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13日,一場「美食+鄉創」盛宴——「味力三水、香聚蘆苞」三水中部片區鄉村振興之2020蘆苞腊味美食節(以下簡稱「腊味美食節」)在佛山市三水區蘆苞溫泉度假村舉行。大地鄉創市集、廚王爭霸賽、十大名菜評選、廣佛漁文化論壇……傳統嶺南文化與潮流鄉創元素相互碰撞,在為腊味美食節注入新活力的同時,也為蘆苞的鄉村振興注入新的內涵。
實際上,腊味美食節只是蘆苞推進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在「三片聯動、百村共建」的總綱下,蘆苞以腊味美食節為契機,通過黨建引領、產業助推、文化賦能的路徑,走出一個鄉村振興的「蘆苞樣板」。蘆苞鎮委副書記、鎮長黎錦標表示,蘆苞已經連續3年舉辦腊味美食節,充分展示了蘆苞鄉村振興的成果。今年以來,蘆苞以黨建引領統籌推進「五大振興」,以「三片一帶」建設為重點、以農文旅融合發展為特色,積極推動三水區鄉村振興中部千年村落片區發展,在推動蘆苞邁向高質量發展的同時,助力城市三水高質量發展。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劉鵬飛、劉藝明、王名潤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陳楓、龍成通
各平臺3天引流近百萬人次
「我每年都來,今年加入了鄉創元素,體驗感更好了。」市民陳姨說,今年腊味美食節的開幕式上人比去年還多。記者了解到,與往年的腊味美食節相比,今年將腊味美食與鄉創結合成為活動亮點,也讓腊味美食節成為線上線下的焦點。據統計,3天裡,共有近百萬人次通過各類平臺觀看活動。
走進拉爺農莊的展位,人頭攢動的景象足以看出三水人對腊味的喜愛。「老闆,這4根香腸我要了。」市民李姨一邊將手中的香腸遞給拉爺農莊的負責人陳燕晴,一邊對記者說,她每年都要過來買這家的香腸。陳燕晴說,與往年的腊味美食節相比,今年將腊味美食與鄉創結合成為活動的亮點,這讓美食節吸引了更多的人。隨著蘆苞文創LOGO的發布、大地鄉創集市的引入、本地網紅的直播打卡、歌王爭霸賽上的《暮江吟》等活動接二連三地舉行,腊味美食節也被賦予濃濃的文創氣息,蘆苞的鄉創基因也因此被徹底點燃。
腊味美食節期間,三水蘆苞的「漁文化研討峰會」也吸引了大家的關注。峰會上,中山大學人文社科學術委員會委員、傳播與設計學院教授馮原表示,蘆苞要實現從「魚」到「漁」再到「娛」的跨越式發展。「『魚』是指蘆苞的地理特徵,這是大自然賦予的;『漁』則指人對自然的改造,『娛』指的是文化。」馮原說,這三者緊密相連,環環相扣,也是蘆苞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
從「魚」到「漁」 看蘆苞如何完成華麗轉身
「我是蘆苞的,就中意食點魚乾。」市民麥姨說。從麥姨的話中,可以看出「魚」在蘆苞人心中的地位。
在中山大學水生經濟動物研究所李水生看來,從古至今,「魚」都是蘆苞發展的重要一環,經過數百年來的演變,魚乾成為蘆苞不可或缺的文化印記之一,如今,已被注入文化內涵的「魚」被再度激活。
據了解,古時從粵北地區往廣州的水路途經蘆苞,獨特的地理區位讓蘆苞成為有著「小廣州」之稱的商貿城鎮。如今,蘆苞以「魚」為依託不斷延伸農業產業鏈,大力發展文旅產業和鄉村旅遊,深入挖掘蘆苞民俗文化、孝善文化、水文化的內涵,逐漸形成以旅遊為核心,以文化體育、農產品加工等外圍產業為延伸的旅遊產業新業態。去年,蘆苞魚乾獲得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註冊證書,蘆苞魚產品實現了從「魚」到「漁」的華麗轉身。今年,蘆苞鎮高標準建設蘆苞漁世界產業園,推進現代農業發展。可以說,一條魚激活了蘆苞的文化基因,撬動了當地「三產融合」發展,成為推動當地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
在李水生看來,「魚」是蘆苞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依託它才能更好地發展第二、第三產業。而漁業必須慢慢走向集約化、智慧化,通過發展現代漁業,慢慢向加工、文旅方向拓展。由此,蘆苞才能完成從「魚」到「漁」的轉身,走出一條有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記者了解到,當前,蘆苞正一方面加快推進獨樹崗片區、古墟鎮片區建設,提升蘆苞湧兩岸景觀,開展胥江祖廟片區改造提升等工作,高標準建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蘆苞漁世界產業園,撬動經濟效應的槓桿。另一方面則大力打造蘆苞特色旅遊產品。「自鄉村振興工作啟動以來,蘆苞鎮以蘆苞湧為紐帶,從北江到九曲河,自西向東形成『三片一帶』的發展戰略。」蘆苞鎮相關負責人表示,蘆苞正以蘆苞湧景觀帶為軸心,打造一河兩岸花海景觀,在蘆苞湧沿岸設渡口碼頭,打造蘆苞湧水上遊船項目,將東、中、西3片串珠成鏈,挖掘蘆苞千年水上驛道文化,全面展示蘆苞鄉村振興的風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