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位日軍暴行見證者離世:他曾躲過巴丹死亡行軍

2020-12-13 燎原視角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美國《海軍時報》12月27日報導,親身經歷1942年巴丹死亡行軍的拉蒙.雷加拉多(Ramon Regalado)已於16日在加州的艾爾賽裡託逝世,享年100歲。又一位日軍暴行見證者辭世!巴丹死亡行軍與南京大屠殺、新加坡大屠殺並稱日軍二戰期間犯下的遠東三大暴行。

  雷加拉多1917年生於菲律賓,原為美國陸軍菲律賓偵察軍機槍手。菲律賓偵察軍為美國陸軍1901年成立的軍事組織,於菲律賓獨立兩年後的1948年解散。這支部隊是首批參加二戰的美國軍隊,戰爭期間大量菲律賓人與美軍並肩作戰並獻出了生命。

  日軍1941年偷襲了珍珠港,緊接著進犯菲律賓。雷加拉多和他的戰友們苦戰3個月後,因缺乏支援被迫投降。總計6到8萬名美菲戰俘先遭到日軍洗劫財物,之後在缺少糧食和水的情況下徒步行軍至120公裡外的戰俘營。

  行軍過程中,經常有找尋飲水與食物的戰俘被日軍以刺刀殺死或開槍處決,日軍同時驅趕與阻止當地的菲律賓人給予戰俘食物與水。如此經過不吃不喝的強行軍後,雖然抵達目的地,死於饑渴及遭日軍刺死、槍殺者多達15000名。到了戰俘營後,更有2500人在日軍的拷打折磨下喪生。

  儘管染上瘧疾,雷加拉多還是和兩名戰友在行軍過程中逃走。然而,最終卻只有他一人活了下來。隨後,雷加拉多加入遊擊隊伍。之後,他搬到舊金山灣區,成為一名為美軍工作的普通百姓。

  他晚年多次在受訪中,頌揚戰時菲律賓人的英勇,美國政府曾承諾要給予他們公民身份,但這些承諾卻隨著戰爭結束而消逝。2017年10月,二戰殘存的菲律賓老兵榮獲平民最高的榮譽——國會金質獎章,雷加拉多雖因身體不適未能到場,但仍於12月拿到這一殊榮。這位老兵在獲得這一榮譽的不久後就告別了人世......

