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菜,走進潮汕文化的鑰匙

2020-12-24 騰訊網

「潮州菜全國都風行,國際上潮州菜都是最好的中華料理!」

聽了這句最近被無數次轉發的話,你是否對潮菜感到好奇?

說到潮菜,就必須要談到潮菜高端料理的領軍人物——老鍾叔。

老鍾叔何許人也?

《舌尖上的中國》《風味人間》總顧問沈宏非說他:「鍾叔不老,但其貌甚古,有阿羅漢相。不老而古,蓋因其信而好古,相由心生者也。」

鍾成泉

他是潮商學潮菜學術研究專委會主任、韓山師範學院客座教授,也是汕頭東海酒家創始掌門人,還是《舌尖上的中國》總導演陳曉卿所尊敬的美食前輩噢。

今天,小編就為大家推介著名美食作家沈嘉祿的一篇文章,聊聊潮菜,以及這位傳奇的老鍾叔。

小本本記下啊吃貨們!

老鍾叔的真情心解

文|沈嘉祿

《新民周刊》執行編委、著名美食作家

對一座城市的了解,可以從歷史、地理、氣候、風貌、建築、人情、藝文、旅遊景觀或者消費行為等切入,但是經驗又告訴我們:結交一個志同道合、情投意合、可以促膝暢敘的朋友,就能更加感性地了解他所在的那個城市。

他在言行中透露出來的學識、秉性、趣味以及待人接物的規矩和做派等等,無不是地域文化與市民生態的生動注釋。雖然由此得到的結論有以偏概全的嫌疑,更可能受到個人好惡的牽引,但我仍願意將朋友視作認識城市的一柄鑰匙。

我認識老鍾叔(鍾成泉先生)是一個偶然,也只見晤一面,不過此後一直保持微信上的聯繫,彼此分享長長短短的文字,關乎美食、城市歷史與風土人情。我向他報告筆耕的成績,他向我解讀潮菜的密碼,我們第一時間在各自的微信群轉發對方的文章,嚶其鳴矣,求其友聲。

老鍾叔出道比我早兩年,我們是同時代的人,經歷相似,趣味相近,價值觀趨同,眼角眉梢刻錄了風雨歷程,我們在品鑑美食的同時,其實也在體味人生百味。

老鍾叔撰寫、出版了《飲和食德——傳統潮菜的傳承與堅持》《飲和食德——老店老鋪》兩部大作,千裡迢迢寄贈於我,我也饒有興味地拜讀了,而且不止一遍,每一遍都有新的感悟與收穫。兩部看似談論美食的書,其實也是關於潮汕地區風土人情、文化歷史以及粵東民眾集體性格的文獻,我覺得老鍾叔足以擔當潮汕的代言人,他的著作就是我走進潮汕文化的鑰匙。

潮汕對我重要嗎?確實,上海之於中國而言,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大多數上海人也一直保持著所謂國際大都市的優越感,對潮汕地區比較陌生,也少有興趣去打探。然而作為一個文學工作者和一個對美食懷有濃厚興趣的人,我一直對潮汕抱有深深的敬意。

縱觀一百多年來,廣東移民對大上海的崛起和繁華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廣東風味也極大地豐富了魔都的味覺譜系。及至改革開放之初,潮州館子倒是充當了一次風頭十足的急先鋒,甚至可以說,潮州菜喚醒了上海人的味覺記憶,或校正了年輕一代的味覺「色譜」。

小時候,坊間流傳著一個俚語:「潮州門檻」。這並不是一個好的比喻,它常被用於嘲諷某人精於算計、追求利益最大化而罔顧他人的權益。這其實是一種很深的偏見。根據我後來的觀察,發現潮州人雖然精於算計,但一切都在公序良俗的框架內進行,他們對傳統文化的守護亦是相當用心的。

從潮汕看上海,不僅多了一個視角,而且可以讓今天的上海學到更多。

老鍾叔就是上海人應該學習的榜樣。在中國歷史上雖然誕生過不少伊尹、易牙、太和公、膳祖這樣的名廚,還有宋五嫂、董小宛、蕭美人、芸娘等素手做湯羹的絕世佳人,但能夠留下著作者幾乎為零。

今天我們奉為圭臬的美食典籍,一般均由文人墨客來完成,又因為用的是硯邊餘墨,興之所至,別有懷抱,閒情逸緻從筆端流瀉,但具體到操作層面,未免疏闊而語焉不詳。一直到當今,廚師仍是一門對理論知識要求不高的職業,強調的是實際操作,看重的是最終效果,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能夠應付裕如者,便是經驗主義的勝利。

