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新聞 / Headlines
【蘇州美術館分館上海開館】日前,蘇州美術館分館在上海田子坊藝術中心開館,「三生長憶是江南」上海當代書畫名家特展也於同期開幕。蘇州美術館在上海開設分館,不僅推動了蘇州高質量美術和人文活動在長三角一體化過程中的互鑑互享,也是積極創新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發展的路徑與方式。分館設立後,每年將選擇精品展覽進行巡迴展示,並圍繞江南文化主題,打造優質文化資源和文化IP,開展桃花塢木版年畫等文化創意商品開發及銷售,向海內外遊客展現蘇州優秀文化和江南文化獨特魅力。
蘇州美術館上海分館
【天津市體育博物館智慧導覽上新】經過半年試運行,近日,天津市體育博物館正式推出智慧導覽系統,為觀眾帶來「一站式」觀展新體驗。觀眾通過博物館內的文博一體機導覽系統可以了解體育博物館相關介紹和近期館內活動,回顧以往精品展覽,遊覽虛擬展館,閱讀《「津彩全運」攝影作品展》《天津體育起源與發展》《奧運百年》《中國「奧運之父」王正廷》《奧運先驅張伯苓》等精品體育書籍,還可以掃碼帶走上千種電子圖書資源和電子期刊資源。未來,體育博物館將秉持「數字+人文」的數位化建設理念,進一步拓寬公共教育形式,做到線上線下相結合,繼續發揮在體育文化傳承中的「中樞」作用,以高質量的體育文化供給增進觀眾認同感、歸屬感,增強觀眾的幸福感、獲得感,推動天津體育文化創造性發展。
【新疆庫車峽谷首次發現「飛天」浮雕壁畫】近日,新疆庫車大峽谷發現飛天浮雕壁畫,這也是庫車境內首次發現「飛天」造型的浮雕壁畫。該浮雕壁畫位於庫車天山神秘大峽谷蓋世谷景點內,離景點出口不到300米的崖壁上。據景區負責人介紹,「飛天」浮雕在巖壁上,長期以來一直未被發現,由於今年雨水多,巖壁出現坍塌才露出了飛天浮雕畫面。新疆龜茲研究院研究員苗利輝認為,此次發現的浮雕是在庫車境內發現的第一幅,也是唯一的一副浮雕壁畫,但從它所處的地理位置、古代龜茲地區的藝術特點等因素綜合來考慮,浮雕的形成年代還有待專家進一步考證。
新疆庫車峽谷內發現的「飛天」浮雕壁畫
【西安鐘鼓樓關閉木建築本體照明設施】吸取巴西國家博物館、法國巴黎聖母院等文化遺存遭遇火災導致嚴重損害的教訓,考慮到今年我國部分地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發生火災的影響,西安將對鐘鼓樓進行安全大檢查,排查消防安全隱患,確保文物安全。日前,西安鐘鼓樓保護管理所決定,將鐘鼓樓調整為夜間泛光照明模式,關閉木建築本體照明設施,並開展全面檢查,同時,還將邀請文物保護照明領域專家,結合鐘鼓樓夜間照明系統使用實際,抓緊完善夜間照明方案,儘快組織實施。
【英國科學博物館被指控隱匿超200萬英鎊賽克勒家族捐款】日前,英國科學博物館(Science Museum)接受了莫蒂默與特蕾莎·賽克勒基金會(Dr Mortimer and Theresa Sackler Foundation)有關變更其200萬英鎊捐贈用途的要求,並因此被指控試圖「隱匿髒錢」。這筆捐贈曾被指定要求使用在威康醫學展廳(Medicine: The Wellcome Galleries)的建設上,這些展廳展示了數千件醫療器械,其中就包括世界上第一臺磁共振成像掃描儀。但由於賽克勒家族成員擁有的美國普渡製藥公司(Purdue Pharma)生產的阿片類止痛藥奧施康定(OxyContin)被爆出濫用醜聞,賽克勒基金會受到的質疑越來越多,這筆款項已於今年早些時候撤出了該展廳項目。據悉,博物館方計劃保留這一筆資金,並會將其使用在其他的項目之上,該博物館的捐助者委員會將賽克勒基金會列入了捐助者名單。某社會運動團體因此指責該博物館隱匿款項,主張科學博物館應該與賽克勒家族徹底劃清界限。
英國科學博物館外觀Photograph: Alamy
·展覽資訊 / Exhibitions
【中國】故宮博物院:12月10日,展覽「須彌福壽——當扎什倫布寺遇上紫禁城」 在故宮博物院午門對公眾開放,同時也拉開了紀念紫禁城建成600年系列活動的序幕。此次展覽由故宮博物院、西藏自治區文物局、扎什倫布寺聯合主辦,分為「從須彌福壽至紫禁城」「來自扎什倫布寺的藝術」「六世班禪的遺珍」及「和善吉祥」四個主題。前三個主題為文物專展,展示了珍藏於故宮博物院及扎什倫布寺的珍貴文物280件,包括藏傳佛教文物、歷輩班禪大師與中央政府貢賜往來精品等。其中故宮文物203件,扎寺文物77件。展期至2020年2月29日。
