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菜配上冬筍炒年糕,上海風味的特色菜,回味無窮營養豐富

2020-12-12 家常菜大講堂

我們國家物產十分豐富,因此各地都有著自己的特產,有了這些地方特產,就能夠做出各種各樣的特色菜。這些菜在本地是非常常見的,但是到了外地之後,就比較新鮮了。就拿這種塔菜來說吧,南方見得比較多,北方見得比較少。這種菜還有不少名字,比如黑菜、菊花菜塌地松等等。上海人習慣叫這種菜為塌棵菜,因為諧音的關係,聽起來像是「脫苦菜」,寓意是非常好的,因此也受到了大家的歡迎。尤其是在過年的時候,很多的上海人都會用塌棵菜來做一些美味的食物,象徵著新的一年脫離苦難,步步高升。春節剛過去不久,相信不少的上海朋友已經吃過了吧。

這種塔菜有著一種微微的苦味,但也正是因為這種味道,才會顯得回味無窮。冬筍也是南方常見的一種食物,味道也是非常棒的,再加上南方人過年常吃的年糕,做成一道塔菜冬筍炒年糕,就成了一道非常具有南方風味的美食了。這幾種食物都是有著非常豐富的營養的,搭配在一起,對於我們的身體也是非常好的。這道菜做起來也是比較簡單的,大家自己在家裡就可以做得很好。

塔菜的處理,南方的朋友是比較熟悉的,但是北方的朋友應該有不少人會有些陌生。其實和其他的綠葉蔬菜是差不多的,去掉根部以後,清洗掉上面的泥土之類的東西。因為塔菜的菜葉比較小,所以可以省去切菜的步驟,只要把菜葉一個個都掰開就好。冬筍和年糕都是要切成片的,然後就可以進行下一步了。那就是用水提前煮一下年糕,這樣年糕就會變得更軟一些,吃起來口感會更好。撈出來以後控幹上面的水分,就可以放在一邊備用。

然後我們來炒一下冬筍,先放一些薑末下鍋,炒出香味來,就可以把冬筍加進來了。想把冬筍炒好,要小火重油慢炒,這樣吃起來味道要好上不少。之後加入塔菜翻炒,因為年糕之前用水煮過,所以要最後下鍋,等到所有的材料都炒熟以後,放一些食鹽和白糖進來,翻炒均勻以後,就可以把火關掉,盛出來慢慢吃了。大家可以看到,這道菜的做法非常簡單,口味也比較清淡,不僅容易做,而且對我們的身體也非常有好處,大家學會了可以試一試。

