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門——中國皇家第一門

2020-12-19 騰訊網

最近《國家寶藏》第三季開播,故宮博物院帶來了首座建築文物——午門!

每一個去過故宮的人,都曾從午門走過。

故宮午門

#進了午門才算進了紫禁城

午門,是紫禁城的正門,皇城之象徵,位於宮城中軸線之南,古人以南為午,以日中為午,午門居中向南,故得其名。

紫禁城的興建依《周禮-考工記》而成,布局頗為講究,史稱「五門三朝九重天」。

「五門」:即大明門(大清門)、承天門(天安門)、端門、午門、奉天門(太和門)

「三朝」:外朝、中朝和內朝。

外朝即午門

中朝即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

內朝是指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

「九重天」:從大清門起到乾清宮,歷經五門三殿與乾清門,正好九重,故稱天子所在為九重天

在「午門三朝九重天」裡,午門處於中心樞紐位置,為五門中第一重要之門。

1367年,朱元璋在南京稱王,開始修築宮室,他把皇城的南門命名為「午門」,至此,午門正式成為皇宮大門。永樂帝建紫禁城,一切仿南京皇宮之制,午門之稱沿用至今。

南京明故宮午門遺址

與紫禁城其他門不同,午門東西兩側延伸出兩翼,整體平面呈「凹」字形。

從南往北看,中間墩臺有三個門洞;從北望南看,則是五個門洞,即所謂的「明三暗五」,多出來的兩個門洞,實則為兩翼處的掖門。

除布局外,紫禁城的一廊一宇,一棟一柱無不因防衛及禮制而來,契合規制。

封建社會,統治階級對房屋間數的有嚴格的限制,明清宮殿以九五間數為尊(寓意九五之尊),午門正中的門樓,是一座重簷廡(wǔ)殿頂的大殿,覆黃色琉璃瓦,前後明出廊,面闊九間,進深五間,是僅次於太和殿的局勢。

午門門樓總建築面積達1773.3平方米,連同臺基通高35.6米,略低於太和殿,這種形式的房座,在建築體制上是最高等級的做法。

午門門樓

就連這個30多米的高度,也是精心設計過的,既能顯示威嚴,也能保證看得清建築和人的細節,且聲音的傳播時間控制在0.1秒左右,不至於聲畫不同步。

中國木構古建築,一切部件使用多少木材,歷代多有明文規定,午門為皇宮正門,體制高大,裝飾富麗,使用材分斷面為三乘六寸的標準材,為第七等材,較太和殿低一等。

午門東西各有長廡13間,名為雁翅樓,午門高下錯落,勢若朱鳥展翅,故又有「五鳳樓」之美稱。

「五鳳樓」

雁翅樓南北兩端各建有一座角亭,原為角樓,是一座重簷四脊攢尖頂(屋面在頂部交匯形成尖頂)建築,作用類似保安亭,在皇宮城防保衛中起重要作用。

午門南端角亭

簷字四角反宇起翹,如飛鳥之舒翼,屋蓋上頂由於舉折、推山、收山做法,形成的圓和曲線,既有利於雨水排洩,又避免生硬呆板。

類似的還有脊端仙人、走獸、飛禽等本為掩蓋釘頭而設的裝飾物,這些都是明清宮殿建築常用的藝術裝飾手法。

在所有建築裝飾中,最容易被人忽略的,莫過於建築彩畫了。

除了屋頂脊獸數量、基臺高度外,彩畫的複雜和豪華程度也反映了建築等級的高低,彩畫的繪製與古代社會的宗法、禮教制度相適應。

故宮玉粹軒明間蘇式彩畫

清代官式修建彩畫大體分為旋子彩畫、和璽彩畫、蘇式彩畫、寶珠吉利草彩畫和海墁彩畫五個品種,前三類彩畫比照多見,後兩類彩畫比照罕見。

午門正樓所繪的彩畫,在清代官工做法稱為「西番草三寶珠彩畫」,屬於「琢墨」(含金量大)彩畫一類。

與一般以青綠為主的彩畫不同,午門正樓彩畫以暖色調的朱紅為底,運用較大型的寶珠和粗大健壯碩大的卷草作為彩畫主題紋飾。

午門正樓內簷清早期「寶珠吉祥草彩畫」

西番草三寶首要用於裝修皇宮城門等修建,這種彩畫原本是散播於中國東北滿蒙少數民族區域的一種彩畫,其製作等級分為兩檔:高等級者稱為西番草三寶珠金琢墨;低等級者稱為煙琢墨西番草三寶珠五墨。

