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鎮江西津渡\許揚
西津渡古街位於鎮江城西雲臺山麓,是依附於破山棧道而建的一處歷史遺蹟。街長雖不到千米,但存有自唐宋以來的青石街道、元明的石塔、晚清時期的樓閣,皆別具風情,西側小碼頭街仍保持?唐宋風韻,漫步其間,大有穿越時空之感。 因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六朝時期(西元三世紀初到六世紀末),西津渡過江航線就已固定。歷史上規模空前的「永嘉南渡」時期,北方流民有一半以上是從這裡登岸的。
-
遊鎮江西津渡:不來西津渡不算到鎮江
西津渡位於鎮江城西的雲臺山麓,這裡曾是鎮江最繁華的市井,也曾是最繁忙的渡口,現在成了一條歷史文化古街。建築多為明清時期的遺蹟,磚木結構,飛簷雕花的窗欄,古香古色,漫步古街,可以購買鎮江土特產,品賞鎮江美食,也可到會所去喝茶泡吧。
-
尋味江南,遇見千年鎮江西津渡
90後旅行,只為遇見:尋味江南,遇見千年鎮江西津渡鎮江西津渡位於鎮江城西的雲臺山麓,是依附於破山佔到而建的一處歷史遺蹟。西津渡古街是鎮江文物古蹟保存最多、最集中、最完好的地區,是鎮江歷史文化名城的「文脈」所在。關於西津渡最有名又最有爭議的一首詩來自唐代詩人張祜(hù)寫過一首《題金陵渡》:「金陵津渡小山樓,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裡,兩三星火是瓜洲」。
-
吃在鎮江城,遊在西津渡
一個待渡亭,留下無數名人佳話。安靜中透著文藝的寶藏古城鎮江,怎不讓人流連忘返!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當年王安石應召赴京,從西津渡揚舟北去,船到瓜洲時,見景抒情,寫下的著名的詩篇《泊船瓜洲》。「西津古渡」原為古渡口。三國時叫「蒜山渡」,唐代曾名「金陵渡」。
-
渡過,才知西津——千年古渡情 鎮江西津渡
西津渡,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鎮江城西的雲臺山麓,是依附於破山棧道而建的一處歷史遺蹟。西津渡古街是鎮江文物古蹟保存最多、最集中、最完好的地區,是鎮江歷史文化名城的「文脈」所在,被譽為「中國古渡博物館」。 從三國時期開始,西津渡就是著名的長江渡口。
-
鎮江,一眼望千年之西津渡
下午到鎮江後,收拾好行李出門的時候天色已經不那麼亮了,一個人坐了幾站公交車,特意提前下車,然後穿過鎮江的老街,往西津渡去。如果說之前去過的泉州留有的印象是紅色的,那麼鎮江則是灰色的。江南的古城多是屋瓦,蘇州、徽州是烏瓦白牆,而鎮江則是烏瓦灰牆。
-
鎮江西津渡——一條古街,「一眼千年」
西津街位於江蘇鎮江博物館旁,如果不是刻意前來,很可能就錯過它了。這條始創於六朝時期的古街,走過了唐宋元明清五個朝代,歷經千年的興衰交替,終於形成如今的規模。西津渡,在三國時期被稱為「蒜山渡」,唐代曾名「金陵渡」,宋代以後才稱作「西津渡」。在歷史上,西津渡是我國著名古渡之一,具有重要軍港、客運渡口、義渡碼頭,水上救生和驛道咽喉等功能。
-
西津渡上觀音洞:鎮江的觀音文化
南來北往祈求平安的大小寺廟和宗教建築便相繼在渡口產生,其中最有名氣的要算鎮江的觀音洞。每到年尾香期鎮江人都要來到西津渡的觀音洞前燒香還願,漸成民俗。唐代的西津渡自李德裕任潤州刺史時,就有士兵在渡口巡防守護,普陀巖中就建有一座普陀寺。相傳晚唐時,西津渡有一位巡防士兵是浙江定海人,他回家探親時聽家人講述了許多南海普陀山觀音菩薩救苦救難的故事。他想:「蒜山渡口,津橫蒜石,環若列屏,白如蓮花,這裡終日銀濤滾滾,岸邊金沙堆積,多麼象美麗迷人的家鄉普陀山啊!如果在這裡建一座普陀寺該多好啊!」
-
一個比較清靜的老街 鎮江 西津渡
一個比較清靜的老街鎮江 西津渡西津渡應該是鎮江打造比較成功的一個景點了,據說是當地文物古蹟保存最完好的,歷史積澱最豐厚的地區。整個街區都採用磚砌的仿古建築,高低錯落的街道徜徉其中,有很久以前的昭關石塔、救生會、觀音洞,還有近現代的英國領事館、巡捕房舊址和以前的工業廠房遺留。漫步在青石板路上,微風拂面,白天的喧鬧,夜晚的五光十色,都是不可多得的美景。
-
西津渡新春燈會將啟 鎮江移動傾力助陣
一年一度的鎮江2019年新春遊園燈會,將於小年夜至豬年正月十八在西津渡景區迎接四方賓客。鎮江移動將一如既往值守在燈會現場,推出多項與遊客互動的手機遊戲,陪伴市民共度美好的新春佳節。
-
鎮江西津渡,被你忽視的江南風光,她的美不容忽視
西津渡古街是鎮江文物古蹟保存最多、最集中、最完整的地區,有鎮江歷史文化名城的「文脈」,這裡有12個文物保護機構,其中國家級文物西津渡保護機構3個,省級文物保護機構38個。從前,這裡的東側象山成為屏障,擋住了激烈的潮流,北側對應著古菱溝,臨江的海岸峭壁是海岸線安定的天然港灣,六早上的時候,這裡的渡江航線已經固定了,空前規模的「永嘉南渡」時期,北方的一半以上的流民從這裡登陸了,東晉隆安五年(401),農民起義軍領導人孫恩率領「戰士十萬,樓船千艘」,由海入江,直接到達鎮江,控制西津渡口,切斷南北聯繫,圍攻晉都建設(南京),後被劉裕率領的北府兵打敗,公元684
-
鎮江西津渡,遙看瓜洲一水間
他就是王安石,雖然回不去那個年代,卻可以在現代感受一下當年的氣息,既然來到鎮江,西津渡不可不去,而這裡,就是詩中提到的「京口」,長江對岸的瓜州古渡(屬揚州),卻已荒廢已久,再無人煙。這是西津渡古街附近的西津音樂廳,歐式建築風格很有特色,乍一看還以為是古建築。
-
鎮江旅遊必去的網紅打卡景點,千年古渡西津渡攝影圖片!
