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黃默堂古墓藏身蓮花山 墓塔呈六邊形(圖)

2020-12-25 中國新聞網

黃默堂墓的六邊形墓塔。

黃默堂墓前的「大明八世祖黃公菊坡之墓」。

黃默堂墓前的風水池。

  蓮花山起初只是一個小荒山,深圳建市後,才被作為城市公園加以建設;再後來,城市重新規劃布局,福田片區被定位城市中心區,它成為中軸線上的自然地標;2000年為了紀念深圳經濟特區建立20周年,山上豎立起全國第一座鄧小平銅像後,這裡又被看作改革開放的聖山,每有重要日子,這裡便是鮮花簇簇人頭攢動;但就是在這樣一座山下,西北坡的山林中竟有一個巨大的墓地存在。早些年,記者還以為它是香港什麼人的墓,在清墳行動中倖存;這次因策劃「尋訪深圳海洋文化歷史地標」大型採訪,我們才知道這是一座大有講究的南宋古墓。

  黃默堂墓的發現

  蓮花山並不雄偉,高僅百米,自古這裡便是當地居民的風水山,墓葬多多。

  1991年深圳考古工作者在下沙走訪時聽說,村裡在蓮花山下尚有祭祖的祖墓。根據村民提供線索,考古工作者在蓮花山西北坡發現了下沙黃氏祭祀的祖墓——黃默堂墓。此墓從建墓到發現時,從未進行過重修,保存原始面貌。

  今天我們看到的這個古墓是經過2002年全面修葺後的保持古墓原始面貌的墓園。在蓮花山西北坡的小路邊,建有一座高大牌坊,上書「源遠流長」,再向裡走可以看到一個人工池的風水池。向山坡上走,即可看到這座南宋古墓。古墓呈交椅形,寬3.6米、深3米、殘高2米多。比較少見的是此墓的墓室正中,是一座六邊形墓塔,墓前有石作須彌座祭臺。墓墓塔上部已毀(現已修補),高45釐米、寬22釐米。正面的「默堂黃居士塔」幾個字尚清晰可見。墓誌嵌於六邊形墓塔的正面,據說發現此墓時碑文尚清晰可見:「默堂黃居士塔。公以頓悟,得大堅固,留頌西歸,壽六旬五。淳祐戊申,書雲晦日,敕嶺之陽,卜雲其吉。奉塔五子:中行、中銳、中建、中立、中通,遷志。」碑文所署「淳祐戊申」,即南宋理宗淳祐八年(1248年),應是墓主下葬的年代。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人們在發現這個南宋古墓時,墓前及北側還發現了黃默堂後人黃菊坡、黃觀禮等墓葬。現在,還可見到黃默堂大墓前的「大明八世祖黃公菊坡之墓」,這種集宋代墓與明代墓於一地的家族墓是一種難得的血脈之續,而且能在近800年的歷史更迭之中,完整地保存至今,實在是難得的歷史遺存,是一筆寶貴的移民文化的歷史財富。

  黃默堂墓的歷史價值

  當年考察此墓的考古專家認為,黃默堂墓集多個特點於「一身」:名為居士塔,乃典型的佛塔。既有塔又有墓,且為雙層塔、六角形塔。該古墓是目前深圳發現的惟一的南宋時期塔形古墓,在廣東也極為罕見。此外,它的價值還體現在它從南宋淳佑年至今,一直未動過,這十分難得。所以,當初廣東省文物專家鑑定此墓時,一再感嘆地說「原汁原味」。還有,從它的建築價值講,墓葬建築為宋代原物,但其須彌座和墓塔形制,則有唐代遺風,這種把地方民俗文化和佛教文化融為一體的墓葬,在深港地區乃至整個廣東都是難得一見。這座古墓能列入省級文物是當之無愧的。

  不過,筆者來此考察,有一點還是想不通:當初黃氏後人,為何將黃墨堂的墓建於北坡,而不是建在南坡,坐北朝南?據說,原來這塊地是為黃默堂之妻準備的,但女人坐蓮不吉利,而男人坐蓮可以旺丁。所以,黃默堂墓選在了這裡。黃默堂墓形如蓮花,據說源自佛教,有接引超生,免受三界輪迴之苦的寓意。所以原來墓前有一水池也就順理成章了。

