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記憶:疫情衝擊下的中國民航

2020-12-25 網易新聞

出品 | 網易航空(公號ID:wyair163)

作者 | 忠義雙全袁宮保

編者:在面臨疫情衝擊時,交通運輸行業往往會受重大影響。

2002年末至2003年上半年,中國遭遇SARS衝擊,在新世紀開始後一路高速增長的中國民航,也在這一時刻遭遇了沉重打擊。

全國疫情背後,民航市場又又是如何發展?本文也將藉此機會,回顧2003/2004中國民航運輸情況。

2002年末的中華大地上,一個叫SARS的不速之客出現了。

SARS疫情在2002年12月15號診斷第一例,到2003年2月10日,廣東共305例,並開始在有蔓延的趨勢。

3月12日,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布SARS(非典)全球警報。

但此時,中國民航發展勢頭卻依舊迅猛。

2003年第一季度,中國民航運輸總周轉量、旅客運輸量和貨郵運輸量分別比2002年同比增長17.8%、14.1%和15.1%。

正所謂隔行如隔山,大多數民航從業者都沒有意識到到疫情將會帶來的影響,普遍樂觀的認為當年完成年運輸總周轉量同比增長16%沒有絲毫問題。

3月12日,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布SARS(非典)全球警報,此後情況急轉直下。

4月下旬,國務院果斷決定將非典型性肺炎列入我國法定的傳染病進行依法管理,從4月21日開始,將原來五天公布一次疫情改為每天公布一次,和世界衛生組織的要求接軌。

由於疫情影響,全國出行人數大幅下降,中國民航也在這時開始面臨直接衝擊。

4月20日以後,民航旅客運輸量開始直線下跌,整個4月我國民航完成民航旅客運量0.06億人,旅客周轉量91.37億人公裡,同比下降25.7%和17.1%。

到了5月,SARS疫情對民航客運的影響到達頂峰。

為了防範疫情傳播我國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包括取消「五一長假」,不提倡組織跨省市旅遊,「五一」期間機票全額退款等。

國際方面各相關國家政府都在採取措施以防止SARS的進一步蔓延,泰國,新加坡,越南,約旦等數十個國家對中國入境旅客採取入境隔離等防疫措施,許多國家取消對中國的商務活動和旅遊活動。

甚至國內部分城市也一度規定凡從疫區來的旅客隔離14天。

上述行為導致5月旅客出行信心和意願到達冰點,民航客運遭受前所未有的重創。

五月第一周,中國累計航班班次同比下降61.1%,完成客運量34.4萬人,同比下滑81.2%,其中國內航線、國際航線和港澳地區航線航班班次分別下降59.3%、69.7%和80.6%,完成客運量分別下降80.6%、84.5%和88.1%

深圳機場甚至創造了日客流3千人的歷史最低記錄,整個5月份我國民航旅客運輸量下降78%,整個第二季度,我國民航旅客運輸量同比下降48.9%,比2002年同期減少旅客約1000萬人。

當時,中國民航剛完成整合不久,三大航基本定型。相對其他航企,民航三大航空集團由於國際航線比重較大,因此業績受到的衝擊也更為明顯。

根據當年民航公報,中國國際航空公司前三季度累計虧損8.2億元,中國東方航空公司前三季淨虧損11.93億元,中國南方航空公司前三季度淨虧損7.829億元。

三大航在2003年前三季度,成功虧掉了28個2016年王總口中的小目標。

民航一時間猶如進入生死存亡的奮戰關頭。

南方航空從5月起取消正處級以上幹部全部獎金,其餘員工月獎金扣除50%,先後停飛了所有波音777客機在內的約30%客機。

由於民用航空業受打擊過於重大,客運業務瀕臨崩潰,為減輕疫情影響緩解民航業嚴峻形勢,國家也開始採取一系列扶持政策。

5月11日,國家稅務總局發出通知決定民航業在2003年5月1日至9月30日期間對民航的旅客運輸業務和旅遊業免徵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費。

