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驚世界的戰國千年古墓 | 曾侯乙墓中出土的玉器紋飾和工藝特點

2021-02-19 古風漢韻


曾侯乙復原頭像

曾指的是國名,侯是它的爵位為諸侯,乙是墓主人的名字。

曾國大致位於長江以北漢水以東,曾侯乙墓則是1978年在湖北省隨州市境內發現,隨州市位於湖北省的中北部長江以北,漢水以東,距武漢市西北155公裡。

考古發現,包括今湖北隨州、棗陽、京山、襄樊以及河南新野、桐柏一帶,出土有西周到戰國時期的「曾」字銘文青銅器,表明這裡是一個名叫曾的諸侯國的勢力範圍。但是我們翻閱史料卻發現,沒有一句關於曾國的記載,卻在相同的時代和相同的地理位置上發現了隨國。《左傳》記載:「漢東之國隨為大。」由於曾國與

隨國地望相同,年代一致,同為姬姓諸侯國,很可能曾國就是隨國,它們屬於一國兩名。(這個結論現在學術界看法比較一致)


墓中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青銅禮器、樂器、兵器、金器、玉器、車馬器、漆木竹器以及竹簡等文物15404件,其中有8件定為國寶,有許多造型奇特、工藝精湛的文物,是前所未見的珍品。

曾侯乙不僅是位音樂發燒友,還是一個土豪藝術家,光是黃金就有十七斤多。青銅器多少?十噸半!十噸半啊朋友們,搬家公司一趟都運不完耶。

估計實在是太有錢了,不但墓裡面東西多,寶貝多,就連死人嘴巴裡面也塞滿了東西,人們在曾侯乙的頭骨裡面發現了21件玉器。放在死者嘴裡的玉叫做琀。所謂「生以為佩,死以為琀」。一般漢朝以後,含在死人嘴巴裡面的,就是一隻玉蟬,叫做玉琀蟬。

可是想不到曾侯乙這個奇葩,嘴巴裡面塞了21件晗,包括:小玉牛6個、小玉羊4個、小玉豬3個、小玉狗2個、小玉鴨3個、小玉魚兒3個。感覺嘴巴裡面含了半個動物園!但是這個曾侯乙把小動物放進嘴巴裡面,可不一定是熱愛小動物。按照他對自己陪葬的奢侈程度,可以推測這是一個富貴而又貪婪的傢伙,貪婪的傢伙把動物放進嘴巴裡面,只有一種可能,貪吃。生前是個貪婪的吃貨,死了也要把這些美味的食物含在嘴巴裡面,做個飽死鬼麼?

下面來看墓中出土的玉器也是高度藝術化的實用品,不論從藝術角度還是實用角度看,這些玉器都達到了美觀和實用的效果,是當時南方工藝美術品的典型代表。其造型設計、圖案布局雕琢技巧等均顯示了戰國時期玉器工藝的高度成就。

曾侯乙墓出土的玉器造型構思巧妙新穎,紋飾豐富瑰麗,雕琢技法多樣。器物種類有璧、環、璜、琮、瑗、方鐲、掛飾劍飾、雙面人、串珠、玉梳、帶鉤和大量的佩飾等,多為基主生前的用品。  、塞、冥握、半琮及一些玉料等構成了其葬玉群。形制與紋飾相同、大小與玉色基本接近的器類往往成雙成對出現。玉器中以鏤空多節活環玉佩、玉劍、金縷玉璜玉琮及玉  等最為出色3】。玉器上的紋飾主要有龍、鳳、蛇、谷紋、雲紋、陶紋、網紋和S紋等『2】。雕琢技法有透雕、圓雕、浮雕、陰刻等。器物成型採用單體琢玉和分雕連接成型工藝,通體打磨拋光。雕琢技法繁多,使得其紋飾更加豐富、更具特色。