顯然,午門所繪的彩畫為前者。

#一生的榮耀與落魄都在這裡皇后

作為皇家第一等重要的門,午門在出入上有著嚴格限定。

在午門的5個門洞中,等級最高的是中門,只有皇帝能出入,就算是「母儀天下」的皇后,一生中也只能在大婚之日,坐著轎子由此入宮。

《皇后風輿入宮圖》局部

文人

除此之外,文人參加殿試,狀元、榜眼、探花可以從午門正中而出,能走一次午門中門也成為許多文人一生的憧憬。

同時,午門也是百官早朝的必經之路,平日裡文武百官走東偏門,宗室王公走西偏門,逢大朝之時左右掖門開放,官員按文東武西,分別由掖門出入。

明代歷史上,可與李白、蘇東坡齊名的詩人楊慎,就曾在24歲時,因取得殿試第一的好成績,被允許從午門中門入宮,那是他一生中最輝煌的時刻。

同樣也是在午門,這裡有他最落魄的瞬間,37歲的楊慎兩次因撫皇帝逆鱗被廷杖,不久被貶雲南後,晚年的他寫下「是非成敗轉頭空」,似乎早已與午門背後的秩序和解。

清人廷杖擺拍

如今,不少人仍誤以為午門是紫禁城斬首的地方,大概是因為在午門廷杖打死過人,於是經由歷代戲曲小說的演繹成「推出午門斬首」,實際上明代斬首地在「棄市」,清代執行死刑多在宣武門外的菜市口。

選在街市而非午門行刑,既能示耀權威,也可震懾百姓,有利其統治,畢竟誰也不願意在自己的家門口殺人見血,更何況午門是皇家重地。

俘虜

正因為午門是紫禁城對外最威嚴的所在,因而當戰爭取得勝利時,戰敗的倭俘都會被帶到午門敬獻給皇帝。

獻俘禮上,百官著朝服按序而立,俘虜用白繩牽著脖子先告祭太廟,祭祀社稷,再到午門門樓之前,如果皇帝說一聲「拿去」,俘虜將會被刑部處決,君主威嚴,莫過於此。

《平定兩金川戰圖之午門獻俘》

倘若俘虜來自番外,皇帝會試圖說服他留在紫禁城,許他婚配。乾隆時達瓦齊就曾被赦免並封為親王,娶得郡主作王妃。

針對不同俘虜的不同態度,往往反應除了帝王在爭取外邦支持,分化反對的力量上所做的努力,從某種程度上促進了新疆準葛爾部與回部的安定,實現了新疆的大統一。

《平定準部回部得勝圖之午門受俘》

對嫁入皇室的皇后、金榜題名的文人、戰敗的俘虜、被杖責的官員而言,他們的榮耀和落魄都是午門給的。

對中國人而言,午門有多尊貴,對西方列強而言,在午門撒野就有多興奮。

為粉碎中國人關于洋人不能攻進紫禁城的迷信,進一步使之「精神崩潰」,1900年,八國聯軍特意組織了一個縱隊,沿著中軸線進入午門一直走出神武門。

八國聯軍午門廣場閱兵

昔日唯有皇帝方可通行的御道,成為西方列強耀武揚威之地。在這座600年的城中,曾有萬國來朝,也有萬般屈辱。

如今,經修復後的午門成為故宮博物院面積最大、功能最全、規格最高的現代化展區,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