5月23日起,凡乘坐南航、東航、上航的旅客由中國人民保險公司承保「航空承運人非典型肺炎(SARS)責任保險」。全年國家免徵民航基礎設施建設基金23.3億元,免徵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附加等稅金14.3億元。

好在,隨著全國衛生機器啟用,非典型肺炎(SARS)蔓延情況也得以遏制。

5月29日,北京非典新增病例首現零記錄。6月1日,衛生部宣布北京市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揮部撤消。6月14日,WHO解除對河北、內蒙古、山西、天津的旅遊警告。6月20日,小湯山醫院最後18名患者出院。

6月份以後,隨著疫情緩解,在行業振興措施促進和國家政策扶持下,國內航空運輸量開始恢復。

到12月,國內航線航班量已恢復到去年同期水平,而國際航線也達到去年同期的80%~90%。

航空公司終於開始緩過氣來。

頗有象徵意義的是,南航波音777客機重啟復飛後的第一個航班就是接回廣州第一軍醫大學赴小湯山醫院抗擊SARS第一線的醫務人員。

不過,雖然客運遭受巨大衝擊,中國民航貨運尤其是全貨機運輸卻是另一番景象。

由於大量客運航班停運,客機腹艙載貨量大幅度萎縮,全貨機貨運艙位價格較往年有較大幅度暴漲,部分航線甚至數倍於往年價格,東方航空貨運僅前五個月就已經完成了全年任務量,不得不將原定於2003年9月的5架MD11客改貨的計劃提前。

根據中國民航局數據,2003年全年民航業完成旅客運輸量8759萬人,貨郵運輸量219萬噸,分別同比增長1.9%和8.4%,貨運增幅罕見出現高於客運6.5個百分點的情況,其中國際航線高於國內航線15.8個百分點。全國註冊全貨機也從13架增至18架。

