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戰」勝利後,曹操最大的困難是什麼?是怎麼解決的?

2020-12-19 歷史需要細看

官渡之戰,曹操以少勝多,戰勝了袁紹,成為了中原地區的老大。在這次戰役最艱苦的時候,曹操軍中有不少人腳踏兩隻船,一部分官兵給袁紹寫了投降信。戰爭結束後,袁紹匆匆撤退,很多文件來不及收拾,曹操從袁紹軍營裡繳獲了這些降表。

為此,給袁紹寫過頭像信眾將士忐忑不安,唯恐殺頭之禍。這件事情要怪只能怪那些「騎牆派」,但是對於曹操來講,處理好這件事情,是一個天大的問題,如果處理不好,很可能造成內部分裂、叛變等嚴重事件。所以,曹操在官渡之戰勝利之後,最重要的問題是解決好這些「騎牆派」的問題。

那麼,曹操是怎麼辦的呢?

曹操的辦法簡單卻很有效,他當眾將投降信燒毀,並說,在最艱苦的時候,連我的信心都發生了動搖,何況眾將乎?

於是,大家心悅誠服,那些曾經要投降的人感激涕零,死心塌地地為曹操賣命,那些沒投降的人,也認為曹操寬宏大量,而曹操也吸引招納了更多的良將賢才。

曹操的這個做法是很成功的,對於他穩定內部,甚至以後成就大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首先,曹操所率領的是一個龐大的集團,誰能在內部保持高度的團結,誰就能用全部的精力對付敵人。如果發生內訌軍心不穩,那麼,即使取得優勢也是保持不了長久的。曹操正是由於寬宏大度,體諒下情,才團結了自己的文武群臣,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而被他先後打敗的袁紹、袁術都是由齡內部不團結而一敗塗地。

其次,曹操作為一個組織的領導者,善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獎優罰劣必不可少,但不能一刀切。官渡之戰後,曹操認識到,那些寫降箋的將士雖然一時信心動搖,但畢竟堅持了下來,為戰役的勝利也算立了功。