「須彌福壽——當扎什倫布寺遇上紫禁城」展覽現場(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
【中國】中國美術館:日前,由南京師範大學主辦的「光與影裡的故事——黃建鵬藏二十世紀中國攝影作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展覽展出二十世紀中國攝影領域一百位攝影家的作品二百餘幅,包括郎靜山、陳萬裡、劉半農、莊學本、薛子江、張印泉、吳印鹹、藍志貴、梁祖德、呂厚民等攝影家的作品,這些作品大多數為早期原作和有作者籤名的限量版作品,有些作品還是孤版原作。此展的作品由中國攝影史研究者黃建鵬先生從其兩千多幅藏品中精選出來,從「光與影的故事」的學術視角帶來一次來自攝影領域的藝術之旅。展覽將展至12月15日。
「光與影裡的故事——黃建鵬藏二十世紀中國攝影作品展」 展覽現場(圖片來源:中國美術館)
【中國】上海魯迅紀念館:12月6日,由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與上海魯迅紀念館聯合主辦的「大漢王朝——中國漢畫藝術展」在上海魯迅紀念館開幕。本次展覽中,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甄選了部分珍貴藏品,多方位展現了漢代的現世生活、儒家教義、歷史故事、神話幻想等社會百態,生動地再現了漢代人對現實生活的眷戀和未來世界的希翼,呈現出「一部繡像的漢代史」。同時,還別出心裁地展示了融合漢畫元素的絲巾、抱枕等色彩濃鬱、圖案生動的文創產品。本次展覽展期至2020年1月5日。
「大漢王朝——中國漢畫藝術展」展覽現場(圖片來源:上海魯迅紀念館)
【中國】吉林省博物院:12月5日起,吉林省博物院舉辦「長白遺珠——吉林省博物院藏北宗山水畫展」。長白者,取吉林之意;遺珠者,留存於吉林黑土地上的書畫明珠。本次展覽精選院藏自南宋至20世紀後半葉共37幅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北宗」山水畫,分古代與近現代兩個單元,其中古代部分12件,包括何澄《歸莊圖》卷、仇英《松溪論道圖》、戴進《松陰獨釣圖》,從中既可看出北宗山水承接兩宋院體之風,又有北宗山水畫家們極為豐富的表現技法。更有「南北宗」理論的建立者,董其昌的《晝錦堂圖並書記》卷,從中可一窺董氏對「南北宗」山水畫「欲以真率當彼鉅麗」的態度。近現代部分則選取了金城、陳少梅、溥儒、張大千等名家作品,作品行雲流水,大氣磅礴之外,別有一種文人雅致。該展覽將於2020年2月10日結束。
「長白遺珠——吉林省博物院藏北宗山水畫展」展覽海報(圖片來源:吉林省博物院)
【法國】羅浮宮博物館(Musée du Louvre):12月11日起,羅浮宮博物館將舉辦展覽「羅浮宮內的蘇拉熱」(Soulages au Louvre)。皮埃爾蘇拉熱(Pierre Soulages)被譽為「黑與光的畫家」,非形象繪畫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於二戰之後開始職業生涯,並很快得到了認可。為了慶祝這位畫家的100歲生日,羅浮宮將在著名的方形沙龍(Salon Carré)為其舉辦個人畫展。本次展覽從畫家80多年的藝術探索中精選少量作品,旨在追溯自1946年至今蘇拉熱作品的變化。本次展覽涵蓋了畫家藝術生涯的每一個時期,重點突出了「黑色之外」系列。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覽還將展出畫家近幾個月創作的大型繪畫作品,並藉此來體現蘇拉熱的非凡活力。展覽將於2020年3月9日結束。
皮埃爾蘇拉熱肖像/拉斐爾·蓋拉德(Raphal Gaillarde) Collection Raphal Gaillarde, dist. RMN-Grand Palais/Raphal Gaillarde RMN-Grand Palais-Gestion droit d』auteur pour Raphal Gaillarde ADAGP, Paris 2019 pour Pierre Soulages.