 紋飾與造型特點

造型喜龍多鳳

曾侯乙墓古玉器無論是玉佩還是紋飾都喜愛龍鳳的造型。紋飾的設計往往龍鳳相配,龍頭鳳尾,且龍鳳紋繁密,雕刻精緻,生動活潑,注重細節

多飾剔地雲紋

    曾侯乙墓古玉器的紋飾以雲紋為主,雲紋與谷紋相配出現。工藝多採用剔地,少有單陰刻線和雙陰刻線。剔地就是將雲紋四周的地子剔去,使突起更加突出,從而顯得有立體感。陰刻線的運用繼承了殷商玉器的特點。雲紋排列不規則,

空白處多用陰刻曲線或是其它紋飾填補,有些呈不完整的半雲紋狀,有些則經過自由發揮成為變形的雲紋。

    玉梳的雲紋工藝為陰刻線,雖然紋飾整體看為對稱,但云紋本身不對稱,且出現星形紋。同樣為剔地雲紋,細微特徵有所不同。如龍形玉佩的雲紋兩端突起較小,邊緣有不完整的半雲紋,類似谷紋。雲紋卷龍佩的雲紋弧度既不均一也不對稱,巧妙地借用雲紋作為造型的一部分,利用雲紋作為龍的下頜。


紋飾繁縟密集

曾侯乙墓古玉器上的紋飾往往是多種紋飾交錯出現,布局繁密,幾乎不留空白。雙龍玉佩上的紋飾以雙面斜撤的S紋為主,輔以網紋、 雙龍玉佩紋、圓圈紋、雲紋和三角形紋由於對稱設計和空間限制的原因使S紋部分殘缺。兩條龍上的紋飾採用對稱手法,一邊為S紋,一邊為反S紋。對稱性還體現在三角形網紋、長方形陶紋鏤空形狀等方面0 4節龍鳳玉佩的龍、鳳身上飾滿鱗紋,並輔以陶紋、乳丁紋等。如此種種,一件玉器上紋飾繁縟,分布密集,雕琢手法多樣,生動活潑,裝飾性強,說明了當時對玉器的珍愛和精雕細琢。


工藝特點

圓雕小而生動

曾侯乙墓古玉器中有一群圓雕小動物構成的玉動物形象逼真,輪廓清晰,細節雕刻精確。一墓之內有如此多的玉器且六畜齊全,迄今僅此一例

刻線細如髮絲

曾侯乙墓出土的古玉器均有細陰刻線的工藝,如4節龍鳳玉佩的龍鳳軀體上,眼、角、冠、嘴、爪鱗甲及羽毛等均由極細緻的陰刻線雕琢,較之前朝代的古玉器更為有序精巧。有人稱之為「遊絲描」,但它與漢代的「遊絲毛雕」又有不同。


活環工藝造極

曾侯乙墓古玉器中1 6節龍鳳玉佩的活環工藝在當時的生產力水平下可謂登峰造極該玉佩由5塊玉料構成,雕琢成5組,每組雕琢成幾節,各組間用金屬楔連接,可拆可合。拆,則成5個單獨的玉佩;合,則可串成組佩。各節之間琢成鏤空的活環,可卷可展,舒捲自如。該玉佩的活環工藝堪稱玉雕一絕。此工藝早出現在商代古玉器玉人中,但曾侯乙墓古玉器的活環工藝更加精巧,更加美觀。

工藝缺陷

曾侯乙墓古玉器中的玉佩、玉璜大多成雙成對,一件玉器上的龍鳳紋飾也成雙成對,其它紋飾也講究對稱。這表明當時已注重對稱美,開始有目的地設計製作玉器。仔細觀察發現,一件玉器在總體對稱的前提下卻有許多細微處不對稱。

