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生態保護修復示範強局

2021-01-20 中國綠色時報電子報

管涔林局大梁林海

        馬雨晶 景慎好 白秀英 段新文

        汾河縱貫山西,滋養著三晉大地。

        一路逆流北上,便是汾河源頭管涔山,一處森林和亞高山草甸遍布的林草勝境。這裡就是山西省管涔山國有林管理局的轄區,國有林場改革後,管涔林局被確立為公益一類事業單位,打消了生存的顧慮,一心一意保護生態。

        管涔林局是山西省林業和草原局直屬九大林局之一,1947年建局,地處呂梁山北端,轄區跨涉忻州市寧武、神池、五寨、岢嵐、靜樂、原平6個縣(市),下轄13個國有林場。全局經營總面積145.23萬畝,其中有林地面積72.3萬畝,活立木總蓄積量743.1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49.8%。

        這裡的森林資源得天獨厚,有林地中70%左右是天然林,保存有完好的華北落葉松、雲杉天然次生林,是山西省乃至華北地區森林資源的精華,被譽為「華北落葉松故鄉」「雲杉之家」,是我國暖溫帶殘存的天然次生林分布區中保存最完整的地區之一。這裡是山西省母親河——汾河的發源地,也是恢河、朱家川河、嵐漪河、滹沱河的上遊。

森林康養步道

 A 織就多級管護網

        進入管涔林局轄區,外地的手機就會收到一條簡訊:「嚴厲打擊破壞野生動植物違法犯罪活動,嚴防森林火災。」落款是「管涔山國有林管理局」。

        為守護好這片森林,管涔林局制定了嚴密的管護措施。

        林局實行五級責任清單制,將管護責任逐級分解,落實到林局局長、林場場長、派出所所長、管護站站長和一線管護員頭上,層層籤訂責任書。全局145.2萬畝林地細化為331個管護責任區,設立53個森林管護站。

        在鞦韆溝林場的壩溝灣管護站,42歲的管護員王國梁正在值班。管護站主要負責木材檢查和入山人員、車輛登記。站內有5名管護員,24小時輪流值班,不值班的時候就上山巡查,每人的管護面積在4000畝左右。

        林局對局屬單位的管護措施實行月檢查、季督查、年考核。每月,各林場對管護員轄區進行自查;每季度,林局進行一次重點檢查;每年,林局紀委對林場、管護站、管護員履職情況進行不定期明查暗訪。

        「林局給每位管護員配備了GPS裝備,並設置好巡護路線,對管護員進行實時監控。如果發現管護員巡護不到位,將對其進行處罰,處罰方式與工資掛鈎並按月在全局通報。」管涔林局局長常志勇說。

        除了人防,林局還建立了全方位的技防網絡。管涔林局管轄範圍內村莊散布、山路交錯,林局在重點有林區域設立了11套森林防火遠程視頻監控系統、在重點路段設立了18套視頻監控設施,實現了對重點林區森林火情、重點部位過往車輛的全天候監控。

        林局與縣、場與鄉、站與村還組成了森林防火三級聯防機構。林局與寧武縣政府聯合組建了100人的森林消防專業隊,每年組織森林公安機關開展3-5次專項打擊行動。

        在嚴密的管護網絡保護下,管涔林局已15年未發生森林火災、未發生破壞森林資源重大案件和蔓延性有害生物災害。

華北落葉松

B 開展近自然經營

        在大梁森林撫育樣板基地,一排排30多米高的華北落葉松幹形通直,林下草地鬱鬱蔥蔥。陽光從林間灑下,幾頭小牛在悠然吃草。幾棵樹的樹幹上標著紅圈,「那個就是我們選擇的目標樹,再過一陣,就要對它旁邊的小樹進行撫育。」管涔林局副局長王少淵說。

        在撫育之前,這裡的林子密不透風,遠遠望去黑壓壓一片。

        目前,管涔林局局屬13個林場均設立了撫育樣板區。在中國林科院、山西省林科院、山西省林業調查規劃院專家指導下,樣板區的林分類型各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研究提出了人工單層同齡針葉純林、天然單層針葉混交林、天然復層異齡針葉混交林、天然復層異齡針闊混交林、天然復層異齡闊葉混交林等5種特色撫育經營模式。

