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素有「京畿重地」、「首都南大門」之稱。保定市文物薈萃,名勝眾多且自然資源豐富。大慈閣、直隸總督署、古蓮花池、腰山王氏莊園、白洋澱、滿城陵山漢墓、易縣清西陵、淶水野三坡、淶源涼城白石山、涿州影視城等觀光景點,風景獨特、景色宜人。夏天既可以在涼城避暑,又可泛舟湖上,是京郊遊熱門之地。
1、淶源豆腐
它既不是用滷水點的,也不是用石膏點的,而是用「酸漿」點的。
2、淶源粘糕
淶源的先民們以黃米為原料,粗糧細做,發明製作出了很多美味可口的粘糕食品,並且經過長期的積累,賦予了粘糕深厚的文化內涵,使人們在品嘗各種美味粘糕的同時,也看到了山裡人的樸實、厚道與創造力。
3、淶源煎餅
淶源煎餅是三米餅,主料是玉米、小米和黃豆,其次還要加入適量花椒、大料、蔥、姜、蒜做輔料。為了使煎餅更加筋道,有人還喜歡加上一點小麥。將這些原料混在一起、用水發透,然後用石磨磨成糊漿。
4、阜平燒餅
阜平燒餅是河北保定漢族傳統小吃,阜平燒餅有兩種:一種厚,味道純正;一種薄,酥脆可口。
5、驢肉
驢肉「天上龍肉,地上驢肉」,是人們對驢肉的最高褒揚。
6、馬家老雞
從清朝嘉慶初年到現在已傳六代,已有二百年的歷史。
7、辣子疙瘩
辣子疙瘩辣子疙瘩,屬於順平縣小吃。關鍵就在那肉湯,已經調好了味的一鍋肉湯煮的滾燙,個個都有一寸見方的精瘦肉也在鍋裡翻滾,卻更有嚼頭。
8、叉子燒餅
用和好的麵包油酥,然後反覆擀疊幾次,揪成一兩一個的面劑子,擀成長方形,沾上芝麻,上爐烤熟即可。
9、骨渣丸子
在蠡縣民間廣為流傳,此菜在傳統製作丸子的基礎上加入脆骨,在豐富口感的同時又增加了營養,脆骨的含鈣量及高,對人體缺鈣的人群有一定的輔助療效,成菜色澤紅亮,丸子象徵團圓,是過年過節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美味。
10、張嘴燒餅
始於清末。解放後直到「文革」初期,在北大街、城隍廟街等地仍有出售。
11、鹿尾兒
在西陵,每逢過大年,滿族群眾幾乎家家都要做醬肉、香腸、米粉肉、白肉等各種菜品用來招待貴客。
12、定州燜子
豬肉燜子又名肉灌腸。它之所以好吃,是因為它由精選的瘦豬肉和定州特製的山藥粉面灌制而成,不肥不膩,香味濃鬱。
13、螺絲豆腐
朱家螺絲豆腐是保定傳統風味小吃,原產自「朱玉和豆腐房」。
14、保定面醬
始產於清康熙十年,距今已有近400年歷史,質量優良,久負盛名,是理想的烹飪調料。
15、驢肉火燒
俗話說天上龍肉,地上驢肉,發源於河北省古城保定,廣泛流傳於冀中平原,其中以保定北部徐水縣的漕河地區歷史最為悠久。
沒有寫到的美食,請大家寫在留言區,以便大家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