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記載:「新竹高於舊竹枝,全憑老乾為扶持。」
01
在我看來,一輩又一輩的傳承很重要。只有借鑑了前輩的經驗和成果,我們才能再上高峰。想想古老的一些傳統技藝,本來傳承下來的少之又少。再加上現在很少有人能繼續傳承,漸漸都走向末路。而這些手藝一旦失傳,對我國來說是莫大的損失。
就拿「繡」來講,作為一種手工技藝,現如今學習的人少之又少。毫不誇張地說,一些「繡」的小分支已經到了臨近失傳的地步。
02
今年79歲的張先松先生,一直努力在漢繡方面付出,花費了大量的心血和時間,作為漢繡弟子,自己竟然收不到弟子了,眼看著這門技藝要斷送在自己手裡,老人很是著急。為此,他拿出了一部分退休金專門用來尋找和培養傳承人。
漢繡作為湖北省民間美術形式,漢繡始於漢代,明清開始普遍,清末達到鼎盛。據《湖北民俗志》記載,明清時楚地(現湖北省)的官賈、優伶喜歡穿著漢繡;在清末年間,武昌、漢口等地有上萬名繡花工。然而,隨著日軍的侵入,漢繡技藝開始衰落。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漢繡傳承人遭到批鬥,說他們搞舊文化,燒毀了大批漢繡作品。直到80年代,漢繡才慢慢恢復,這個時候做這個的人就更少了。
03
張先松先生1941年出生,祖籍湖北,幼年時期就喜歡自己製作東西。人有旦夕禍福。9歲時,他和小夥伴玩耍時被炸彈炸了手,右手只有大拇指和中指完整,其他三個手指都有不同程度的損壞。
從小喜歡自己動手,這下手傷的這麼厲害,對他心理造成了一定的衝擊。後來,在機緣巧合下知道了漢繡,於是他決定學漢繡恢復自己的動手能力。1961年,張先松拜在了李玉山的門下,開始學習練習。三年的時間,他就已經小有收穫。
隨著機器出現,很多人對手工失去了興趣,漢繡也是越來越沒人了解和學習。
其次還有一個原因——戲劇的沒落。曾經人們願意看看戲,聽聽小曲,因為那個時候人們沒有太多的娛樂方式,但是現在不一樣了,現在娛樂形式多樣,喜歡看戲劇的人越來越少,就算有,基本上也都是一些年齡比較大的老人。
這樣一來,唱戲的人自然就少,漢繡的機會也就越來越少,這門手藝自然也就沒有人願意學。
張先松本來沒想收弟子,但是考慮到不能在自己手裡斷掉,他只能找傳承人。直到現在,張先生還是沒有找到特別合適的傳承人。
04
現如今,老先生已經79歲的年紀。自從他學習了漢繡,一直為漢繡傳承努力。在2014年,他特意展出了一幅漢繡作品,名曰「麒麟現盛世」。
他想通過這樣的一幅作品讓人們簡單了解漢繡的魅力,從而讓更多人關注漢繡,了解漢繡。根據張先松先生表示,自己有4000元的退休金,每個月會拿出3000元投入漢繡技藝,自掏腰包收傳人。
張先松唯一的希望就是保住這個技藝,雖然有徒弟,但是這些徒弟都有可能為了生計離開,所以他們無法當傳承人。
現如今,張先生用自己的積蓄開了一個興趣班,每個月都會有人來學習,只要是有人來學,他就會耐心教他們。但是整個看下來,能夠真正沉下心學習的沒有。知道自己沒有多長時間了,所以他決定將自己剩餘的時間都投入到漢繡中。
05
手工技藝現如今都面臨著困境,因為機器時代,甚至是智能時代已經到來,很少有人關注手工作品,更別說沉下心花費大把時間去學習這個東西了。所以說,現代手工技藝都基本面臨著無法傳承的問題。一旦傳承不下去,我們就會損失一項技藝。漢繡有著極深的底蘊,不應該被民族割捨掉。
06
真實的雍正後宮:甄嬛長相醜陋,皇后善良賢惠,華妃生了四個孩子
「運氣」首富周正毅:嫌監獄熱給整個牢房裝空調,獄中躺賺30億
泰國「人妖」的晚年生活是什麼樣的?一般三種結局,看完令人唏噓
日本核輻射受害者:被醫生強行續命83天,每天目睹自己腐爛
豔絕山西侯冬娥:因漢奸出賣被日軍輪番凌辱,晚年道出為何沒自盡
參考資料《新竹》《湖北民俗志》
文章題目:傳統技藝的末路:79歲漢繡傳人自掏退休工資收門徒,只為延續傳承文章作者:尋歷史真相----離央配圖聲明:本文所用圖片均源於網絡,侵刪盜用警告:本帳號已與「維權騎士」籤約,可實時監測全網盜用文章行為,請遵守道德底線,莫做伸手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