「非典」結束後,不少民航人回憶起當年的日子還心有餘悸,剛開始迅猛發展的中國民航,差點就倒在了那一場「戰役」中。

多年過去,中國疫情防控水平已經大幅提升。但是,此次肺炎疫情爆發時間點正值春運高峰時期,顯然也會對中國民航提出更高的要求。

從旅客運輸量到民航從業者身心健康兩方面看,2020年初,中國民航面臨挑戰。

相關焦點

  • 中國民航成為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全球恢復最快的航空市場
    中新社北京1月12日電 (記者 周音)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民航業造成巨大衝擊下,由於中國疫情防控措施得力有效,中國民航在全球率先觸底反彈,成為全球恢復最快、運行最好的航空市場。中國民航局12日在2021年全國民航工作會議上披露,2020年受疫情影響,中國民航企業效益大幅下滑,2月單月虧損高達245.9億元人民幣。民航局和相關部門出臺「16+8」項「點穴式」的扶持政策為企業紓困,民航企業積極自救,2020年3月以來虧損逐月降低,10月整體實現盈利。
  • 對話香港航空業專家:國內民航業的「拐點」及應採取的策略
    影響已超過非典時期投資者網:新冠肺炎疫情突襲,對整個民航業帶來了哪些衝擊? 2020年民航業的走勢如何?Stan Chan:2019年12月開始的肺炎疫情,疊加這兩年的流動性緊張,給中國民航業尤其民營航空公司衝擊較大,一些小型航空公司,例如福州航空、天驕航空等已經宣布取消所有航班;其他航空公司,包括三大航在內取消的航班也超過80%;無薪休假、裁員等新聞充斥著中國民航業,包括港澳地區。
  • 【記憶】眾志成城,守望相助!回顧青浦區2003年那場抗擊非典戰役
    【記憶】眾志成城,守望相助!2003年春,一場突如其來的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簡稱「非典」,英文縮寫「SARS」),席捲了2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青浦也同樣面臨著「非典」疫情的嚴重威脅。
  • 新冠疫情後的變與不變——兼論與非典影響的比較
    在應對和防控本輪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過程中,我們發現,一些既有的經濟模式對於這種突發性的疫情缺乏應對,但同時,一些新的業態也在更廣泛的得到應用,有望在未來更深入地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並給我國經濟帶來新的增長要素變革。參考2003年非典疫情,我們將探討本輪和上輪疫情所處的科技周期階段不同之處,並提出未來哪些經濟和科技要素可能是發展潛力較大的方向。
  • 全球民航業正在遭受四十餘年來最大衝擊!
    截止3月16日,全球新冠肺炎確認病例已經超過了十六萬人次,其中已經治癒的病例為七萬七千多人(其中中國治癒病例六萬七千多人)。這說明,中國以外的確認病例數量已經超過了國內,並且還在快速增長中,而這其中治癒病例只有一萬多*。
  • 2020年中國民航機場行業市場現狀及競爭格局分析 疫情影響下機場...
    原標題:2020年中國民航機場行業市場現狀及競爭格局分析 疫情影響下機場收入大幅下降   1、中國機場收入不斷增長,2020年受到一定損失
  • 【智庫思享】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產業經濟的衝擊與應對
    與此同時,作為全球製造業大國和油氣進口大國,中國也因疫情影響而延長了春節期間,在此期間停產停工停業帶來能源需求銳減。伴隨各國受疫情衝擊而封鎖邊境,經濟停滯和下滑,全球石油天然氣的需求下降,而在此背景下,主要依靠油氣財政收人的OPEC和俄羅斯國家面臨財政問題達不成減產協定,供需斷崖式變化導致國際油價暴跌。4月20日,WTI原油創紀錄地跌至每桶-37.63美元,國際油價歷史性地創出了負油價。
  • 「非典」疫情後廈門交通、旅遊景氣強勁復甦
    中新網廈門10月14日電(記者楊伏山)隨著「非典」疫情警報的解除,深受嚴重衝擊的廈門第三產業迅速恢復,特別是交通、旅遊部門第三季度景氣獲得強勁復甦。  據廈門市統計局副局長陳金標今日介紹,今年第二季度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一度使廈門第三產業不少行業受到重創。
  • 疫情衝擊線下商家,抖音快手鼓勵它們上線賣貨
    新冠肺炎引發的疫情仍在持續,全國大多數辦公室、學校、商場、工廠裡仍空空蕩蕩。線下零售、餐飲、服務業等均受到強大衝擊。在這樣的打擊下,品牌方會有更強的動力加快把業務從線下搬到線上。抖音和快手作為兩大天生具有賣貨資質的視頻應用,紛紛推出了優惠政策,希望把更多品牌吸引到平臺上來。2月12日,快手正式發起「暖春計劃」。
  • 疫情帶來萬億損失,旅遊業或在2021年迎來恢復性增長|旅訊8點正
    因此,筆者預計2020年5月份,民航、鐵路、公路等客運部門的客運量將有明顯回升,6月份反彈趨勢進一步明朗,如無意外,7月份藉助暑期的出行出遊需求旺季,將有望實現正增長。同時,需要持續關注中國之外的全球疫情的發展。從2月27日開始,除中國外的全球新增病例數已經超過中國,伊朗的病死率甚至遠超中國,韓國、義大利、日本的疫情也相當嚴峻。