  黃默堂為下沙村開基之祖

  黃默堂被稱為「宋迪功郎」。這個「迪功郎」是個官稱,最早為隋朝所設,原來叫「將仕郎」,從九品下。北宋徽宗政和六年(1116年),改名「迪功郎」,從九品。南宋在迪功郎之下,又增置通仕郎、登仕郎和將仕郎。迪功郎為文官職第37階,即最末一階,是個小官,大約可任職縣衙文書一類。但這個職位上也出過大名人,如宋理學大家朱熹。

  黃默堂生於南宋孝宗淳熙十年(1183年),死於南宋理宗淳祐八年(1248年),享年65歲,作為迪功郎,他有何業績,筆者沒有查到相關史料。據調查,下沙村的祖先黃氏,最早是從福建邵武遷來。黃默堂一直被尊為開基之祖,村裡的黃氏祖譜有此記載。下沙村民每年清明節都要來黃默堂墓,掃墓祭祖。

  下沙村世代流傳這樣的遷徙故事:一千多年以前,福建省邵武市和平鎮黃氏先祖崤山公娶三房,生有21子,因思及歷史上皇室、官宦家族中爭權奪利的教訓,便與三房太太達成共識,命各房留下長子傍身,其他兒子到各地創業。眾子領命外出發展,在廣東、廣西、湖南、江西、越南、柬埔寨、馬來西亞等國內外各地開枝散葉。

  南宋時期,崤山公妣鄭氏所生井公的第十四代孫黃默堂在深圳灣畔創立下沙村,成為深圳下沙的一世祖。雖然,這一門已經歷了近八百年的風風雨雨,但黃默堂一門根脈清晰,其後人也是名人輩出。如,黃默堂之孫黃石,為深圳見載的最早的一名進士,黃石葬在哪裡不清楚,但在黃默堂墓旁有黃默堂第七代孫、第八代孫的明代墓葬。

  晚清時,黃氏家族還出了一位反清名人黃耀庭,黃耀庭參加辛亥革命,在三洲田庚子首義任副司令、先鋒官,屢建奇功。

  1949年後黃默堂墓失祭,隱沒於荒野,無人知曉。上世紀80年代,其後裔找到黃默堂墓,復行每年重陽節祭掃之儀。雖然,歲月變遷,黃氏子孫已經分布各處,好在有這一座墓地默默地守候著、見證著宋代以來的黃氏一族的潮起潮落。

  公園不能沒有文化

  蓮花山公園雖然不叫文化公園,但也不能沒文化。黃默堂墓自「發現」後,一直保護得很好,也很受重視。1998年,它被深圳市政府公布其為市級文物;2002年又被廣東省政府公布其為省級文物。每年有兩三百萬遊客來蓮花山,卻很少有遊客對公園裡的這一古墓有所了解,甚至不知道它的存在。在公園的導遊圖中(其實,偌大個公園也沒有一個正規的導覽圖,正門口只有一個「蓮花山應急避難場所功能示意圖」,好像這裡更是個避難公園),園中所有路牌指引中,也沒有一個指引「宋代黃默堂墓」的標示,問了一個公園門衛,他說,「那是一個私人墓地,不會立任何指引」。其實,它是這個公園唯一的也是最重要的古代遺存,是深圳這個移民城的古代移民文化的歷史物證。堂堂的一個省級文物,就這樣被當成「私人墓地」,淹沒於山林之中,成為「最隱蔽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這麼不重視自己的歷史文化,真是「沒文化」的表現。

  其實,一個城市中尚能找到近800年前的祖墳,是真正接地氣的文化與歷史,是這個城市的福份。這裡完全可以建一個小型的移民墓園觀賞區,立個牌子,或小型浮雕,藉此介紹一下這個城市移民的來龍去脈。