到今天有人抱不平:認為法國的廚師歸文化部管轄,個個勝似藝術家,社會地位與世俗聲譽媲美總統,而中國的廚師仍然跳不出「巫醫樂師百工之人」的歷史局限。

但冷靜下來想想,你要成為藝術家那樣的厲害角色,倘若沒有稍微厚實一點的文化積累,又怎能在江湖上獨釣寒江雪,又如何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

所以明白了這一點,就深感老鍾叔的不一般。老鍾叔是一個技藝高強的食神,我估計他肚子裡裝了上千種珍饌佳餚的烹飪方法——或許更多!他還會寫文章,是一個文風樸實、開門見山、詼諧幽默、縱情恣意、不屑於花拳繡腿的實力派寫手。

他呈現給人們的文字都是真材實料的「乾貨」,透著誠懇和焦慮,體現著擔當和勇氣,也是積一生經驗而娓娓道出的感悟。在進入網際網路時代後,他舉重若輕地完成轉身,就在手機上直接書寫,從三言兩語到長篇大論,駕輕就熟,倚馬可待,然後藉助網絡傳播遐邇,讓更多的美食愛好者分享。

現在,老鍾叔的新著《潮菜心解》即將問世,這本書沿襲前兩部大作的行文風格,一如既往、痴心不改地推廣潮州菜和潮汕文化,而且具體到每道菜的操作流程,逐字逐句的精雕細刻,每個關鍵步驟的提示與關照,尤其是面壁悟道得來的點石成金的高招,實屬不可告人的後廚秘密,而老鍾叔都沒有一分鐘的猶豫,毫無保留,全盤託出。

這些簡潔而直白的文字,是他從業超過半個世紀的智慧結晶。有些菜式的創意與偶成,得自他早年跟師傅外出「賺紅包」的急中生智,有些看似妙手偶得的菜品則來自他與徒弟共同的「長考」,但訴諸文字,無一不是他拳拳之心的忠實寫照。

所謂「心解」,就是老鍾叔對潮菜以及潮汕文化的內心獨白,深刻領悟。我在詳細拜讀樣書時,常常掩卷長嘆:這就是大師的無私奉獻,殷殷教誨!

今天,神州大地雲蒸霞蔚,海山日暖,餐飲界拜物質供應之豐饒,貨品流轉之便捷,網點星羅之格局,吃客追捧之熱忱,保持著令人血脈僨張的繁榮繁華,成為拉動內需的消費熱點。廚師一業的社會地位和世俗榮譽大大提升,呈現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十年的喜人形勢。

米其林等國內外美食榜單也在紛紛搶奪話語權,推行各自的評判標準,聚焦亮點,醞釀神話。凡此種種,都為中國飲食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發揮應有的影響力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那麼,像老鍾叔這樣有追求、有成就、有情懷、有威望的業界泰鬥,他們的經驗與思想就更加值得仔細總結,傳諸後代,成為年輕一代大廚、食神登高遠望的文化基石。

(韓榮華攝影)

潮菜心解

內容簡介:

本書為潮菜高端料理的領軍人物鍾成泉多年烹飪經驗的精髓,依六品(米麵粿、雞鵝鴨、魚蝦蟹、豬牛羊、瓜果蔬、甜食)、四節(名師名菜、傳統名菜、時令名菜、品味名菜)編排108道經典潮菜的菜譜。每道菜的「心解」部分,作者結合個人的飲食人生、江湖見聞,用感悟去點評分析菜餚的烹製法,乃全書亮點。

