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雨晶 景慎好 白秀英 段新文
汾河縱貫山西,滋養著三晉大地。
一路逆流北上,便是汾河源頭管涔山,一處森林和亞高山草甸遍布的林草勝境。這裡就是山西省管涔山國有林管理局的轄區,國有林場改革後,管涔林局被確立為公益一類事業單位,打消了生存的顧慮,一心一意保護生態。
管涔林局是山西省林業和草原局直屬九大林局之一,1947年建局,地處呂梁山北端,轄區跨涉忻州市寧武、神池、五寨、岢嵐、靜樂、原平6個縣(市),下轄13個國有林場。全局經營總面積145.23萬畝,其中有林地面積72.3萬畝,活立木總蓄積量743.1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49.8%。
這裡的森林資源得天獨厚,有林地中70%左右是天然林,保存有完好的華北落葉松、雲杉天然次生林,是山西省乃至華北地區森林資源的精華,被譽為「華北落葉松故鄉」「雲杉之家」,是我國暖溫帶殘存的天然次生林分布區中保存最完整的地區之一。這裡是山西省母親河——汾河的發源地,也是恢河、朱家川河、嵐漪河、滹沱河的上遊。
森林康養步道A 織就多級管護網
進入管涔林局轄區,外地的手機就會收到一條簡訊:「嚴厲打擊破壞野生動植物違法犯罪活動,嚴防森林火災。」落款是「管涔山國有林管理局」。
為守護好這片森林,管涔林局制定了嚴密的管護措施。
林局實行五級責任清單制,將管護責任逐級分解,落實到林局局長、林場場長、派出所所長、管護站站長和一線管護員頭上,層層籤訂責任書。全局145.2萬畝林地細化為331個管護責任區,設立53個森林管護站。
在鞦韆溝林場的壩溝灣管護站,42歲的管護員王國梁正在值班。管護站主要負責木材檢查和入山人員、車輛登記。站內有5名管護員,24小時輪流值班,不值班的時候就上山巡查,每人的管護面積在4000畝左右。
林局對局屬單位的管護措施實行月檢查、季督查、年考核。每月,各林場對管護員轄區進行自查;每季度,林局進行一次重點檢查;每年,林局紀委對林場、管護站、管護員履職情況進行不定期明查暗訪。
「林局給每位管護員配備了GPS裝備,並設置好巡護路線,對管護員進行實時監控。如果發現管護員巡護不到位,將對其進行處罰,處罰方式與工資掛鈎並按月在全局通報。」管涔林局局長常志勇說。
除了人防,林局還建立了全方位的技防網絡。管涔林局管轄範圍內村莊散布、山路交錯,林局在重點有林區域設立了11套森林防火遠程視頻監控系統、在重點路段設立了18套視頻監控設施,實現了對重點林區森林火情、重點部位過往車輛的全天候監控。
林局與縣、場與鄉、站與村還組成了森林防火三級聯防機構。林局與寧武縣政府聯合組建了100人的森林消防專業隊,每年組織森林公安機關開展3-5次專項打擊行動。
在嚴密的管護網絡保護下,管涔林局已15年未發生森林火災、未發生破壞森林資源重大案件和蔓延性有害生物災害。
華北落葉松B 開展近自然經營
在大梁森林撫育樣板基地,一排排30多米高的華北落葉松幹形通直,林下草地鬱鬱蔥蔥。陽光從林間灑下,幾頭小牛在悠然吃草。幾棵樹的樹幹上標著紅圈,「那個就是我們選擇的目標樹,再過一陣,就要對它旁邊的小樹進行撫育。」管涔林局副局長王少淵說。
在撫育之前,這裡的林子密不透風,遠遠望去黑壓壓一片。
目前,管涔林局局屬13個林場均設立了撫育樣板區。在中國林科院、山西省林科院、山西省林業調查規劃院專家指導下,樣板區的林分類型各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研究提出了人工單層同齡針葉純林、天然單層針葉混交林、天然復層異齡針葉混交林、天然復層異齡針闊混交林、天然復層異齡闊葉混交林等5種特色撫育經營模式。