  尊重歷史是我們能不能更好地走向未來的重要姿態。記者 梁二平 楊雨軒

相關焦點

  • 四川村民擴路挖出南宋古墓:內有墓志銘,墓主可能有點身份
    6月14日,四川資陽市雁江區忠義鎮,文管部門仍在發掘兩座古墓。幾天前,村民在擴路時挖出古墓。經文管部門發掘,墓內出現的少見墓志銘顯示古墓系南宋嘉泰年間,「墓主可能有點身份」。墓內雕刻「當時正準備把路擴寬點,挖機師傅突然停下了。」6月9日上午,忠義鎮松林村村民劉四祝為了擴寬自己房屋前的道路,便請來挖掘機。10時許,挖掘機師傅突然停下,稱可能挖到了古墓。「挖到墓,那就不挖了,我趕緊報給了村委會。」
  • 四川雙流機場發現大型古墓 挖出南宋夫妻火葬墓
    雙流挖出南宋夫妻火葬墓  雙流機場新航管區發現25座大型古墓  昨日,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會同雙流縣文物管理所對位於雙流縣東升鎮青岡村雙流機場新航管樓建設工地發現的古墓群進行了現場發掘和清理,其中一座大型西漢土坑木槨墓,規模僅次於綿陽雙包山的西漢諸侯王木槨墓
  • 重慶挖出南宋江津縣令古墓
    受訪者供圖 華龍網發古墓群遠景。受訪者供圖 華龍網發2013 年4 月,重慶市北碚區澄江鎮村民修建鄉村公路時發現一處古墓群,關於古墓的研究最近有了新進展。28日,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副院長白九江透露,墓主楊元甲曾為南充、江津縣令。
  • 一塊青磚揭開南宋古墓,專家大喜:墓主人是抗金名將,與嶽飛齊名
    都說盜墓賊有望聞問切的本事,只要稍微一看就能夠發現古墓所在及其年代。這種說法必然是帶有了一定的誇張成分,但是卻並不代表它是沒有任何道理的。很多時候,專家僅僅憑藉一個小物件,就能發現一個古墓。一般人聽來,這可能就是一塊普通的磚頭,但是專家卻懷疑它極有可能是南宋時期的香糕磚。果不其然,專家看見了那塊所謂大一點磚,剛好就是南宋時候的特產。它主要用於南宋時候城牆和防衛的建設是使用,但是杭州地區應該是不存在南宋城牆的遺址,那麼這塊磚來自哪裡呢?專家靈機一動,這地下應該有一個古墓才算是正常。
  • 四川村民修房挖出南宋古墓 墓中石刻龍虎美女(組圖)
    雖然古墓疑似被盜,但經專家對墓志銘等鑑定,該古墓為南宋時期古墓。目前,文物已運到瀘縣博物館。東方IC「這個墓很大,裡面有各種石刻,刻的內容有青龍白虎、侍女武士、美女貴婦、倒酒的男侍、拿印章的男子、拿酒壺的人等。」
  • 福建文物局稱寧德古墓並非明朝建文帝之墓(圖)
    今年8月南京有關專家前往考察給出了驚人結論:這一古墓就是朱允炆的陵寢。為此,9月22日,福建省文物局組織地方史志、歷史、明史、文物考古、文物鑑定等方面專家,對古墓進行了一周的考察論證。29日對外發布消息稱,寧德上金貝古墓建造年代為元末明初,墓主人身份為僧人滄海珠禪師,而並非建文帝。因此,「明史第一謎案」並沒有破解。  「墓型」——仿佛皇家氣派?
  • 廣東廣州廣州塔(小蠻腰)旅遊景點與南越王墓博物館旅遊景點遊記
    2014年獲得金氏世界紀錄認證,被評為「大樓內最高的旋轉餐廳」,這家餐廳呈橢圓形,呈圓形,它旋轉大約100分鐘。以餐期為輪休期,確保各地客人都能全面領略廣州的美景,有四家餐廳,E區(世界最高的旋轉餐廳)的璇璣地中海餐廳106樓,盧特斯法式旋轉餐廳105樓,月嬌軒中餐廳103-103A樓,筷子薈-1樓。
