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家山兩座最大古墓將開啟 比曾侯乙墓早500多年

2020-12-21 中國新聞網

葉家山兩座最大古墓將開啟 比曾侯乙墓早500多年

  圖為:昨日,在隨州曾都蔣寨村葉家山墓地挖掘現場,工作人員正為今天的電視直播做著最後的清理準備。 (記者 倪娜 攝)

  昨日下午,記者實地探訪隨州葉家山墓地考古發掘現場,觀看了央視直播團隊與省考古隊密切配合進行的直播前的預演。

  2010年12月28日,隨州開發區淅河鎮蔣家寨村8組葉家山旁土地平整工地意外「帶出」一批商朝末期西周早期的青銅器。本報記者第一時間趕赴現場,見到了後被稱為隨州葉家山墓地最早發現的15件帶著溼潤泥土的青銅文物。12月30日,本報以《隨州發現一批商末西周青銅文物》為題率先報導,引起國家、省、市文物部門和社會各界廣泛關注。隨後,有關部門對該墓葬群進行了一期考古發掘。省文物局和省文物考古所專家經過初步勘探,確定為西周早期諸侯國曾國的墓葬群,距今3000多年,墓f群面積約4萬平方米。

  考古隊於2011年2月至6月進行的一期發掘,發掘古墓葬65座、馬坑一座,共出土青銅器、原始瓷器、陶器、玉器、漆木器等珍貴文物739件(套)。葉家山墓地被評為「201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考古專家介紹,該墓葬年代比曾侯乙墓早500餘年。葉家山墓地是近40餘年來湖北省首次發現的高等級貴族墓地,規格和規模在江漢地區乃至長江流域都是首屈一指。所見墓葬保存之好、出土文物之豐、時代特徵之明確,都為迄今湖北考古發現之僅有。

  昨日記者再次來到這裡。該組居民已被安置到附近住上紅色二層小洋樓,原居住地已成為封閉管理的考古發掘現場,正在緊張有序地進行二期發掘,進入最後揭幕階段。現場武警、保安嚴密警衛,記者經協調得以進入現場探訪。60多名央視工作人員架設好機位,電力應急保障車隨時供電。考古人員緊張地在兩座大墓中發掘取土,幾個副坑中也在緊張作業。

  這次考古發掘會否出土類似曾侯乙編鐘那樣影響歷史的文物,對西周早期曾國歷史有何新的佐證?本報記者今日將再赴葉家山墓地採訪。

  今日下午,隨州葉家山西周墓葬群二期發掘將揭開神秘面紗,省考古隊將對最大的兩座墓葬進行發掘。央視新聞頻道、央視中文國際頻道、央視英語頻道將現場直播發掘過程,央視著名主持人李文靜、郎永淳將現場解說。 (記者包東喜、黃璐)

