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十三五」丨漣源:護航百姓健康 助力民生福祉

2020-12-25 紅網

編者按:2020年是脫貧攻堅的決勝之年,是「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規劃部署之年。站在這一歷史節點,回望過去,展望未來,紅網推出「回眸『十三五』,漣源新氣象」系列報導,全面展示漣源市「十三五」期間經濟社會各領域的發展成就,盤點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助力漣源市科學謀劃「十四五」事業發展。

漣源市召開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工作會議。

紅網時刻記者 張興誠 譚衛豐 通訊員 劉再麗 吳業平 廖鶴松 漣源報導

5年來,疾病預防控制能力逐步提升,群眾健康水平明顯增強;

5年來,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持續深化,人民健康福祉逐年攀升;

5年來,衛生保障體系不斷完善,醫療服務能力穩步提高;

「十三五」時期,漣源市衛生健康事業捷報頻傳:2017年成功創建全國健康促進示範(縣)市,2016年省級衛生文明城市第一輪覆審順利通過;市衛生健康局於2017年成功創建婁底市文明標兵單位,2018年獲得湖南省基本藥物制度先進單位和湖南省衛生健康依法行政示範縣(市),2018年市人民醫院獲得省級文明窗口單位;2019年,市婦幼保健院獲得省級文明標兵單位。

嚴格落實疫情防控 切實維護人民生命健康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漣源市聞令即動,快速構建「大應急」體系,啟動Ⅰ級應急響應,迅速成立防控工作指揮部,整合近30個部門力量,成立14個工作組,統一指揮,統一協調、統一調度。市級領導在崗帶班,靠前指揮,進入戰時狀態。通過科學防控,全面築牢「大戰疫」防線,全市7000餘名幹部、3200餘名醫務人員舍小家顧大家,取消放假休息,進入戰時狀態,逆行出徵,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築牢疫情防控銅牆鐵壁。

充分發揮1648個網格、5948個微網格和541支愛國衛生志願者隊伍的作用,建立五級微信防控群,廣泛動員、全民參與,全面排查管控涉湖北(武漢)等各類風險人員,確保不漏「一區(村)、一片、一棟、一戶、一人」。

及時設置第二發熱門診和集中隔離點,新建核酸檢測實驗室,加強對重點場所、重點人員管控,落實風險人員健康管理措施。集中患者、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救治,13名感染者全部治癒出院,做到了「早發現、早報告、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

堅決落實「常態化」防控體系。繃緊思想之弦,強化底線思維,毫不放鬆抓好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推動愛國衛生運動深入基層,發動群眾開展好愛國衛生運動,加強衛生管理,做好個人防護,強化監測預警,充分發揮發熱門診和醫療機構「哨點」作用,強化冷鏈食品等高風險崗位從業人員、外地務工返鄉人員等重點人群監測,落實核酸檢測要求;規範信息直報,嚴禁瞞報、漏報、遲報;加強院感防控,落實好「院長管院感」制度,按要求配齊配強院感管理人員;嚴格人物同防,持續規範做好入境人員集中隔離點疫情防控風險排查,持續開展冷鏈食品風險排查,嚴格落實相關從業人員日常防護和健康監測;提升醫院能力建設。加大宣傳力度,向廣大人民群眾發放疫情常態化宣傳年曆5萬份,宣傳海報3萬餘份,宣傳折頁10萬餘份,營造了全民參與,共同防疫的良好氛圍。

所有的努力都沒有白費,漣源市被省防指認定為首批50個疫情低風險縣市之一(婁底市唯一一個),構築起了護佑人民健康的鋼鐵長城。

「十三五」時期,漣源市疾病控制始終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全市市鄉村三級疾病防控服務體系與政府主導、衛生健康行政主管部門牽頭的重大疾病防治工作機制日益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傳染病控制、疫情信息管理、結核病防治、愛滋病防治、計劃免疫等工作一年一個臺階,躋身於婁底市乃至全省先進行列。

