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記得小時候吃的媽媽做的胡辣湯,沒有那麼精細,褐色的稠糊糊,撒一點南德調料,加幾滴小磨香油,沒有肉,沒有花生,有好些麵疙瘩,端著晚蹲到門口邊吃邊玩。現在在外地上學,回來第一件事就是去喝胡辣湯,在大家眼裡胡辣湯其實比燴麵還能代表家鄉,正宗的胡辣湯配上油條或者在家一點豆腐腦味道那是極好的。對於我來說,過年是時隔一年的團圓,是媽媽的家常菜,是回到家鄉尋找胡辣湯的味道。似乎大團圓後才能背起行囊,重整勇氣,再次出發,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新年伊始。
胡辣湯在同一個省,哪怕是在同一個城市,不同店的味道都不同。即使味道差異很大,但是正宗胡辣湯的感覺是一樣的。胡辣湯的辣口,不嗆嗓子,是會讓你從嘴到胃都有種灼燒感的熱辣,鹹香味刺激你的味蕾,花生的油脂甜和海帶鮮會中和牛羊肉的肉香。讓你在早晨喝的時候感覺香卻又不會口膩,讓你十分有胃口。蘸一蘸水煎包,泡一泡小油條,再來一個茶葉蛋。吃完鹹的再來碗甜豆腐腦或者豆漿,或者直接來碗,豆腐腦胡辣湯兩摻。真的一大清早神清氣爽!不管是牛肉羊肉還是雞肉,是粉條千葉還是香葉。味道不同,核心的感官享受是不變的。
在西安有兩種胡辣湯,一種是肉丸胡辣湯,一種就是河南胡辣湯了。我小時候還經常可以喝到帶粉條的河南胡辣湯,可現在已經找不到了。河南胡辣湯配上一些酥酥油油的餅子非常好吃,比如油餅油條,或者水煎包也很好吃。我小時候配的是蔥油餅,那種外面很酥軟,裡面的麵餅不僅軟而且還有點像麵包似的那種泡泡的蔥油餅才是河南胡辣湯的王道搭配!
胡辣湯其實煮湯的時候裡面是有加辣椒粉的。還有黑胡椒粉(現磨的黑胡椒)。而且白胡椒用的不多,大部分都是黑胡椒(有比例限制)。
外面賣的胡辣湯的湯底一般有牛肉和羊肉兩種。雖然是叫牛肉和羊肉,但是這兩個煮湯的時候都會放雞肉進去煮湯。
香料例如黑胡椒,辣椒,孜然,其實胡辣湯裡都有,而且都是做湯的時候磨成粉加進去的。但是絕大部分人喝不出來。煮湯的時候還會加其他調料,比如典型的有八角,桂皮等等,還有一些平常不怎麼見到的調料,但是對調味有影響的有蓽茇,香茅,香果,千裡香(形狀和小茴香差不多,但味道完全不同,排草,沙姜(這個也很突出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