民務必牢記:使領館不會通知公民來領取公文,國內公檢法機關也不會通過電話、微信、QQ等跨國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