如果因寫信而殺了這些人,會使軍心不穩。一些賢士良才就會避而遠之。曹操正是基於以上考慮,對這些降箋視而不見,一燒了之。

相關焦點

  • 在官渡之戰中,曹操的勝利並不是偶然,而是大勢所趨
    官渡之戰是曹操和袁紹之戰,袁紹率領的軍隊約10萬人和曹操率領的軍隊約2萬人,官渡之戰開始了。 第一次發動戰爭時,袁紹的軍隊以失敗告終,但袁紹的兵力依然佔有很大優勢,因此出現了雙方誰也攻不下、誰也不輸的強迫局面。
  • 官渡之戰中,曹操能夠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關鍵是什麼?
    了解郭嘉,或者看過郭嘉傳記的人大概都認為郭嘉對官渡之戰的勝利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尤其是郭嘉在官渡之戰前給曹操提出的「十勝袁紹論」,更是有預見性地判斷出袁紹必敗的結果。實際上,儘管有郭嘉的打氣,在官渡之戰相持階段,曹操也是「合戰不利」,想要放棄官渡,退守許都,這個時候是荀彧為曹操打氣,堅持認為這是決勝的關鍵階段,不能輕言放棄,然而當時曹操的補給已經很困難了,離失敗只在一步之遙。
  • 官渡之戰後袁紹依然強於曹操,為何仍失敗?
    袁曹之間的強弱轉換,絕非官渡之戰可以概括,而是有深厚的社會背景。1一說起袁紹集團的滅亡,很多人立馬就會想到官渡之戰,認為袁紹在官渡之戰後就完蛋了,而實際上,袁紹集團的滅亡絕不是一個官渡之戰就能導致的。曹操勵士死戰,大破袁軍,殺淳于瓊等,並將其糧草全數燒毀。張郃、高覽後也投降曹操,導致了軍心動搖,內部分裂,大軍崩潰。袁紹倉惶帶八百騎兵退回河北,曹軍先後殲滅和坑殺袁軍七、八萬人。官渡之戰,經過一年多的對峙,曹操以兩萬左右的兵力,出奇制勝,擊破袁軍十萬,至此以曹操的全面勝利而告結束。
  • 官渡之戰,許攸是曹操勝利主要的人物,曹操為何還要殺他?
    許攸,字子遠,官渡之戰曹操勝利的關鍵人物。如果沒有許攸的叛袁投曹,或許官渡之戰結局,乃至整個三國歷史都會改寫,可能就不會存在魏蜀吳三國了。悲劇的是,在曹操攻克鄴城後,荀攸被曹操無情地殺害了。那麼,曹操為什麼要背上「殘殺功臣」的罵名,斬殺官渡之戰獲勝的關鍵人物許攸呢?
  • 《三國演義》官渡之戰,曹操以少勝多,曹操袁紹兩軍差別這麼大?
    三國演義這本書描述的大概情形是袁紹帶領著自己麾下十萬兵馬南下攻打曹操,而當時曹操的兵力相較於袁紹來說非常的弱小,連一萬人都無法湊出來,袁紹和曹操兩方的部隊在官渡發生了一場大戰,結局是出人意料的,曹操成功以少打多獲得官渡之戰的勝利,從此以後,曹操和袁紹的勢力轉變,中國的北方地區逐漸被曹操統一。
  • 後官渡之戰:袁紹生命中的最後兩年,曹操為何仍舊過不了黃河?
    一直以來,我們對官渡之戰的結果都有點誤會。事實上,官渡之戰的勝利對曹操來說,僅僅意味著守住了地盤,不用擔心被袁紹吞掉;而對於失敗方袁紹來說,僅僅是退回了河北,暫時失去了滅亡曹操的機會而已。而這種結果,距離曹操奠定統一北方的基礎,其實還差的遠。
  • 官渡之戰作為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戰爭,曹操是怎麼做到的?
    官渡之戰作為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戰爭,曹操是怎麼做到的?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把漢獻帝挾持到許昌,從此開始「挾天子以令諸侯」。後來,他又相繼消滅袁術、呂布,勢力範圍得以擴大。
  • 官渡之戰,若曹操兵敗,還會出現三分天下嗎
    官渡之戰若曹操兵敗,對天下形式有什麼影響,還會有三國嗎?漢建安五年(公元199年)北方兩大勢力,曹操與袁紹與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展開了著名的「官渡之戰」,此站雙方都投入了大家的精銳參戰。其著名之處再於,此戰決定了北方乃至整個天下的格局。
  • 官渡之戰到底發生了什麼?曹操為什麼獲勝了呢?
    官渡之戰是三國時期發生在曹操軍與袁紹軍之間的戰役,這場戰役意義非凡,是當時中國北部由分裂走向統一的一次關鍵性戰役,也是中國歷史上以弱勝強的經典案例。官渡之戰的經過建安五年,曹操軍與袁紹軍對峙於官渡,曹軍兵疲糧缺,袁軍的兵力遠勝於曹軍。曹操的謀士荀彧認為此時曹軍以弱敵強,退兵會被袁軍乘勝追擊,必須出奇制勝。曹操採納了荀彧的良策,巧施火攻,焚燒袁軍糧草。
  • 梳理曹操消滅袁氏的過程,「官渡之戰」後,曹操還花費了七年時間
    "官渡之戰"是漢末三國時期或者整個歷史上很有名的一次戰役。一般認為"官渡之戰"對曹操掃平河北地區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這種說法是正確的,但並不是說"官渡之戰"之後,袁紹勢力就徹底消滅了。其實從建安五年(即公元200年)的"官渡之戰"到建安十二年(即公元207年)的"白狼山之戰",曹操花費了七年的時間才算徹底消滅袁氏的勢力。