相關焦點

  • 冬日清鮮味 | 塔菜冬筍
    所以一定要趁塔菜和冬筍還上市,趕緊炒一盤以慰這一年對塔菜那股清苦味的掛念。這是特別適合冬天吃的一道菜。尤其在上海買到的冬筍夠新鮮,不大不小,長得很結實,滋味也足,正是這個時節的好口福。還有承載了很多江浙人鄉愁的塔菜,相比北方的塔菜顯得小巧玲瓏,而且味道是清甜的,一點兒也不苦澀,口感是軟糯的,絲毫不會塞牙,用它來搭配冬筍的鮮嫩甘甜,就這一個菜,能吃下一大碗白米飯啊!
  • 大年初四的塔菜冬筍格外甜
    \塔菜炒冬筍\ 南方人有多愛冬筍? 冬筍名頭之大,遠在北平也如雷貫耳,即便是吃餃子,也少不了它的扛鼎。 老饕唐魯孫曾對冬筍豬肉餡表達喜愛,「冬筍切細粒與肉末同炒做餡,味宜稍淡,筍粒越細方不致把餃子皮戳破,此為冬令餃子中妙品」。 儘管冬筍足以獨撐場面,如若有塔菜作陪,那便瞬間化為繞指柔,化作江浙廚房的一句呢喃。
  • 大年初四的塔菜冬筍格外甜(有視頻!)
    \塔菜炒冬筍\南方人有多愛冬筍?
  • 塔菜炒冬筍的做法 盤點塔菜的做法
    塔菜炒冬筍的做法材料:塔菜、冬筍、鹽、味精、白糖。
  • 承載了江浙人冬日裡鄉愁的:塔菜冬筍(有視頻)
    所以一定要趁塔菜和冬筍還上市,趕緊炒一盤以慰這一年對塔菜那股清苦味的掛念。這是特別適合冬天吃的一道菜。尤其在上海買到的冬筍夠新鮮,不大不小,長得很結實,滋味也足,正是這個時節的好口福。還有承載了很多江浙人鄉愁的塔菜,相比北方的塔菜顯得小巧玲瓏,而且味道是清甜的,一點兒也不苦澀,口感是軟糯的,絲毫不會塞牙,用它來搭配冬筍的鮮嫩甘甜,就這一個菜,能吃下一大碗白米飯啊!
  • 塔菜炒冬筍,這樣做的冬筍才清脆,家人都愛吃
    前幾天一直給大家介紹的是葷菜,今天我們來換個口味,做一道素菜——塔菜炒冬筍。塔菜的話,可能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沒關係,力力給大家介紹一下,塔菜又名菊花菜,在南方稱塔菜,北方叫菊花菜,是一種菊科的植物,口感鮮嫩,在貴州、江蘇、湖南等地有野生的,野生的就不用考慮了,野生的屬於可遇不可求的,但是呢我們國家南北方都有栽培的,但是肯定不像像青菜、白菜這樣普及,塔菜還有種濃鬱的菊花芳香,風味獨特。
  • 視頻|上海人家過年菜:毛蟹年糕討口彩
    過年,上海人喜歡吃毛蟹年糕,不過,相信1980年代出生的上海人記憶中,小時候過年吃的還是那一碗碧綠生青的塔菜冬筍炒年糕,或者那一碗鮮掉眉毛的黃芽菜香菇肉絲炒年糕。炒年糕在上海人家中既可以單獨成為點心招待上門的拜年客,也可以成為團圓飯上的點心。
  • 立春的時鮮味道,上市時間很短,要抓緊吃 -【薺菜冬筍炒年糕】
    (小編註:上海從前的糧油商店跟老北京的糧店有些類似。圖片來自網絡)根根鞋底板長條,橫橫豎豎的疊成一垛子,重得很。放在腳踏車後座上搬回家,一條一條地掰開,乘著新鮮切成片,否則很快硬邦邦得跟石頭似的。一小部分的年糕片會被曬乾,等爆炒米花的老頭子的一聲吆喝,趕緊帶上米、年糕片和糖精片衝下樓去。
  •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道最愛吃的菜,慈谿人最愛的是這道!
    一、龍山黃泥螺慈谿70多公裡的灘涂,孕育出營養豐富的泥螺。而其中,又以頭長、體黃、脂厚而聞名的龍山黃泥螺最為鮮美,每年三月的「桃花泥螺」和中秋時節的「桂花泥螺」更是此中佳品,想想就叫人流足了口水。本地特色菜:1、本地茄子燒泥螺;2、菜蕻幹燒泥螺;3、醃泥螺二、海瓜子海瓜子是慈谿市著名的小海鮮,因形狀大小似瓜子而得名。瀝盡泥沙的海瓜子用蔥油一爆,肉細嫩,味極鮮,是佐酒佳餚。本地特色菜:蔥油海瓜子
  • 分享年糕傳說,做快手菜——青菜炒年糕
    年糕風味有南北之別,北方年糕的吃法以蒸、炸為主,多是甜味。南方年糕吃法除了蒸、炸還有片炒和湯煮等諸多方法。年糕其營養價值也很豐富,主要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鈣、鎂、鉀、磷等營養元素。當然,年糕的主要製作材料是糯米粉,製作出來的年糕含水量很少,不容易消化,故胃腸不好的人不宜多吃。
