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桑家國淚,相對一沾巾」——臺灣抗日家族後人中秋敘憶

2020-12-12 中國臺灣網

  新華社重慶9月15日電 「2013年,我第一次在臺灣過中秋,見到了住在臺南的堂哥,還與曾祖父的好友、霧峰林家的後人一起吃團圓飯。記憶裡,那年中秋月,比以往任何一年都更圓。」許沛說。

  笑容溫柔的許沛,說話總是細聲細氣。身兼全國臺聯副會長、重慶市臺聯會長,讓她忙碌奔走兩岸。中秋前夕,許沛放下緊張進行的「兩岸一家親」晚會籌備工作,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講述了許家跨越兩岸的動人故事。

  臺灣詩人許南英的抗日悲歌

  許沛的曾祖父是許南英,清代臺灣33位科舉進士之一。清政府甲午兵敗,1895年春籤訂恥辱的《馬關條約》,被迫將臺灣割讓日本。作為有著強烈民族情懷的知識分子,許南英決然從戎,組織家丁鄉勇奮勇抵抗進佔臺灣的日軍。

  其時,許南英率兵屯守臺南,與劉永福、丘逢甲等人共舉抗日大旗。基隆告急之時,他率兵馳援,行至阿里關即傳來臺北失守的噩耗,只得回防臺南。雖頑強抵抗,但失去支援的臺南最終淪陷。在淪陷前一天,許南英在村民幫助下,悲憤內渡福建。

  「因為不想做日本順民,曾祖父決定回大陸繼續抗爭。離臺之前,他將全部家產作為軍餉散發給了部下,這種情義之舉至今仍被臺灣鄉親廣為稱頌。」許沛說。

  1895年冬,寓居揭陽的許南英與來訪的臺灣友人抱頭痛哭,寫下詩句:「酒熱人先醉,燈寒我已貧。滄桑家國淚,相對一沾巾。」次年秋,他又寫下《丙申九月初三日有感(去年此日日人登臺南)》,詩曰:「涼秋又是月初三,往事回思只自慚;漢代衣冠遺族恨,順昌旗幟老生談。血枯魂化傷春鳥,繭破絲纏未死蠶;今日飄零遊絕國,海天東望哭臺南。」

  日軍侵佔臺南的日期與中秋節相隔不過半月。從此,許南英遠望故土的每一年中秋,總是充滿悲憤與離愁。離臺21年後,許南英客死南洋,時年63歲。離世那年中秋,他留下「一丸冷月過中秋」的詩句。

  在中國文學史上,許南英、丘逢甲、施士潔並稱清末臺灣三大詩人。上世紀30年代,許南英的詩作由四子許贊堃整理刊印,題為《窺園留草》。

  窺園是臺南許家祖宅,詩集序雲:「建學舍數楹,舍後空地數畝,任草木自然滋長,名為窺園,取董子下帷講誦,三年不窺園的意思。」窺園在日本殖民臺灣時期,被以修建道路為名拆除殆盡。

  所幸,如今的臺南孔廟附近,仍保留著許家的惜字亭;在赤崁樓裡,仍供奉著這位抗日義士的雕像。「我每次去臺灣,有機會都會去那裡拜謁。」許沛說,「曾祖父一生都在赤誠報國,值得世人銘記。」

