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微有些環保意識的人都知道,漂浮在海洋上的塑料垃圾可能是最令人憤怒的。但是,這些塑料垃圾只佔每年進入世界海洋的1000萬噸塑料的1%。剩下的部分最後會進入深海,一項新的研究揭示了它們的聚集地點。
這項發表在《科學》(Science)雜誌上的研究顯示,海洋底部的塑料微粒汙染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嚴重。大部分的微塑料並不是來自於分解的塑料汽水瓶或購物袋,而是由聚酯等合成材料製成的紡織品和服裝。
實際上,所有的微塑料並沒有被均勻地分散。深海洋流就像傳送帶一樣,將微小的塑料顆粒帶過海底 —— 類似于洋流在海洋表面形成的漂浮垃圾帶。研究人員專門從第勒尼安海(Tyrrhenian Sea)採集了樣本,這是位於義大利西海岸外的地中海地區。他們之所以選擇了這個區域,是因為此地流經的洋流以及海底狀況,與大多數的海域相似。
研究人員從海底採集樣本,然後在陸地上進行分析。每個樣本都含有微塑料。從明顯的熱點地區採集的樣本中,每平方米的海底就含有大約190萬個塑料微粒!這是在海底發現的最多的塑料微粒。
他們還進行了數據建模,發現這些運輸塑料微粒的「傳送帶」,也會將海洋中的營養物質運送到相同的熱點地區。這顯示出了一個巨大的問題,超出了他們的研究領域。從本質上講,塑料微粒汙染可能正在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積累,包括了魚類、海綿、海參、珊瑚和其他生物的繁殖區。
關於塑料微粒汙染會如何影響這些生物,科學家們還有很多需要了解的問題,但已經有了一些相關的發現。例如,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接觸塑料微粒會明顯擾亂寄居蟹的認知功能,讓它們更難找到殼來生活。
塑料微粒汙染也會影響整個食物鏈。像被囊動物和浮遊生物這樣的小生物經常會吃掉這些小顆粒,而許多海洋動物,如魚和螃蟹,也會吃掉這些小傢伙。反過來,人類會經常食用魚類和螃蟹,這意味著塑料微粒可以進入我們的身體。有證據表明,食用塑料微粒會使我們暴露在幹擾激素的化學物質中。
對此,海洋科學家們呼籲,這一研究結果突顯了海洋保護政策和法規的必要性,在未來,必須嚴格限制塑料流入自然環境,希望能將對海洋生態系統的影響降至最低。
其實,人類可以做很多事情來遏制這種塑料微粒危機。我們可以設計出釋放更少的微纖維的衣服,如今世界上一半以上的衣服都含有微纖維。我們還可以為處理廢物和水的設施創造更好的過濾系統,在塑料微粒進入我們的水道之前將其捕獲。最重要的是,我們可以在一開始就停止生產那麼多塑料,包括聚酯、丙烯酸和尼龍服裝。除了海洋汙染,塑料是由化石燃料製成的,我們無論如何都應該把它們保存在地下。
如果朋友們喜歡,敬請關注「知新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