《舌尖上的中國》《風味人間》總導演陳曉卿親筆推薦,《舌尖上的中國》《風味人間》總顧問沈宏非、著名作家兼美食家沈嘉祿傾情作序。

相關焦點

  • 味在潮汕:史上最全潮菜詳解
    潮菜形成的原因非常複雜,不僅包括地域的因素,諸如物產、族群構成等因素,也包括了歷史上遷徙與貿易活動等帶來的各種文化衝擊與交流,如潮商幫作為歷史上著名商幫之一,貿易活動範圍之廣,帶來的烹飪技藝的交流,也是如今潮菜形成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
  • 市烹飪協會潮菜委員會成立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易東)12月28日,深圳市烹飪協會潮菜委員會在大中華潮江春酒樓宣告成立。潮州菜作為發源於廣東本土的重要菜系,是中國南方傳統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潮州菜系歷史悠久,發展至今日,潮州菜已經發展成為獨具潮汕文化特色,馳名海內外的中國名菜之一。潮汕人對自己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不僅使潮州菜自成一派,更使得潮汕文化影響力日益擴大。
  • 潮菜!
    藉助「粵菜師傅」工程,揭陽以「鄉土潮菜」為紐帶,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與就業創業、產業發展串聯起來,不僅培養出新一代粵菜師傅,帶動當地社會經濟發展,更讓傳承了千年的潮菜文化愈加發揚光大,歷久彌新。一道鄉土潮菜,流傳千年再創新南潮村位於揭陽市炮臺鎮,由名列「潮州八賢」之一的吳復古創建。
  • 汕頭,潮菜之鄉
    同時也是潮汕人重要的祖籍地、聚居地,潮汕文化重要的發源地、興盛地。潮汕文化傳統悠久,文化積澱深厚,宋時就有「海濱鄒魯」之稱。潮劇、潮樂、潮菜和潮汕工夫茶等傳統文化富有濃鬱的地方特色。汕頭民間習俗是中華民俗文化的遺植,是漢文化與百越民俗文化及外來文化相融合的結晶。
  • 潮菜宴席——常宴菜式
    ,香飄四海,被譽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3.htm  潮州菜筵席的風格與特色與潮菜菜系的形成與發展有密切關係,潮汕地處亞熱帶,南臨大海,北靠山區,雨量充沛,四季常青,物產富饒,蔬果品類繁多,盛產名貴海味,潮汕地區又是我國著名的僑鄉,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文化燦爛,經濟發達,素有「嶺南名邦」、「海濱鄒魯」之美譽。
  • 潮菜中的蘸醬料
    一,普寧豆醬堤具有地方風味醬料,它是豆植物蛋白經過酵化,產生了特殊鹹豆味香,作為調配料和蘸點,是潮菜中不可缺少的食材輔料。二,魚露蘸碟。魚露作為潮菜的調料,它是起到很關健的靈魂作用,獨有的魚香味是任何地方菜餚無法比擬的。同樣作為醬碟調味,在白斬雞的跟配醬碟上它也是可以跟醬油有一比的,它的蘸點是能使雞肉更鮮甜。
  • 《潮菜天下》有續篇 《煮海筆記》已首發
    preview潮菜,「色、香、味、型」並美,香飄四海,名揚中外,這離不開一代代潮菜大師的精製創新
  • 東莞潮汕美食節「十大特色潮汕名菜」揭曉
    人民網東莞12月1日電  近日,東莞市首屆中央盛景杯潮汕美食節閉幕,十大潮汕名菜評選結果揭曉。「石榴雞」、「海鮮砂鍋粥」、「清燉羊肉」、「胸口油牛肉丸」 、「鮑魚扣鵝掌」等菜式獲東莞市「十大特色潮汕名菜」金獎。李毅彬等大廚獲得「十大潮菜名廚」等稱號。
  • 帶你了解潮汕的六大特色,體會不一樣的潮汕文化和潮汕故事
    中華民族文化博大精深,一方有一方的民俗、民族文化的傳承,讓每個在外的國人都有各自的信仰,遠處遙望家鄉、更是追思愛憶,例如潮汕文化也是如此潮汕文化是海內外潮汕人朋友的根,且歷史文化悠久各具特色潮州文化有潮汕文化的淵源,潮汕文化在起初並不顯眼,但在最起初的潮汕地區
  • 廣州,潮菜的「第二故鄉」,跟著食家去打卡!
    廣州,潮菜的「第二故鄉」,跟著食家去打卡!言及潮州,就不得不說舌尖上的潮汕:牛肉火鍋、滷鵝、砂鍋粥、各種手打肉丸、名目繁多的粿、蠔仔烙……各種豐富的海產和地道美食更是數之不盡。廣州作為潮菜的「第二故鄉」,潮菜在這裡得到進一步發揚光大,並深受廣州市民的喜愛,近日,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採訪了多個潮州美食行家,看看在他們心目中,廣州有哪些潮汕美食值得推薦——