相關焦點

  • 後人憶抗日保臺志士丘逢甲:兩岸小人物間斬不斷的千絲萬縷
    後人憶抗日保臺志士丘逢甲:兩岸小人物間斬不斷的千絲萬縷 2017-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唐偉傑   中新社石家莊2月22日電 題:後人憶抗日保臺志士丘逢甲
  • 訪臺中霧峰林家後人林光輝:百年臺灣世家 中國心恆不變
    日落時分,夕陽透過古厝屋角,射出一道道金色光芒,照亮了歷經百年滄桑的霧峰林家古宅。風雲變幻,青山不改,林家幾代人心向祖國的赤誠之愛薪火相傳。  霧峰林家是近代臺灣的名門望族,因其發跡於霧峰(今臺中市霧峰區)而得名,又因家族幾代人保臺衛國、接續抗日而歷史留名。  林朝棟、林祖密、林幼春、林正亨、林岡……盤點家族史上的一個個抗日先輩,霧峰林家後人林光輝感到無上榮耀。他說:「霧峰林家三代人,前赴後繼抗日五十年,從未屈服。作為林家子孫,我們為先人的犧牲奉獻感到驕傲。」
  • 百年臺灣世家 中國心恆不變——訪臺中霧峰林家後人林光輝
    新華社臺北8月28日電(記者石龍洪 何自力 王愛華)日落時分,夕陽透過古厝屋角,射出一道道金色光芒,照亮了歷經百年滄桑的霧峰林家古宅。風雲變幻,青山不改,林家幾代人心向祖國的赤誠之愛薪火相傳。霧峰林家是近代臺灣的名門望族,因其發跡於霧峰(今臺中市霧峰區)而得名,又因家族幾代人保臺衛國、接續抗日而歷史留名。
  • 臺灣抗日誌士後人臺北座談:臺抗日史不應被埋沒
    臺灣抗日誌士後人臺北座談:臺抗日史不應被埋沒 2015-08-29 23:56:05中新社發 潘索菲 攝  臺灣抗日誌士後人臺北座談:臺抗日史不應被埋沒  來源:東南衛視   中新社臺北8月29日電 (記者 邢利宇 石龍洪)「臺灣民眾抗日的歷史不應被埋沒,」對於日前李登輝「臺灣抗日不是事實」等媚日言論,臺灣知名歷史學者戚嘉林29日在臺北強調,「我們只有恢復歷史記憶,才會贏得尊重
  • 臺灣霧峰林家後人林光輝:臺灣光復後,我們又做回祖國子民
    新華社臺北10月24日消息,「光復後,臺灣人終於不用再當日本殖民統治下的二等公民,我們終於又做回祖國的子民!我認為,這是臺灣光復最大的意義。」林光輝說。今年10月25日是臺灣光復75周年紀念日。作為臺中霧峰林家的後人,年近七旬的林光輝對這個重要日子懷有特殊的感情。
  • 臺灣霧峰林家後人:回歸歷史,臺灣就能回歸祖國
    臺灣霧峰林家後人林光輝日前接受中評社記者採訪時就兩岸文化融合、臺灣歷史教育等問題表達了看法。
  • 霧峰林家:滄海百年 丹心不改——臺灣望族抗日史實鉤沉三部曲之一
    原標題:霧峰林家:滄海百年 丹心不改——臺灣望族抗日史實鉤沉三部曲之一 編者按:「120年前的甲午,中華民族國力孱弱,導致臺灣被外族侵佔。這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極為慘痛的一頁,給兩岸同胞留下了剜心之痛。在臺灣被侵佔的苦難歲月裡,無數臺灣同胞用鮮血和生命來證明自己是中國人,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不可分離的成員。」
  • 【臺灣家族】霧峰林家的百年風華
    原標題:【臺灣家族】霧峰林家的百年風華 但由於林文察平亂所種下的新仇舊恨,再加上民間官司纏訟不斷,各路仇家布下圈套,要殺害林文明,甚至連官府也忌憚林家勢力坐大,要整肅林家。同治九年四月,林文明被控霸佔他人產業不還,以及率領族人入堂搗亂為由,在公堂上遭到斬殺,得年才38歲。 林文明死後,林家族長由林文察長子第六代林朝棟接任。
  • 探秘臺灣昔年「第一家族」——霧峰林家
    而今,當年的五大家族中,鹿港辜家、板橋林家尚有人活躍在商界,基隆顏家、高雄陳家已成「舊時王謝」,倒是霧峰林家以極具藝術價值的祖宅和世代忠烈的聲望一直為人景仰,始終是臺灣各派政治勢力不可忽視的民間力量。當年馬英九競選臺灣領導人的第一站便是到霧峰林家拜碼頭。
  • 韓國一顯赫家族,每年來華祭祖,激動地說:我們是抗日名將的後人
    這次主要給大家帶來的並不是電視劇,而是一個更有趣的現象,大家看到韓國人的姓氏,是與中國的有很大區別的,但是女主這個「千」的姓氏,更是讓人好奇,但是更好奇的是1983年以來,韓國這個姓氏的家族經常來到中國
  • 臺灣抗日丘家人:飄零鄉心在 血淚盼團圓