  • 研究收穫┃左凱文:江寧竹山古墓與南宋太尉王鑑
    竹山墓平剖面圖 二、竹山古墓不能確定為元墓發掘者主要從墓葬形制、葬俗以及出土器物三個方面將竹山古墓推定為元代。發掘者認為,竹山古墓所用墓磚小而薄,且墓底有鋪地磚,與常用大磚砌築、墓底多不鋪磚的明初墓葬區別較大,而與南京周邊地區發現的元代墓葬相似。事實上,南京地區有多座與竹山墓相似的南宋墓葬。如鄧府山公交公司基建工地南宋墓,該墓為長方形券頂磚室墓,全長2.8米,寬1.3米,高1.43米,墓室左、右兩壁及後壁為順磚平砌,並設有拱形壁龕,墓底有一層鋪地磚。
  • 杭州半山現南宋墓,墓主被稱「逃跑將軍」,專家:和嶽飛同一時期
    杭州半山現南宋墓,墓主被稱「逃跑將軍」,專家:和嶽飛同一時期現代社會主張科學,科學不相信人有生死輪迴。但是封建社會的時候人們並不這麼認為,他們認為人死後是在另一個世界的重生。因為墓中放著珍貴的財寶,難免被盜墓賊惦記。為了避免被偷,修建古墓的時候都會挑選非常隱秘的地方。杭州是大部分人都非常嚮往的城市,不僅僅是經濟發展快,更是因為這個地方的文化底蘊十分深厚,是好幾個朝代的都城。考古學家在杭州發現了多處古墓,今天我們就要來說說在杭州發現的一處將軍墓。
  • 寧德古墓與建文帝無關 墓主人可能是金邶寺僧人
    昨日,省文物局對外發布消息稱,經過組織專家考察論證,認為寧德上金貝古墓建造年代為元末明初,墓主人身份為僧人滄海珠禪師,而不是建文帝。  是否建文帝之墓爭論不斷  該墓自去年清理髮掘,當時福建博物院研究員王振鏞負責該墓的整理工作。
  • 「體驗」探墓,紀錄片《古墓派·互動季》將播
    紀錄片《古墓派》一上線就頗受歷史紀錄片迷的好評,深入古老墓穴發現地宮寶藏,揭秘殉葬奇聞,解碼墓主之謎。其中,很多畫面都十分珍貴。4月28日,國內紀錄片領域考古探秘類IP《古墓派》第四季將在優酷平臺全網獨播,此次紀錄片再次升級,將首次為觀眾打造沉浸式探墓體驗。
  • 古墓前有龍頭形石雕(圖)
    這座古墓沒有墓碑,沒有建造年代,但它形式奇特,有拜亭,有地宮,又帶有「御賜金襴佛日圓明大師第三代滄海珠禪師之塔」字樣。 古墓的主人到底是誰?連專家學者都分成了兩派。一派專家認為這是明朝建文帝的陵寢,另一派則認為它是元代高僧的墓葬。不過,自從寧德市古墓研究小組認為它是建文帝陵寢,一下子就拉動了當地的旅遊。福建博物院研究員陳兆善則呼籲,當務之急是保護好文物。
  • 南京天隆寺發現龐大古墓群 挖出須彌座
    一側是目前已經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明代浡泥國王墓,這是目前南京唯一的外國國王墓。  另一側則是江蘇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天隆寺塔林,這是南京目前最大的塔林,現存20多座從明代開始一直到近代的天隆寺、古林寺等寺廟高僧墓塔,其中最有名的要數佛教南山律宗中興初祖古心和尚的石塔。
  • 廣安發現南宋石室墓 四大神獸十二生肖"守墓"(圖)
    廣安發現南宋石室墓 四大神獸十二生肖"守墓"(圖) 2015-05-08 16:14:21  天府早報記者昨日從四川省考古院獲悉,該隊近日在廣安鄰水的一工地處發現了兩座南宋時期的墓葬。墓室內有武古造型石人俑,並雕刻有青龍、白虎、玄虎、朱雀以及「十二生肖」像,極為精美。
