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六十年紀行-69 鳳凰城 風雨滄桑 古貌猶存

2020-10-19 青松he
        鳳凰古城始建於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歷經300多年的風雨滄桑,古貌猶存。城內青石板街道,江邊木結構吊腳樓,以及朝陽宮、古城博物館、楊家祠堂、沈從文故居、熊希齡故居、天王廟、大成殿、萬壽宮等建築,無不具古城特色。鳳凰古城以回龍閣古街為中軸,連接無數小巷,溝通全城。回龍閣古街是一條縱向隨勢成線、橫向交錯鋪砌的青石板路,自古以來便是熱鬧的集市。鳳凰古城的標誌性建築之一虹橋,原名臥虹橋,歷史悠久。鳳凰古城北門城樓本名「碧輝門」,採用紅砂條石築砌,既有軍事防禦作用,又有城市防洪功能,是古城一道堅固的屏障。鳳凰古街兩邊建築飛簷鬥拱,店鋪中陳設著琳琅滿目的民族工藝品,濃濃的古意古韻,透出古街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鳳凰古城分為新舊兩個城區,老城依山傍水,清淺的沱江穿城而過,紅色砂巖砌成的城牆佇立在岸邊,南華山襯著古老的城樓,城樓還是清朝年間的,鏽跡斑斑的鐵門,還看得出當年威武的模樣。北城門下寬寬的河面上橫著一條窄窄的木橋,以石為墩,兩人對面都要側身而過,這裡曾是當年出城的唯一通道。

 鳳凰城古街一景  青石板街道  2016.12.5攝 

  鳳凰山城,位於沱江之畔,群山環抱,關隘雄奇。碧綠的沱江依著城牆緩緩流淌,疊翠的南華山麓倒映江中。江中漁舟遊船數點,山間暮鼓晨鐘兼鳴,懸崖上的吊腳樓輕煙嫋嫋,碼頭邊的浣紗姑笑聲朗朗,兩岸已有數百年歷史的吊腳樓更是別有一番風味。順水而下穿過虹橋一幅江南水鄉的畫鄭便展現於眼前萬壽宮萬名塔奪翠樓……一種遠離塵世的感覺悠然而生。鳳凰,猶如一幅濃墨淺彩的中國山水畫。當你徜徉古城用條石砌成的巖板街時,兩邊的古建築各抱地勢,鱗次櫛比,亭臺樓閣重重疊疊,如巨龍飛舞,似鰲魚展翅。細雨聲中,仿佛傳來敬香人的牛皮釘鞋敲擊街面,發出叮叮的響聲,使人產生隔世之感。街道兩邊,有許多屠鋪、染坊、製作銀器首飾的作坊;各種土特產的店鋪,工藝美術店。還有小吃部和酒店,狗肉湯鍋香味,包穀燒的醇香使人唾涎。


 鳳凰城古街一景  青石板街道  2016.12.5攝  回龍閣古街

   當漫步東門外,踏上虹橋,如登眺望,除古色古香的古建築外,還可看到著名鳳凰八景特色。那連綿巍峨的南華山橫亙在古城南面,似一道綠色的屏障,蒼松翠柏,含蔚籠煙,石徑彎彎,清泉冽冽,鷹飛獸走,鳥語花香,是一個著名的遊覽聖地。還有東嶺迎暉,溪橋夜月,龍潭漁火,梵閣回濤,南徑樵歌,奇峰挺秀等風景名勝,把山城裝扮得更加美麗無比。其實,山城無處不美,無處不迷人。北門外那座長長的跳巖木板橋古樸有趣。不僅有水漲水落的不同情趣,而且那些穿著民族服裝,挑著山貨的行人就使人久看不厭。橋巖那一溜青光巖鋪就的碼頭,整天不絕的棒槌聲,嘻嘻哈哈的喧鬧聲,匯成女人們世襲的樂園……