這些不對稱性與當時的手工加工技術有關。

前後朝玉器特徵對比及斷代意義

時代特徵的反映

楚文化的反映

在4節龍鳳玉佩(圖2)中出現鳳抓蛇的畫面,這是楚國常見的圖案,由此也從玉器方面驗證了當時曾國和楚國聯繫緊密的事實。楚人視鳳為日中火鳥,將其尊崇為美的化身,對風情有獨鍾。許多學者經研究後認為,楚人是以鳳作為圖騰的民族,楚文化考古出土的鳳鳥裝飾造型比比皆是:在鳳抓蛇的造型中,蛇代表邪惡,鳳則本質是楚人信仰與觀念的生動體現,充分反映了楚人尚嗚、嚮往安詳和徵服猛敵不畏強暴的精神。

戰國早期的特點

曾侯乙墓出土的古玉器集中反映了戰國早期玉器的特點,這時的玉器基本上脫離了那種莊嚴肅穆、神秘莫測的古玉器風格,向形制活潑、實用的方向發展,顯露出時代特徵。這是因為戰國時期的思想、文化、藝術空前活躍和發展,呈現出百

家爭鳴的局面。在提倡「君子比德如玉」的時代風尚中,玉器被賦予了人格化的理性觀和道德觀。戰國時期的玉器用途廣泛,脫離了嚴格規範莊嚴肅穆的宗法禮制的束縛,匠意搭建彳至直流暢,形成了藝術趣味濃厚的新風格,注重玉材本身的物質美與藝術加工的創造美的結合。玉雕作品主題明確,寓意深刻,有生動形象的藝術語言。在中國玉雕史上佔有輝煌的一頁。