  • 潮汕菜
    一、潮菜的傳承   位於「省尾國角」的潮汕地區,與廣府、客家構成廣東省三大民系,因為接壤福建,文化形式與閩南接近,被稱為福佬民系。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廣府人耕田種桑,客家人耕山畜牧,擁有廣闊海岸線的潮汕人,則是山海兩不誤。
  • 廣州熱門潮菜探店
    廣州作為潮菜的「第二故鄉」,潮菜在這裡得到進一步發揚光大,並深受廣州市民的喜愛,近日,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採訪了多個潮州美食行家,看看在他們心目中,廣州有哪些潮汕美食值得推薦——經典之「薦」:牛肉火鍋、砂鍋粥、潮汕小吃潮汕牛肉火鍋在火鍋中獨樹一幟,潮汕人僅以牛骨
  • 揭陽「潮菜師傅」傳承千年曆久彌新,以至簡廚藝還原最濃鄉土味
    截至目前,已建設省級粵菜師傅培訓基地2家,創建粵菜大師工作室2個,已培訓「潮菜師傅」2080人,預計至2022年將達4000人。 藉助「粵菜師傅」工程,揭陽以「鄉土潮菜」為紐帶,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與就業創業、產業發展串聯起來,不僅培養出新一代粵菜師傅,帶動當地社會經濟發展,更讓傳承了千年的潮菜文化愈加發揚光大,歷久彌新。
  • 味覺大師——汕頭潮菜研究會張新民
    汕頭潮菜研究會汕頭美食作家張新民的私人家宴升級版。人均:¥650張新民張新民老師,汕頭潮菜研究會會長,被稱作潮汕美食活字典。而他的私人家宴現在已經升級,在他新成立的汕頭市潮菜研究會,接受每天兩桌的私人預定。
  • 潮菜天下 真珠花菜豬血湯
    已故潮菜大師朱彪初當年在介紹這個菜的時候雖然用的是炸薯片,卻在文後注釋說:「如果有真珠花菜(廣州地區叫鴨掌菜),那就不要炸薯片,要炸真珠菜葉伴碟邊才是正宗的潮州菜。」 炸過的真珠花菜有一股淡淡的青辛香味,像是清晨赤腳在露草上走過的氣息,又像是誰點燃艾蒿後隨即把火絨熄滅了。
  • 謹以此文獻給所有愛好潮汕美食的各位
    然而目前畲族是否作為潮汕本地土著的說法仍存在爭議,因為關於畲族遷入潮汕的記錄,最早僅能追溯至唐朝初年。但不論是否以本地土著看待,有一點是不能否認的,那就是畲族對潮汕文化的深遠影響。按張新民老師觀點,畲族對於潮汕來說,可以說是潮汕的大陸文化、農耕文化與稻文化的淵源。
  • 潮菜,地球上最好吃的中華料理
    這段時間,這句話在各大平臺頻頻出現,直接點燃了吃貨們對「潮州菜」(即潮菜)的熱情。潮菜究竟有多好吃?潮汕究竟有多美味?從歷史上來看,作為一個地方菜系,它的形成是經過千百年來和多少人努力烹飪的積累,是千錘百鍊留下的菜系,它有地方語言和文化解讀。它既有海洋和灘涂文化,又有田園池塘風味文化,從烹飪上又能做到原汁原味,鮮而不腥,油而不膩。
  • 老菜脯,載下多少潮汕味道
    2016年7月12日,澄海區人民政府同意澄海區萊蕪成興漁舫酒家「老菜脯傳統製作技藝」項目列入汕頭市澄海區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潮汕飲食文化獨具特色,素有「食在廣州,味在潮汕」的美稱。潮汕獨特的地理人文環境孕育了潮汕「雜鹹」的產生。以菜脯為代表的潮汕雜鹹與當地的飲食文化習俗統息息相關。
  • 「食在廣州,味在潮汕」廣州美味潮州菜的那點事!
    說起潮菜,相信對於愛吃的東莞人來說,定然不會陌生。潮州菜,簡稱潮菜,也稱潮汕菜,潮州菜在香港稱做「打冷」。潮菜是廣東潮汕地區為發源地的中國菜,是中國四大菜系粵菜的主幹,廣東菜三大菜系之一。潮菜的選料考究、刀工精細,且烹調方式多樣,著意追求色香味俱全,屬高端菜系。
  • 美食旅行團丨沒有去過正月裡的潮汕,就不算去過潮汕
    《風味原產地:潮汕》裡介紹了各種潮汕美食在味蕾上,我願意做一個潮汕人,最近這些年,每年都會跑幾次潮汕,僅僅是為了風土與食物,儘管現在一句潮汕話都不會說,但絲毫不影響我對潮汕民間食物的喜愛。如果要在「去潮汕探尋美食」加一個時間期限的話,我覺得最佳時間是:正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