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物質文化遺產在香港:非遺清單是香港重要的文化資源
靠著香港地鐵荃灣站,在高樓大廈的掩映下,卻有一片保存完整的古建築,向人們訴說著她與眾不同的過往。2016年6月,這裡成為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所在地。 這座被稱為「三棟屋」的古建築,迄今已經有兩百多年的歷史,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圍村之一。1981年被列為法定古蹟;重修成博物館後,1987年正式開放讓市民參觀。
-
鎮江非物質文化遺產展亮相香港
中國江蘇網訊 由江蘇省海外聯誼會、香港江蘇社團總會共同主辦,鎮江市海外聯誼會、香港鎮江同鄉會、鎮江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承辦的「鎮江味道 金山巧工」鎮江非物質文化遺產展,14日在香港開幕。 本次亮相香港的鎮江非遺展分為「天工巧作」「藝匠生輝」「互動體驗」三個主題區域,以恆順香醋、梅庵古琴、亂針繡為主線,通過各個展品巧奪天工的藝術創造,為香港市民描繪出一幅獨具鎮江特色和元素的民族傳統文化圖,展現世代鎮江人的勤勞智慧與絕妙技藝。
-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證明了海陸豐是..
前段時間首份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公布,共有480個項目。其中「口頭傳統和表現形式 」項目包含客家話、圍頭話、粵語、漁民話、福建話、潮州話、海陸豐/鶴佬話登香港本土語言。香港將海陸豐/鶴佬話及潮州話作為本土語言之一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從而明確區分海陸豐話與潮州話的不同!
-
香港公布首份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
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17日公布香港首份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當中涵蓋宗族口述傳說、粵劇、太平清醮、端午節、盂蘭勝會、舞火龍、傳統中醫藥文化和古琴製作技藝等480個項目。 康文署發言人表示,該署於2009年8月委聘香港科技大學華南研究中心進行全港性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以搜集研究資料和數據,用以編制香港首份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
-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於北京恭王府展出
「口傳心授:香港特別行政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月於北京恭王府博物館展開,向北京市民介紹二十個被納入「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項目精粹,展期至明年
-
從香港盂蘭勝會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有關保護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議題近年來在香港受到社會關注。近日,新華社記者專訪了兩名在香港從事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工作的業界人士和專家,他們就此作出討論。
-
香港舉辦展覽推介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中新社香港十二月二十日電香港文化博物館由明天起至明年二月十六日舉行「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內容涵蓋中國的民謠諺語、歌舞雜技、戲曲曲藝、民間美術、民俗禮儀、工藝製作、傳統醫藥等,讓香港民眾對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認識。
-
香港故事|這些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你了解嗎?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負責人表示,特區政府希望通過該項目支援延續性已式微、傳承人及團體已很少的非遺項目,為非遺傳承人或團體提供平臺一展技藝,讓公眾了解其文化內涵。香港傳統文化饒有特色,其中粵劇、長洲太平清醮、調配港式奶茶技藝、大澳端午龍舟遊湧、香港天后誕、涼茶、香港中式長衫和裙褂製作技藝等均列為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小編帶你來了解一下。
-
趣讀丨非物質文化遺產在香港:非遺清單是香港重要的文化資源
然而,靠著香港地鐵荃灣站,在高樓大廈的掩映下,卻有一片保存完整的古建築群,獨特的建築風格向人們訴說著她與眾不同的過往。這裡便是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的所在地。這座被稱為「三棟屋」的古建築,迄今已經有兩百多年的歷史,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圍村之一,1981年被列為法定古蹟;重修成博物館後,1987年正式開放讓市民參觀。
-
香港籌建本地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料庫
新華網香港5月28日電 香港特區政府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28日表示,特區政府現正按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要求,策劃全港範圍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建立香港本地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料庫。
-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 港式奶茶的秘密
香港首個非物質文化遺產(簡稱「非遺」)清單涵蓋480個本地項目,其中20個列入「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當中粵劇、長洲太平清醮(包山節)普遍為人所知,全真道堂科儀音樂、南音、宗族春秋二祭等則令一般市民感到陌生。
-
奶茶菠蘿包有望列入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
人民網香港7月10日電 香港特區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宣布,從今天起,將對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擬定的建議清單進行公眾諮詢,清單中包括奶茶、菠蘿包及雲吞的製作技藝。 2009年8月,特區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曾委聘香港科技大學華南研究中心進行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搜集研究數據,用以編制香港首份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
-
...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及非物質文化遺產——香港教師培訓計劃」啟動
護航計劃響應粵港澳大灣區高等教育合作,首次面向港澳開展活動,開啟文化護航新篇章。2020年12月5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及非物質文化遺產——香港教師培訓計劃」首期培訓在線開啟。此項目是在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護航計劃支持下,世界遺產青少年教育中心、暨南大學文化遺產創意產業研究院與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協會、香港可持續發展教育學院聯合實施的項目。
-
泰州非物質文化遺產走進香港,現場超火爆……
泰州非物質文化遺產走進香港,現場超火爆…… 2019-08-03 18: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金華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金華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
港澳在線: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 傳承地道「港味」
長洲太平清醮、中秋大坑舞火龍、大澳端午龍舟遊湧、粵劇、涼茶……這些穿越歷史風塵而來、「煙火氣」十足的傳統文化、習俗,是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傑出「代表」,雖大多不為外人熟知,卻是地道「港味」的鮮活體現。 粵劇與涼茶: 古韻悠揚 藥香沁脾 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上,還有兩項香港與廣東、澳門聯合申報的項目——粵劇、涼茶,其中粵港澳聯合申報的粵劇已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與中式嘉年華的熱鬧喜慶不同,粵劇與涼茶以其古樸的韻味和趣致裝點著這座水泥森林。
-
香港公布首份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新華社香港8月14日電(記者郜婕)香港特區政府康樂及文化事務署14日公布首份「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涵蓋20個項目,為保護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提供參考依據。 這份代表作名錄包括先前已被列入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的10個本地項目,分別為粵劇、涼茶、長洲太平清醮、大澳端午龍舟遊湧、香港潮人盂蘭勝會、中秋節——大坑舞火龍、古琴藝術(斫琴技藝)、全真道堂科儀音樂、西貢坑口客家舞麒麟和黃大仙信俗。
-
慶祝香港回歸二十周年 倫敦舉辦「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節」
大公網5月17日訊(記者李威)為慶祝香港回歸二十周年,「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節」15日在倫敦舉行,探討英國及香港的中華遺產及食物文化,包括括國際知名的華人廚師譚榮輝及黃瀞億等人士出席活動,並示範製作端午節食品粽子。
-
焦點丨香港公布首份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香港特區政府康樂及文化事務署14日公布首份「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涵蓋20個項目,為保護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提供參考依據
-
香港銅鑼灣集團與兩岸四地大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協會戰略合作
中國國際新聞雜誌社電(國家級期刊中國經貿雜誌社副主編郝江華推薦,中國國際新聞雜誌社記者王建伏報導)近日,香港銅鑼灣集團與兩岸四地大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協會戰略合作籤約儀式在鄭州舉行。▲ 國家級非遺--華商宋繡兩岸四地大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協會,包含香港、澳門、臺灣。自成立以來,致力於推動中華非遺技藝傳承、交流與文化產業發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中華非遺技藝成果,凝聚兩岸四地熱心中華非遺仁人志士,發掘非遺研究領域精英人才,開發前景無限的非遺項目。