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區發現大型塑料微粒庫 汙染蔓延的深度和廣度遠超預期

2020-12-25 新華網客戶端

  科技日報北京6月9日電 (記者張夢然)據英國自然科研旗下《科學報告》近日公開的一項環境學最新報告,美國科學家團隊在加州蒙特雷灣深海區內,發現可能存在一個大型海洋塑料微粒庫,這可能是現在最大的塑料微粒庫之一,但到目前為止尚未得到充分重視。

  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人類的需求使得塑料產量呈指數級翻倍,時至今日,人類活動與垃圾排放已經讓大量塑料湧入海洋,其中體積大的最終都會分解為微粒。

  此次,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研究團隊利用遠程操作工具和特製的取樣器,收集並檢查了蒙特雷灣深海區的塑料微粒分布情況,結果發現了一個大型塑料微粒庫。他們採集了5米至1000米深的26239升海水,以及遠洋紅蟹和巨型幼形海鞘——這兩種動物直接以和塑料微粒同樣大小的微粒為食。

  研究結果顯示,包含在一次性塑料瓶和包裝中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是此次各種深度的水柱樣本中最常見的塑料,同時也是遠洋紅蟹胃腸道中和幼形海鞘廢棄的黏質網篩內最常見的塑料。幼形綱動物的網篩又被稱為住囊,每次進食後便被廢棄,沉入海底。

  以上發現表明,塑料微粒已經從淺水區運輸到海底,而幼形海鞘的住囊相當於一種載體,可以「負責」將其運輸。在陽光照射區的深海底部,塑料微粒的濃度最高,塑料種類最多。

  研究結果認為,塑料微粒汙染向深海水域、沉積物和動物群落蔓延的深度和廣度超過此前預期。團隊表示,有必要採取大規模的保護和緩解措施,從空間和生態層面評估問題的嚴重性。

  