相關焦點

  • 隔斷古今的界門——午門
    在陽光普照的日子,走到這裡,如果看不到兩邊雁翅樓的陰影,便是午門最亮麗的時候,也就是它的名字—正午之門。形勢午門門樓連臺通高近37.95米,正中的主樓屬重簷廡[wǔ]殿頂是最高級的屋頂形制,面闊九間,進深五間,亦為最尊貴的九五之數。應《易經》乾卦中「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之象。
  • 最東方:故宮午門|五鳳樓|太和門|溥儀|午門|紫禁城|太和殿
    點擊播放 GIF 5.4M午門恰處此中心樞紐位置為五門中第一重要之門儀式與規矩都不少首先作為皇家第一等重要的門午門在出入上有著嚴格限定在午門的5個門洞中等級最高的是中門出入中門是皇帝的特權且皇帝出行需要陳設相應的滷簿儀仗(皇帝正式出行有儀仗隨護
  • 細說紫禁城之探秘午門
    第一就是... 在一天當中的正午時分,太陽會處於紫禁城的上方正南區域,而位於紫禁城的正南端的午門,仿佛正好位於太陽的下方,午門的名字就這樣定下來了,這裡也被當時的帝王稱為紫禁城最尊貴的門。在很多描述清朝的影視劇中,經常能聽到」推出無門斬首」這句話,其實在歷史上,這裡沒有斬首過一個人。並非如此,這裡還是皇帝舉辦慶典一些的地方,怎麼能夠容忍在這裡沾染上如此血腥的氣息。
  • 最東方:故宮午門
    歷經五門三殿與乾清門 正好九重 故稱天子所在為九重天 午門恰處此中心樞紐位置 為五門中第一重要之門
  • 圖說北京:明清兩朝皇宮紫禁城的正門午門
    紫禁城的正門午門。 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之精華。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 北京故宮於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建設,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
  • 神奇的故宮午門,除了皇帝,只有這些人一生可以走一次
    當今世界上有五座享譽各國的著名宮殿,分別是中國北京的故宮、法國巴黎的凡爾賽宮、英國倫敦的白金漢宮、美國華盛頓的白宮、俄羅斯莫斯科的克裡姆林宮。其中北京故宮被譽為五大宮之首。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為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的精華。
  • 故宮的「午門」:哪裡會是斬首的地方!
    午門分上下兩部分,下為墩臺,高12米,正中開三門,兩側各有一座掖門。午門前有東西兩座對稱的小屋,原是侍衛值班房。門樓前的東西兩側闕門(掖門),分別通往太廟(今勞動人民文化宮)和社稷壇(今中山公園)。因這道門居中向陽,位當子午,故取名為「午門」。
  • 細說故宮:午門是做什麼用的?「推出午門斬首」真的是在這裡嗎?
    午門,紫禁城的南門,也是正門,是紫禁城中最大的門。我們進入故宮的第一道屏障。 從前這個午門城樓,是皇上在大軍凱旋時候,在這裡接受「獻俘禮」。居高臨下,俯瞰下方,體現君王的至高無上。清代皇帝每年陰曆十月初一,在這裡頒發第二年的曆書。經常聽到說的「推出午門斬首」,那是謬傳。
  • 明清時期只有這三種人可以從紫禁城的正門——午門進入皇宮
    元末至正二十七年,朱元璋在南京稱吳王,開始修築宮殿,把皇城的南門命名為午門,它是皇城之門而不是宮城之門,這是「午門」之名第一次出現。午門坐北朝南,正門三間,東西兩側另開有闕左門和闕右門,城臺下左右兩側開東西向的掖門洞。午門整體從南面向北面看是正門三間,從北往南看是五間,這種叫「明三暗五」。
  • 午門真的是殺人的地方嗎,午門又是在哪裡
