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瑰麗酒店鄉味小廚廚師長柴鑫
說到京魯菜餐廳就不得不提北京瑰麗酒店的鄉味小廚。餐廳開業多年,生意火爆,因其優質的出品吸引眾多食客、老饕,也曾獲得「橄欖·中國」京魯菜餐廳大獎,這一切的背後,餐廳廚師長柴鑫功不可沒。
「2013年,北京瑰麗酒店籌建的時候,這裡還只是毛坯,我當時就站在一堆瓦礫上想,這裡要建成什麼樣。2014年10月25日酒店正式開業,我最自豪的一點就是在這一天鄉味小廚餐廳同步開業,而且從開業到現在,餐廳一直是往上走。」坐在鄉味小廚的一角,下午的陽光透過窗稜灑在柴鑫身上,服務員們在一旁安靜有序地做晚上開餐的準備。
北京瑰麗酒店鄉味小廚餐廳環境
當年,柴鑫選擇以廚師作為職業的理由有些特別,「那會就是出於朋友義氣,身邊幾個玩得好的小夥伴都去學了酒店服務,我不太喜歡,但是為了能在一個學校,我就選擇做廚師,」柴鑫笑著回憶說:「當時家裡還有親戚是名廚,經常有機會出國,不過那時沒想到這個行業有多辛苦。」
1997年入行的時候,柴鑫做的是粵菜。2003年初,他去到北京東方君悅大酒店,跟著長安壹號廚師長金強師傅學做北京菜。柴鑫是北京人,做北京菜對他來說更有吸引力。他跟著師傅學,也愛自己琢磨,慢慢對北京菜有了自己的理解。
三鮮白菜爐灶肉
在鄉味小廚有道招牌菜被稱為「失而復得的美味」——爐灶肉。簡單來說,就是放在烤鴨的爐子裡烤的五花肉,肉經過醃製之後再用吊爐果木烤制,獨具風味。在上個世紀50年代的北京,這道菜頗有名氣,後來漸漸消失了。在鄉味小廚開業之前,北京只有天福號有爐灶肉。於是柴鑫探訪老師傅,翻閱資料,重新在鄉味小廚呈現了這道菜,並賦予更多的做法,還原了老北京鍾愛的口味,爐肉也成為了餐廳的招牌菜之一。後來很多廚師和餐廳也開始效仿,甚至有廚師專門來問這道菜的做法。當問到將菜譜分享給他人,是否擔心會被超越時,柴鑫說:「完全不會。別人在學習我的菜譜,說明我做得不錯,而且我也沒停在原地不動,我也在一直學習中。」
柴鑫一有空就喜歡去到各地,發現新食材,了解各地不同的餐飲文化。「其實現在大家都打破了粵菜、川菜等等菜系的概念,人們更多地談論的是中國菜。無論是中餐還是西餐,不同的飲食文化都能帶給我靈感和啟發。我會結合北京菜的基礎,再去進行放大、創新,帶來更多的可能。站在山腳下,你永遠不知道山頂上的風光。每次的創新,都會讓我有一種成就感。」
傳統北京烤鴨
去國外的時候,柴鑫最愛去的地方就是米其林餐廳,品嘗菜品、體驗服務,琢磨流程。在他看來,無論是西餐,還是中餐,都有共通的地方,尤其是在味道的邏輯和菜品的呈現上。柴鑫說:「其實從本質上來說,中餐味道的呈現邏輯與西餐是一樣的,只是現在大家對這些流程漸漸遺忘了。核心的想法還是好吃和舒服,無論冷熱,都應該保持正確的溫度。吃的時候,首先是水果或者涼菜開胃,然後是湯,菜的口味應該是從清淡到重口,食材由精細到尋常。這樣才能讓你充分感知每一道菜品的味道和精髓,每一個食材的用意和味道。」
酸菜魚
柴鑫是一個喜歡琢磨的人,不僅琢磨菜,也琢磨客人。他喜歡與客人交流,他說這受到他師傅的影響。「所謂眾口難調,只有跟客人多交流,你才知道他們喜歡什麼。而且我們這經常會排隊,如果花時間排完隊,然後菜還不對口,他們的心情肯定會受到影響,我所想的就是如何讓客人的心情變得愉悅。」
從鄉味小廚的成功,到廚師的工作,柴鑫總結來說,尊重食材,對客人負責。「精選食材,力求呈現食材最好的味道。有的時候,寧可讓客人多等一會,也不想讓不合格的菜品端上桌。當你多從客人的角度來思考,一切都會水到渠成。」
您想過帶徒弟嗎?
沒有,我覺得大家在一起工作也是一種緣分。我教我的廚師做菜都沒什麼保留,如果他們以後去別的地方工作,當別人稱讚他們的工作,問到跟誰學的時候,就說一句跟柴鑫學的,我就很高興了。
作為廚師,最重要的是什麼?
我師傅金強從一開始就告訴我廚師應該遵循廚德、廚藝、廚技,這也是我堅持的原則。對客人負責任是廚德中最重要的部分;烹飪是一門藝術,需要認真精心對待;做廚師一定要勤奮努力,只有這樣才能成長。這不僅是我的原則,我覺得也適用於所有的廚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