相關焦點

  • 葉家山西周古墓3個月發掘74座墓葬 比曾侯乙墓早500年
    截至7月3日,已清理60多座墓葬,絕大多數都有隨葬品,共出土文物約500件(套),其中銅器主要為食器和酒器,器類主要有鼎、簋、甗、斝等,原始瓷器主要有罐、豆、壺等。   考古隊領隊、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黃鳳春說,標號為「M65」的墓中出土了一大批隨葬品,從隨葬品的器形、紋飾等綜合考察,與陝西、山西等省已發掘的西周墓葬出土物有諸多的相同和相似性,因此,其年代應屬西周。
  • 曾侯乙墓出土文物到底有多牛
    這帶火了曾侯乙墓出土文物展,這些天,省博迎來一撥又一撥中外遊客。   曾侯乙墓出土文物到底有多牛?   多件文物創「世界之最」   1978年發掘於隨州城郊擂鼓墩的曾侯乙墓,是一座戰國早期曾國國君墓。   自曾侯乙墓重見天日,專家們就對其進行孜孜不倦的研究,發現曾侯乙墓文物創下許多「之最」:世界上最早的二十八星宿圖;先秦時期最大、最重的青銅酒器;目前所見最早的竹簡實物;出土盞、漏匕、杯、帶鉤等一批金器,數量之多在先秦墓葬中罕見,2156克的金盞更是出土最重的先秦金器;十二律俱全、一鍾雙音的曾侯乙編鐘,是音樂性能最好、保存最完好的古代樂器之王及世界上最龐大的青銅樂器。
  • 曾侯乙墓考古:曾侯乙編鐘奏響中華文明悅耳之音
    作為曾侯乙編鐘的出土地,目前位於湖北隨州的擂鼓墩古墓群遺址正在加快建設擂鼓墩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並且即將啟動曾侯乙墓遺址脫水修復保護工作,編鐘青銅古鎮和國際樂器交易城也有望在此落成。作為曾侯乙編鐘的出土地,目前位於湖北隨州的擂鼓墩古墓群遺址正在加快建設擂鼓墩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並且即將啟動曾侯乙墓遺址脫水修復保護工作,編鐘青銅古鎮和國際樂器交易城也有望在此落成。
  • 曾震動世界的曾侯乙墓哪裡出奇?專家:沒有它青銅文化還在上小學
    一座神秘千年古墓的挖掘在一天後開始了。他們用了整整十天,才將墓坑的範圍摸清楚。毫無疑問,這座古墓的規格非常之大,墓坑東西長21米,南北寬6.58米,總面積220平方米。單就槨室而言,就有190多平米,比長沙馬王堆一號墓大6倍,比湖北江陵鳳凰山168號墓大14倍,比出土越王勾踐劍的湖北江陵望山一號楚墓大8倍。
  • 世界最大最重的曾侯乙墓棺:陪葬者21位女性,最年輕13歲
    據說當年曾侯乙墓被發現並搶救性挖掘的時候,一共有47塊大型石板將其古墓隔絕,當考古人員將一塊塊石板移走的時候,發現石板之下是約250釐米厚的夯土,夯土下又有一層10釐米~30釐米厚的清膏泥,清膏泥下又是一層厚厚的木炭,這層厚厚的木炭總量達到6萬千克。
  • 戰國古墓中挖出7噸大棺材,有21具女性屍骨,最小的只有13歲
    曾侯乙編鐘是迄今發現的最完整、最大的一套青銅編鐘,它出土於曾侯乙墓中,除了曾侯乙編鐘,曾侯乙墓中還出土了15000多件文物,比如重達7000公斤的曾侯乙青銅架楠木彩繪主棺、用先進的失蠟法鑄造的曾侯乙尊盤等等。
  • 曾侯乙車馬坑謎有望揭開 發現疑為車馬器之物
    於1978年發掘的曾侯乙墓,因出土曾侯乙編鐘、青銅尊盤等珍貴文物而聞名於世。但該墓有無車馬坑一直懸而未決。  左德田副研究員認為,這批車馬器的出土地距離曾侯乙墓很近,且紋飾與曾侯乙墓文物相通,因而,文物出土處很可能就是曾侯乙墓的車馬坑。也不排除是陪葬坑的可能。詳情有待進一步考古發掘。
  • 湖北三線土豪曾侯乙2400年前各種黑科技奢華生活完爆眾多歐洲貴族
    先看出土編鐘的曾侯乙墓。曾國並不見於史籍記載,而在曾侯乙墓出土的器物銘文上,卻只有曾國,沒有隨國。更讓人感到不解的是,曾侯乙墓出土在隨國的地盤上。據史料記載,隨國是漢東第一大國,與楚國發生多次戰爭,後成為楚國附庸國,最終被楚所滅。現在一般認為曾國就是隨國。
  • 清代玉器的紋飾工藝特點
    紋飾是玉器文化內涵的一個重要載體,也是玉器時代或地域特徵的重要表現之一。由於各個歷紋史時期的文化背景和制玉工具的不同,使玉器的紋飾題材和表現方式也具有不同的特徵,因此,玉器的紋飾成為玉器時代的一個重要符號,是進行玉器鑑定的重要依據。談到玉器的紋飾,一般包括紋飾的工藝技法和內容題材兩個方面。
  • 葉家山兩座最大古墓將開啟 比曾侯乙墓早500多年