西津渡始於六朝時期,三國時叫「蒜山渡」,唐代曾名「金陵渡」,宋代以後始名。西津渡原是沿江的渡口,清代以後,由於江灘淤漲,渡口逐漸遠離江岸。近年來,西津渡成為鎮江熱門旅遊景點,因為免費也成為遊人必去的網紅打卡地。
-
鎮江西津渡的青旅,一群愛好音樂的小夥伴,訴說與傾聽的港灣
江蘇鎮江的西津渡老街,是每位遊客必到之處。依山而建的老街最顯著位置,有一座青旅叫「小山樓」,除了來煙雨江南的小山樓憑窗發呆外,還要聽聽這裡的溫情故事。老街中有一處鎮江小山樓青年旅舍,它是一幢磚木結構的明清式江南民居。
-
印象西津渡
非常喜歡江蘇鎮江西津渡的古樸,身處其中仿佛穿越到了古代,經歷了千年時光的洗禮,斑駁的外牆下訴說著無盡的歷史。西津渡古街是鎮江文物古蹟保存最多、最集中、最完好的地區,這裡也是鎮江歷史文化名城的「文脈」所在。
-
西津渡之昭關石塔
昭關石塔位於西津渡古街的制高點和正中央,是我國年代最久唯一現存的過街石塔。通體呈灰白色,高約5米,全部用青石雕刻而成。昭關石塔的形制被稱之為覆缽式,是藏傳佛教喇嘛塔典型的建造式樣。700多年以前地處長江之畔的鎮江,為何會存在這樣一所藏傳佛教形制的石塔?
-
鎮江市資訊|春風又綠江兩岸,遊鎮江西津渡古街
春風又綠江南岸,遊鎮江西津渡古街這裡是鎮江西津古渡,位於城西雲臺山麓,是依附於破山而建的一處歷史遺蹟西津古渡依山臨江,風景俊秀。鎮江西津渡,自古就是漕運重鎮,軍機要地。很多文人墨客,李白,孟浩然,王安石,蘇軾,陸遊,馬可波羅等都曾在此地侯船或登陸,並留下了許多後人傳誦的詩篇。宋代詩人王安石,從西津渡揚舟北上,舟次瓜洲時,即景抒情,寫下了《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兩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糧艘次第出西津,一片旗帆照水濱。穩渡中流入瓜口,飛章馳驛奏楓宸。
-
如果古建築會說話,古老的街巷,一眼看千年的古城牆,鎮江西津渡
我很早就聽說過西津渡了,這次有機會去鎮江,一定要去西津渡看看。西津渡渡口應該最早是建於三國時期,但是古街道兩邊的建築大多數是元明清時期的風格,街道沿山勢起伏,中為石板路,倘洋其間,讓人感慨萬千。西津渡古街距離金山寺兩站地左右,兩個景點也可以一起遊玩。
-
西津渡,鎮江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古渡口,馬可·波羅曾在此登岸
位於江蘇鎮江城西的雲臺山麓,是依附於破山棧道而建的一處歷史遺蹟。唐代鎮江名金陵,故稱金陵渡,到了宋代才更名為西津渡。 元朝時義大利著名旅行家馬可·波羅從揚州到鎮江來,也是在西津渡登岸。由此可見,至少從三國時期開始,西津渡就是著名的長江渡口。
-
鎮江旅遊,不去西津渡不算到過鎮江,看元代遺物國寶過街石塔
「鎮江」有一種豪氣,「枕江」有一種書卷氣,兩者各有千秋,對嗎?西津渡門樓上的磚刻西津渡有些建築已是修復的了,但即使是仿古,這種以青水磚牆為主的、融匯了南北方樣式的建築,以及花崗石的街道,還是會給人一種很接地氣的親切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