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就貨幣政策而言,未來Fed並不存在立刻改變當下超寬鬆貨幣政策...

2020-12-12 市商網

華泰期貨:宏觀與基本面均無進一步消息刺激,銅價維持震蕩格局;
①華泰期貨的分析師在研報中指出,周三美國方面對於新冠疫情的財政刺激政策的出臺似乎又再度碰到阻礙,故此這也對於銅價形成一定抑制,總體而言,當下無論是基本面還是宏觀似乎暫時均無太多新的信息出現,故此銅價格目前也同樣呈現震蕩格局;
②該機構分析認為,中線看,宏觀方面,當下全球範圍內低利率以及超寬鬆的貨幣政策在未來持續的概率依舊較大,而這對於商品而言則是十分有利的因素,此前美元短時內走高,但這更多的是受到歐元區疫情反撲的影響,而就貨幣政策而言,未來Fed並不存在立刻改變當下超寬鬆貨幣政策的條件,故此美元漲勢也未能持久;
③該機構認為,在基本面方面,此前由於3季度內智利等主要生產國受到疫情影響仍然存在較大不確定性,這些都是較為明顯的供應端的幹擾。而在需求端,而作為最重要的需求國家,中國目前對於新冠疫情的控制卻是最為有效的國家。故此預計國內經濟活動持續復甦的概率較大。此外在新能源汽車板塊方面,同樣對於銅價格的需求存在一定的支撐力度。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市商網無關。市商網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且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自行承擔全部風險與責任。

相關焦點

  • ...銅價一同受益;①宏觀方面,當下全球範圍內低利率以及超寬鬆的...
    華泰期貨銅日報20201202:美國財政刺激方案達成希望再度回升,銅價一同受益;①宏觀方面,當下全球範圍內低利率以及超寬鬆的貨幣政策在未來持續的概率依舊較大,而這對於商品而言則是十分有利的因素,此前美元短時內走高,但這更多的是受到歐元區疫情反撲的影響,而就貨幣政策而言,未來Fed並不存在立刻改變當下超寬鬆貨幣政策的條件,故此美元漲勢也未能持久;②在基本面方面,此前由於
  • 美聯儲調整貨幣政策框架 「放水」又有新花樣?
    長期來看,美聯儲對於通脹和就業指標同時「寬鬆」,並將就業改善提到更高優先級,意味著在經濟形勢不發生本質性改變的情況下,低利率貨幣政策環境將長期持續存在。在瑞信董事總經理陶冬看來,美聯儲此舉試圖通過修改規則,儘量拉長超寬鬆貨幣政策長度,以期將美國經濟拉出泥沼。
  • 許小年吳敬璉大戰「寬鬆」風車:2016貨幣政策怎麼走
    年 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  2011年 穩健的貨幣政策  2016年的貨幣政策是穩健還是寬鬆?今年五月,黃益平在《證券日報》撰文表示,當下企業的高槓桿率值得擔憂,要想緩解企業融資矛盾,需要從總量上做文章。短期內如果經濟增長下行變成一個主要的風險,央行就應該放鬆貨幣政策。  來自清華的白重恩在二月接受採訪時,同樣表示貨幣政策還有進一步調整的空間,應增強流動性緩解企業融資難題。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的樊綱也主張退出緊縮政策。
  • 美聯儲貨幣政策框架調整將帶來深遠影響
    雖然近幾年,美聯儲表現出了「川普化」的傾向,但新的目標體系,意味著從制度上給政府干涉央行執行貨幣政策開了口子,而且這對於全球其他國家的央行同樣具有導向作用,在歐元區和日本已經持續進行量化寬鬆的情況下,如果美元得以持續的「放水」,恐怕未來美元的流動性泛濫會進一步加劇全球的貨幣過剩,走向零利率和負利率的金融環境,將對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產生長期的影響。
  • 全球各國央行貨幣政策一覽表
    摘要 如今全球央行齊齊拉開了寬鬆大幕,貨幣戰爭已然打響。 澳洲央行緊隨加拿大央行降息之舉並不意外,但全球寬鬆的政策環境仍令澳元兌美元受挫,同時宣布全球性貨幣戰爭正如火如荼的進行著。  全球各國為了爭奪貿易市場的份額而競爭性地令本國貨幣貶值,以提高出口企業的海外競爭力。如今全球央行齊齊拉開了寬鬆大幕,貨幣戰爭已然打響,各國「央媽」們紛紛放出明顯的信號:不壓低匯率、推高通脹,誓不罷休!!