  • 《中國民航報》 :記GE航空集團攜手中國民航抗擊疫情
    原載於5月25號《中國民航報》: 數月以來,新冠疫情已席捲全球。在這段非常時期,GE航空集團在中國始終秉持長期承諾,與中國民航一起攜手共克時艱、共同戰「疫」。1月24日除夕夜,抗擊疫情的戰疫已經打響,一架使用CFM56發動機的東航MU5000航班搭載著第一批支援武漢的醫務人員和物資從上海飛往武漢,從那天起至今,GE從未缺席抗疫持久戰。
  • 重返小湯山非典醫院,攝影師用照片回顧那段難忘的「非典」時光
    這裡所說的並不是小湯山醫院,而是當年非典期間在小湯山療養院北部臨時建立的小湯山非典醫院。以下是攝影師自述。  今天,2020年,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肆虐的這個特殊時期,我用這組圖集和大家一起回顧那場發生在2003年的非典疫情。你會發現和現在有很多相似之處,我們在短短17年間,經歷了兩次類似的災難,而起因竟然完全一樣——吃野生動物,願我們從歷史中吸取教訓,不要讓災難再次重演。
  • 「非典」衝擊出境遊 旅行社對新馬泰線全額退費
    中國康輝旅行社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助理張曉君告訴記者:「由於受『非典』疫情影響,今年的『五一』黃金周與往年相比,保守地估計,損失應該是在100萬元左右,也可能比這個數字更大。」上海、廣東、浙江等地各旅行社在新的「五一」黃金周期間旅遊線路安排中,已經把所有新馬泰的旅遊方向全部刪除。
  • 京滬航線一日僅3班,飛行員被裁,空乘無薪假……民航遭遇艱難日子
    2月13日,珠海金灣國際機場全天出港航班僅剩10班、福州長樂機場40班、烏魯木齊地窩堡機場25班、哈爾濱太平機場61班、無錫碩放機場13班、南寧吳圩機場17班……國際航線方面,來自OAG方面最新數據顯示,在新型冠狀病毒所引發肺炎疫情下,往來中國的國際航線中已有三分之二的航班被取消。
  • 京滬航線一日僅3班,飛行員被裁,空乘無薪假…民航遭遇「艱難的日子」
    2月13日,珠海金灣國際機場全天出港航班僅剩10班、福州長樂機場40班、烏魯木齊地窩堡機場25班、哈爾濱太平機場61班、無錫碩放機場13班、南寧吳圩機場17班……國際航線方面,來自OAG方面最新數據顯示,在新型冠狀病毒所引發肺炎疫情下,往來中國的國際航線中已有三分之二的航班被取消。事實上, 民航業遭遇如此窘境並不讓人感到意外。
  • 疫情衝擊下的行業圖譜及看債攻略解析
    這種情形下,債券市場上部分存量債發行主體的信用質量將面臨下沉風險。鑑於此,筆者認為非常有必要及時地研究、提煉疫情對各行業的影響,並結合一年內即將到期債券的情況,為市場各參與方尤其是投資者提供更適用於當下的看債攻略。 (2)疫情對各行業的衝擊機制和衝擊程度是不同的。
  • 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民航運輸市場影響分析
    新冠肺炎疫情洶洶,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造成很大衝擊。民航運輸作為交通運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疫情中承擔著保障救援物資、人員的運送任務,全體民航人為戰勝疫情、社會經濟復工復產踐行著行業使命。本文從航班執行數據角度出發,對我國民航在疫情中航班運行情況進行統計分析,希望儘量刻畫出本次疫情對行業航班影響全貌,為後期市場及航班恢復奠定初步分析基礎。
  • 鍾南山:這次疫情應對跟非典時有很大不同
    9月8日下午,中國工程院舉行學習鍾南山「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在發言中表示,中國工程院在這次抗疫中經受住了考驗,為疫情防控做出了很大貢獻。這一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與2003年抗非典時有很大不同,這一次,他也與30多個國家分享,但分享的不僅是中國抗疫的經驗、體會,還有中國抗疫的規律、機制。「包括我們下一步怎麼做,我們對疾病預測的模型,以及我們對重症患者的發展預測、動物模型、治療方法等。」
  • 獨家丨疫情衝擊下,今年南京哪些商業項目將如期開業?
    無論從確診還是死亡病例數量看,本次新冠肺炎的疫情規模已經超過了17年前的非典肺炎疫情。新冠疫情爆發在帶來生命安全威脅的同時,也為中國本年度經濟發展帶來不容小覷的影響。與「非典」時期相比,當前的增長環境、產業結構與政策刺激空間都已發生變化,對緩解及應對衝擊都相對不利。
  • 民航總局:機場建設費仍然收取,尚無調整打算
    中國民用航空總局有關負責人7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強調,目前沒有調整機場建設費的打算,現行的機場建設費仍然收取。  這位負責人指出,機場建設費是經國務院批准徵收的政府性基金,50%由中央集中調控使用,50%留機場使用。這筆資金主要用於民航機場、安全和空管設施的建設,為改變我國民航基礎設施嚴重落後的狀況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民航基礎設施的改善,又保證了飛行安全,旅客是最終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