相關焦點

  • 巴丹死亡行軍:日軍以砍殺俘虜為樂
    巴丹死亡行軍是美國在東京審判中最重視的戰爭暴行,最終製造巴丹死亡行軍的山下奉文和本間雅晴被判處死刑。  《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判決書》對巴丹死亡行軍的描述(節選)  一九四二年四月九日,當金(King)少將在巴丹率部投降時,曾由本間(雅晴)中將的參謀長保證:他的部下將獲得人道的待遇。金少將準備下了足夠將他的部下從巴丹運往俘虜營的卡車,未加破壞。
  • 日軍有多殘忍?巴丹死亡行軍倖存者講述可怕經歷
    《亞太戰爭審判》是全球首部全景式聚焦二戰後各同盟國對日本BC(乙丙)級戰犯審判的大型紀錄片,展現了日軍在太平洋戰場犯下的暴行以及戰後國際社會以法理精神懲治戰爭罪行的歷史,填補了該領域內的影視空白。在日本偷襲珍珠港後,日本陸軍開始侵略菲律賓,並與美國及菲律賓的聯合守軍交戰。
  • 二戰老照片 殘酷的巴丹行軍 日軍製造的一大血案
    誰也沒想到,投降後的美軍迎接他們的將會是苦難的巴丹行軍。日本士兵押解著大批著戰俘,投降的美菲聯軍人數約有78000人 這些戰俘是在1942年4月的巴丹死亡行軍中拍攝的
  • 二戰「巴丹死亡行軍」的噩夢
    答案是沒有,不僅沒有,而且還對美軍俘虜進行了殘酷的虐待,比如著名的「巴丹死亡行軍」。偷襲珍珠港之後,日本隨即發動對美國控制下的菲律賓的戰役,在菲律賓巴丹半島上的美菲守軍與日軍激戰達4個月,最後因缺乏支援與接濟,於1942年4月9日向日軍投降,投降人數約有78,000人,這近8萬人被強行押解到120公裡外戰俘營,一路無食無水,沿路又遭日寇刺死、槍殺,在這場暴行中約15000人喪命。
  • 巴丹死亡行軍——日軍押送戰俘到達目的地時,足足少了數萬人!
    題目所提到的史實發生於二戰期間的太平洋戰場上,1942年4月9日,日軍攻克菲律賓巴丹半島,共俘虜美軍、菲侓賓守軍78000人左右。總共約八萬名的俘虜在120公裡的路上卻死亡了15000人左右。歷史上也把這趟行程稱呼為「巴丹死亡行軍」,它與「南京大屠殺」「新加坡大屠殺」並稱為日軍「日軍遠東三大暴行」。
  • 揭秘巴丹死亡行軍:一萬五千人死在路上
    核心提示:巴丹死亡行軍是日本在亞洲犯下的三大暴行之一,七萬多投降的美菲士兵在烈日下行進,日軍不提供任何糧食和飲水,遇到戰俘掉隊或者偷偷喝水,日軍直接用刺刀步槍就地殺死,儘管如此,許多人還是冒著被處決的危險尋找誰和,路邊的河裡飄浮著屍體,水面上泛著綠色的泡沫,成群的蒼蠅在水面上飛舞
  • 120公裡死亡15000人!巴丹死亡行軍到底有多慘絕人寰?
    巴丹死亡行軍到底有多慘絕人寰?答:在慘烈的二戰歷史上,「巴丹死亡行軍」事件,是兇殘日軍犯下的又一樁滅絕人性的罪惡。甚至以血腥程度來說,所謂「120公裡死亡15000人」的常規說法,遠遠不能形容此事件的殘酷。
  • 巴丹死亡行軍投降日軍!結果慘目忍睹!!
    今兒咱就聊聊至今還被美國的二戰史研討專家們念念不忘的巴丹死亡行軍。1941年12月7日,死催的日本完全不曉得本人幾斤幾兩,間接把美國的珍珠港炸了,打殘了美國的太平洋艦隊,這是太平洋和平迸發的標誌,至此二戰也到達了最大規模。一切的次要大國都參戰了,當然了,估量事先德國人是罵著娘的,日本這個豬隊友為什麼要招惹美國?
  • 巴丹死亡行軍,日軍殘害美國數萬人,美國為何連道歉都隻字不提
    菲律賓巴丹死亡行軍就是二戰時期,日本在遠東製造的三大暴行之一。因為巴丹半島戰役失敗,近8萬美菲聯軍被日本俘獲,在前往120公裡外的日軍戰俘營的途中,因饑渴、日軍槍殺、刺殺而死者高達1.5萬人。抵達戰俘營後因日軍的折磨又有2.6萬人去世。日本的戰爭罪行讓整個世界為之震驚。日本投降後,巴丹事件倖存者得以有機會,要求日本道歉。但是美方對此態度卻十分消極,這是為什麼呢?
  • 巴丹死亡行軍老照片:對美軍戰俘來說,這是一條通往地獄的路!
    巴丹死亡行軍老照片:對美軍戰俘來說,這是一條通往地獄的路!1942年5月6日,克雷吉多島也被日軍攻陷,圖為美菲聯軍官兵走出馬裡塔隧道向日軍投降!巴丹死亡行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製造的震驚世界的戰爭罪行與虐待俘虜事件,日本偷襲珍珠港後,在菲律賓巴丹半島上的美菲守軍與日軍激戰達4個月,最後因缺乏支援與接濟,於1942年4月9日向日軍投降。投降人數約有78,000人,這近8萬人被強行押解到120公裡外戰俘營,一路無食無水,沿路又遭日寇刺死、槍殺,在這場暴行中約15000人喪命。
  • 巴丹死亡行軍幫兇,間接害死1.5萬盟軍?美國人:溫萊特是英雄
