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迎接紫禁城建成600年、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更好的展示故宮、承德、西藏的歷史淵源及漢、滿、藏文化的水乳交融,譜寫三地文化交流新篇章,「須彌福壽:當扎什倫布寺遇上避暑山莊」展於2020年9月16日在承德博物館開幕。
圖為避暑山莊博物館藏乾隆時期的「八寶」中新社記者 賈天勇 攝
承德避暑山莊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耗時89年建成,是清代皇家夏天避暑和處理政務的場所。紫禁城和避暑山莊一個被稱作「冬宮」,一個被稱作「夏宮」。公元1703 年,康熙帝親自選址,歷經康熙和乾隆兩代帝王的審美品趣和雄才大略,構建了避暑山莊這座皇家宮苑和宏偉的皇家寺廟群,同時也留下了大量工藝精湛的清代宮廷文物。
回顧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六世班禪額爾德尼一行經過艱苦跋涉,抵達承德朝覲乾隆皇帝並受到高規格禮遇的歷史盛事。乾隆皇帝為隆重迎接六世班禪的到來,特在承德建須彌福壽之廟供六世班禪講經和居住。此廟成為西藏日喀則扎什倫布寺之後又一座「班禪住錫之所」,仿照日喀則扎什倫布寺建成,又稱「班禪行宮」。六世班禪在承德一月有餘的時間內,乾隆帝為他在避暑山莊萬樹園還專門舉行了4次大型宴請活動。此後,六世班禪又於當年九月抵京並駐錫西黃寺。十月初三日乾隆皇帝在紫禁城保和殿會見班禪大師,並盛宴款待。這段容納著豐富歷史內容的文化篇章被載入史冊,成為中華多民族相融與共的歷史典範。
圖為觀眾參觀故宮博物院藏金剛薩埵像中新社記者賈天勇 攝
此次展覽,故宮博物院為此遴選70件展品,扎什倫布寺提供10件珍貴展品,承德市文物局提供了47件珍貴展品。其中承德展品大多為首次對外展出。在故宮博物院提供的70件展品中有一件清乾隆時期(1736-1795)由造辦處造的六世班禪像極為珍貴。此尊為六世班禪圓寂後,乾隆帝為表紀念,命人照其生前畫像製作。其頭戴黃色僧帽,為格魯派典型標誌,著交領式僧衣,僧衣邊緣及田相格鎏金,鏨刻纏枝牡丹及忍冬紋。右手結說法印,左手禪定印,結全跏趺坐。乾隆時期共打造四尊此種樣式的六世班禪造像,先後被送到紫禁城中正殿西配樓、北京西黃寺、承德須彌福壽廟和避暑山莊無量壽殿供奉。此像原供奉在紫禁城中正殿西配樓中,此次為第一次出宮外展,極為難得。
圖為觀眾參觀故宮博物院院藏無量壽佛像 中新社記者 賈天勇 攝
9月15日,「須彌福壽:當扎什倫布寺遇上避暑山莊」展開展前夜,舉辦「承德之夜」沉浸式文化雅集,此次演出採取文化與科技結合的形式,用科技的手段賦能文化傳播。演出邀請了康輝、胡軼坤、濮存昕、趙家珍、儲蘭蘭、呼斯楞、周好璐等知名老中青藝術家,通過古琴、朗誦、演奏、新民樂、京劇、崑曲、舞蹈等藝術表現形式,藉助現場科技布景手段和新媒體直播平臺,以全新的解讀方式將中國文化中天地人的關係予以表達。
文/北青-北京頭條記者 王巖編輯/弓立芳
[ 北京頭條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