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賦》之甘羅:歷史上的甘羅,真的是被秦始皇所殺嗎?

2020-12-18 情懷與歷史

在不少觀眾看來,電視劇《大秦賦》中,秦王嬴政最衝動的行為,或許是他直接殺了出使趙國回來的甘羅。相對於他對嫪毐的一再隱忍,秦王嬴政確實不應該殺掉為秦國立下大功的甘羅。表面上來看,甘羅最起碼幫助秦國索取了5座城池,而且是不費一兵一卒,怎麼看都應該進行封賞,秦王嬴政就算心裡有怨念,也應該用其他方式來解決,而不是這麼明晃晃的,在大殿之上殺了甘羅。

當然,按照《大秦賦》這部古裝歷史劇的說法,甘羅還是太年輕了,他雖然是極力想要把功勞推給呂不韋,但是有些話可是不是那麼說的啊。什麼叫「相邦所想,就是大王所想」,什麼叫「相邦要封我為上卿」,甘羅的表現簡單來說就是一句話,只認相邦,不認秦王。秦王雖未親政,但他是秦王啊,這一點,忘記的人很多。

所以說《大秦賦》中秦王在大殿之上就殺了甘羅,也是在發洩心中的憤恨,那些和甘羅一樣的臣子,秦王是很看不起的,這也凸顯出秦王嬴政和呂不韋之間的矛盾衝突。當然,這畢竟是《大秦賦》這部電視劇中的說法。那麼,問題來了,歷史上的甘羅,真的是被秦始皇所殺嗎?

首先,對於甘羅這位戰國時期的歷史人物,其最終的結局可謂下落不明,也即《史記》、《戰國策》等史料中,都沒有明確給出甘羅結局的記載。當然,這一情況不止出現在甘羅身上,比如《大秦賦》中點明結局的長安君成蟜,實際上最終的結局也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

《史記·卷七十一·樗里子甘茂列傳第十一》:甘羅者,甘茂孫也。茂既死後,甘羅年十二,事秦相文信侯呂不韋。

甘羅生卒年月無考,戰國末期下蔡(今安徽省阜陽市潁上縣甘羅鄉)人。是秦國左丞相甘茂之孫。甘茂去世時,甘羅年僅十二歲,事奉秦國相國、文信侯呂不韋,擔任少庶子之職。對於甘羅的祖父甘茂,是楚國人。在秦國期間,甘茂歷經了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這三位君主,成為秦國歷史上的朝廷重臣。

對於甘羅來說,在呂不韋麾下擔任少庶子這一官職。按照介紹,少庶子,是指戰國時年輕的家臣。在《大秦賦》這部歷史大劇中,鄭貨等人就是呂不韋的家臣,也可以視為呂不韋的心腹。所以,非常明顯的是,在歷史上,甘羅確實和丞相呂不韋存在比較親密的關係。

當時,掌握秦國朝政的呂不韋,想攻打趙國以擴張他在河間的封地,於是派剛成君蔡澤在燕國作大臣。蔡澤經過三年努力,使得燕國國君燕王喜派太子丹到秦國作人質。呂不韋準備派張唐到燕國作相國,以聯合燕國攻打趙國、擴張他在河間的封地。

對此,張唐推辭說:「我曾經替秦昭襄王攻打過趙國,因此趙國怨恨我,曾揚言『誰要逮住張唐,就賞他百裡方圓的土地』。現在前往燕國必定要經過趙國,我不能前往。」呂不韋聽後很不高興,但沒有什麼辦法勉強讓張唐前往。正當呂不韋為此煩惱的時候,甘羅說:「君侯為什麼這般不高興呢?」呂不韋說:「我讓剛成君蔡澤事奉燕國三年,燕太子丹已經來秦國作人質,現在我親自請張唐到燕國為相,他竟推辭不去!」甘羅說:「我有辦法讓他去。」

因為甘羅當時還比較年幼,他的一番話,自然引起了呂不韋的不悅。於是,呂不韋厲聲斥,並對甘羅說:「走開!我親自出馬他尚且無動於衷,你還能有什麼辦法!」甘羅辯解說:「古時項橐七歲就作孔子的老師。如今我已十二歲,君侯為何不讓我去試一試,為何不由分說便呵斥於我呢!」甘羅的一番話,讓呂不韋無話可說,於是呂不韋同意讓甘羅勸說張唐。