相關焦點

  • 葉家山西周古墓3個月發掘74座墓葬 比曾侯乙墓早500年
    隨州葉家山西周古墓被稱為21世紀最重大的考古發現 村民希望古墓改建博物館提升經濟   7月6日中午,60歲的蔣如武頭頂烈日,站在湖北隨州葉家山西周墓地的工地大門口,隔著鐵柵欄眺望挖掘現場,那裡曾是他居住了幾十年的地方,如今沒有特殊的證件他根本無法靠近。
  • 主持曾侯乙墓發掘的譚維四先生走了:當年考古的「曲折傳奇」
    湖北省博物館館長方勤說,譚老主持的曾侯乙墓發掘,是二十世紀百大考古新發現,改寫了世界音樂史,開啟了湖北文物考古事業的新篇章。他開創的文物考古事業,他終其一生執著於曾侯乙文物研究的精神,激勵著一代代考古人,特別是湖北文物考古人致力於文物考古事業的新發展。以下為澎湃新聞選刊的譚維四先生文章《發現曾侯乙墓》。
  • 曾侯乙墓考古:曾侯乙編鐘奏響中華文明悅耳之音
    作為曾侯乙編鐘的出土地,目前位於湖北隨州的擂鼓墩古墓群遺址正在加快建設擂鼓墩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並且即將啟動曾侯乙墓遺址脫水修復保護工作,編鐘青銅古鎮和國際樂器交易城也有望在此落成。作為曾侯乙編鐘的出土地,目前位於湖北隨州的擂鼓墩古墓群遺址正在加快建設擂鼓墩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並且即將啟動曾侯乙墓遺址脫水修復保護工作,編鐘青銅古鎮和國際樂器交易城也有望在此落成。
  • 世界最大最重的曾侯乙墓棺:陪葬者21位女性,最年輕13歲
    據說當年曾侯乙墓被發現並搶救性挖掘的時候,一共有47塊大型石板將其古墓隔絕,當考古人員將一塊塊石板移走的時候,發現石板之下是約250釐米厚的夯土,夯土下又有一層10釐米~30釐米厚的清膏泥,清膏泥下又是一層厚厚的木炭,這層厚厚的木炭總量達到6萬千克。
  • 曾震動世界的曾侯乙墓哪裡出奇?專家:沒有它青銅文化還在上小學
    一座神秘千年古墓的挖掘在一天後開始了。他們用了整整十天,才將墓坑的範圍摸清楚。毫無疑問,這座古墓的規格非常之大,墓坑東西長21米,南北寬6.58米,總面積220平方米。單就槨室而言,就有190多平米,比長沙馬王堆一號墓大6倍,比湖北江陵鳳凰山168號墓大14倍,比出土越王勾踐劍的湖北江陵望山一號楚墓大8倍。
  • 曾侯乙墓出土文物到底有多牛
    這帶火了曾侯乙墓出土文物展,這些天,省博迎來一撥又一撥中外遊客。   曾侯乙墓出土文物到底有多牛?   多件文物創「世界之最」   1978年發掘於隨州城郊擂鼓墩的曾侯乙墓,是一座戰國早期曾國國君墓。   自曾侯乙墓重見天日,專家們就對其進行孜孜不倦的研究,發現曾侯乙墓文物創下許多「之最」:世界上最早的二十八星宿圖;先秦時期最大、最重的青銅酒器;目前所見最早的竹簡實物;出土盞、漏匕、杯、帶鉤等一批金器,數量之多在先秦墓葬中罕見,2156克的金盞更是出土最重的先秦金器;十二律俱全、一鍾雙音的曾侯乙編鐘,是音樂性能最好、保存最完好的古代樂器之王及世界上最龐大的青銅樂器。
  • 震驚世界的戰國千年古墓 | 曾侯乙墓中出土的玉器紋飾和工藝特點
    曾侯乙復原頭像曾指的是國名,侯是它的爵位為諸侯,乙是墓主人的名字。曾國大致位於長江以北漢水以東,曾侯乙墓則是1978年在湖北省隨州市境內發現,隨州市位於湖北省的中北部長江以北,漢水以東,距武漢市西北155公裡。考古發現,包括今湖北隨州、棗陽、京山、襄樊以及河南新野、桐柏一帶,出土有西周到戰國時期的「曾」字銘文青銅器,表明這裡是一個名叫曾的諸侯國的勢力範圍。
  • 戰國古墓中挖出7噸大棺材,有21具女性屍骨,最小的只有13歲
    曾侯乙編鐘是迄今發現的最完整、最大的一套青銅編鐘,它出土於曾侯乙墓中,除了曾侯乙編鐘,曾侯乙墓中還出土了15000多件文物,比如重達7000公斤的曾侯乙青銅架楠木彩繪主棺、用先進的失蠟法鑄造的曾侯乙尊盤等等。
  • 曾侯乙尊盤真的無法複製?難點在哪?
    曾侯乙尊盤真的無法複製嗎答案是肯定的,但是難點不是怎樣複製出一個肉眼看來一模一樣的曾侯乙尊盤,而是怎樣通過當時的技術來完美還原一個曾侯乙尊盤。如果這些問題不能有一個非常明確的答案,就無法說完成了曾侯乙尊盤的複製。曾侯乙尊與盤1977年9月,隨縣城郊擂鼓墩有施工單位正在施工,期間一位民工在不經意間挖出了二十餘件古代青銅器,起初這位民工偷偷地將這些青銅器帶回了家,後來意識到這些是文物,於是上交。但是當時沒有找到明白人,誰也不知道此處有大型古墓,施工仍在繼續。
  • 武大教授復原曾侯乙帳篷
    12月1日,記者獲悉,武漢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張昌平與團隊成員一道,復原了曾侯乙使用的帳篷。張昌平介紹,這是我國迄今所見公元前最大、最複雜的帳篷,由127件木質杆件套接338件青銅構件組成,已有標準件的設計和製作,具有當代工業和建築設計理念,方便搭建、拆卸和運輸。
  • 失傳千年:曾侯乙墓驚現古代樂器「築」