  • 獨一無二的博物館,一次把古墓看個夠(4)珍品壁畫墓
    打鬼圖壁畫墓墓室(圖片源自網絡)      西漢打鬼圖壁畫墓(學術界稱為洛陽燒溝61號墓)位於邙山鎮燒溝村南,1957年發掘,1986年搬遷到原古墓博物館。該墓坐西朝東,為洞穴磚室墓,由豎井式墓道、墓門、主室和四個耳室組成。主室東西長5.1米,寬2.3米~2.35米,高2.3米,由大型空心磚構築,墓頂為平脊斜坡式。主室中部略靠前有一隔梁,將主室分為前後兩部分,隔梁下用一方柱形空心磚支撐。左右耳室呈「丁」字形,用小磚券砌。主室後部發現木棺兩具,墓內隨葬品豐富。墓葬年代約在西漢元帝至成帝之間(公元前48年~公元前8年),墓主人不詳。
  • 九層妖塔原型古墓(血渭一號墓)長什麼樣 九層妖塔真的存在嗎
    九層妖塔的在各種盜墓的小說或者電視劇裡是常出現的,在現實裡考古學家們也需要通過古墓進行研究。目前發現了類似九層妖塔的原型,有了更多新的發現。九層妖塔原型古墓原型長什麼樣1982年,青海省海西州發現了一座古墓。隨後,考古學家又在其附近發現數百座古墓。
  • 廣州6大史跡列入申遺預備名單 南越王墓入選(圖)
    選點依據為海上絲路的內涵時空範圍及保護狀況等  廣州市自2007年籌備以來,經過多次專家評定,共選定南越國宮署遺址、南越王墓、光孝寺、懷聖寺與光塔、清真先賢古墓、南海神廟及明清古碼頭遺址等因為是由來華的阿拉伯人所建,唐人稱阿拉伯國家為獅子國,因而被稱為「獅子寺」;又因寺內有一光身柱形塔,又名「光塔寺」。  懷聖寺坐北向南,佔地面積2966平方米,主軸線上依次建有三道門、看月樓、禮拜殿和藏經閣;光塔在寺西南角,還有迴廊和碑亭。  懷聖寺與光塔同為唐宋時期廣州城西蕃坊內的重要建築,寺塔合一,是唐宋以來到廣州貿易以及定居的阿拉伯商人最重要的宗教活動場所。
  • 古寺發現一塊青磚,專家斷定底下有古墓,挖掘後發現墓主人很有名
    在南宋時期有許多將領,而嶽飛無疑是其中最著名的。嶽飛是抗金名將,他雖然死於政治鬥爭,但南宋需要一位英雄,當時的漢人需要英雄,因此在他死後,所有朝代都在宣傳嶽飛的事跡,他也成為南宋武將的代表。領隊梁寶華看到這塊青磚以後十分興奮,因為經驗豐富的他立刻認出這塊青磚是南宋時特有的磚,多用於古墓和城牆修建。此地附近並沒有修建過城牆,因此在地下極有可能有一座宋朝時的大墓。考古隊立刻對此地進行勘察,並進行初步挖掘,果然在地下發現大量青磚,而這正是地下存在古墓的證明。
  • 樓蘭古墓被盜後的又一大案,盜墓「九層妖塔」背後的故事
    1996年,我國有十大重要的考古發現,分別是:河南孟津妯娌新石器時代聚落遺址、重慶豐都煙墩堡遺址、青海都蘭吐蕃墓群的發掘、四川成都平原史前古城址群、河南平頂山應國墓地、湖南長沙走馬摟三國吳紀年簡牘、山東青州龍興寺佛教造像窖藏、遼寧北票喇嘛洞鮮卑貴族墓地、四川華鎣南宋安丙家族墓地、山東長清雙乳山西漢濟北王陵。
  • 村民建房發現古墳,專家意外挖掘到南宋墓,墓誌補全古籍解開真相
    村民建房發現古墳,專家意外挖掘到南宋墓,墓誌補全古籍解開真相。2013年的時候,臨安市的幾個村民正打算新建一個房子,當時村民們選了一個非常好的地方,這個地方一看地形就非常的好,而且綠蔭環繞,建成之後還可以發展成為旅遊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