獲得呂不韋的同意之後,甘羅又找到了張唐,成功說服他前往相國。在這裡面,甘羅舉了白起這位戰國名將的例子。在《大秦賦》這部古裝電視劇中,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白起沒有出現,這是因為邯鄲之戰時,白起因為違抗秦昭襄王的命令,已經被賜死了。所以,甘羅的意思就是白起違抗命令,都會被賜死,你張唐就更不能推辭了。因此,張唐讓人準備車馬盤纏,擇日啟程。

張唐的行期確定下來後,甘羅便對呂不韋說:「請君侯替我準備五輛馬車,讓我先去趙國替張唐打通關節。」從秦國到燕國,趙國的疆域,無疑是必經之路。甘羅來到趙國後,趙國當時在位的君主——趙悼襄王到郊外迎接甘羅。面對趙悼襄王這位君主,甘羅表示秦國和燕國正準備結盟,以此共同對付趙國。在趙悼襄王為此害怕的背景下,甘羅趁勢表示,只要趙國可以主動獻出城池,秦國可以不幫助燕國,這樣趙國就可以攻打燕國了。

在甘羅的勸說下,趙悼襄王立即親自劃出五座城邑來擴大秦國在河間一帶的領地。秦國送回燕太子丹,趙國有恃無恐地進攻燕國,奪得上谷三十座城邑(一作三十六座城邑),讓秦國得到其中的十一座城邑。因此,通過甘羅的一番謀劃,秦國幾乎不費一兵一卒,就奪得了十多座城池,並且,趙國和燕國之間交戰,還會加深兩國之間的仇怨,從而有助於秦國日後各個擊破。而這,自然是甘羅被後人稱之為神童的重要原因,也即其智謀之深邃,完全可以媲美呂不韋、李斯等大臣。

最後,司馬遷在《史記·卷七十一·樗里子甘茂列傳第十一》中記載:甘羅還報秦,乃封甘羅以為上卿,復以始甘茂田宅賜之。

甘羅回到秦國後,秦始皇封賞甘羅擔任上卿(接近丞相)之職,並將甘茂原來的田地、房宅賜給甘羅。但是,從此之後,相關史料中就沒有甘羅的記載了。在此基礎上,即便有甘羅結局的說法,往往也不是出自《史記》等正史,所以沒有較高的可信度。

《大秦賦》中,秦王嬴政殺了甘羅之後,那麼安靜地坐在那裡,雖沒說什麼話,語氣也不鋒利,但是呂不韋亦是膽戰心驚,因為呂不韋知道,甘羅其實是替自己死的,如果秦王可以選擇的話,那麼死在劍下的就應該是他了。

對此,在筆者看來,考慮到歷史上,秦始皇為了奪回大權,確實和呂不韋之間爆發了激烈的衝突,甚至呂不韋最終也自殺了。那麼,作為呂不韋曾經的家臣,甘羅最終的結局,或許也和呂不韋一樣,遭到了秦國的棄用,從而最終銷聲匿跡了。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留下你的觀點,讓我們一起討論。