2月7日中午,湖南省漣源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新冠肺炎防控機動隊,接到採樣緊急任務後,來不及休息片刻,急匆匆踏上了「逆行」的徵程。

深化醫改 推進衛健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過去五年,漣源市圍繞「十三五」衛生與健康規劃目標任務,以「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為重點,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中西醫並重」為發展方針,全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促進衛生與健康事業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主要目標任務如期完成。

該市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8.76;國家免費孕前優生檢查覆蓋率為100%;全市孕產婦死亡率為11.87/10萬;全市嬰兒死亡率為3.80‰;全市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為7.24‰。居民健康素養水平為22.5%。每千人人口醫療衛生機構床位3.99張,每千人人口執業助理醫師1.73人,全市全科醫生466人,實現了駐村全覆蓋。重點人群家庭醫生籤約服務覆蓋率61.4%,居民健康檔案電子建檔率99.86%。全市具備中醫藥服務能力的服務機構18家,具備中醫藥服務能力及相應醫療康復能力的村衛生室覆蓋率為20%。

醫改工作穩步實施。一是成立了由市長任組長,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任副組長,發改、衛生、財政、人社等15個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工作領導小組;相繼制定了《漣源市深化醫藥衛生體制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等9個醫改相關文件,全面完善了醫改政策體系;在統籌中央、省財政補助的基礎上,市本級財政每年安排1400萬元,補助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二是藥品供應保障制度逐步完善,依法依規確定了12個藥品配送公司,嚴格實行藥品採購「兩票制」,建立了短缺藥品供應保障監測機制,全面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全市所有村衛生室已全部配備使用基本藥物,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本藥物的使用比例達到70%以上,公立醫院基本藥物的使用比例達到40%以上,全市所有公立醫療機構均已實行藥品零差率銷售。

分級診療制度初見成效。醫聯(共)體建設初見成效。2017年漣源市印發了《漣源市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和發展實施方案》,三家市級醫院分別與上級對口醫院建立了醫療聯盟。2017年6月該市橋頭河鎮中心衛生院牽頭,與渡頭塘鎮衛生院、七星街鎮中心衛生院、橋頭河礦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率先組建了「漣源市北部區域醫療共同體」,並與婁底市第一人民醫院建立醫療聯盟。「醫共體」以及醫療聯盟內紮實推進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模式,制定轉診標準流程,開闢綠色通道,專人專線提供24小時轉診服務。

狠抓健康扶貧 堅決打好脫貧攻堅戰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健康扶貧是脫貧攻堅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貧困群眾早日脫貧致富的重要保障。

漣源市緊緊圍繞脫貧攻堅「兩不愁、三保障」總體目標要求,落實「三個一批」行動,縣域內住院「先診療後付費」和健康扶貧「一站式」結算,確保政策不斷檔,待遇不跳水。參保「應保盡保」。截至2020年10月31日,該市建檔立卡貧困人員143852人已100%參保到位、100%補助到位、100%信息準確。2020年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參保補助146180人,資助1925萬元;貧困邊緣戶475人,參保資助5.5萬元。

分類救治「應治盡治」。如今,該市醫療救助、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進行了無縫對接,重點救助對象、建檔立卡貧困人員、低收入救助對象等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與醫療救助實現「一站式」即時結算,實現困難群眾醫療費用報銷比例最優、結算程序最簡、負擔減至最低。

「一站式」結算中心共結算36676人次,共支付16989萬元,其中基本醫療保險支付12694萬元(其中基本醫療保險報銷比例提高10%部分支付1128萬元)。2020年1月至10月31日,該市醫療救助7686人次,醫療救助支付544萬元,大病保險支付1221萬元,特惠保支付819萬元,醫院減免58萬元,財政兜底1653萬元,縣域內住院綜合報銷比例達到85%以上。慢性病門診扶貧政策穩步推進。2019年全面組織實施。截至2020年10月31日,該市共有4479 名貧困人員享受特殊門診,其中2020年新增2693人。