相關焦點

  • 塑料微粒在蒙特雷灣深海區的分布調查 | 《科學報告》
    Robison, Tyler O. Gagne, Benjamin Erwin, Evan Firl, Rolf U. Halden, J. Andrew Hamilton, Kakani Katija, Susan E. Lisin, Charles Rolsky, Kyle S.
  • 塑料汙染不孔不入!科學家在南極的冰芯中發現了塑料微粒
    如果你有一直關注環境保護的動態,你可能就會了解塑料微粒的汙染有多嚴重,它們幾乎無孔不入,不處不在。塑料微粒,通常指那些直徑小於2nm的塑料顆粒(是頭髮絲的直徑的3萬分之一)。它們實在太小,很多的汙水處理廠根本沒法將它們過濾;它們又實在是太多了,曾有研究稱,一支普通的淨化潔面乳,就含有36萬顆塑料微粒!
  • 馬裡亞納海溝也沒逃過汙染,塑料微粒在大量堆積
    雖然深海中生活的未知生物會讓我們感到可怕,但是那裡卻面臨著更加嚴重的危機,那就是塑料災難。發表在《地球化學展望》快報上的研究稱,即使在海洋最深的馬裡亞納海溝也存在著數量驚人的塑料微粒。
  • 道路交通塑料微粒隨風汙染全球,每年52000噸落入海洋
    據英國《自然·通訊》雜誌14日發布的最新環境報告,歐洲科學家就道路交通產生的塑料微粒汙染,在全世界範圍內的大氣傳播進行了建模研究,發現這些塑料微粒被輸運到了遙遠的區域,包括北極。根據估算,通過空氣輸運而抵達海洋的塑料微粒總量與河流中堆積的總量相當。
  • 科學家發現了一個令人憂慮的事實:海床上鋪滿了塑料微粒
    這項發表在《科學》(Science)雜誌上的研究顯示,海洋底部的塑料微粒汙染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嚴重。大部分的微塑料並不是來自於分解的塑料汽水瓶或購物袋,而是由聚酯等合成材料製成的紡織品和服裝。實際上,所有的微塑料並沒有被均勻地分散。
  • 國際最新研究:道路交通產生塑料微粒汙染可擴散至北極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最新發表一篇環境研究論文稱,道路交通產生的塑料微粒汙染隨風擴散,可被輸運到包括北極在內的遙遠區域。  該項研究就道路交通產生的塑料微粒汙染在全世界範圍內的大氣傳播進行建模,根據估算顯示,通過空氣輸運而抵達海洋的塑料微粒總量與河流中堆積的總量相當。最新研究論文指,伴隨著塑料製品新品的生產速度持續走高,沒有被收集和循環利用的塑料廢品在不斷增多。但是,塑料汙染加劇所帶來的生態和環境影響以及造成影響的機制路徑卻不甚明了。
  • 北極下塑料雪!每升北極浮冰中含有1.2萬個塑料微粒 大氣遭受嚴重汙染
    研究發現,雪在下落時從空氣中捕捉微粒,格陵蘭島和斯瓦爾巴特群島之間的海洋浮冰樣本,平均每升含有1760個微塑料微粒。在歐洲地區甚至發現了更多——平均每升24600個。這項研究表明,風的輸送是全球微塑料汙染的一個關鍵因素。科學家們呼籲研究空氣中微粒塑料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他們指出,此前的一項研究發現,微粒存在於癌變的人類肺組織中。
  • 我們一年會吃下多少塑料?塑料微粒會對人體產生什麼樣的危害?
    當這些含塑料微粒的物體被丟棄並暴露在自然環境中時,會逐漸分解成更小的塑料碎片,隨即進入河流和海洋,被魚類和其他海洋動物吃掉,但是人類作為地球食物鏈最頂端的生物,這些塑料微粒不可避免的一定會隨著食物被人體攝入。
  • 地球最深海溝淪為終極垃圾槽:動物樣本都含塑料微粒
    資料圖海洋中的塑料汙染早已為人所知,如今,英國科學家發現塑料汙染不僅存在於海洋淺表,而且延伸至海洋深處,包括大部分水深在8000米以上的地球最深海溝馬裡亞納海溝。紐卡斯爾大學自然和環境科學學院研究人員從馬裡亞納海溝和另外5個深度超過6000米的海溝捕捉並分析海洋動物樣本,在這6個海溝都發現有片腳類動物攝入塑料微粒,而且越靠近海床覓食,攝入塑料微粒越多。在馬裡亞納海溝提取的所有動物樣本體內都含塑料微粒。片腳類動物外形像蝦,體型微小。
  • 「看不見」的塑料汙染 無處不在的納米塑料汙染正在危害地球環境
    他們當年第一次暗示,塑料汙染並不僅限於散布在海岸線上的塑膠袋、飲料瓶和聚集在臭名昭著的「大太平洋垃圾帶」(Great Pacific Garbage Patch,是一種漩渦狀的洋流,會將垃圾聚集在太平洋)的可見垃圾。這些塑料製品在陽光的照射下變得很脆弱,被風和海浪侵蝕變得粉碎,碎裂成越來越小的碎片,還有從合成纖維中脫落的微小的所謂的微纖維,以及牙膏等產品中的微小粒子,這些碎片被稱為塑料微粒。
  • 美國專家呼籲:深海生物體內發現大量塑料微粒,霍金預言或將成真
    因為科技的發展使我們生活中使用的科技產品的數量不斷增多,而使用它們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消耗能源的過程又會釋放大量的溫室氣體,溫室氣體造就我溫室效應使南北極的冰川融化,釋放出冰川下的甲烷和二氧化碳,然後溫室效應進一步嚴重,這就是科技發展的弊端。
  • 用茶包=喝塑料!最新研究:一個茶包能泡出數百億塑料微粒
    結果顯示, 茶包浸泡後,會出現明顯的開裂和降解。同時,水裡檢測出116億個微塑料和31億個納米塑料顆粒。 也就是說,喝一杯袋泡茶,至少會咽下140億個塑料微粒。 據悉,這個數字創下紀錄,成為「食物中發現塑料微粒最大數」研究。
  • 用茶包=喝塑料?最新研究:一個茶包能泡出上百億塑料微粒
    結果顯示:茶包浸泡後,會出現明顯的開裂和降解。同時,水裡檢測出116億個微塑料和31億個納米塑料顆粒。也就是說,喝一杯袋泡茶,至少會咽下140億個塑料微粒。據悉,這個數字創下紀錄,成為「食物中發現塑料微粒最大數」研究。在研究中,產生塑料微粒最多、釋放最快的茶包類型,屬尼龍材質,手感順滑。且包裝上還寫著「silky(柔滑)」或「silken(絲一般)」字樣。
  • 高山、海底、偏遠海岸布滿可能侵入人體的塑料微粒
    這些微粒通過種種渠道進入環境,隨之擴散到淡水和海洋環境、土壤甚至我們呼吸的空氣中。近日,波特蘭州立大學、奎諾特印第安民族大學和俄勒岡州立大學的研究團隊在奧林匹克海岸的太平洋剃鬚刀蛤蜊中發現了微塑料,這證明,即使窮鄉僻壤、人煙稀少的地區,也無法逃脫塑料汙染。這一發現和早前的一項發現相對應。
  • 科學家在人類體內,發現了塑料微粒,這是大自然對人類的警示
    可能有人覺得塑料汙染只是針對於陸地生態環境,可事實上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塑料垃圾對於海洋的汙染越來越嚴重,太平洋上有一個非常龐大的「大陸」,這個「大陸」其實就是由來自世界各地的塑料垃圾組成,人們也稱之垃圾大陸。
  • 海洋中的塑料微粒可能比我們想像的要多一百萬倍
    科學家們在《湖沼學和海洋學快報》上估計,每立方米塑料微粒的真實數量是830萬個,而不是之前所說的10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的塑料計數方法。它表明,更傳統的方法可能會漏掉一些較小的微塑料,從而低估了塑料汙染世界海洋的程度。 這些傳統的方法包括在水下拖網捕魚。
  • 茶包會釋出微塑料進入人體!人類製造的塑料垃圾,正回到人類體內
    「那些人類製造的塑料垃圾,或許最終都會迎來被我們吃下肚的一天……」「白色汙染」,已經在全世界範圍內蔓延。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看到海龜、海鳥等生靈因為被塑膠袋纏身,或者誤吞塑料而慘亡的新聞。最近,加拿大麥基爾大學的一項研究就發現了一件令人吃驚的事情——研究人員們發現,我們常常用來泡茶的茶包(塑料),被95℃以上的高溫浸泡後,其含有的塑料成分會向杯中釋放出大約上百億顆的塑料微粒,而這些塑料微粒會隨著「熱茶」累積到我們身體裡。
  • 約5.2萬噸小塑料微粒每年隨風落入海洋—新聞—科學網
  • 全球塑料汙染「愈演愈烈」!美國落基山脈開始下著「塑料雨」
    在90%以上的濾光片中發現了彩色顯微鏡下的塑料纖維,最常見的顏色分別是藍色、紅色、銀色、紫色、綠色和黃色。在城市遺址中發現的塑料比孤立的山區要多,但作者指出,塑料問題是「普遍存在的,而不僅僅是一種城市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