  鳳凰城古街一景  青石板街道  2016.12.5攝 
 鳳凰城 沱江一景   2016.12.5攝
     看沱江上往來的遊船,看街頭的遊人,都多了幾分閒適和怡然自得。所有的建築,店鋪,綠樹,遠山,都變得祥和,寧靜,溫潤。四面八方傳來縹緲的若有似無的音樂,空靈而恬淡。商家的叫賣,也顯得親切和藹。
  鳳凰城古街一景  青石板街道  2016.12.5攝  回龍閣古街

       古城內的青石板街道、江邊木結構吊腳樓、眾多古建築,以及濃厚的苗族風情,構成了鳳凰獨具一格的味道。從《邊城》到《從文自傳》再到《湘行散記》,沈從文以散淡而有韻味的文字營造了一座文城勝景。吊腳樓、茶峒小街、繩渡白塔……構築起了千百萬讀者心中的鳳凰古城

 
 鳳凰城古街一景  青石板街道  2016.12.5攝  回龍閣古街

 鳳凰城古街一景  青石板街道  2016.12.5攝  回龍閣古街

      文字或直言告知,或暖昧挑逗勾引,或讓你充滿遐思與想像。是的,這樣的千年古鎮,適合紅塵重壓中的都市人,作暫時逃離的棲息之地,找一個傍水客棧,於臨江的位置,泡一壺茶,或一壺香濃咖啡,聽舒緩的經典音樂,漫無目的欣賞人與風景。或讓時空靜止,腦子空白,靜靜發呆;也可回憶或反思過往。總之,在這樣的地方,讓心事放空,讓心靈回歸,讓精神復活,讓力量重生,讓生機煥發。離開的時候,留下煩惱和沉重,收穫輕鬆和歡樂,重燃希望,回到紅塵中折騰愛恨情仇,功名利碌!


 鳳凰城古街一景  青石板街道  2016.12.5攝  回龍閣古街
 鳳凰城古街一景  青石板街道  2016.12.5攝  回龍閣古街
 鳳凰城古街一景  青石板街道  2016.12.5攝  回龍閣古街
 鳳凰城古街一景  青石板街道  2016.12.5攝  回龍閣古街
 鳳凰城古街一景  青石板街道  2016.12.5攝  回龍閣古街
 鳳凰城古街一景  青石板街道  2016.12.5攝  回龍閣古街
 鳳凰城古街一景  青石板街道  2016.12.5攝  回龍閣古街
 鳳凰城古街一景  青石板街道  2016.12.5攝  回龍閣古街
 
 
 
 鳳凰城古街一景  青石板街道  2016.12.5攝  回龍閣古街

 鳳凰城古街一景  青石板街道  2016.12.5攝  回龍閣古街
 
  鳳凰城古街一景  青石板街道  2016.12.5攝 
  鳳凰城古街一景  青石板街道  2016.12.5攝 
  鳳凰城古街一景  青石板街道  2016.12.5攝 
  鳳凰城古街一景  青石板街道  2016.12.5攝 
  鳳凰城古街一景  青石板街道  2016.12.5攝 
 
  鳳凰城古街一景  青石板街道  2016.12.5攝 
  鳳凰城古街一景  青石板街道  2016.12.5攝 

  鳳凰城古街一景  青石板街道  2016.12.5攝 
  鳳凰城古街一景  青石板街道  2016.12.5攝 
  鳳凰城古街一景  青石板街道  2016.12.5攝 
  鳳凰城古街一景  青石板街道  2016.12.5攝 
  鳳凰城古街一景  青石板街道  2016.12.5攝 
  鳳凰城古街一景  青石板街道  2016.12.5攝 
  鳳凰城古街一景  青石板街道  2016.12.5攝 
 
 
  鳳凰城古街一景  青石板街道  2016.12.5攝 
 鳳凰城古街一景  青石板街道  2016.12.5



沱江

      看沱江上往來的遊船,看街頭的遊人,都多了幾分閒適和怡然自得。所有的建築,店鋪,綠樹,遠山,都變得祥和,寧靜,溫潤。四面八方傳來縹緲的若有似無的音樂,空靈而恬淡。商家的叫賣,也顯得親切和藹。 


   鳳凰城 沱江一景   2016.12.5攝
  
 鳳凰城 沱江一景   2016.12.5攝



 