相關焦點

  • 大秦賦:呂不韋專攬朝政,秦始皇怒殺甘羅,從中我看到了「考點」
    我點開《大秦賦》,這歷史年代久遠,七國大王,三位太后、呂不韋、嬴政、蒙毅、不世出的名將們齊聚一堂。這劇應該很好看,但歪歪斜斜的每一集都寫著「歷史正劇」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幀縫裡看出字來,滿集都寫著兩個字是「考點」!大家好,我是小林伊,今天來講講《大秦賦》中出現的考點。
  • 甘羅死得太突然?《大秦賦》的這個腦洞,我看到了歷史的真相
    熱播劇《大秦賦》,再一次點燃了國人對歷史的熱愛,尤其是戰國時代,是中國歷史上國家最多,戰亂最嚴重,思想碰撞最嚴重的時代。這樣一個跟現代社會完全不一樣的社會,當他再一次被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時候,人們被激起的那種驚嘆與錯愕,好奇與榮耀,都硬生生投射在對劇情的評點和解讀上面。
  • 大秦賦的權力鬥爭:嬴政拔劍殺甘羅,但殺嫪毐為什麼那麼困難?
    既然討論大秦賦,我們就不要討論正史。正史的記載,都是很簡略的,而且通常沒有上下文,甘羅是怎麼死的,不知道。在歷史上只記載甘羅被拜為上卿,並且出使外國之後就沒有結果了,在電視劇當中,嬴政殺甘羅確實十分輕鬆,拔劍就殺,想殺就殺,但是殺嫪毐很困難。
  • 嬴政13歲登基,甘羅12歲為相,《大秦賦》為何把兩個少年演成仇敵
    《大秦賦》中有一個聰慧的少年名叫甘羅。 甘羅年少輕狂,為了成名他攪亂了嬴政聯燕攻趙的計劃,讓嬴政背負了背信棄義的罵名。盛怒之下,嬴政斬殺了甘羅。
  • 遊說趙國全程陪跑,甘羅立功反被誅?《大秦賦》為何如此改編
    《大秦賦》算得上今年為數不多的佳作,無論是整體場面帶來的震撼效果,還是細微之處,都讓不少網友稱讚。演員陣容堪稱神仙打架。由於《大秦賦》是一部歷史劇,劇中人物的經歷早已為很多觀眾熟知,而沒有寫入史冊的部分,則給編劇留下了一定的創作空間。
  • 十二歲為大秦丞相的甘羅最後結局如何?
    說起中國古代的小神童,甘羅絕對是能夠入選的一個。在2002年的時候,曾有部非常火的電視劇,叫做《宰相小甘羅》,講的就是小神童甘羅與秦始皇嬴政的故事。並且,在民間流傳的《勸世文》中也曾提到:「甘羅十二為宰相」。 從這層意義上說,甘羅完全可以稱得上是個少年得志的小神童。
  • 嬴政殺甘羅除了燕太子丹的原因,最主要還是因為這個原因!
    最近熱播的《大秦賦》第22集中,秦王嬴政把出使趙國得了五座城池的甘羅拔劍給殺了。其實於秦國甘羅是有功的,很多人認為嬴政殺甘羅是為燕太子丹的原因洩私憤,其實你仔細分析一下,會發現並不只是那麼簡單。所以並不是甘羅縱橫之術如何了得,而是你換任何一個人去,都可以達到這個效果。甘羅只是去白撿個功勞渡層金。同時甘羅這個功勞可是讓嬴政在太子丹這個最好的朋友面前背了個背信棄義的鍋。很多人認為就是因為這個,嬴政會才對甘羅痛下殺手。嬴政在遇到太子丹就說過,自己要一統天下。
  • 甘羅12歲就當了宰相,他最後的結局是什麼?
    神童,又稱聖童、奇童、天童、或資優兒童,是對才賦優異的兒童的一種稱呼,在漢朝開始已有對神童的選拔制度,漢朝的選舉法中規定:「孝廉試經者拜為郎,年幼才俊者拜童子郎、在中國歷史上出現過不少神童,比如戰國時期秦國甘羅,十二歲官拜秦國上卿(相當於丞相)、三國時期曹操的兒子曹衝、唐朝的楊炯、王勃等等。
  • 【名人百科】十二歲官封秦國上卿的神童——甘羅
    【歷史功過】在戰國這個時代的大舞臺上,各種各樣的人才層出不窮,甘羅年方12,就已經憑自己的智慧周旋於王侯之間,並且不費一兵一卒使秦國得到16座城池,官封上卿,這在中國歷史上可以說是絕無僅有的,確實是一個才能出眾的小神童啊!可惜,他有才有識,壽命卻不長。受封之後不久就去世了。
  • 大秦賦:甘羅成功出使,意外成就李斯,但冬兒才是大贏家
    不動一兵一卒 ,就拿下了五座城池,到底是秦國的甘羅口才了得,堪比蘇秦張儀。還是趙國的這個郭開和新王實在是愚蠢了,然而從事實角度分析,趙國做了最明智的決定,因為假設秦聯合燕國同時伐趙,那麼背腹受敵的趙肯定是支撐不了多久,再加上上將軍廉頗都走了,堪大用的將軍幾乎沒有。
  • 名不符實《大秦帝國之天下》,名副其實《大秦賦》
