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衡陽市人民政府網站截圖。
27日晚8點,衡陽市政府官網發布《衡陽市撤銷〈關於暫停執行「關於規範市城區新建商品房銷售價格行為的通知」的通知〉》。這距離取消「限價令」的衡陽新政發布,僅僅24小時。也就是說,新政尚未正式施行,已經胎死腹中。
剛宣布取消限價,成了轟動性的「全國首例」,馬上就自打耳光,自己廢了自己,紅頭文件發著,就跟鬧著玩似的。如此朝令夕改,當然讓人們猜想良多,不知道是迫於壓力的無奈,還是內部矛盾的尷尬。
短命新政,對於政府形象和公信力的負面影響,不言而喻。衡陽既然打算鬆綁限價,應該不是頭腦一時發熱,那為什麼還會出現新政一日遊的詭異現象呢?
我注意到,之前的通知是被衡陽房地產協會披露,衡陽市發改委和住建局並未主動對外公布。換言之,鬧出這麼大動靜,吸引這麼多關注,對當地政府來說,或許在意料之外。
「對穩控房價的複雜性判斷不精準,對穩定預期的持續性認識不充分,引發了市場的誤解和網上的炒作。」從對撤銷理由的描述不難看出,當地根本不想當這個「出頭鳥」,故而事後感到措手不及,只好急忙宣布撤回。至於撤回新政之後,實際到底如何操作,會不會以後「暗做不明說」,有待繼續觀察。
▲資料圖。圖/新華網
衡陽新政一日遊,充分說明房價新政的高度敏感性——哪怕「限價」本就只是臨時性的行政管制手段。
衡陽是個典型的三四線城市,平均每平米房價不足6000元。房價保持平穩後,房子不好賣了,新房限不限價,意義已經不大。
事實上,坊間傳言放鬆新房限價的城市,已經有好幾個,只不過都是默默執行,沒有公開發文。
住建部提出,2019年要以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為目標,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同時強調,因城施策、分類指導,夯實城市主體責任。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並不意味著任何合理微調都不能有。關鍵是,城市管理者要擔起主體責任。
一日遊的衡陽新政,並非史上最短命的房產新政,2011年廣東佛山放寬限購的新政,才活了12小時。但之後的樓市政策演繹軌跡,我們都已知曉。在不久的將來,像衡陽這樣的地方取消限價,應是大勢所趨。只不過,鬆綁動作容易引發市場預期變動,甚至被過度解讀,這會對地方政府「穩預期」形成很大壓力。
有了衡陽的前車之鑑,其他城市管理者如果不想承受壓力,恐怕也會放緩行動,或者尋求其他變通做法。但無論如何,涉及樓市政策變動,政府信息本就應該公開,而不是光做不說、私下操作。
而且,市場趨勢並不會因此改變,該取消的終會取消,臨時性管制手段,不可能「臨時」到永遠。
衡陽新政一日遊,自打耳光的勇氣不值得肯定,翻雲覆雨的反覆更值得商榷。
□舒聖祥(媒體人)
編輯 孟然 校對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