樣板區的森林撫育經驗擴展到全局。近年來,林局踐行多種林分、多種技術、多種模式、多種景觀經營,全面推廣以目標樹為架構的全林分經營新技術,實現了森林撫育經營由生態疏伐、修枝割灌為主向以目標樹為架構的全林分經營的轉變。
為確保森林撫育質量,林局成立了領導組,建立了《森林撫育作業質量監管制度》。施工期間,先由技術人員按照作業設計標準和要求,作出示範樣地,並對施工人員進行現場培訓,林場分管領導和技術人員現場跟班作業。撫育過程中,進行分區施策,在風景區、幹線公路旁等人流較大區域培育景觀林,在偏遠林區培育大徑材。
2011-2015年,林局共完成森林撫育25萬畝,森林質量得到明顯提高,水源涵養功能明顯增強。
亞高山草甸C 實施合作造林
2012年,管涔林局創新造林綠化機制,以工程項目為載體,林局出種苗、出技術、出隊伍,縣級政府協調落實造林地和配套資金,與周邊各縣政府開展合作造林,當年共完成合作造林5000畝。
合作造林地大都集中在呂梁山生態脆弱區。林局有多年育苗、造林的成熟經驗。造林用針葉樹種全部使用苗圃地裡長2年、營養缽裡長3年以上的優質容器苗,闊葉樹種選擇2年生以上的優良鄉土樹種苗木,當天起運、當天栽植。他們還推廣徑流集水整地、脫缽覆蓋造林、噴施保水劑等抗旱造林技術,有效提高了造林成活率。
管涔林區轄區6個縣(市),5個是省級生態畜牧縣,合作造林管護難度大。在新造林地管護上,林局推行抵押承包管護機制。造林前,各林場就近聘用村幹部或敢擔當的能人擔任管護員,籤訂管護合同,明確管護責任,落實抵押資金,嚴格兌現獎懲。管護員的工作一月一檢查、一年一付費,工程區牛羊危害基本絕跡。
2012-2018年,林局共完成局外合作造林19.4萬畝。
在神池縣賀職鄉標準化造林示範區,春季剛種下的樟子松已經長出了新芽。這裡是林局與神池縣今年的合作造林基地,由水門林場、陽武河林場和杏嶺子林場共同完成,總面積2.5萬畝。
2018年,林局轄區已全面滅荒,今後,與周邊縣(市)合作造林的規模繼續擴大。
合作造林D 修復亞高山草甸
管涔林局轄區內海拔2787米的最高峰是荷葉坪,周圍有近萬畝的亞高山草甸。
荷葉坪位於蘆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境內。保護區1980年建立,1997年升格為國家級,行政上隸屬於山西省管涔山國有林管理局,主要保護對象是以世界珍禽褐馬雞為主的野生動物和以雲杉、華北落葉松天然次生林為主的森林植物群落。
盛夏時節,正是亞高山草甸最富有生機的季節,蒲公英的黃色小花在荷葉坪上蔓延鋪展。遠處的石碑上,「北齊長城遺址」字樣依稀可見。傳說中的楊六郎馬柵也離此不遠。從古至今,這裡都是優質的天然牧場。
而就在幾年前,這片亞高山草甸卻因過度放牧和雨水侵蝕變得土壤裸露,破敗不堪。2012年,保護區管理局禁止在荷葉坪放牧,並開始對受損的亞高山草甸進項試驗性恢復治理。
「通過對雨水侵蝕溝墊土,再移植上草甸,兩三年後才有可能恢復。」蘆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宮建軍說。
荷葉坪有一條兩公裡的木棧道,木棧道的下面就是填上土等待草本恢復的雨水侵蝕溝,修上木棧道是為了防止遊人踩踏,影響植被恢復。
篳路藍縷。管涔山國有林管理局將不忘初心,認真踐行省林業和草原局提出的「155651」戰略,凝神聚力,把管涔林局打造成生態建設的示範局、資源保護的樣板局、改革創新的先導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