  • 貨幣政策對明年A股的影響
    這得益於寬鬆貨幣政策帶來流動性充裕。展望2021年,隨著疫苗投入使用有望讓全球抗擊疫情迎來曙光,以及中國經濟率先擺脫疫情陰影,貨幣政策邊際收緊的預期增強。這將給A股帶來怎樣的影響?不少投資者擔心,流動性收斂是2021年主要承壓因素之一。
  • 印度尼西亞:央行維持寬鬆貨幣政策立場
    渣打銀行高級經濟學家Aldian Taloputra指出,印度尼西亞央行(BI)在10月份的會議上降息25個基點,使政策利率降至5.0%,這符合市場共識,但與他們預期的暫停加息不同。印度尼西亞可控的通脹、頗具吸引力的國內利率以及先發制人的支持經濟增長的政策立場,促使印度央行今年第四次降息。BI預計第三季度GDP增長將低於預期的5.1%,這主要是由於全球經濟放緩。然而,在改善投資、結構改革和寬鬆貨幣政策的推動下,印度尼西亞增長仍有望在2020年反彈至目標區間5.1-5.5%的中間位置。
  • 趙建:大危機塑造的經濟學世界與貨幣政策的未來
    西澤研究院長趙建教授發表的演講主題為《金融危機與貨幣政策:思想史、現實困境與未來》。 過去MMT一直在角落裡,但是現在把他當做一個主流的學派來討論,所以說大家都很擔心我們是不是進入一個債務大爆炸時期,未來在哪裡?上午朱民老師的整個演講也是沒給我們提供答案,但是提起了一個非常大的問題。按照我研究的慣例,當我們當下極其迷茫的時候,就有必要回頭去看歷史。
  • 姜超:如何避免被美元收割——貨幣政策獨立、貨幣自由兌換!
    因此,無論是凍結美元資產還是限制美元交易能力,美國金融霸權對我們的威脅是客觀存在的。2.  美元定期收割全世界美國金融霸權的另一面則相對比較隱蔽,美國通過其儲備貨幣的地位,定期放鬆或者收緊貨幣政策,在緩解美國國內經濟和債務壓力的同時,也在收割全世界。
  • 2020年全球央行年會探討貨幣政策框架調整
    到21世紀初,全球許多央行都採用了通脹目標制的貨幣政策框架。儘管具體特徵存在差異,但核心框架都是明確地將通脹目標作為貨幣政策主要目標。通脹目標制還與央行強化溝通和提高透明度聯繫在一起,反映了一種新的認識,即政策只有在清晰地傳遞給公眾時才最有效。
  • 印尼央行行長:印尼央行將維持寬鬆的貨幣政策。
    印尼央行行長:印尼央行將維持寬鬆的貨幣政策。 關閉 印尼央行行長:印尼央行將維持寬鬆的貨幣政策
  • 2020年韓國銀行將繼續維持寬鬆貨幣政策
    韓聯社12月27日報導,韓國銀行27日發布《2020年貨幣信用政策運營方向》稱,將繼續維持寬鬆的貨幣政策基調,把全年消費物價上升率目標值穩定在2.0%水平。韓國銀行稱,韓國經濟增長率低於潛在增長水平,從需求層面看,物價上升壓力在減小。
  • 2021年主要央行將延續超寬鬆政策
    今年以來全球主要央行的貨幣寬鬆規模史無前例。以美聯儲為代表的各大央行年內最後一次議息會議更是透露出主要央行的貨幣政策寬鬆主基調將貫穿明年,並將持續相當一段時間。未來主要央行貨幣政策正常化的來臨尚需時日。
  • 歐央行貨幣政策二十年——兼論當前難以退出的寬鬆
    最初貨幣市場利率位於利率走廊區間中部,隨後由於危機後貨幣政策的大規模寬鬆,流動性持續過剩,貨幣市場利率基本上位於利率走廊下限位置,即存款便利利率在政策利率體系中發揮了更重要作用。當前邊際貸款便利利率(MLFR)為0.25%,存款便利利率(DFR)為-0.40%,利率走廊寬度由最初200bp收窄至65bp。