吊腳樓
 
 鳳凰城 沱江一景 吊腳樓  2016.12.5攝
 鳳凰城 沱江一景 吊腳樓  2016.12.5攝  兩岸已有數百年歷史的吊腳樓別有一番風味
 鳳凰城 沱江一景   2016.12.5攝
 鳳凰城 沱江一景 跳巖  2016.12.5攝  
何為跳巖?就是用石墩從河這頭一墩一墩排到河那頭,墩和墩之間沒有鋪蓋,所以必須從這墩跳到那墩,這就叫跳巖。

 鳳凰城 沱江一景   2016.12.5攝   兩岸已有數百年歷史的吊腳樓別有一番風味
 鳳凰城 沱江一景   2016.12.5攝  木橋
 鳳凰城 沱江一景 吊腳樓  2016.12.5攝    兩岸已有數百年歷史的吊腳樓別有一番風味


 鳳凰城 沱江一景   2016.12.5攝

 鳳凰城 沱江一景   2016.12.5攝
 鳳凰城 沱江一景   2016.12.5攝  獨木橋
 鳳凰城 沱江一景 吊腳樓  2016.12.5攝
 鳳凰城 沱江一景 吊腳樓  2016.12.5攝
 鳳凰城 沱江一景  吊腳樓  2016.12.5攝
 鳳凰城 沱江一景   2016.12.5攝
 鳳凰城 沱江一景 吊腳樓  2016.12.5攝  兩岸已有數百年歷史的吊腳樓別有一番風味



