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1月18日),港股停牌近5年的明發集團復牌,但跌幅達61.38%。
自2016年4月1日因審計風波停牌至今,明發集團一度被業內認為復牌概率很小。在發出復牌公告的同時,明發集團還表示,公司已經完成一筆2021年到期的8900萬美元債券的發行,計息達到15%。
復牌對明發集團來說將是考驗的第一步。雖然明發集團在資本市場消聲多時,但其仍擁有規模不小的土地儲備。而對明發集團旗下那些奄奄一息的商業地產項目來說,復牌可能也是個轉機的開始。
明發集團的停牌期始於2016年4月1日,當日它被暫停在香港聯交所主板買賣。
根據當時的公告,停牌緣由為核數師羅兵鹹永道會計師事務所對明發集團2015年年度報告出具了「不發表意見」,核數師對明發集團的三項出售事項真實性存疑。同時在2015年年報審核過程中,核數師發現部分現金付款和收款情況解釋不明。
涉及的三個出售事項分別為:2014年明發集團以6.63億元代價出售天津一家附屬公司51%的股權;以1.89億元向控股股東及其關係密切家庭成員出售8個物業單位;以及向一名分包商出售若干物業的使用權,涉及42組物業,總代價6.44億元。
另外,明發集團2015年在現金付款和收款上分別有約9億元和5.4億元款項沒有合法的書面證明。
因上述三項出售事項事關重大,彼時核數師要求對交易真確性及商業實質性進行獨立調查,但截至2015年業績報告發布,明發集團並未展開調查,隨後將明發集團拖入了停牌的泥淖。
而在停牌的4年間,明發集團一直在努力地達成復牌條件,如一直定期披露數份業績報告,並成立風險管理委員會,還更換了上市公司管理層,包括黃煥明家族四兄弟。
匯生國際融資總裁黃立衝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明發停牌的時候屬於舊的停牌和除牌機制,在舊的停牌機制下港交所要求一家企業復牌有更寬鬆的要求,會給與更多的時間,港交所會看公司是否有財困,是否有潛在的沒有處理和調查清楚的財務問題。
2020年4月,明發集團實控人黃煥明辭任公司非執行董事、董事會主席兼公司授權代表各職務。黃煥明認為,辭任等舉措對明發集團作為上市公司能夠為股東帶來投資回報實屬必要,也是公司致力成為香港股票市場的物業上市公司中企業管治模範所需的工作。
接替黃煥明成為明發集團董事會主席的是林家禮,其為香港數碼港管理有限公司主席、麥格理基礎設施及有形資產亞洲的香港及東協區非執行主席兼首席顧問、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創新、科技及再工業化委員會委員、香港城市大學顧問委員會成員及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民政事務總署大廈管理糾紛顧問小組召集人。
「目前看來,明發此前管理層的辭任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獲得了港交所的接受,算是解決了之前的公司管制存在缺失的責任問題。」黃立衝補充表示。
黃煥明於1994年在廈門成立明發集團,業務聚焦房地產以及酒店經營,是最早一批房企裡的一員。先後在廈門、南京等地投資開發了明發國際新城、明發海景苑、明麗山莊、明發濱江新城等樓盤。
2002年,黃煥明轉戰商業地產,開啟新裡程。據《每日經濟新聞》此前報導,其第一個商業地產項目廈門明發商業廣場曾讓明發集團名聲大噪,也帶著明發走出廈門在全國布局。但這個自帶光環的項目,最終慘敗並成為商業地產的反面教材。
廈門明發廣場服飾街布局 圖片來源:每經資料庫
據了解,廈門明發商業廣場規劃設計有近3000間獨立小商鋪,被分割成30~60平方米不等的獨立店鋪,面積小,總價低,有利於銷售,但不利於招商。銷售初期,明發商業廣場憑藉一站式商業綜合體投資概念實現熱銷。後期交房和開業遇阻,大體量的商業體並未分期試水運營,而是一次性推出市場,結果開業情況並不理想。
廈門明發商業廣場的結構設計有些一言難盡,同心圓形布局,走道太多,分岔口多,如同迷宮。《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曾在現場多次迷路。同時,明發商業廣場大部分商鋪為露天,夏天熱,冬天冷,雨天積水路滑。明發集團曾引以為傲的擁有連廊、扶梯、電梯130多部,以及近100條主題步行街,最終卻成為影響購物體驗的因素。
有網友曾開玩笑,「沒在明發迷過一次路,你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廈門人」。
廈門明發廣場的白天和夜晚截然不同。
廈門明發廣場夜宵一條街 圖片來源:每經資料庫
這是許多廈門本地博主推薦的夜宵一條街所在地。每當夜幕降臨,各類小龍蝦、烤魚大排檔的霓虹燈格外奪目,夾雜著歌聲、叫賣聲。不過也有人評價說,明發業態越來越奇怪龐雜,除了堅守的夜宵餐飲,還有寵物店、刺青美甲店和夜場酒吧生存至今,夜宵一條街順理成章地出現了,成為明發最大的商業支柱。
「白天陰沉寥落,夜晚鼎沸喧囂,猶如身處兩個不太真實的世界。」
網友們對於廈門明發廣場的評論 來源:知乎
異地項目也不容樂觀。合肥資深地產人士李成也告訴記者,合肥的明發商業廣場早已交付,是商業+住宅。「商業目前就靠永輝撐著在,其他的小鋪子都是空閒,沒人,買商鋪的人踩坑了。」
但明發集團依舊土儲豐富。
業績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明發集團應佔土地儲備增加5.6%至約2250萬平方米,共計133個項目,其中有30個未來發展項目。
撰文:黃婉銀
編輯:魏文藝 陳夢妤
推 薦 閱 讀
北京另類商改住:高額返租、廠房改住房,18.8萬低價牽出神秘操作鏈
泰禾北京院子:「無證銷售」陰影下的交房僵局
同是一年賣了7000億+,碧恆萬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