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尋味江南,遇見千年鎮江西津渡
90後旅行,只為遇見:尋味江南,遇見千年鎮江西津渡鎮江西津渡位於鎮江城西的雲臺山麓,是依附於破山佔到而建的一處歷史遺蹟。西津渡古街是鎮江文物古蹟保存最多、最集中、最完好的地區,是鎮江歷史文化名城的「文脈」所在。關於西津渡最有名又最有爭議的一首詩來自唐代詩人張祜(hù)寫過一首《題金陵渡》:「金陵津渡小山樓,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裡,兩三星火是瓜洲」。
-
鎮江,一眼望千年之西津渡
下午到鎮江後,收拾好行李出門的時候天色已經不那麼亮了,一個人坐了幾站公交車,特意提前下車,然後穿過鎮江的老街,往西津渡去。如果說之前去過的泉州留有的印象是紅色的,那麼鎮江則是灰色的。江南的古城多是屋瓦,蘇州、徽州是烏瓦白牆,而鎮江則是烏瓦灰牆。
-
鎮江西津渡\許揚
西津渡古街位於鎮江城西雲臺山麓,是依附於破山棧道而建的一處歷史遺蹟。街長雖不到千米,但存有自唐宋以來的青石街道、元明的石塔、晚清時期的樓閣,皆別具風情,西側小碼頭街仍保持?唐宋風韻,漫步其間,大有穿越時空之感。 因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六朝時期(西元三世紀初到六世紀末),西津渡過江航線就已固定。歷史上規模空前的「永嘉南渡」時期,北方流民有一半以上是從這裡登岸的。
-
遊鎮江西津渡:不來西津渡不算到鎮江
西津渡位於鎮江城西的雲臺山麓,這裡曾是鎮江最繁華的市井,也曾是最繁忙的渡口,現在成了一條歷史文化古街。建築多為明清時期的遺蹟,磚木結構,飛簷雕花的窗欄,古香古色,漫步古街,可以購買鎮江土特產,品賞鎮江美食,也可到會所去喝茶泡吧。
-
鎮江西津渡的青旅,一群愛好音樂的小夥伴,訴說與傾聽的港灣
江蘇鎮江的西津渡老街,是每位遊客必到之處。依山而建的老街最顯著位置,有一座青旅叫「小山樓」,除了來煙雨江南的小山樓憑窗發呆外,還要聽聽這裡的溫情故事。它得名於唐代詩人張祜的詩《題金陵渡》,「金陵津渡小山樓,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裡,兩三星火是瓜洲」。正在唱歌的小夥子叫景新洲,幾年前,一次偶然的機緣,讓他邂逅了西津渡。幾年前的端午節,作為公務員的他因為工作和愛情遇到點問題,活得特別苦悶,因為這邊有個音樂節,第二天就訂了張票就來了。
-
鎮江西津渡——一條古街,「一眼千年」
西津街位於江蘇鎮江博物館旁,如果不是刻意前來,很可能就錯過它了。這條始創於六朝時期的古街,走過了唐宋元明清五個朝代,歷經千年的興衰交替,終於形成如今的規模。西津渡,在三國時期被稱為「蒜山渡」,唐代曾名「金陵渡」,宋代以後才稱作「西津渡」。在歷史上,西津渡是我國著名古渡之一,具有重要軍港、客運渡口、義渡碼頭,水上救生和驛道咽喉等功能。
-
吃在鎮江城,遊在西津渡
一個待渡亭,留下無數名人佳話。安靜中透著文藝的寶藏古城鎮江,怎不讓人流連忘返!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當年王安石應召赴京,從西津渡揚舟北去,船到瓜洲時,見景抒情,寫下的著名的詩篇《泊船瓜洲》。「西津古渡」原為古渡口。三國時叫「蒜山渡」,唐代曾名「金陵渡」。
-
如果古建築會說話,古老的街巷,一眼看千年的古城牆,鎮江西津渡
我很早就聽說過西津渡了,這次有機會去鎮江,一定要去西津渡看看。西津渡渡口應該最早是建於三國時期,但是古街道兩邊的建築大多數是元明清時期的風格,街道沿山勢起伏,中為石板路,倘洋其間,讓人感慨萬千。西津渡與其他老街不同的是地形有高差,房屋街道順勢而建,景區內有山有水,非常有層次感,景區內有各類小店,最適合慵懶閒逛
-
渡過,才知西津——千年古渡情 鎮江西津渡
西津渡,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鎮江城西的雲臺山麓,是依附於破山棧道而建的一處歷史遺蹟。西津渡古街是鎮江文物古蹟保存最多、最集中、最完好的地區,是鎮江歷史文化名城的「文脈」所在,被譽為「中國古渡博物館」。 從三國時期開始,西津渡就是著名的長江渡口。
-
鎮江的西津古渡 古韻悠悠有味道
安頓好,就迫不及待地來瞧瞧西津古渡的夜景。由於夜入九點,儘管張燈結彩,大紅燈籠串串,牆廓霓虹閃閃,但已是人稀店歇,三兩家還在堅守的,有個「1982酒吧」,店徽投影路中,很吸引人。一家夫妻小吃店,老兩口還在堅持經營。借著人少,拍幾張夜色斑斕又清靜的街景。