    日軍把溫萊特在內的高級軍官,送到了中國臺灣戰俘營,普通士兵則被趕上了「巴丹死亡行軍」之路。溫萊特被日軍押到街頭遊街示眾,他們就是想讓所有人都看看,曾經風光無限的美菲聯軍總司令,是如何淪為階下囚,任人凌辱。溫萊特的精神受到了極大的摧殘,他已經年近六十,卻還要這樣被侮辱,溫萊特心裡的痛苦,自然是可想而知。
  • 《活著回家:巴丹死亡行軍親歷記》:戰爭遭遇人性
    它展現的是美軍在菲律賓的巴丹戰場,儘管充滿了死亡血腥和仇恨,但作者的文字又超越了戰爭——在入木三分刻畫日軍暴行的同時,側重戰爭境遇中的人性支撐和內心感受——他講述了戰俘們那一個個樂觀互助、笑對死亡的故事。令人感喟的是,作者在時刻面臨絕境之時,仍展現著堅韌和樂觀——活著回家,不惜一切代價回家見心愛的妻子!在血和淚的交織中,它帶給人強烈無比的心靈震撼。
  • 二戰期間120公裡的「巴丹死亡行軍」,日軍到底有多殘忍?
    麥克阿瑟將軍放棄菲律賓的同時,也拋棄了7.8萬名在菲律賓巴丹半島和哥黎希律島與日軍苦戰的美菲聯軍。1942年4月9日,這7.8萬名堅守在巴丹半島的美菲聯軍遭到日軍第4師第65旅主力部隊圍攻了6天,在既無援軍有無補給的情況下,美菲聯軍獨木難支,最終在4月9日被迫向日軍投降,但等待他們的將是一場「大屠殺」!
  • 喋血東南亞巴丹死亡行軍,美軍徒步行走百裡,日軍殘害美國數萬人
    所謂的「巴丹死亡行軍」也是出現於此。在日軍佔領菲律賓的巴丹半島後,本間雅晴便下令把巴丹半島上的戰俘全部轉移至110千米外的奧德內爾集中營,並且還下了死命令:不能堅持走完的戰俘一律處決。雖說路不長,但是此次行軍途中所發生的事件,卻真的稱得上慘絕人寰。到底有多慘?我簡單列舉幾個事件:1.負責押送的日軍軍官特別喜歡搞酷刑,只要俘虜一旦掉隊、跌倒或拒絕回應問話,一律折磨至死。
  • 看看巴丹行軍時日軍的做法就知道了
    但是說到日本人有沒有吃過人,答案是不確定的,但是筆者認為,以日本人的德性,肯定是吃過人的,而在太平洋戰爭時期,日本人是否吃過美國俘虜,筆者並不能確定,畢竟沒有真憑實據,但是日軍的暴虐是毋庸置疑的,與吃人無異。接下來,小史官就給大家說說日軍對待美軍俘虜的手段。別的不說,我們說說典型的巴丹死亡行軍,熟悉二戰的朋友應該都有所耳聞。
  • 二戰經典探索: 巴丹死亡大行軍!
    有戰鬥就有死亡、有戰鬥就有勝敗、有戰鬥就有苦難!歷次戰爭給人民所帶來的傷害是無法估量的,戰爭之後的苦難也是大多由眾多的老百姓承擔!而對於戰敗方的士兵,戰勝方也有各種五花八門的處理方式!
  • 巴丹死亡行軍中,日軍有多殘暴?8萬美菲戰俘被殺害4萬
    日本偷襲珍珠港後,開始入侵菲律賓。美國派兵增援,與菲律賓的士兵一起作戰。兩軍在巴丹半島上激戰了四個月,美菲聯軍因缺乏支援和接濟,被迫向日軍投降。當時,美菲聯軍投降的人數為7.8萬人。讓這些士兵沒想到的是,惡夢才剛剛開始。 日軍將戰俘身上的財物搶劫一空,然後把他們押往120公裡外的戰俘營。途中,日軍不給戰俘們吃得,甚至連水都不讓喝。有些人實在受不了了,企圖尋找水源和食物被日軍發現後,日軍就拿刺刀殺死他們,或者是槍殺他們。
  • 日本二戰中還有一暴行,殘忍手段堪比南京大屠殺,不是發生在中國
    殊不知,二戰期間日軍在遠東地區還製造了一起戰爭暴行,其殘忍手段堪比南京大屠殺,史學家稱為「巴丹死亡行軍」,它與南京大屠殺、緬泰死亡鐵路一起被西方歷史學界稱為遠東三大戰爭暴行。日本偷襲珍珠港後,又開始侵略菲律賓和美國遠東空軍基地。1942年1月,馬尼拉失守,日軍開始進攻菲律賓巴丹半島。
  • 死亡行軍:形容枯槁、衣衫襤褸,我們半死不活地走著
    本文摘自列斯特•坦尼:《活著回家:巴丹死亡行軍親歷記》,重慶出版社,2016年10月「巴丹死亡行軍」期間,負傷的美軍戰俘被迫參與行軍,攝於1942年4月我們精疲力竭,站立不穩,被強迫以兩倍步速行軍,直到我們進入了2英裡外的聖費爾南多城。接下來,去哪裡?
  • 這是一場死亡行軍,也是一場通往「地獄」的行軍,無數人倒在路上
    今天我們要講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一段行軍經歷,這段行軍充滿了日軍的暴行,這次行軍就是「巴丹死亡行軍」。因為在當時受軍國主義深刻的影響的日軍來看,投降的軍隊是缺少勇氣的,是懦夫的行為,這群投降的戰俘並不應該得到他們的所謂尊重,軍人就應該誓死效忠,戰死在沙場上。當聯軍的財富被日軍掠奪一空之後,一場在二次大戰中最為臭名昭著的虐俘行為發生了,一場通往地獄的行軍,一場白骨累累的行軍開始了,這場行軍就是「巴丹死亡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