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20年是脫貧攻堅的決勝之年,是「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規劃部署之年。站在這一歷史節點,回望過去,展望未來,紅網推出「回眸『十三五』,漣源新氣象」系列報導,全面展示漣源市「十三五」期間經濟社會各領域的發展成就,盤點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助力漣源市科學謀劃「十四五」事業發展。
漣源市召開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工作會議。
紅網時刻記者 張興誠 譚衛豐 通訊員 劉再麗 吳業平 廖鶴松 漣源報導
5年來,疾病預防控制能力逐步提升,群眾健康水平明顯增強;
5年來,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持續深化,人民健康福祉逐年攀升;
5年來,衛生保障體系不斷完善,醫療服務能力穩步提高;
「十三五」時期,漣源市衛生健康事業捷報頻傳:2017年成功創建全國健康促進示範(縣)市,2016年省級衛生文明城市第一輪覆審順利通過;市衛生健康局於2017年成功創建婁底市文明標兵單位,2018年獲得湖南省基本藥物制度先進單位和湖南省衛生健康依法行政示範縣(市),2018年市人民醫院獲得省級文明窗口單位;2019年,市婦幼保健院獲得省級文明標兵單位。
嚴格落實疫情防控 切實維護人民生命健康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漣源市聞令即動,快速構建「大應急」體系,啟動Ⅰ級應急響應,迅速成立防控工作指揮部,整合近30個部門力量,成立14個工作組,統一指揮,統一協調、統一調度。市級領導在崗帶班,靠前指揮,進入戰時狀態。通過科學防控,全面築牢「大戰疫」防線,全市7000餘名幹部、3200餘名醫務人員舍小家顧大家,取消放假休息,進入戰時狀態,逆行出徵,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築牢疫情防控銅牆鐵壁。
充分發揮1648個網格、5948個微網格和541支愛國衛生志願者隊伍的作用,建立五級微信防控群,廣泛動員、全民參與,全面排查管控涉湖北(武漢)等各類風險人員,確保不漏「一區(村)、一片、一棟、一戶、一人」。
及時設置第二發熱門診和集中隔離點,新建核酸檢測實驗室,加強對重點場所、重點人員管控,落實風險人員健康管理措施。集中患者、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救治,13名感染者全部治癒出院,做到了「早發現、早報告、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
堅決落實「常態化」防控體系。繃緊思想之弦,強化底線思維,毫不放鬆抓好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推動愛國衛生運動深入基層,發動群眾開展好愛國衛生運動,加強衛生管理,做好個人防護,強化監測預警,充分發揮發熱門診和醫療機構「哨點」作用,強化冷鏈食品等高風險崗位從業人員、外地務工返鄉人員等重點人群監測,落實核酸檢測要求;規範信息直報,嚴禁瞞報、漏報、遲報;加強院感防控,落實好「院長管院感」制度,按要求配齊配強院感管理人員;嚴格人物同防,持續規範做好入境人員集中隔離點疫情防控風險排查,持續開展冷鏈食品風險排查,嚴格落實相關從業人員日常防護和健康監測;提升醫院能力建設。加大宣傳力度,向廣大人民群眾發放疫情常態化宣傳年曆5萬份,宣傳海報3萬餘份,宣傳折頁10萬餘份,營造了全民參與,共同防疫的良好氛圍。
所有的努力都沒有白費,漣源市被省防指認定為首批50個疫情低風險縣市之一(婁底市唯一一個),構築起了護佑人民健康的鋼鐵長城。
「十三五」時期,漣源市疾病控制始終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全市市鄉村三級疾病防控服務體系與政府主導、衛生健康行政主管部門牽頭的重大疾病防治工作機制日益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傳染病控制、疫情信息管理、結核病防治、愛滋病防治、計劃免疫等工作一年一個臺階,躋身於婁底市乃至全省先進行列。
2月7日中午,湖南省漣源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新冠肺炎防控機動隊,接到採樣緊急任務後,來不及休息片刻,急匆匆踏上了「逆行」的徵程。
深化醫改 推進衛健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過去五年,漣源市圍繞「十三五」衛生與健康規劃目標任務,以「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為重點,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中西醫並重」為發展方針,全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促進衛生與健康事業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主要目標任務如期完成。