        樣板區的森林撫育經驗擴展到全局。近年來,林局踐行多種林分、多種技術、多種模式、多種景觀經營,全面推廣以目標樹為架構的全林分經營新技術,實現了森林撫育經營由生態疏伐、修枝割灌為主向以目標樹為架構的全林分經營的轉變。

        為確保森林撫育質量,林局成立了領導組,建立了《森林撫育作業質量監管制度》。施工期間,先由技術人員按照作業設計標準和要求,作出示範樣地,並對施工人員進行現場培訓,林場分管領導和技術人員現場跟班作業。撫育過程中,進行分區施策,在風景區、幹線公路旁等人流較大區域培育景觀林,在偏遠林區培育大徑材。

        2011-2015年,林局共完成森林撫育25萬畝,森林質量得到明顯提高,水源涵養功能明顯增強。

亞高山草甸

C 實施合作造林

        2012年,管涔林局創新造林綠化機制,以工程項目為載體,林局出種苗、出技術、出隊伍,縣級政府協調落實造林地和配套資金,與周邊各縣政府開展合作造林,當年共完成合作造林5000畝。

        合作造林地大都集中在呂梁山生態脆弱區。林局有多年育苗、造林的成熟經驗。造林用針葉樹種全部使用苗圃地裡長2年、營養缽裡長3年以上的優質容器苗,闊葉樹種選擇2年生以上的優良鄉土樹種苗木,當天起運、當天栽植。他們還推廣徑流集水整地、脫缽覆蓋造林、噴施保水劑等抗旱造林技術,有效提高了造林成活率。

        管涔林區轄區6個縣(市),5個是省級生態畜牧縣,合作造林管護難度大。在新造林地管護上,林局推行抵押承包管護機制。造林前,各林場就近聘用村幹部或敢擔當的能人擔任管護員,籤訂管護合同,明確管護責任,落實抵押資金,嚴格兌現獎懲。管護員的工作一月一檢查、一年一付費,工程區牛羊危害基本絕跡。

        2012-2018年,林局共完成局外合作造林19.4萬畝。

        在神池縣賀職鄉標準化造林示範區,春季剛種下的樟子松已經長出了新芽。這裡是林局與神池縣今年的合作造林基地,由水門林場、陽武河林場和杏嶺子林場共同完成,總面積2.5萬畝。

        2018年,林局轄區已全面滅荒,今後,與周邊縣(市)合作造林的規模繼續擴大。

合作造林

D 修復亞高山草甸

        管涔林局轄區內海拔2787米的最高峰是荷葉坪,周圍有近萬畝的亞高山草甸。

        荷葉坪位於蘆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境內。保護區1980年建立,1997年升格為國家級,行政上隸屬於山西省管涔山國有林管理局,主要保護對象是以世界珍禽褐馬雞為主的野生動物和以雲杉、華北落葉松天然次生林為主的森林植物群落。

        盛夏時節,正是亞高山草甸最富有生機的季節,蒲公英的黃色小花在荷葉坪上蔓延鋪展。遠處的石碑上,「北齊長城遺址」字樣依稀可見。傳說中的楊六郎馬柵也離此不遠。從古至今,這裡都是優質的天然牧場。

        而就在幾年前,這片亞高山草甸卻因過度放牧和雨水侵蝕變得土壤裸露,破敗不堪。2012年,保護區管理局禁止在荷葉坪放牧,並開始對受損的亞高山草甸進項試驗性恢復治理。

        「通過對雨水侵蝕溝墊土,再移植上草甸,兩三年後才有可能恢復。」蘆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宮建軍說。

        荷葉坪有一條兩公裡的木棧道,木棧道的下面就是填上土等待草本恢復的雨水侵蝕溝,修上木棧道是為了防止遊人踩踏,影響植被恢復。

        篳路藍縷。管涔山國有林管理局將不忘初心,認真踐行省林業和草原局提出的「155651」戰略,凝神聚力,把管涔林局打造成生態建設的示範局、資源保護的樣板局、改革創新的先導局。