                         2020.8.5

相關焦點

  • 中國六十年紀行-71 「中國最美麗的小城」
    鳳凰,猶如「一幅濃墨淺彩的中國山水畫」。當你徜徉古城用條石砌成的巖板街時,兩邊的古建築各抱地勢,鱗次櫛比,亭臺樓閣重重疊疊,如巨龍飛舞,似鰲魚展翅。>鳳凰城 沱江一景   2016.12.5攝 鳳凰城 沱江一景   2016.12.5
  • 雲南第一人口大縣,鎮雄古邦的風雨滄桑(多圖)
    恰如「大雄古邦」之稱謂,地勢上的磅礴和生息中的坦蕩,為鎮雄這個「泥丸之地」加了一個精彩的註腳。烏峰浩蕩,赤水歡歌,風雨南廣的前生今世成全了一個地方的雄壯和旖旎,匍匐於記憶深處的人文古蹟和傳說,點染了時光深處的璀璨絕筆,讓我們在觸摸現實的同時,感知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溫度。
  • 中國六十年紀行-73 迷人的沱江夜色
    這座積澱深厚底蘊的古城曾被紐西蘭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稱讚為「中國最美麗的小城」。,從遠處看風橋美得令人心醉    鳳凰城最美的夜景是沱江河兩岸,橫跨江上最美的大橋有三座。>鳳凰城 古城夜景之一  2016.12.5攝迷人的沱江夜色  鳳凰城 古城夜景之一   沿河的酒家燈紅酒綠熱鬧非凡
  • 教弩臺昔日曹公點將臺 歷經風雨跡猶存
    雖歷經無數風雨,但教弩臺始終屹立,成為合肥三國故地的歷史見證。 教弩臺,亦名點將臺,位於淮河路步行街東段北側。如今,教弩臺依然見證著這座城市的發展與壯大。   曹操在此築臺練兵 合肥古城在三國時代是北魏曹操抵禦東吳的軍事重鎮,曹操曾四次親臨合肥,部署防禦。
  • 中國六十年紀行-70 鳳凰古城三名人
    1902年12月28日,沈從文先生誕生在鳳凰古城中營街的一座典型的南方古四合院裡。四合院是沈從文先生的祖父沈宏富(曾任清朝貴州提督)於同治五年(1866年)購買舊民宅拆除後興建的,鰲頭,鏤花的門窗,小巧別致,古色古香。
  • 中國六十年紀行-72 鳳凰苗寨風情與歌午
        鳳凰古城位於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西南部,被紐西蘭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稱讚為中國最美麗的小城,與雲南麗江古城、山西平遙古城媲美,享有「北平遙,南鳳凰」之美譽。地因人傳,人傑而地靈。文學巨匠沈從文在他的作品中將他魂牽夢繫的故土描繪得如詩如畫,如夢如歌,盪氣迴腸,也將這座靜默深沉的小城推向了全世界。
  • 中國六十年紀行-67 世外桃源遊
    1959年,桃花源古建築群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5月,該建築群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洞外是一個荒古神奇的世界。秦時明月,照耀著遠古;晨鐘暮鼓,傳遞著蒼涼;良田美池,流淌著自由;黃髮垂髫,共享怡樂。那古樸的秦居,芳香的擂茶;那深巷的犬吠,桑顛的雞嗚;那戲臺的古典,牧童的村笛;那油榨的「吭啃」,水車的輕搖;那秦劍楚刀,石磨瓦罐;那拈藤老樹,谷風幽泉,真乃天下奇景。    秦人村是世外桃源,民俗的中心。
  • 中國六十年紀行-54 歷史老街坡子街 縣正街 都正街
      歷史老街坡子街一景   2016.10.30攝   老街是長沙古代文明的符號,長沙的每條老街歷經數百年的風雨滄桑  歷史老街縣正街一景  古巷、古宅
  • 日本之行日記:松樹篇
    日本之行日記:松樹篇   原創作者|樸松園(誠樹園弟子)   本文由河南南陽胡大宇會長推薦   這棵古松樹齡三百多年,是德川將軍家庭園的一棵古松樹分左右兩桿,其中一棵漂過庭院而紅杏出牆,另外一枝陰地近兩百平方而獨立成景。
  • 胡紅曉:風雨甲子
    胡老師的作品是這次省展紀錄(文獻類)長期關注單元六件作品入選之一,在表現一個曾經為中國乃至全世界最大的手扶拖拉機生產企業和出口基地,在六十年走過的風雨滄桑這樣一個宏大主題時,她並沒有用時間符號作為排序的關鍵,而是用視覺語言,用女性的細膩和情感角度去選擇照片的切入點,30張照片,其實是用了81張組合而成,出現人物的照片反而不多,空鏡的照片使得觀看的情緒更加容易被感染,是一組用情感線串起的懷舊故事
  • 滾龍壩:歷經滄桑的古村落[組圖]