  • 官渡之戰:袁紹十萬人馬戰敗曹操的原因是什麼?
    在曹操一統北方的戰役中,最關鍵的一戰應該是官渡之戰,它為曹操日後徵討打牢了根基。曹操和袁家兄弟本是故交,雙方也都相互了解甚多。曹操是個很有野心的軍事家,對袁家兄弟的一舉一動更是備加關注。以弱勝強勝袁紹,彰顯了曹操的過人之處。
  • 曹操在官渡之戰取勝的原因是許攸的獻計嗎?荀彧:你這樣想就錯了
    曹操其實無論是袁紹與曹操的勢力擴張還是交結,都必然會形成競爭和衝突,戰爭遲早會爆發,表面上看是袁紹主動發起了官渡之戰,實際上官渡之戰是戰爭擴張的延續,曹操敢於渡過黃河奪取黃河以北的地盤,根本就沒有懼怕過袁紹。
  • 官渡之戰,曹操如何擊敗袁紹?
    官渡之戰,是東漢末年「三大戰役」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軍與袁紹軍相持於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在此展開戰略決戰。曹操奇襲袁軍在烏巢的糧倉(今河南封丘西),繼而擊潰袁軍主力。此戰奠定了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
  • 官渡之戰的形勢分析:曹操手下人才眾多,軍隊戰力強盛
    官渡之戰是曹操和袁紹的一次重大戰爭,漢末本來袁紹佔了先手,四世三公累世門閥,天下讀書人多投奔河北,可惜限於本身性格能力他不能知人善用,這些人才流失了。荀彧棄袁投曹使曹操如虎添翼,曹操穩住兗州奉迎天子,荀彧又舉薦大批人才,特別是荀攸郭嘉都是超一流的謀士,平定呂布後勝利的天平終於向曹操傾斜,最後也是荀彧勸阻曹操撤兵的戰略想法,才有了官渡之戰的勝利。
  • 盤點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的《官渡之戰》曹操憑什麼笑到最後
    小編今天帶大家來了解一下三國時期最為著名的三大戰役中的官渡之戰。其中到底是誰得到了最大的利益許多人確實是不知道,下文之時小編個人觀點,如有其它見解歡迎在評論區交流。一直流傳到我們後世的一些人物或者戰爭都是比較出名,今天就來了解了解三國爭霸中最為出名也是最大規模最為經典的三大戰役:《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 三大戰役中最早的就是《官渡之戰》了,此戰役發生在東漢末年,剛剛把農民起義的黃巾賊剿滅,十八路諸侯割據中原,開始擴張自己的勢力,諸侯並起的局勢慢慢形成。
  • 歷史探秘:曹操為了官渡之戰做了哪些準備?
    歷史探秘:曹操為了官渡之戰做了哪些準備?時間:2020-05-22 17:38   來源:鯨鯨說歷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歷史探秘:曹操為了官渡之戰做了哪些準備? 官渡之戰是決定北方歸屬的決定性戰役。
  • 荀彧催促曹操打官渡之戰,官渡勝利後為何不讓曹操打劉表?
    上一篇文章小弟寫了荀彧在官渡之戰兩年前的神預言,最後全部應驗的故事。曹操如願以償,官渡之戰大勝贏了袁紹。「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曹操聽後打消了討伐劉表的念想,掉頭繼續清繳袁紹勢力,沒過多久袁紹病亡。曹操趁機北渡黃河,進攻袁譚袁尚。但此時高幹與郭援偷襲河東,整個關右地區人心惶惶。還記得打呂布前荀彧的安排嗎?關中有鍾繇!
  • 歷史上的官渡之戰,怎麼做到以少勝多?曹操如何能大獲全勝?
    曹操守官渡,然後緊接著接連兩場戰鬥都有所失敗,士氣比較低的袁紹大軍也趕到官渡,出沙堆東西十裡為營,曹操也在對面紮營對峙,自此官渡之戰拉開序幕。兩邊軍隊做好部署,之後就是兩軍對壘,首先是正面的會戰,一方是新的兩場戰鬥勝利。
  • 「官渡之戰」後,曹操為什麼沒有馬上統一北方?
    在許多人的印象中,「官渡之戰」結束後,曹操就成為了中國北方的霸主,袁紹陣營迅速土崩瓦解,很快就被曹操所殲滅。《三國演義》中所展示的情節也大體如此。然而,在真實歷史上,曹操統一北方的過程卻遠沒有那麼簡單。
  • 官渡之戰:曹操霸業的開始,三國的演變和轉化
    官渡之戰絕對可以看成是三國時期影響力非常巨大的幾場戰爭之一,官渡之戰結束了之後,基本上也就確定了曹操和袁紹這兩個巨無霸的諸侯到底誰勝誰負,中國的北方到底是由袁紹統一還是由曹操統一,而一旦誰能夠統治北方,那麼他基本上可以說就佔據了一半的天下,可以和另外的其他兩大勢力進行爭鋒,並且絕對是要強於其他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