相關焦點

  • 我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經驗在全國國土空間生態保護...
    我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經驗在全國國土空間生態保護修復培訓會和全省生態修復論壇上作交流發言 信息分類: 文件編號
  • 持續推進長江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
    定規劃 立標準強化生態保護修復剛性約束長江岸線治理保護和管理利用,可以看作是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的縮影。有代表委員調研梳理發現,一江碧水、兩岸青山的長江岸線面臨諸多問題:一些涉河工程加劇局部河岸的衝刷,使岸坡變陡甚至引起崩岸,破壞岸線生態。
  • 「一盤棋」修復 「一體化」治理——重慶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
    地處長江上遊和三峽庫區腹心地帶的重慶,是國家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保護修復工程試點城市。他們把生態修復作為「一盤棋」統籌設計、治理,取得了「山青、水秀、林美、田良、湖淨、草綠」的修復成果。其修復治理類型多、樣本種類全、典型性強的鮮明特點,使得重慶的工作經驗,對於地理、自然條件類似地區開展生態修復工作,有較強示範意義。
  • 自然資源部調研組到北海市開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調研
    12月6日上午,自然資源部生態修復司二級巡視員盧麗華率調研組一行,先後到北海濱海國家溼地公園(馮家江段)生態保護修復工程項目、金海灣紅樹林生態保護項目、銀灘中區岸線綜合整治修復項目現場實地調研。李克純副市長,市自然資源局、住建局、海洋局、溼地公園管理處以及北海市旅遊集團、北排公司等單位主要負責人陪同調研。
  • 靖江踐行長江大保護生態理念打造「十裡岸綠、百裡江景」示範段
    靖江踐行長江大保護生態理念打造「十裡岸綠、百裡江景」示範段 發布日期:2020-05-28 19:46 來源:靖江市政府辦公室 字體:[大 中 小] 靖江市共有52.3公裡長江岸線近年來,靖江市堅持深入貫徹長江「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戰略部署,切實將保護和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堅決打好岸線保護修復攻堅戰,打造「十裡岸綠、百裡江景」的沿江生態保護示範段。一是強化規劃引領。
  • 福建建甌: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修復示範工程_中國經濟網——國家...
    面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關鍵期、窗口期,近年來,福建省建甌市不斷拓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轉化路徑,優化人居環境,以綠色之路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推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閩江流域(建甌段)地處建溪、崇陽溪、松溪『三溪』匯合點,作為閩江上遊區域,河網密布,承擔著重要的水源涵養功能。」
  • 韶關市實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工作紀實
    統籌推進 試點先行  努力將韶關粵北南嶺生態屏障打造成「山青、水秀、林美、田良、湖淨、草碧」的生命共同體,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提供示範是韶關作出的莊嚴承諾。  同時,全市以實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為契機,探索有利於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的體制機制,制定一系列項目實施和推進的有效辦法和管理制度,具體包括《韶關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資金籌集使用管理細則》《韶關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工程項目遴選辦法》《韶關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工程項目專家庫管理辦法》《韶關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工程項目管理辦法》等7項制度
  • 汾河上遊林草生態保護修復工作安排會在山西管涔林局召開
    要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和省委十一屆十次全會精神,全力保障汾河上遊林草生態保護修復十大工程順利實施,紮實推進汾河流域生態治理,把山西人民的母親河建成水利長廊、生態長廊、文旅長廊,涵養和保護好「華北水塔」。
  • 山西:丹河流域(高平段)生態修復與保護:全力打造「看得見山、望得...
    在丹河流域(高平段)生態修復與保護第一階段工程各施工現場,機聲隆隆、熱火朝天、全員奮戰、奮力衝刺,激蕩著高質量轉型發展的主旋律,奔湧著蓬勃發展、疾步向前的幹勁與豪情。當前我市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堅持新發展理念,按照「源頭保護、沿線治汙、兩岸增綠、生態補水、河湖清淤、溼地淨化、中水回用」的總體思路,舉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傾全市之情,加快推進丹河流域(高平段)生態修復,全力打造「古韻長平、活力新城、錦繡高平、康養福地」,全面構建高質量轉型發展新格局。  丹河是我們的母親河,自北向南穿城而過。
  • 幸福汾水漾碧波——山西汾河流域生態保護與修復紀實
    「加快實施汾河百公裡中遊示範區項目建設,創新投融資模式,總結推廣先進經驗,發揮好財政資金的引導和撬動作用,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嚴把工程質量關,加快推進汾河流域生態保護與修復進度,把汾河流域打造成山青、水秀、河暢、岸綠、景怡的綠色生態廊道。」這是10月15日召開的汾河流域生態保護與修復工作推進會發出的號召。