大病專項救治力度前所未有。指定市人民醫院為全市貧困人口大病專項救治定點醫療機構。截至10月31日,貧困人口33種大病縣域內救治3575人,縣域內就診率達92%。該市貧困人口大病專項救治3867人次,報銷2733萬元,通過多年的努力,該市貧困人口住院實際報銷比例達85%,為打贏精準扶貧攻堅戰作出了貢獻。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誌。回首「十三五」,漣源衛健系統秉承「一切為了人民健康」的發展理念,向著「全民健康,全面小康」的目標,不斷攻克難點,提質增效,走過了不平凡的歷程,用擔當和真情奏響了一曲護衛百姓健康的新歌。

相關焦點

  • 【回眸十三五 喜看新成就】不斷增強人民福祉 共同邁向美好生活
    不斷增強人民福祉共同邁向美好生活——「十三五」期間我市各項民生工作再上新臺階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中國共產黨始終不渝的奮鬥目標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也「十三五」收官之年。5年來,在自治區黨委的堅強領導下,市委、市政府團結帶領全市各族人民,積極應對一切發展中的困難與挑戰,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項民生福祉再上新臺階,克拉瑪依市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增強。
  • 持續改善民生 增進百姓福祉
    呂繼勇 廣安區記者站 張國盛 記者 張啟富 攝80歲的周桂芳,趕上了養老服務體系快速完善的時代,享受到了居家養老服務;創業模範李春霞,依託5萬元創業貸款,發展起了雙河葡萄種植專業合作社,助農增收……從城市到鄉村,從已經完成的民生工程到正在建設的民生項目,百姓生活中的獲得感與幸福感,都體現在廣安市這五年來的民生答卷中——
  • 增進民生福祉之安居 --高新區十三五規劃住房成就綜述
    十三五以來,我區深入踐行新發展理念,圍繞「優居惠民」,全面推進住房保障、農村危房等民生工程,建立了多層次、廣覆蓋、寬領域的住房保障體系,實現「住有所居」,大力推進房地產建設步伐,改善居民居住環境,實現從住有所居到宜居、優居蛻變。
  • 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
    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 ——朝著實現「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奮力前行 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分配結構明顯改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明顯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斷提升,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
  • 「貴陽市「十三五」時期成就巡禮」民生為本繪就幸福底色
    這份提神振氣、溫暖人心的「成績單」,見證了貴陽「十三五」期間各項民生事業不斷繁榮發展,各項民生指標不斷改善的堅實足跡。回眸「十三五」,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穿於貴陽闊步前進的每一個瞬間。展望「十四五」,貴陽將書寫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幸福美好的時代答卷。
  • 江河安瀾 百姓福祉
    編者按為充分反映「十三五」老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報導各地推進民生工作的好經驗好做法,生動講述人民群眾追求美好生活的奮鬥故事,本報民生版推出「輝煌十三五·民聲」欄目,持續宣傳各地以增進民生福祉為發展根本目的,不斷在水利交通等基礎設施、生態環境、住房、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文化、旅遊、就業等領域
  • 「回眸「十三五」」福清市致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惠及百萬群眾
    「十三五」是福清日新月異的5年。5年來,福清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全力以赴保障和改善民生,從一樁樁、一件件服務民生的實事做起,全力以赴解決好群眾關心的「為難事」、擔心的「煩心事」,讓人民群眾有了更充足、更直接、更實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路網水網提質升級巨變,從交通開始。
  • 不斷厚植百姓民生福祉
    通過推進市實事項目工作,全市基礎建設得到強化,公共服務不斷完善;便民惠民理念突出,政策供給持續發力;熱點難點得以聚焦,民生難題切實解決。視察組對今年市實事項目推進情況給予充分肯定。周偉強指出,要積極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認真做好市實事項目各項工作,不斷厚植百姓民生福祉,持續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 回眸「十三五」,雨花區交出這張亮眼「成績單」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時間的刻度即將指向2021,這意味著「十三五」規劃已到了收官衝刺之際,「十四五」規劃即將開局。回眸「十三五」,雨花區乘風破浪、蹄疾步穩、大步向前,「十三五」期間經濟社會各領域發展成就顯著,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切實增強。
  • 回眸「十三五」丨《養老嘉峪關 幸福無死角》醫養結合 晚年生活有...
    回眸「十三五」丨《養老嘉峪關 幸福無死角》醫養結合 晚年生活有尊嚴 2020-10-15 10:20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牢記為民宗旨 增進民生福祉