    網視導讀:《大秦帝國》系列,從2009年《大秦帝國之裂變》播出起,現已走過了11年的歲月。從提出東出,變法為東出努力,到最終東出成功,這個故事從大秦公元前三百六十二年開始,現在即將講到公元前二百二十一年秦始皇一統天下。
  • 書到用時方恨少、若人生無悔當學甘羅,十二歲便拜相令人感觸頗深
    讓秦國有了足夠的實力,如同殺向對手一個回馬槍,儘管實力懸殊,可秦王虎狼般的雄心誰可阻擋?詩仙李白留下一首「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飛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每一個諸侯國都培養著自己的勢力,他們又何嘗不想問鼎中原?就像是現在一直被人們所提倡的——教育事業要從娃娃抓起。因為新生命、新青年被時代賦予一種使命,未來是屬於他們的。
  • 《大秦賦》口碑高開低走,當然不止是40歲張魯一一個人的鍋
    主創當然還是想要拍正劇,不但要拍,還要拍出七國爭鬥爾虞我詐,大秦東出到奪取天下的脈絡,秦始皇的個人成長,時局之下那些歷史風流人物的出場與收場……但拍出來的效果又讓人想要拍拍腦袋問自己:這是正劇的拍法嗎?
  • 大秦賦之,呂不韋與李斯到底哪個更有才
    斯之才不如不韋遠矣李斯能看三十年,不韋,能看到一百年後大秦賦中有一段,不韋和趙姬的對話不韋「」太后我為政兒找到一個大才趙姬「」什麼大才,能有你有才,誰還不知道你的才能啊,太后噗嗤一笑,此笑意之深遠不韋為大秦,為政兒那可是甘願捨棄此身的不韋不愧為謀局高手,謀得讓政兒幹掉仲父,才能成為真正的王,王者,孤家寡人也
  • 《大秦賦》口碑為啥會斷崖式下滑?劇情拖拉,觀眾越看越難受
    隨著《大秦賦》的正式開播,觀眾從一開始的滿懷期待到如今槽點滿滿,評分從開播8.9分到如今7.1分,可謂是斷崖式下降,作為《大秦帝國》系列的收官之作,不免有些尷尬。小編因為之前看過《大秦帝國》系列的前幾部,在看《大秦賦》前幾集的時候內心是很忐忑地,當看到服飾、戰爭場景很是精良的時候,心中不安是稍弱了幾分,特別是看到辛柏青老師扮演的嬴異人出色的演技時候,感覺這劇穩了,沒想到後面的劇情是毫不猶豫地給了我幾巴掌。
  • 《大秦賦》羋華是秦始皇的什麼人?在歷史上真的存在嗎?
    電視劇《大秦賦》中出現了一個名叫羋華的角色,很多觀眾都是第一次聽到這個名字,那麼羋華這個人物到底是誰,在歷史上真的存在嗎?羋姓是春秋戰國時期楚國國君貴族的姓氏,比如宣太后羋八子(羋月)就是羋姓,歷史上沒有任何關於秦始皇后宮妃嬪的記載,就連其長子扶蘇的生母是誰都不知道,所以說嬴政就算真的娶了一個楚國的公主為妃,後世的人也沒法說什麼不是。
  • 大秦賦電視劇嬴政什麼時候登基 嬴政第幾集開始親政
    《大秦賦》是由延藝、顧其銘、強龍、劉永濤執導,李夢、張健編劇,張魯一、段奕宏、李乃文、朱珠、辛柏青、鄔君梅等人領銜主演的古裝歷史劇。那麼,大秦賦嬴政什麼時候登基?嬴政第幾集開始親政?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甘羅12歲拜上卿,空手為秦國套回十六座城池,這個神童到底何來頭
    中華歷史五千年,風流人物數不勝數,而這次介紹的這個風流人物—秦國上卿甘羅,可不簡單吶!我們如今十二歲還在上初中,而人家十二歲卻被拜為上卿。而上卿就是丞相之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那我們就來說說他的故事。
  • 《大秦賦》24集結尾,嬴政說他已經是男人了,冬兒哭個啥
    殺甘羅,是嬴政對呂不韋的第一次公開的反抗,也是對趙姬的不滿。因為嬴政想提拔李斯做御史,呂不韋想提拔的卻是王綰,最終王綰當上了御史大夫。王綰從嬴政繼位,就陪伴著他,一直忠心耿耿,按理說他當上御使大夫,嬴政是應該同意的。
  • 大秦賦評分從8.9暴跌至6.5,被嘲不如看甄嬛傳,究竟是誰的鍋?
    第一部9.1分第二部8.9分第三部8.5分……大秦帝國系列電視劇跨越11年,在今年末迎來系列收官之作《大秦賦》,開局8.9分超高評價,結果口碑高開低走,豆瓣分數一路翻車,截止目前已經跌到6.5分。好不容易保持了三季的超高水準,打破續集必爛片的魔咒,沒想到在收官之作遭遇了滑鐵盧。6.5分的《大秦賦》真的爛嗎?其實不盡然。《大秦賦》的演員陣容,絕對屬於頂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