  • 肥城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立足生態保護 推進生態修復
    泰山區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被列入全國第二批試點以來,肥城市作為其間的「主陣地」,率先扛起生態重構大旗,堅持修復治理「一盤棋」 統籌推進,紮實推進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發展,突出生態、社會、經濟三大效益建設,全面鋪開了大汶河支流——康匯河流域採煤塌陷地治理、大汶河支流——康匯河流域礦山生態修復等7個「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
  • 南平推進閩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取得實效
    富金湖畔的改變,源於南平市堅持治水優先,以「水美」點亮「城美」,在全國率先開展「水美城市」建設,升華於以「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為理念的南平市閩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該試點計劃總投資約50億元,其中中央資金8.27億元,省級資金10.29億元,市、縣及其他資金31.45億元。
  • 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
    二、黃河重點生態區(含黃土高原生態屏障)生態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  大力開展水土保持和土地綜合整治、天然林保護、三北等防護林體系建設、草原保護修復、沙化土地治理、河湖與溼地保護修復、礦山生態修復等工程。
  • 著力打造長江上遊綠色生態廊道 貴州省全力推進生態保護與修復
    著力打造長江上遊綠色生態廊道——貴州省全力推進生態保護與修復  山川歷歷,芳草萋萋。  地處西南內陸腹地、長江上遊的黔貴大地用青山和碧水鐫刻了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生動實踐。曾經石漠遍地,如今荒山披綠,百姓開顏。  5年來,貴州牢牢守住「兩個底線」,著眼全局,深謀細處,深入實施大規模國土綠化、溼地與河湖保護修復、水土保持、生物多樣性保護、土地綜合整治等重大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紮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築牢了長江重點生態區安全屏障。
  • 河北:保護和修復張承地區草原生態
    近年來,河北省大力實施草原生態保護和修復,如今的張家口和承德草原生機勃勃,為京津築起堅強的生態屏障。 為實現這一目標,河北省出臺了《關於加強張家口承德地區草原生態建設和保護的決定》《關於加強草原生態保護構築生態安全屏障的意見》《張家口市壩上地區退耕種草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推進張承地區草原保護及修復。
  • 徐州: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
    原標題:開展生態保護修復 建設美麗徐州   ◎徐報融媒記者 甘曉妹   徐州歷史上是一座煤城,長期的煤炭開採和運輸對徐州的生態環境造成了極大的破壞和汙染。近年來,徐州市不斷加大生態修復和環境建設工作力度,實現了從「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的巨大轉變。
  • 持續推進長江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 重慶如何擔起「上遊責任」 體現...
    定規劃 立標準強化生態保護修復剛性約束長江岸線治理保護和管理利用,可以看作是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的縮影。有代表委員調研梳理發現,一江碧水、兩岸青山的長江岸線面臨諸多問題:一些涉河工程加劇局部河岸的衝刷,使岸坡變陡甚至引起崩岸,破壞岸線生態。
  • 泰山區域山水林田湖草芝田河生態保護修復工程進入衝刺階段
    近日,記者在泰安市泰山區域山水林田湖草芝田河生態保護修復工程施工現場看到,該工程部分景觀建設已基本完工,周邊環境明顯改善。該工程尚未完工的標段正加緊施工,為確保如期完成目標任務全力衝刺。作為泰安市泰山區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的重要一環,芝田河河道生態完整性、廊道連續性關係到流域內生態平衡,對我市生態建設具有重要意義。芝田河生態保護修復工程以探索生態前沿、城市前沿和文旅前沿為切入點,努力讓芝田河生境回歸自然。芝田河生態保護修復工程重點打造「印月」「觀林」「秋水」3個節點景觀,其中,「印月」景觀具有承接上遊旅遊和下遊生態的作用。
  • 天津保護海洋生態推進海岸線生態修復 打造親水濱水看水生態環境
    內容提要:今年以來,本市堅持「自然恢復為主,人工修復為輔」的生態修復理念,積極推進天津153公里海岸線生態修復,打造親水、濱水、看水的生態環境,讓人們享受到大海之美。天津北方網訊:昨天是第十二個「世界海洋日」和第十三個「全國海洋宣傳日」,今年活動主題是「保護紅樹林 保護海洋生態」。
  • 永州市零陵錳礦區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工程(2018-2020年)顯成效
    露天採場生態修復前後效果對比。2018年10月23日,經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專家評審,我省湘江流域和洞庭湖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順利入圍全國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湖南省永州市零陵錳礦區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工程」為其中五個子項目之一,中央、省財政共撥付資金55397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