    一起學報告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連日來,就如何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保證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話題,河南團代表開展了熱烈的討論,我省專家學者和幹部群眾也熱議增進民生福祉,決勝全面小康。
  • 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 切實增強民生福祉
    根據十九屆五中全會重要精神指導,曲靖市全面總結「十三五」成效,科學擬定「十四五」奮鬥目標,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切實增強民生福祉。「十三五」期間,曲靖市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穩價保供持續推進,脫貧攻堅工作成效顯著,糧食產量穩定增長。國家統計局曲靖調查隊調查數據顯示:2015年曲靖市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7100元,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51元。
  • 把發展成果轉化為民生福祉——六論貫徹落實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精神
    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強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讓「建成支點、走在前列、譜寫新篇」的發展成果惠及全省廣大群眾,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工作,努力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也從實踐上回答了「發展為了誰」的價值訴求。
  • 「十三五」民生答卷寫滿獲得感幸福感
    蜀山區牢牢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各項民生事業邁上新臺階,民生保障更有力,一幅寫滿百姓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民生畫卷徐徐展開。全區「大民生」年度支出由2016年的30.11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41.33億元。自2017年起,民生投入佔全區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例超85%。成功創建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範區、榮膺「安徽省教育發展強區」,榮獲「全省群眾體育先進集體」等榮譽。
  • 泉州:建立良好生態環境 謀求普惠民生福祉
    環境就是民生,建設生態文明關係人民福祉,泉州篤定踐行「兩山理論」,因地制宜,持續繪就生態文明試驗區的藍圖。推動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儘快形成,讓泉州在可持續發展之路上實現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 高質量描繪「新畫卷」 「頂層設計」總攬全局。
  • 【回眸十三五】文化強市號角響徹恩州大地!
    【回眸十三五】文化強市號角響徹恩州大地!「十三五」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十三五」期間,我市的文化旅遊體育事業取得較快發展,不斷增強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5年來,我市的公共文化設施網絡日益完善,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等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完成文化館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實現市、鎮、村三級圖書館(服務點)資源共享、通借通還。目前,全市建有特級文化站3個、一級文化站8個,行政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174個,農家書屋195家。
  • 智慧賦能 廣惠民生——「十三五」公共氣象服務發展綜述
    「十三五」期間,公共氣象服務緊密圍繞生命安全、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生動踐行無微不至、無所不在的理念,讓百姓感受到滿滿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更精細:始終以人民為中心治國有常,利民為本。
  • 2019重慶經濟回眸丨民生福祉 件件實事溫暖人心
    核心提示悠悠萬事,民生為大。為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指示要求,持續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重慶全力以赴,堅決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斷增進民生福祉。
  • 【巡禮「十三五」·邁向全民健康這五年】浙江百姓看病就醫有了...
    【巡禮「十三五」·邁向全民健康這五年】浙江百姓看病就醫有了這些新變化!「十三五」期間,浙江堅持健康優先發展戰略,高水平健康浙江建設全面推進。第一時間啟動健康浙江26個專項行動,率先把區域健康發展納入市縣黨政領導班子目標責任制考核,率先實現國家衛生城市(縣城)全覆蓋,持續提升群眾健康水平,居民主要健康指標接近或達到高收入國家水平。
  • 築牢底線 民生福祉更加殷實
    大力推進醫療衛生保障事業發展,築牢百姓健康屏障;健全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就業規模也在穩步擴大……2020年,蜀山區堅定不移增進民生福祉,織牢織密社會民生保障網,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實現了「病有所醫、弱有所扶」的良好局面,人民群眾的幸福感也越來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