    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和臺灣光復70周年,秋日的臺中,每一處仿似都在訴說那段抗日的烽火歲月,提醒著人們歷史不能忘記。 晚清抗日丘家義軍 臺中大坑地區有一座墓園。近百年過去了,墓碑上的對聯「威武彰南崁,英靈振北坑」依然清晰可見。 這是丘逢甲哥哥丘先甲的墓地,建於1917年,如今已列入當地的古蹟。
  • 省臺聯積極協助安排臺灣義勇隊後人參訪金華臺灣義勇隊紀念館
    10月5日上午,國慶中秋雙節假期第五天,金華市酒坊巷84號臺灣抗日義勇隊紀念館迎來了幾位特殊的參觀者,他們是當年義勇隊成員王逸客先輩的孫輩後人,來自福建漳州的王陽紅一行4人。王陽紅的曾祖父王逸客、祖父王震西、伯公王震東、叔公王震南等皆為當年臺灣義勇隊成員,曾祖父王逸客的墓碑安放在紀念館內。
  • 臺灣光復的最大意義是我們終於又做回祖國子民!——訪臺灣霧峰林家...
    ——訪臺灣霧峰林家後人林光輝新華社記者吳濟海、傅雙琪、祁星「光復後,臺灣人終於不用再當日本殖民統治下的二等公民,我們終於又做回祖國的子民!我認為,這是臺灣光復最大的意義。」林光輝說。今年10月25日是臺灣光復75周年紀念日。
  • 臺灣望族抗日史實鉤沉三部曲之二
    蕭家可謂一門抗日英豪,但那段傳奇往事如今卻少為人知。  在蕭道應之子蕭開平的帶領下,新華社駐臺記者走進了位於臺灣屏東縣佳冬鄉的蕭家古厝。踏入穿越百年的歷史現場,臺灣同胞悲壯的抗日畫卷徐徐展開。  1895年:古厝浴血「書房」成戰場  屏東蕭家祖籍廣東梅縣,來台歷史要追溯到1786年。
  • 臺灣抗日誌士後人聯合發聲:將最後一塊山河補回祖國大地
    1月3日下午,由臺灣抗日誌士及親屬組成的「臺灣抗日誌士親屬協進會」發出情真意切的聲明,呼籲海峽兩岸中華兒女同心協力,儘早來完成此臺灣回歸祖國的歷史任務,「將最後一塊山河補回祖國大地」。聲明表示,推動民族復興、實現和平統一是海峽兩岸人民共同目標。臺灣人民自《馬關條約》後,就矢志不渝追求回歸祖國的目標。
  • 抗日名將李振西戰功赫赫——疑為盧氏木桐人
    抗日名將李振西戰功赫赫——疑為盧氏木桐人李振西,原38軍軍長,抗日名將我是李昌群,河南省盧氏縣木桐街人。我父親弟兄四人,加上抱養的大伯是弟兄五人。李振西排行老三。我們家是地主出身,三伯解放前曾在木桐當保長,已經結婚,後被縣上保送入國民黨黃埔軍校四期,畢業後入伍,任連長、營長,回過木桐時就帶有四個護兵。李振西離家時己婚,生一女,後來嫁在靈寶秦池,兩年前已經去世,但我們還互相追往親戚。李振西抗日時任38軍一七七師師長,和蔣鼎文、湯恩伯、劉茂恩等在盧氏修過機場。
  • 臺灣霧峰林家故事:位居五大家族,八代傳人是地下黨壯烈犧牲
    而在家業上,林文察傳奇性的軍旅生涯不但令他由一區勇升至總兵職位,林家也由一地方土豪成為握有數千精良私人兵力的官宦士族。而他擔任家長期間,利用戴潮春事件等契機收購或佔有大量田產,使林家田產倍增,並因平定戴潮春事件有功,得清庭賞賜全福建省(當時包含臺灣)的樟腦專賣權,使林家財力舉全臺頂尖(僅次於板橋林家)。從此,霧峰林家成為全臺灣最有權勢的家族之一。
  • 臺灣原住民走過百年滄桑
    編者按:  從生活悽慘到出人頭地,從被「分而治之」到深陷各方政治勢力的「拉扯」,從19世紀末臺灣被清政府割讓給日本至今,臺灣原住民已走過了百年滄桑路。  今年10月27日是紀念臺灣原住民抗日英雄莫那魯道的日子,國民黨主席馬英九參加了莫那魯道的紀念儀式。
  • 一世滄桑人間過,三生寂寞夢中尋;軲轆體七律,但願君心似我心
    《軲轆體七律·憶故人》(中華新韻九文)但願君心似我心,徘徊漫步遠離塵。花前雅律吟楊柳,月下清詞憶故人。昨日才填如夢令,今宵又賦畫堂春。心香醉與秋同飲,潮落潮升感悟深。惟,這一箋清愁,將陪我走過所有的歲月,並深情不悔的與我相伴始終。但願君心似我心!《軲轆體七律·淚沾巾》(中華新韻九文)月華如水倍加珍,但願君心似我心。漫步徘徊思遠客,憑欄眺望覓知音。情凝錦卷隨鴻雁,愛化清箋倚彩雲。
  • 抗日劇中因一姓氏,被日本一家族告上法庭,此後劇中不敢再用此姓
    而要讓我們的後代們也始終記住那段屈辱史,一些抗日題材的影視劇也是應運而生。不過,多年前,我國的抗日劇中因為一個姓氏,被日本一家族告上法庭,此後劇中不敢再用此姓。在2012年的時候,日本一個著名的家族鳩山家族,就直接將我國市場推出的一部不符合史實的抗日神劇告上了法庭,最後還獲得了申訴,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