該市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8.76;國家免費孕前優生檢查覆蓋率為100%;全市孕產婦死亡率為11.87/10萬;全市嬰兒死亡率為3.80‰;全市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為7.24‰。居民健康素養水平為22.5%。每千人人口醫療衛生機構床位3.99張,每千人人口執業助理醫師1.73人,全市全科醫生466人,實現了駐村全覆蓋。重點人群家庭醫生籤約服務覆蓋率61.4%,居民健康檔案電子建檔率99.86%。全市具備中醫藥服務能力的服務機構18家,具備中醫藥服務能力及相應醫療康復能力的村衛生室覆蓋率為20%。
醫改工作穩步實施。一是成立了由市長任組長,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任副組長,發改、衛生、財政、人社等15個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工作領導小組;相繼制定了《漣源市深化醫藥衛生體制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等9個醫改相關文件,全面完善了醫改政策體系;在統籌中央、省財政補助的基礎上,市本級財政每年安排1400萬元,補助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二是藥品供應保障制度逐步完善,依法依規確定了12個藥品配送公司,嚴格實行藥品採購「兩票制」,建立了短缺藥品供應保障監測機制,全面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全市所有村衛生室已全部配備使用基本藥物,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本藥物的使用比例達到70%以上,公立醫院基本藥物的使用比例達到40%以上,全市所有公立醫療機構均已實行藥品零差率銷售。
分級診療制度初見成效。醫聯(共)體建設初見成效。2017年漣源市印發了《漣源市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和發展實施方案》,三家市級醫院分別與上級對口醫院建立了醫療聯盟。2017年6月該市橋頭河鎮中心衛生院牽頭,與渡頭塘鎮衛生院、七星街鎮中心衛生院、橋頭河礦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率先組建了「漣源市北部區域醫療共同體」,並與婁底市第一人民醫院建立醫療聯盟。「醫共體」以及醫療聯盟內紮實推進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模式,制定轉診標準流程,開闢綠色通道,專人專線提供24小時轉診服務。
狠抓健康扶貧 堅決打好脫貧攻堅戰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健康扶貧是脫貧攻堅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貧困群眾早日脫貧致富的重要保障。
漣源市緊緊圍繞脫貧攻堅「兩不愁、三保障」總體目標要求,落實「三個一批」行動,縣域內住院「先診療後付費」和健康扶貧「一站式」結算,確保政策不斷檔,待遇不跳水。參保「應保盡保」。截至2020年10月31日,該市建檔立卡貧困人員143852人已100%參保到位、100%補助到位、100%信息準確。2020年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參保補助146180人,資助1925萬元;貧困邊緣戶475人,參保資助5.5萬元。
分類救治「應治盡治」。如今,該市醫療救助、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進行了無縫對接,重點救助對象、建檔立卡貧困人員、低收入救助對象等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與醫療救助實現「一站式」即時結算,實現困難群眾醫療費用報銷比例最優、結算程序最簡、負擔減至最低。
「一站式」結算中心共結算36676人次,共支付16989萬元,其中基本醫療保險支付12694萬元(其中基本醫療保險報銷比例提高10%部分支付1128萬元)。2020年1月至10月31日,該市醫療救助7686人次,醫療救助支付544萬元,大病保險支付1221萬元,特惠保支付819萬元,醫院減免58萬元,財政兜底1653萬元,縣域內住院綜合報銷比例達到85%以上。慢性病門診扶貧政策穩步推進。2019年全面組織實施。截至2020年10月31日,該市共有4479 名貧困人員享受特殊門診,其中2020年新增2693人。
大病專項救治力度前所未有。指定市人民醫院為全市貧困人口大病專項救治定點醫療機構。截至10月31日,貧困人口33種大病縣域內救治3575人,縣域內就診率達92%。該市貧困人口大病專項救治3867人次,報銷2733萬元,通過多年的努力,該市貧困人口住院實際報銷比例達85%,為打贏精準扶貧攻堅戰作出了貢獻。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誌。回首「十三五」,漣源衛健系統秉承「一切為了人民健康」的發展理念,向著「全民健康,全面小康」的目標,不斷攻克難點,提質增效,走過了不平凡的歷程,用擔當和真情奏響了一曲護衛百姓健康的新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