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崔江
「未來不論是零售還是金融、製造,都不會有所謂線上線下之分、傳統新潮之分,而只有是否數據驅動的差別。……走向未來的路一定有很多困難,遇到困難縮回來是本能,但企業家的核心是堅持。」12月9日,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表示。
在演講中張勇進一步闡述了阿里巴巴對「五新」的戰略思考:「零售不應該有線上和線下之分,而只有數據驅動和非數據驅動的差別;同樣也沒有網際網路金融和傳統金融之分,差別只在於是不是擁抱數位技術的金融企業;未來的新製造一定是通過數據實現對消費者的洞察,從而升級製造、升級產品設計、升級產品供給,升級渠道關係,能夠建立一個嶄新的C2B的大的願景。」
「我覺得對未來永遠是美好的,我們需要相信未來是美好的,我們要暢想未來。實際上走向未來的路是很痛苦,有一首歌是《明天更美好》,我說是後天更美好,明天肯定很痛苦,因為你要走向未來的美好,一定要經歷就像西天取經一樣,九九八十一難,不斷過關,不斷打關升級才能夠走向未來的美好。在這個過程當中,企業家精神面對未來的挑戰,走向未來的過程當中,如何面對過程當中的艱險,我們最重要的是堅持」張勇說。
張勇特別分享了天貓雙11的例子,「現在雙11已經成為全世界的名片,但 2011年雙11就曾經出現技術午夜驚魂。經過徹夜奮戰,黎明到來之前我們完成了修復。「經歷了這一關,我們開始意識到,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本源相同。」張勇坦陳,「就是這樣一次次打怪升級中,阿里巴巴不斷完善自己,不斷向前發展。」
未來永遠不變的是變化,一個新興事物出來以後,這班車沒趕上,落後了,別的企業發展起來了,怎麼辦?「本能的反應我要趕上他,別人做我的也要做。但更重要的是要想下一班車是什麼。這一班車沒趕上,但它肯定不是末班車,一定會有下一班車」,在演講中,張勇特別強調。
「所以對未來的好奇心就特別重要。」張勇說,「在公司跟90後開會,我有時候真會胸悶,他們直接跳出來說『老逍你太老了不懂』,但是作為70年代的人這時候就要忍一忍,多一點好奇心,看今天的網際網路用戶怎麼使用網際網路產品,這樣才能讓一些新生事物萌芽,才能夠看到未來的希望。」
演講中,張勇在「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的初心前加上了一個狀語「在數字經濟時代」。「在數字經濟時代,如何讓銷售變得更高效,讓營銷更高效,讓製造更智能,讓渠道管理更智能,阿里巴巴的所有工作都是繼續圍繞這個使命展開。」
在他看來,這一方面是激發消費者對新的未來生活的美好嚮往,也是對企業家精神的激活。「今天對企業家來說最重要的,不僅是被激活,而且還要自我激勵。」張勇說,「最重要的企業家精神來自於我們的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