    斑駁的門窗、殘破的門樓、風化的木雕傳達出歲月的滄桑。經歷風雨的洗滌,古村落已風光不再。隨著新生命的輪迴,滾龍壩的春天還遠嗎?盛夏時節,我們來到恩施市崔家壩鎮,在酷暑中探訪明清古村落——滾龍壩。這裡山清水秀,風土人情獨特,居住著以土家族為主的200多戶農民,是恩施州現存最大的明清古建築群,2007年被命名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穿過一條小巷,一面疊石而起的牆門、兩礅威武的石獅出現在眼前,這便是向氏家族住所——獅子屋場。這是一座用木、磚、石混合而成的四合院式天井屋,建於清道光年間。據《滾龍壩向氏族譜》記載,明朝時,向大旺一族從四川攜家人家丁到滾龍壩。
  • 漳州角美埔尾村古村風雨歷千年 宋明遺韻今猶存
    原標題:漳州角美埔尾村古村風雨歷千年 宋明遺韻今猶存   漳州臺商投資區角美鎮,有座古味盎然的千年古村落叫埔尾村,經文史工作者實地調查,村中文物古蹟遍布,除了媽祖廟「崇德堂」、林氏祖祠「端本堂」、林魁水利功德碑等三處省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外,還有進士坊、菊花石、「風獅爺」石雕、宋私塾、宋井等珍貴文物
  • 輝煌·滄桑·燦爛——紀念四川省川劇院成立六十周年
    年華似水,歲月如流,彈指間,四川省川劇院從1960年3月17日在成都成立至今,已經走過了六十個春秋。當時劇院行當完備、陣容整齊、颱風嚴謹、劇目豐富、演藝精湛,名揚全國,尤其是1963年劇院赴北京、天津、哈爾濱、瀋陽、長春、鞍山、旅順、大連等地巡迴演出,受到戲劇界的專家首肯及觀眾歡迎。使得這個在黨的領導和關懷下,在川劇前輩的辛勤培養下成長起來的新型劇院得到了迅速發展。
  • 北京又一古村走紅,古稱「鳳凰城」,曾躍馬橫戈,如今卻垂垂老矣
    柳溝村古為鳳凰城,然而史料之上並無鳳凰城一詞的記載,有人說柳溝之所以被稱之為是鳳凰城,是因為從高空之中俯瞰就古城就像是一個展翅飛翔的鳳凰;在民間也有傳言說朱元璋做了皇帝之後迅遊北方,到達柳溝時見此地山明水秀,將其形似鳳凰,遂賜名為鳳凰城,不過這也僅僅是民間傳言並無相關史料記載。
  • 甘肅平山湖大峽谷,億萬年風雨滄桑,峰林奇特宛如電影裡外星風光
    可是有多少人知道還有一座億萬年風雨滄桑,大自然神奇造化。這裡峽谷幽深峰林奇特大自然用鬼斧神工的創造力將五彩斑斕的山體鐫刻成一幅幅無與倫比、攝人心魄的山水畫卷。平山湖大峽谷位於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平山湖鄉,平山湖大峽谷自然奇觀、峽谷探險、地質科考、民族風情、自駕越野等於一體的綜合性旅遊景區,是張掖地貌景觀大觀園中最美的景觀之一。億萬年風雨滄桑,大自然神奇造化。
  • 中國六十年紀行-96 中國古都--成都
     成都為首批之一,有「」之稱,是中國開發較早、持續繁榮時間較長的城市之一。據史書記載,大約在公元前367年的古蜀國開明王朝九世時將都城遷往成都已有兩千餘年的歷史;但依據現實挖掘的金沙遺址看來,成都建城史可以追溯到距今3200年前。
  • 中國六十年紀行-83 中山陵遊
          中山陵是中國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的陵墓,位於江蘇省南京市東郊紫金山南麓,東鄰靈谷寺、西毗明孝陵孫中山於1925年3月在北京逝世後,中國國民黨遵照他的遺願,在南京為其修建陵墓。中山陵1926年1月開始興建,1929年春建成祭堂等主要建築,當年6月1日孫中山入葬,陵墓全部工程至1931年才告完成。      中山陵由呂彥直設計,整體平面呈警鐘形,與孫中山「喚起民眾」的政治遺囑相契合。
  • 中國六十年紀行-55 南門口 大小古道巷
            我們沿著麻石板路緩步而行,曾經危房林立、破敗雜亂的老街區如今已煥然一新,青磚黛瓦、古樸精巧,可謂是一巷一景觀,一景一故事,歷史的氣息觸手可及。
  • 桂林靖江王城古城牆首次亮相,參觀的遊客絡繹不絕,滿滿的滄桑感
    文/1近年來,人們對旅行的渴望愈加強烈,不管是年紀大的還是年輕人,都會在假期給自己安排一場旅行,有些人旅行完全是為了開心,而還有一些人則是被生活的重擔壓得喘不過氣來,需要通過旅行來舒緩一下心情。隨著遊客人數的上漲,國內的各個省市都開始推出自己的熱門景點,就連桂林這個超級旅遊城市都不例外,據了解,6.28日桂林的靖江王城古城牆開始對外開放,遊客可以登上景區的城樓,感受夢回大明的歷史滄桑感。
  • 【每日一景】神奇古蜀道 滄桑攔馬牆
    劍門蜀道攔馬牆位於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普安鎮西8公裡處(原涼山鄉)境內,它以古道、古樹、古設施馳名中外,被譽為蜀道交通的活化石,堪稱「天下第一古道」。路面一般寬2-3米,最寬處達5米,路面全部就地取材,用大的條石、塊石鋪裝而成,歷經千百年來風雨侵蝕和馬匹、行人的踩踏,青石路面上留下了雨滴痕、馬蹄痕,記載下千古滄桑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