【英國】泰特現代美術館(TATE MODERN):泰特現代美術館正在舉辦展覽「藝術家的房間:艾倫·加拉赫」(ARTIST ROOMS, ELLEN GALLAGHER)。艾倫·加拉赫(Ellen Gallagher)的藝術作品根植於重拾的圖像或歷史事件,將事實與虛構、抽象與可辨認的形象結合起來。她從20世紀30年代到70年代的科幻小說、社會歷史、海洋科學和黑人生活方式雜誌中汲取了大量的素材,其技巧也同樣多元,包含油畫、素描、剪報、版畫、雕塑以及拼貼。此外,加拉赫經常將技術與材料結合起來,創造出複雜的紋理和多層圖像,並常常回歸相似的主題和圖案。如其所言,「就像爵士樂一樣,你會重歸併重複,只作細微的變化,然後構建結構。」該展覽將持續至2019年12月15日。
艾倫·加拉赫/《DeLuxe》/ 2004–2005年 Ellen Gallagher
·行業發布 / Professional Publications
【中國古蹟遺址保護協會2019年度會員大會在杭州召開】12月7日,中國古蹟遺址保護協會2019年度會員大會在杭州召開。中國古蹟遺址保護協會歷史村鎮專委會、石窟專委會、防災減災專委會分別作工作報告,協會秘書處作了關於參與ICOMOS國際事務的情況介紹。作為今年重點推進內容,會上,鼓浪嶼、福建土樓、良渚古城遺址三家世界文化遺產地與協會籤署了開放協議,並將於近期施行對個人會員的開放政策。龍門石窟、明十三陵、泰山、河北省世界文化遺產地、長春偽滿皇宮博物院等已經面向會員開放的遺產地代表在現場見證了籤約儀式。
【《溫州與海上絲綢之路》正式出版】日前,由溫州市文廣旅局牽頭指導,文物考古所歷時兩年編撰完成,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的《一片繁華海上頭·溫州與海上絲綢之路》,在青燈石刻藝術博物館舉行首發式暨研討會。《一片繁華海上頭·溫州與海上絲綢之路》一書,從歷史文獻梳爬、整理,同時收入最新發現與研究成果,共分《千年港城》《揚帆遠航》《陶瓷魅力》《歲月遺珍》《文化傳播》《宗教信俗》《走向世界》七個篇章,簡明而生動地展示了溫州港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發展過程。
【2019年度浙江考古重要發現匯報會在杭州召開】12月7日至8日,2019年度浙江考古重要發現匯報會在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召開。會議由浙江省文物局指導,浙江省考古學會主辦,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承辦,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寧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溫州市文物保護考古所協辦,錢江晚報支持。來自浙江省文物局、浙江大學、浙江省考古學會數十家會員單位以及相關單位等300餘人參加了會議。會議通過了省內各考古機構推薦的19個考古發掘項目的匯報並進行了問答互動和點評,項目內容主要涉及上山文化考古新進展、河姆渡文化及後續聚落考古、商周考古新發現、漢唐墓葬考古、瓷窯址考古、城市考古、佛教考古、海塘遺址考古新發現等方面。
博物館日報聯繫郵箱:
museumdaily@iartmuseum.org
《新華·博物館日報》欄目由新華網客戶端、國際博物館信息中心和《藝術博物館》雜誌聯合出品,目前分為「熱點新聞」「展覽資訊」「行業發布」三大板塊,致力於打造全球博物館信息的權威發布平臺。國內新聞主要面向公眾讀者,以提供博物館界熱點新聞、文化藝術領域動態和重要展覽資訊等內容為主,同時發布行業新政策、新動向。國際新聞主要集中發布全球博物館行業動態和發展趨勢,側重於服務文化管理者和博物館從業人員。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