    葉家山兩座最大古墓將開啟 比曾侯乙墓早500多年 12月30日,本報以《隨州發現一批商末西周青銅文物》為題率先報導,引起國家、省、市文物部門和社會各界廣泛關注。隨後,有關部門對該墓葬群進行了一期考古發掘。省文物局和省文物考古所專家經過初步勘探,確定為西周早期諸侯國曾國的墓葬群,距今3000多年,墓f群面積約4萬平方米。
  • 一座遊牧少女墓,出土一件純金珍寶,考古家:勝過埃及國寶
    眾多周知,我們中國和古埃及、古印度以及古巴比倫一起被並列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既然都同屬為世人所公認的文明古國,那麼這四個國家的古文明難免會被現代人進行比較,尤其是古代中國和古埃及的各種比較最多。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人們普遍認為中國古代在制金技藝上要遠落後於古埃及,這從出土的黃金文物中便可以看出來。
  • 曾侯乙編鐘、曾侯乙尊盤雙雙入選,湖北省博十大「鎮館之寶」!
    12月13日,經廣大網友和專家委員會,歷時一個月的評選,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正式揭曉!其中隨州出土的曾侯乙編鐘、曾侯乙尊盤,毫無懸念的被納入省博十大「鎮館之寶」!
  • 什麼是半山戰國墓水晶杯?
    從文物介紹資料中可以了解到,這隻戰國水晶杯是1990年10月在杭州市半山鎮石塘村戰國一號墓出土的,是迄今為止我國出土的早期水晶製品中最大的一件。2002年,戰國水晶杯與公眾熟知的后母戊銅鼎(原稱司母戊鼎)、曾侯乙編鐘等珍貴文物,同列入首批64件(組)禁止出國(境)展覽的文物名錄,其歷史文化價值可見一斑。水晶杯的故事還得從一套陶瓷樂器的失竊說起。
  • 曾侯乙尊盤真的無法複製?難點在哪?
    在《文物保護法》中有一條:文物複製是指依照文物的體量、形制、紋飾、質地等,基本採用原製作工藝複製與原文物相同的製品的活動。並且,文物複製品應有表明複製的標誌。未經鑑定的文物不得複製。(有博物館在展出複製品時卻沒有特別說明,這樣挺不友好的。)
  • 湖北發現戰國貴族墓,出土許多黑色「麵條」,考古隊:快請專家
    湖北發現戰國貴族墓,出土許多黑色「麵條」,考古隊:快去請專家棗陽市是湖北省的一座縣級市,歸襄陽市代管,雖然面積不大,但歷史悠久,春戰國時期曾是楚國核心地帶之一。因此當地曾發現不過不少大型楚墓,九連墩戰國古墓便是其中的代表,一經發現便震驚了整個考古界,那麼這座墓葬有何特殊之處呢?九連墩戰國古墓位於棗陽市當地的一座村子,墓葬有兩個特點。首先一點是規模宏大。九座中大型墓葬連成的古墓群綿延近5公裡,規模堪比歷代皇陵。
  • 漢代諸侯王墓出土玉器高清細節圖欣賞
    徐州境內有眾多楚國王侯及貴族墓,如今已探查和發掘楚王及王后墓葬十餘座。在眾多已發掘的楚王墓中,獅子山漢墓以出土大量精美玉器聞名於世。豎式S形玉龍更是成為漢代以龍為造型文物的經典,代表了西漢楚國制玉的最高水平。   2016年11月2日,《龍飛鳳舞——漢代諸侯王墓出土玉器展》在北京藝術博物館開幕(展覽將持續至2017年1月15日)。
  • 古墓出土的七件怪物,至今專家都不知道用途
    中國有著5000年光輝燦爛的歷史文明,古墓眾多,其中出土的文物大體包括金銀器、青銅器、鐵器、玉器、陶器、木器和獸骨器等等,這些出土的文物,一般和墓主人活著時候的生活有關係,換句話來說,也就是墓主人活著時用過的東西,死後,這些東西就被當成隨葬品埋在了地下
  • 戰國古墓出土一隻金鎮,模樣詭異,考古人員都搞不明白它是幹啥的
    ,在這座聞名世界的大墓中,曾經出土了眾多著名的文物,可是有一件名叫金鎮的文物,卻將專家們給難住了,因為它的模樣雖然不複雜,可是說它是禮器,它不像;說它是冥器,也應該不是;說它是實用器,專家們又搞不清它究竟能幹啥。
  • 廣州市中心竟藏著千年古墓,被列入20 世紀中國著名考古發現
    該墓於1983年6月被發現,挖掘完畢即在原地建立西漢南越王博物館,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越文王墓的出土,被譽為近代中國五大考古新發現之一,更是被列為20 世紀中國著名考古發現。誤打誤撞,工人施工挖到千年古墓1983年6月8日,在廣州市越秀山旁的象崗山上,工人們正在緊張為省政府辦公廳宿舍樓工程挖地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