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文化基因,再興越地講學之風——平陽書院揭牌暨首期無塵講壇活動側記
安持青簡、漫讀雲溪;焚香藍雪、靜心無塵。10月25日上午,平陽書院揭牌儀式暨首期「無塵講壇」活動在平水鎮平陽寺舉行,來自社會各界的專家學者相聚平水,聽天籟之音、品文化經典。
平水鎮是古越文化的重要發祥地,底蘊豐厚,文化璀璨。據紹興文理學院文化傳播研究所所長、人文學院教授周一農介紹,歷史上,與平水相關的詩詞作品近1600首,《唐詩三百首》作者半數以上都在平水留下詩作,是展示越地文化的一張「文化金名片」,更是「浙東唐詩之路」上的一座文化富礦。而平陽,則是會稽山麓、耶溪詩路、越國故都、越中佛國的精華之地,是「浙東唐詩之路」的關鍵節點之一。
平陽寺地處若耶溪源頭化鹿山下,因其在會稽之南,地勢平坦開闊且群山環抱,可攻可守,春秋時越國始祖允常便在此立都城,系江南一大名剎。平陽寺最大特色就是無塵,亦稱「無塵寺」。寺中藏經樓數百年來一塵不染,素有奇景之譽。
論壇上,有專家指出,「無塵」代表了一種文化,一種境界,更是當代人的精神追求。
「書卷乃養心第一妙物」。在首期無塵講壇上,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著名文化學者魏道儒教授作題為《新時代之傳統國學文化》的主題講授。「國學關注人的心性,對滋養心田、陶冶情感,大有益處。」魏道儒以堅定文化自信為引言,從以人為本的意義、道德底線的價值、理想品質的境界以及自度度他的精神等四個方面為核心旁徵博引,闡述了國學文化在新時代所具有的意義、價值、境界和精神,深入淺出地講授了博大精深的國學文化,贏得陣陣掌聲。
「通過解碼文化基因,再興越地講學之風、傳承稽山文脈、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讓浙東唐詩之路在新時期煥發新的生命力。」平水鎮相關負責人表示,他們將依託平陽書院,精心做好挖掘、弘揚、傳承的文章,積極打造成為「浙東唐詩之路」的重要驛站,展示越地文化的「重要窗口」,讓受眾在平陽書院「看山水雲霞、聽天籟清音、品文化經典、享詩意生活」。
柯小微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