    今北京故宮午門,位於紫禁城的南北軸線中央,始建於明朝永樂十八年(1420),清朝順治四年(1647)重修,清朝嘉慶六年(1801)再修。午門居中向陽,位當子午,故名。午門也因其建築特色而稱「雁翅樓」、「五鳳樓」。其前有端門、天安門(皇城正門)、大清門,其後有太和門。其通高37.95米,超過天安門。今南京原明朝故宮也有一座類似的午門。
  • 千門萬戶,午門為最,紫禁城六百年再說午門
    午門,是紫禁城的南大門,也是紫禁城的正門。正南在二十四方位中屬午位,故名「午門」。 午門通高35.6米,比紫禁城中最重要的太和殿還要高一點呢,足見這座皇宮第一門、天下第一門的地位。 13米高的紅色城臺三面圍合,城臺上五樓聳峙,廡廊通貫。
  • 影視劇中推出午門斬首!歷史上的午門,真是用來斬首的地方嗎?
    在古裝影視作品中,經常會出現:推出午門斬首這樣的臺詞,而午門也成為網上傳言中處決死刑犯的場所。提起午門,似乎總會有股血腥味兒,午門我們都知道,那是在紫禁城中軸線的開端,居中向陽未當子午,顧明午門。由當年明代永樂皇帝朱棣所建,形成了午門現有的五鳳樓闕的獨特格局。
  • 參觀北京故宮,入午門後,哪些好玩的寶貝、哪些趣事你不能錯過?
    門釘:當被眾人之手撫摸得鋥亮的門釘映入眼帘時,想必是午門到了。門釘數量為橫九豎九。九是最高陽數,尊帝禮制,為皇家門釘。午門門釘午門:又稱五鳳樓,紫禁城的正式大門,最為尊貴。正三門(2個掖門為暗門)背五門。
  • 看到午門內心驚了一下
    在1925年10月10日之前,故宮是只有皇家大臣才能進入的,平民百姓只能在城牆外面看看,中國有兩座故宮博物館,另一座在臺北,因為當年老蔣去臺灣是帶走了故宮很多珍貴的文物。但是不管怎麼搬運,北京故宮的建築是搬不走的,北京故宮的紅牆黃瓦,處處彰顯這皇家威嚴的地方,是任何地方都無可比擬的。
  • 從皇家禁宮到百姓博物院,來午門給故宮「過生日」呀
    這裡是中國文化「有容乃大」的實物例證,是中華民族當之無愧的「大成之城」。600年的悠長歷史,一場展覽要如何梳理和講述? 快跟隨列車員一起來看看吧!
  • 古代犯人砍頭一般不在午門 ?多是在人多熱鬧的街市
    「推出午門斬首」是我們在看戲劇和影視時經常聽到的一句話。在人們的印象中,午門成為皇帝處置官員罪犯的行刑場地。但是經過學者們的考證,對這一觀點提出了質疑:「推出午門斬首」其實是錯誤的說法。那麼到底午門是不是斬首的地方呢?
  • 故宮600年午門大展!天大策展人帶你看展覽!
    今天是午門大展的最後一日 讓我們跟著來自天大建院的 策展人何蓓潔老師的步伐 一起看看午門大展吧!本次展覽展出了圖冊中的兩頁,觀眾可形象地看到距今400多年前,也就是明代中晚期紫禁城午門及太和殿廣場的真實情景,發現紫禁城建築在明清兩代變遷的蛛絲馬跡。 朱瞻基行樂圖卷
  • 故宮午門的城樓上,花壇裡種了什麼?美麗的花朵
    午門前留影8點走到午門前方的廣場,這個時候已經聚集了不少的遊客,大家紛紛留影,希望自己的北京之行有故宮的影子,畢竟是歷經了600年的古建築,是明朝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當時的皇家貴族們站在午門上,居高臨下就是一種巨大的權力象徵。遠遠看到午門上種有植物,到底是哪一種花草,帶著好奇走了上去。
  • 穿行故宮門
    當我一次次穿行宮門,一次次注意這些宮門,一次次了解這些宮門,不由得感嘆,紫禁城裡的門不僅數量多的驚人(至少有千座以上),而且形式也豐富得令人眼花繚亂,僅我所見過的就有城堡門、殿宇門、牌坊門、影壁門、垂花門、隨牆門、卷洞門、屏門、月洞門、八方門、瓶式門、棋盤版門、八字照壁門、肖形門,……當然我還見過一些門
  • 五嶽第一廟,被很多華山遊客忽略了
    中國這麼大,我想去看看。帶你去一個你曾經去過或者沒去過的地方。五嶽第一廟,被很多華山遊客忽略了五嶽中華山以「險」而聞名。因為修建了上山的索道,再也不是「自古華山一條路」了,從西安方向來的遊客完全就可以「一日遊」並返回西安,快的時代也是遺漏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