    這件築再次進入人們的視野,對於深入研究古代樂器的發展與演變,研究曾侯乙一生的音樂實踐,以及正確理解中華古籍中有關使用築的許多描述,弘揚中國的傳統音樂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五弦琴不是「鈞鐘」而是「築」 曾侯乙墓中一共出土了120多件樂器,其中一件比較特殊:它出自東室,形若長棒,由整木雕成,首段近方,尾段近圓。
  • 曾侯乙墓二十八宿圖案與中國早期天文學
    湖北日報訊 省社會科學院楚文化所王準1978年發掘的曾侯乙墓出土了大量精美文物。其中一件漆箱(E·66)蓋面繪有龍虎圖案與二十八星宿的名稱,反映了中國古代天文學的重要成就,因而顯得彌足珍貴。漆箱出土於墓葬東槨室,靠近主棺。材質為木質髹漆,箱身與箱蓋分別用整木剜鑿而成,應當是用於盛放衣物的箱子。
  • 葉劍英曾提議複製曾侯乙青銅編鐘(圖)
    連續勘探了三天以後,寫好「隨州城郊發現大型古墓」的勘探報告:雖然有盜洞,但這麼大的古墓,裡面一定有重要文物,必須儘快組織考古發掘隊進行搶救性發掘。  把表層的土清完之後,就發現墓用巨大的木頭蓋著,用起重機把槨板揭開以後,裡面一坑都是水,西室的水上面浮起了八具棺材,東室浮起兩具棺材,大多數都側翻了。這時,地方的人失望了,他們本想像馬王堆一樣,挖到一個古屍,然後蓋一個博物館。
  • 方勤:郭家廟曾國墓地的性質
    二者是曾國迄今所見最大的車坑和馬坑,其中車坑也是目前全國考古發現春秋早期最大的車坑。整個曹門灣墓地是以M1、M2為中心,陪葬大型車坑、馬坑,以及眾多中小型墓葬的一處布局完整的墓地。墓地規模較大,布局完整有序,與同期的三門峽虢國墓地[11]、北趙晉國墓地[12]比較,級別相當。
  • 觀吳中博物館之「曾國青銅器展」
    展出歷代曾侯青銅器共116件,包括「20世紀重大考古發現」 曾侯乙墓出土器物,以及獲2011、2013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葉家山墓地及文峰塔墓地文物,其中有禮器、樂器、兵器及雜器等各類青銅器,種類齊全,製作精美、紋飾華麗、工藝複雜,無論從哪個角度而言都稱得上是「陣容強大」。
  • 南京地鐵天隆寺站現六朝古墓 墓磚刻神秘手掌紋
    根據有關規定,市博的考古專家於今年5月份開始,對此地塊進行主動考古發掘,「這個地塊下本來有厚厚的水泥層,將水泥層去除以後,深埋一千多年的古墓一個個地被我們發現了!」  據了解,此地塊所在地屬於雨花臺區鐵心橋街道,而鐵心橋則是南京著名的地下文物重點埋藏區,「以六朝和明代的墓葬居多」,嶽湧告訴記者,前幾年這附近發現過有「竹林七賢」磚畫的六朝大墓。
  • 武大教授復原了曾侯乙帳篷
    12月1日,記者獲悉,武漢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張昌平與團隊成員一道,復原了曾侯乙使用的帳篷。張昌平介紹,這是我國迄今所見公元前最大、最複雜的帳篷,由127件木質杆件套接338件青銅構件組成,已有標準件的設計和製作,具有當代工業和建築設計理念,方便搭建、拆卸和運輸。1999年,隨州曾侯乙墓西側發現5個陪葬坑,其中一號陪葬坑出土467件青銅構件,考古研究認為是帳篷構件。
  • 九層妖塔原型古墓出土大量精美金銀器!具體怎麼回事?附詳情!
    近日,九層妖塔原型古墓出土大量精美金銀器!具體怎麼回事?附詳情!一、九層妖塔原型古墓出土大量精美金銀器!近日,九層妖塔原型古墓有新的發現。考古人員稱甬道出現大量隨葬品,可以顯示墓主人身份的高貴,但具體身份還是無法確定。
  • 一座遊牧少女墓,出土一件純金珍寶,考古家:勝過埃及國寶
    1922年,英國一支考古隊在埃及首都開羅附近的帝王谷挖到了一座震撼世界的古墓,墓主為古埃及歷史上大名鼎鼎的法老圖坦卡蒙。 後來,我國相繼挖出了同樣足以震撼世界的隨州曾侯乙戰國墓和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全套青銅編鐘以及辛追不腐女屍也在世界上引發了一股中國古文明熱的旋風,甚至有國外考古專家將這兩座中國古墓和埃及的圖坦卡蒙墓並列為世界三大古墓
  • 驚世古墓1:巖坑豎穴墓面積高達220平方米,墓穴出土驚世寶貝
    如果要問什麼最能代表中國,應該就有秦始皇兵馬俑和曾侯乙編鐘。秦始皇陵兵馬俑,它以造型精美陣容威儀氣勢磅礴被公認為世界第八大奇蹟。曾侯乙編鐘是我國目前出土的組件最多重量最重音律最全氣勢最宏偉的編鐘。憑直覺工地負責人認為,這很可能是挖到了古墓,於是立刻停止施工,並將這一情況上報給了相關部門。很快考古專家就帶著隊員們來到了現場,當專家仔細看了那一大片褐色土壤之後,認為地下確實可能存在古墓。因為這裡的土壤是五花土。五花土顧名思義就是顏色多樣,主要是因為古代墓葬落成之後,土壤回填形成的。這種土一般只存在大型墓葬之中。很快,考古隊員就對擂鼓墩墓葬展開鑽探發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