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春圖
清 明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又是人間四月天,清明將至,《曆書》有曰「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如此春光大好,你是不是早已按耐不住要去春光裡撒歡了?來看古人給我們的踏青撒歡攻略!
插柳
清明節是楊柳發芽抽綠的時間,民間有折柳、戴柳、插柳的習俗。人們踏青時順手摺下幾枝柳條,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編成帽子戴在頭上,也可帶回家插在門楣、屋簷上。小福友情提示,如果大家在公園遊玩,不要隨意採摘柳枝哦,買一個花環戴頭上,也可以美美噠!
放風箏
古人相信若某人生病可將其病況寫或畫於扎制的風箏上,讓風箏飛至高空就拉線剪斷,可以把疾病災難帶走。後來風箏逐漸發展成流行的郊遊娛樂活動。天上形狀色彩各有特色的風箏歷來是春天裡的一大風景線,奔跑著放飛風箏的時候,心情也可以跟隨風箏徜徉在春光裡。
蕩鞦韆
鞦韆最早叫"千秋",相傳鞦韆為春秋時齊桓公從北方民族山戎所傳入,漢以後成為清明及其它如端午節、寒食節等節日的民間遊戲。鞦韆最初是用一根繩子,以手抓繩而蕩,後發展成於木架上懸掛兩繩,下拴橫板而成。
射柳
射柳是一種練習射箭技巧的遊戲。據明朝人的記載,就是將鴿子放在葫蘆裡,然後將葫蘆高掛於柳樹上,彎弓射中葫蘆,鴿子飛出,以飛鴿飛的高度來判定勝負。
蹴鞠
蹴鞠,就是現在足球的前身,球皮是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相傳蹴鞠早於商代已有,戰國時期流入民間,至漢代更成了軍中用以練身習武,並列於兵書。小福覺得,清明約三兩好友,在春光大好的郊外來場酣暢淋漓的足球pk,也是很棒噠。
古往今來,清明習俗豐富多彩,小編覺得是時候展示一下自己的繪畫才藝了,特意奉上一幅《清明遊春圖》,了解清明傳統習俗的,聽說關注細節的寶寶,運氣都不會太差哦!
(請點擊圖片放大或手機橫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