  • 劉明彥:央行下調再貸款再貼現利率 貨幣政策將保持結構性寬鬆
    這是自2010年12月26日以來首次下調再貼現利率,25個基點的降幅超出市場的預期,如何看待央行的結構性降息,是否意味著貨幣政策進一步寬鬆?央行結構性降息,促進政策的「直達性」此次央行調降的再貸款再貼現利率屬於結構性政策工具範疇,旨在通過降低銀行資金成本推動商業銀行支持實體經濟,並實現金融系統向實體經濟讓利。
  • 2021年第一季度塞席爾仍將保持寬鬆的貨幣政策
    12月22日,塞席爾央行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2021年第一季度塞貨幣政策。央行負責人卡洛琳·阿貝爾宣布,為繼續支持當地經濟恢復發展,考慮到新冠肺炎疫情對國際及國內經濟發展的影響,央行決定於2021年第一季度繼續維持寬鬆的貨幣政策,貨幣政策利率(MPR)仍保持3%。
  • 日央行行長反駁前任白川對貨幣寬鬆政策質疑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歡】據日本共同社11月20日報導,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19日在東京舉行的演講會上就其前任白川方明通過著書等對大規模貨幣寬鬆政策發表批判性見解進行反駁,表示「通過大膽的寬鬆政策,日本經濟得到了復甦」。白川10月出書回顧自己的歷程且論述央行應有狀態,在日本記者俱樂部召開了記者會。
  • 貨幣政策走向、房地產金融政策、人民幣匯率走勢、未來降準...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中國人民銀行新聞發言人、調查統計司司長阮健弘,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中國人民銀行金融市場司司長鄒瀾在會上介紹了2020年金融統計數據有關情況。此外,央行還對近期備受關注的貨幣政策走向、房地產金融政策、人民幣匯率走勢、下一步降準降息空間等熱點問題一一作出回應。
  • 中國貨幣政策重大隱患
    回顧2010年,中國貨幣供應總量才剛與歐元區旗鼓相當;2008年,中國貨幣存量更排不上全球前三,落後日本、美國,可見中國貨幣存量增長之快。  很多經濟學者認為,隨著中國逐步私有化進程及市場經濟深入,越來越多的土地和企業資本化需要大量的貨幣供應,擴大的中美貿易順差也造成對人民幣的需求,如果不採取 擴張性貨幣政策,會導致通縮乃至經濟蕭條。
  • 美聯儲貨幣政策框架轉變的背景及其影響
    確立2%的通脹目標帶有主觀性,美聯儲未來是否會進一步調整該目標,取決於美聯儲貨幣政策新框架能否在控制資產價格的基礎上實現長期的合意通脹目標。當勞動力市場接近甚至超過最大就業水平時,貨幣政策也不會收緊[1]。原框架以失業率與通脹率負相關的菲利普斯曲線為指導,當失業率接近周期低位時,美聯儲因擔心通脹率上行而提前收緊貨幣政策。美聯儲貨幣政策新框架認為,強勁的勞動力市場並不必然引發高通脹,無需對失業率下行做出超前反應,因而控制物價的優先級相對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