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帝七十萬壽時,六世班禪率近3000人的隊伍不遠萬裡來京祝壽,後圓寂於北京。班禪東行留下的大量文物仍完整保存於故宮博物院,而宮廷賜品也深藏於扎什倫布寺中。隨著「須彌福壽——當扎什倫布寺遇上紫禁城」展覽拉開序幕,這批沉睡數百年的珍貴文物再次在世人面前綻放光彩,為了更佳地展示珍貴國寶,博物館照明系統與博物館照明設計選擇了埃克蘇(AKZU)Tracron M3博物館級軌道燈和Sprite X1博物館展櫃燈。
故宮博物院是以明清兩代皇宮(紫禁城)和官廷舊藏文物為基礎建立起來的大型綜合性國家一級博物館。故宮博物院佔地面積72萬多餘平方米,現有藏品總量已達180餘萬件(套),其中一級藏品8000餘件(套),是中國最大的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2019年,故宮年觀眾人數突破1900萬,居世界第一。
扎什倫布寺是藏傳佛教格魯派的代表性寺廟,也是歷代班禪大師的駐錫地。寺內保存有大量珍貴的漢藏以及喜馬拉雅地區古代佛教藝術珍品,向世人展示著藏傳佛教文化藝術的燦爛過往和輝煌成就;「甲納拉康」珍藏的歷代皇帝冊封班禪的金印金冊、佛像敕文、皇家贈禮等文物,真實見證著西藏地區與中央政府的密切往來。
展覽分為「從須彌福壽至紫禁城」「來自扎什倫布寺的藝術」「六世班禪的遺珍」及「和善吉祥」四個主題。前三個主題為文物專展,展示了珍藏於故宮博物院及扎什倫布寺的珍貴文物280件,包括藏傳佛教文物、歷代班禪大師與中央政府貢賜往來精品等。其中故宮文物203件,扎寺文物77件。這次展覽,是故宮博物院建院以來首次舉辦以歷代班禪及宮廷佛教藝術為主題的專題展覽,同時也是扎什倫布寺的文物第一次走出寺院,進入博物館,面向公眾,向世界展示歷代班禪的事跡和扎什倫布寺的文化、藝術面貌和悠久的宗教傳統。
扎什倫布寺是藏傳佛教格魯派的代表性寺廟,也是歷代班禪大師的駐錫地。寺內保存有大量珍貴的漢藏以及喜馬拉雅地區古代佛教藝術珍品,向世人展示著藏傳佛教文化藝術的燦爛過往和輝煌成就;「甲納拉康」珍藏的歷代皇帝冊封班禪的金印金冊、佛像敕文、皇家贈禮等文物,真實見證著西藏地區與中央政府的密切往來。明清以降,隨著中央王朝與西藏關係的日益密切,藏傳佛教逐漸在清皇室得以傳播與弘揚。故宮恢弘的建築群中原狀分布著中正殿、雨花閣、香雲亭、慈寧宮大佛堂等數十處藏傳佛教殿堂,留存著數以萬計的佛教造像、唐卡法器等藏傳佛教文物精品,這些文物既有來自清宮造辦處的精良製作,還有蒙藏等地區敬獻皇室的珍貴作品,是滿蒙漢藏多元民族交流融合的結晶。
扎什倫布寺與故宮,因相融相通的藏傳佛教文化而相連,因相依相存的民族關係而相接,連接著中原文化與西藏文化,連接著中華民族的血脈。「須彌福壽——當扎什倫布寺遇上紫禁城」展,引領我們走進歷史深處,感悟藏傳佛教文化藝術的博大精深,了解藏傳佛教為維護國家統一、促進民族團結所發揮的重要作用,探索中華民族團結統一、共生並進、交流融合的光輝歷程。
自明末、有清一代至民國初年,歷代班禪大師出則為國為民奔走,退則靜修演法,著書立說。不計榮辱、不忘本色,為祖國的和平、繁榮、佛教事業的發展,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和鞏固作出了卓越貢獻。此次展出的文物就是關於這段記憶最重要的見證,具有珍貴的歷史價值,同時也闡釋了中華文化中關于吉祥、美好、福壽的文化內涵。
項目名稱|故宮博物院
項目地址|北京市東城區景山前街4號
項目圖片|故宮博物院
埃克蘇(AKZU),首創 「博物館級光質量」,並以專注於高效發光,精確配光,智能調光的 「博物館級光質量」 的照明設備而著稱,致力於博物館級軌道燈,美術燈,展櫃燈和智能照明系統的研發與製造,創導和奉行 「安全,還原,舒適」的博物館照明設計理念,為博物館,美術館提供專業照明設備和照明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