  • 寧波,糯米星人的天堂,年糕的吃法有上百種你造嗎?
    逛吃第一站:各種做法的寧波年糕寧波年糕選用的是寧波特產——上晚稻米製成,糕白如雪,韌性十足,吃起來更是軟滑可口,一點也不粘牙,而且越嚼越香,米香味在唇齒間流連忘返,回味無窮。年糕可以煎,煮,炒,炸,烤……著吃,吃法多樣,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年糕做不到的!
  • 冬日來盤炒冬筍
    今天中午炒了一大盤冬筍雪菜毛豆肉絲豆腐乾,別提多受歡迎了。盤子是日本陶藝家蓮尾寧子作品。
  • 上海的特色菜是什麼?不要錯過旅行者
    平日裡喜歡吃饅頭朋友們,一定要嘗上海生煎上海生煎,這是一種歷史悠久、風味獨特的小吃。 上海白切雞美味多汁,皮黃肉嫩。其實製作方法也很簡單,選擇合適的三黃雞。用適當的火煮至骨頭帶點鮮紅色,皮脆肉嫩,回味無窮。
  • 新昌人說炒年糕要賣3個億?是真的!一家炒年糕小店一天收入5000元,看看到底有多美味
    在新昌人的食譜裡,年糕作為傳統主食,人們從不厭倦對它的細嚼慢咽。至於新昌人是什麼時候愛上炒年糕的,連專門研究歷史的人也無法考證,只知道在新昌城鄉的各個角落,散布著大量炒年糕的小店,在一些大酒店,年糕也會作為「硬菜」招待來客。新昌年糕的做法五花八門,而炒年糕,最為常見。要說新昌炒年糕與別處的年糕有何不同?
  • 營養美味的家常特色菜
    營養價值:對蝦:蝦營養豐富,且肉質鬆軟,易消化,對身體虛弱以及病後需要調養的人是極好的食物;蝦中含有豐富的鎂,能很好的保護心血管系統,它可減少血液中膽固醇含量,防止動脈硬化,同時還能擴張冠狀動脈,有利於預防高血壓及心肌梗死;蝦肉還有補腎壯陽,通乳抗毒、養血固精、化瘀解毒、益氣滋陽、通絡止痛、開胃化痰等功效。
  • 越南特色風味菜!獨特滋味一點不輸傳統中國菜!
    夏天不知不覺又到了,帶上家人朋友去到越南街頭暢意遊玩,再吃上當地美食是最好不過了。你說沒時間?沒關係,去不了越南,吃上一頓越南特色菜總得可以吧!這家位於佛山禪城區福賢路的「撈囍」越南料理店以其獨特風味,吸引了無數食客前往。無骨鳳爪首先來一道酸酸辣辣的開胃菜,這道無骨鳳爪已經去掉了大骨,入口彈牙,拌上獨特酸辣醬料,十分開胃!
  • 看,青花瓷路燈旁,有人炒年糕
    鹼水粑、油炸清湯、餃子粑、牛骨粉、油條包麻餈等緊隨其後,它們皆稱得上景德鎮人舌尖上的驕傲,嘗新獵奇的過客自不當錯過。晨風微涼,漫步街巷,尋覓早餐,不經意瞥見對面馬路邊青花瓷路燈附近有一小吃攤,掛一紙"炒年糕"。奇了,怎會在景德鎮遇到炒年糕?也沒什麼大驚小怪的。
  • 寧波年糕
    寧波年糕有個奇怪的特性,冬天是很經擺的吃食,一過正月十五,就不好保存,一定得用水浸著,每天早晚換水兩次,否則很快發出水腐氣,長出黴斑。它仿佛和節氣時令有著奇妙的約定,一天也不爽約,稍一偷懶,立刻給你顏色看。有人不信,大可以身試法。寧波年糕樸實無華,吃法眾多。塌顆菜冬筍炒年糕最好吃。
  • 年夜飯上少不了的那點翠綠:各地都有什麼特色時令蔬菜
    這種做法不僅在口感上層次豐富,營養也到位。芥藍為人體提供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及植物源性蛋白,而牛肉則適時補充油脂、蛋白質和動物源性微量元素。難怪廣東人走遍天下,也始終心心念念著家鄉的這一口。江西:黎蒿「鄱陽湖裡的幾根草,南昌人當成寶。」這草指的就是黎蒿。黎蒿本是鄱陽湖中的一種野生水草,翠綠有清香。吃一口下去像是把整個春天吃到肚子裡。
  • 泡菜炒年糕:強烈的味道刺激,有著異域風味
    泡菜炒年糕:強烈的味道刺激,有著異域風味刺激性的味道總是會讓人的味蕾得到很大的滿足,這種刺激的感覺,在開始的時候會讓人有一些不適,但是隨著刺激感覺慢慢的深入,身體會越來越接受,到最後會對這種味道產生強烈的依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