-
西津渡,鎮江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古渡口,馬可·波羅曾在此登岸
西津渡,第一次讀到這個名字,以為在日本,其實是一個聽起來很像日本地名的古渡口和老碼頭。位於江蘇鎮江城西的雲臺山麓,是依附於破山棧道而建的一處歷史遺蹟。唐代鎮江名金陵,故稱金陵渡,到了宋代才更名為西津渡。
-
西津渡上觀音洞:鎮江的觀音文化
南來北往祈求平安的大小寺廟和宗教建築便相繼在渡口產生,其中最有名氣的要算鎮江的觀音洞。每到年尾香期鎮江人都要來到西津渡的觀音洞前燒香還願,漸成民俗。一 稱為小普陀的渡口「洞天佛國」觀音洞坐落在雲臺山北麓的一個坡頂上,由天然巖洞開鑿而成,這巖洞被稱為「普陀巖」,現在我們在觀音洞東側門額上還可以看到書法家許寶馴所書的「普陀巖」石額。唐代的西津渡自李德裕任潤州刺史時,就有士兵在渡口巡防守護,普陀巖中就建有一座普陀寺。
-
亦古亦今西津渡
一個秋日的午後,信步走到鎮江西津渡,於濃馥的金桂馨香中,竟找到了些許久違的閒情逸趣。鬧中取靜,遐思邇想,細細尋思西津渡的衰而復興,深感其奧秘就在於其又新又舊、又古又今,亦中亦西、亦山亦水的絕佳組合,堪稱「古今、中外、山水」渾然一體匯聚於斯。 鎮江西津渡始建於六朝,因渡成街、因渡成名,渡連著街、街倚著渡。
-
春風十裡,我在西津渡等你
Warren Swire 1906年——1907年在江蘇鎮江拍攝的老照片大清末年,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清政府被迫開放了長江流域的五座通商口岸,其中的一處,位於京杭大運河和長江交匯處。這裡,自古以來就是鎮江最繁華的市井,招呼著南來北往的商賈官宦、過客遊子;這裡,也曾是最繁忙的渡口,維繫著數代王朝經濟血脈的通和。這裡,就是千年古渡西津渡。
-
一片浮玉江中駐,看千年西津古渡——遊鎮江焦山、西津渡
定慧寺東前有一個御碑亭,亭內石碑正面刻有乾隆第一次南巡作巜遊焦山歌》,背面刻第三次南巡作巜遊焦山作歌,疊舊作韻》。詩中乾隆將 金山 、焦山兩處風景加以比較,認為從山水本色來說,焦山更勝 金山 一籌。西津渡古街下午3:40來到 鎮江 西津渡西津渡古街是 鎮江 文物古蹟保存最多、最集中、最完好的地區。西津渡原先緊臨長江,人們曾在此候船或登岸,清代以後,由於江灘淤漲北移,當年的西津古渡現在離長江江岸已有 300 多米距離。
-
西津渡新春燈會將啟 鎮江移動傾力助陣
一年一度的鎮江2019年新春遊園燈會,將於小年夜至豬年正月十八在西津渡景區迎接四方賓客。鎮江移動將一如既往值守在燈會現場,推出多項與遊客互動的手機遊戲,陪伴市民共度美好的新春佳節。
-
西津渡之英國領事館
鎮江博物館創建於1958年,館舍為原英國領事館舊址。它位於雲臺山南路,依山而立,錯落有致。領事館共有5幢東印度式的西洋建築。整片樓宇主體2層,間錯3層,中心位置是主辦公樓,主樓拱券門楣銘刻著一個年號1890,但這並不是領事館最初建成的時間。原英國領事館於1861年開始修建,到1864年春天,耗時整整三年,英國領事館才在西津渡建成。
-
鎮江西津渡,被你忽視的江南風光,她的美不容忽視
很多人選擇江南旅遊離不開揚州圈,其實,同樣屬於江南的鎮江,美麗的不能忽視你,和揚州都是一個小時的距離和生活圈,這樣也有著千年的歷史和厚重的文化。西津渡古街是鎮江文物古蹟保存最多、最集中、最完整的地區,有鎮江歷史文化名城的「文脈」,這裡有12個文物保護機構,其中國家級文物西津渡保護機構3個,省級文物保護機構38個。
-
大運河旅行:千年歷史西津渡,無人問津大碼頭
西津渡正是他們繼續北行的必經碼頭。近代以來,隨著長江航道的逐漸北移,原本臨江而建的西津渡碼頭已經退到了岸上。曾經的西津渡憑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很快成為了大運河上的一處重要商貿碼頭。千百年來,西津渡周圍的山巒運滿,讓路經此地的文人墨客流連忘返,留下了無數的優美詩篇。這也正是張向東喜歡這個地方的一個原因。
-
鎮江西津渡,遙看瓜洲一水間
他就是王安石,雖然回不去那個年代,卻可以在現代感受一下當年的氣息,既然來到鎮江,西津渡不可不去,而這裡,就是詩中提到的「京口」,長江對岸的瓜州古渡(屬揚州),卻已荒廢已久,再無人煙。這是西津渡古街附近的西津音樂廳,歐式建築風格很有特色,乍一看還以為是古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